CN220399823U - 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9823U
CN220399823U CN202321748164.3U CN202321748164U CN220399823U CN 220399823 U CN220399823 U CN 220399823U CN 202321748164 U CN202321748164 U CN 202321748164U CN 220399823 U CN220399823 U CN 220399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ke
module
unit
switch unit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81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岗志
张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uishige Technology Co ltd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uishige Technology Co ltd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uishige Technology Co ltd,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uish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481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9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9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9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该装置包括: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唤醒驱动模块,唤醒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唤醒使能模块,唤醒使能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唤醒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唤醒使能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唤醒使能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一方面,取消了辅助MCU,减小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唤醒装置由基本的逻辑电路构成,所需的待机电流远小于辅助MCU所需的待机电流,因此可以节省电量消耗;最后一方面,也无需针对辅助MCU编写用于识别唤醒信号的程序代码,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例如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简称AMR)或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这样的自主移动设备具备自主性以及高效性的特性,自主移动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中,例如,智能物流仓储场景。而自主移动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工作通常会进入休眠状态,针对设有无线通信模块的自主移动设备,其内通常设置有唤醒电路,以实现针对自主移动设备的远程唤醒。
相关技术提供的唤醒电路100如图1所示,其包括唤醒驱动模块110和辅助微控制单元120,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于辅助微控制单元120的一端,辅助微控制单元120的另一端连接于唤醒驱动模块110,唤醒驱动模块110连接于主供电模块,主供电模块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辅助微控制单元120检测唤醒信号并传输给唤醒驱动模块110,唤醒驱动模块110唤醒主供电模块。
相关技术中,辅助MCU需要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辅助MCU的待机电流较大,需要消耗较大的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装置包括: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无线通信信号中存在唤醒信号后,向唤醒驱动模块发送唤醒指示;唤醒驱动模块,唤醒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唤醒驱动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唤醒指示驱动唤醒使能模块唤醒无线通信模块的主供电模块;唤醒使能模块,唤醒使能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唤醒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唤醒使能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唤醒使能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和第一电阻;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信号处理模块,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引脚,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唤醒使能模块;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引脚,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公共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使能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第二电阻;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第四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第四开关单元接入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串联形成的支路;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第六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五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地;第六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第六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和第六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公共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供电模块处于休眠状态,且第三开关单元获取到第二开关单元输出的指定电平的电信号的情况下,第三开关单元导通以驱动第四开关单元闭合,以使得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短接,从而唤醒主供电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供电模块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开关单元截止以驱动第四开关单元断开,以使得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之间开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驱动模块还包括指示灯单元,指示灯单元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缓冲整形单元和唤醒指示生成单元;缓冲整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缓冲整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唤醒指示生成单元,缓冲整形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对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滤波整形,得到整形信号,向唤醒指示生成单元传输整形信号;唤醒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唤醒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唤醒指示单元,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整形信号中存在唤醒信号的情况下,生成唤醒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指示生成单元包括第七开关子单元、触发子单元;第七开关子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第七开关子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单元以及触发子单元的第一控制引脚之间,第七开关子单元的输出端接地;触发子单元的第二控制引脚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触发子单元的输出引脚连接于唤醒驱动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整形单元包括滤波子单元和整形子单元;滤波子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无线通信模块,滤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整形子单元的输入端,滤波子单元的第三端接地;整形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唤醒指示生成单元。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主移动设备,自主移动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主供电模块以及如第一方面的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装置,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唤醒驱动模块以及唤醒使能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在检测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无线通讯信号中存在唤醒信号后,向唤醒驱动模块下发唤醒指示,唤醒驱动模块基于唤醒指示驱动唤醒使能模块唤醒主供电模块,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装置,一方面,取消了辅助MCU,减小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唤醒装置由基本的逻辑电路构成,所需的待机电流远小于辅助MCU所需的待机电流,因此可以节省电量消耗;最后一方面,无需针对辅助MCU编写用于识别唤醒信号的程序代码,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整形单元的电路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唤醒指示生成单元的电路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唤醒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唤醒使能模块的电路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主移动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地,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相关技术提供的唤醒电路的工作过程中发现了其存在的如下缺陷:(1)辅助微控制单元的成本较大;(2)辅助微控制单元在主供电模块处于休眠状态需要一直上电,待机电流较大;(3)需要编写用于识别唤醒信号的程序代码并加载至辅助微控制单元。
基于相关技术存在的如上缺陷,发明人研究一种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唤醒驱动模块以及唤醒使能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在检测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无线通讯信号中存在唤醒信号后,向唤醒驱动模块下发唤醒指示,唤醒驱动模块基于唤醒指示驱动唤醒使能模块唤醒主供电模块,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装置,一方面,取消了辅助MCU,减小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唤醒装置由基本的逻辑电路构成,所需的待机电流远小于辅助MCU所需的待机电流,因此可以节省电量消耗;最后一方面,无需针对辅助MCU编写用于识别唤醒信号的程序代码,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
请参阅图2,其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200的结构框图。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200包括信号处理模块210、唤醒驱动模块220、唤醒使能模块230。
信号处理模块210,信号处理模块210的输入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310。信号处理模块210,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无线通信模块310接收到的无线通讯信号中存在唤醒信号后,向唤醒驱动模块220发送唤醒指示。唤醒驱动模块220,唤醒驱动模块220的输入端连接于信号处理模块210的输出端,唤醒驱动模块220被配置为基于唤醒指示驱动唤醒使能模块230。唤醒使能模块230,唤醒使能模块23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唤醒驱动模块220的输入端,唤醒使能模块23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310的主供电模块320,唤醒使能模块230的输出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320;唤醒使能模块230被配置为唤醒主供电模块320。
无线通信模块是自主移动设备中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功能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包括蓝牙模块、WIFI模块、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模块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无线通信模块为LoRa模块为例进行阐述。示例性地,无线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芯片,比如E22-400T22S芯片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310包括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分别与主供电模块320、辅助供电模块连接。在主供电模块320处于工作状态时,由主供电模块320为无线通信模块310供电;在主供电模块320处于休眠状态时,由辅助供电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310供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210以及唤醒驱动模块220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310包括供电单元,在主供电模块320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下,辅助供电模块还为信号处理模块210以及唤醒驱动模块220供电。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装置,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唤醒驱动模块以及唤醒使能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在检测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无线通讯信号中存在唤醒信号后,向唤醒驱动模块下发唤醒指示,唤醒驱动模块基于唤醒指示驱动唤醒使能模块唤醒主供电模块,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装置,一方面,取消了辅助MCU,减小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唤醒装置由基本的逻辑电路构成,所需的待机电流远小于辅助MCU所需的待机电流,因此可以节省电量消耗;最后一方面,也无需针对辅助MCU编写用于识别唤醒信号的程序代码,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
下面结合图3至图5对信号处理模块210的电路结构进行阐述。其中,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模块210的结构框图。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整形单元2110的电路图。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唤醒指示生成单元2120的电路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3,信号处理模块210包括缓冲整形单元2110和唤醒指示生成单元2120。
缓冲整形单元2110的输入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310,缓冲整形单元2110的输出端连接于唤醒指示生成单元2120。缓冲整形单元2110被配置为:获取无线通信模块310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对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滤波整形,得到整形信号,向唤醒指示生成单元2120传输整形信号。唤醒指示单元2120的输出端连接于唤醒驱动模块220的输入端,唤醒指示单元2120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整形信号中存在唤醒信号的情况下,生成唤醒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3,缓冲整形单元2110包括滤波子单元2111和整形子单元2112。
滤波子单元21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10,所述滤波单元2111的第二端连接整形子单元2112的输入端,滤波子单元2111的第三端接地。滤波子单元2111用于对无线通信模块310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从而消除或减弱无线通信信号中的噪声,保留有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4,滤波子单元2111包括滤波电容C1和滤波电阻R1。滤波电阻R1和滤波电容C1彼此串联,串联后远离滤波电容C1的一端(滤波子单元2111的第一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310,另一端(也即滤波子单元2111的第三端)接地。滤波电容C1和滤波电阻R1的公共端(滤波子单元2111的第一端)连接于整形子单元2112的输入端。可选地,滤波电阻R1的阻值可以为2.2KΩ,滤波电容C1的电容值可以是2.2nF。
整形子单元2112的输出端连接于唤醒指示生成单元2120。整形子单元2112用于对经滤波处理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整形处理,从而将变化缓慢的输入信号整形成边沿陡峭的矩形脉冲。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4,整形子单元2112包括施密特缓冲器,施密特缓冲器的主要作用是使得小幅值的干扰不会对反相器产生影响,从而避免了误动作的发生,可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在图4实施例中,施密特缓冲器的A引脚连接于滤波电容C1和滤波电阻R1的公共端;施密特缓冲器的GND引脚接地;施密特缓冲器的VCC引脚连接于电容C2和供电电压VCC_L的公共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施密特缓冲器的Y引脚连接于唤醒指示生成单元2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指示生成单元2120包括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和触发子单元2122。
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320,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无线通信模块310的供电单元以及触发子单元2122的第一控制引脚之间,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输出端接地。
在主供电模块32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二输入端为主供电模块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在主供电模块320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二输入端为辅助供电模块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5,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为NPN型三极管,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一输入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二输入端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输出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在该实施例中,在主供电模块32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一输入端电压和第二输入端电压相等,此时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导通,此时触发子单元2122的第一控制引脚获取到低电平信号;在主供电模块320处于休眠状态下,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一输入端电压小于第二输入端电压,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截止,此时触发子单元2122的第一控制引脚获取到高电平信号。
触发子单元2122的第二控制引脚连接于缓冲整形单元2110,触发子单元2122的输出引脚连接于唤醒驱动模块220。在该实施例中,当主供电模块32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导通,此时第七单元2121的第二输入端电压被拉低,从而使得触发子单元2122的第一控制引脚获得第一低电平信号,此时,触发子单元2122的输出引脚输出第二低电平信号。当主供电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截止,此时触发子单元2122的第一控制引脚获取第一高电平信号,若触发子单元2122的第二控制引脚获取到第二高电平信号,则触发子单元2122的输出引脚输出第三高电平信号。第二高电平信号表征检测到唤醒信号。该第三高电平信号也即向唤醒驱动模块220输出的唤醒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5,触发子单元2122为双D型触发器,比如,触发子单元2122可以是SN74HC74D芯片。在该实施例中,触发子单元2122的第一控制引脚为CLRn1引脚,CLRn1引脚与无线通信模块310的供电单元以及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其中,CLRn1引脚与无线通信模块310的供电单元之间的支路串联有限流电阻R2,从而限制流入CLRn1引脚的电流信号的大小,避免CLRn1引脚被烧坏。限流电阻R2的电阻值可以是10KΩ。触发子单元2122的第二控制引脚为CLK1引脚,其连接于施密特缓冲器的Y引脚。触发子单元2122的输出引脚为Q1引脚。
在图5实施例中,双D型触发器的PREn1引脚也连接于无线供电模块310的供电单元,PREn1引脚与无线通信模块310的供电单元之间的支路串联有限流电阻R3。双D型触发器的PREn2引脚、CLK2引脚、CLRn2引脚分别接地,并且PREn2引脚与地之间的支路串联有接地电阻R4,CLK2引脚与地之间的支路串联有接地电阻R5,CLRn2引脚与地之间的支路串联有接地电阻R6。接地电阻R4、R5和R6可以起到防静电以及保护其连接的引脚的作用。双D型触发器的GND引脚接地。双D型触发器的D1引脚也连接于无线供电模块310的供电单元,D1引脚与无线通信模块310的供电单元之间的支路串联有限流电阻R7,限流电阻R7靠近无线通信模块310的供电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滤波电容C2的一端,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双D型触发器的VCC引脚连接于滤波电容C2和限流电阻R7的公共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指示生成单元2120还包括滤波电阻R8,接地电阻R9,滤波电容C3。滤波电阻R8和滤波电容C3彼此串联,串联后靠近滤波电容C3的一端接地,串联后远离滤波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320,滤波电阻R8和滤波电容C3的公共端连接第七开关子单元2121的第一输入端。滤波电阻R8和滤波电容C3组成的滤波电路用于对主供电模块320提供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接地电阻R9的一端连接于滤波电阻R8和滤波电容C3的公共端,另一端接地。
下面结合图6对唤醒驱动模块220的电路结构进行阐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驱动模块22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2210、第二开关单元2220、第一电阻2230。
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信号处理模块210,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输出端接地。具体地,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触发子单元2122的输出引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2210为NPN型三极管,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第一输入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第二输入端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输出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
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310的供电单元,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输出端连接唤醒使能模块230。在主供电模块32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第二输入端为主供电模块320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在主供电模块320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第二输入端为辅助供电模块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单元2220为PNP型三极管,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第一输入端为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第二输入端为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输出端为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第一电阻2230的一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310的供电单元,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公共端。第一电阻2230用于对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引脚提供的电压信号进行分压处理,第一电阻2230的电阻值可以根据实验或经验设定,示例性地,第一电阻2230的电阻值为3.3K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第一输入端获取到触发单元212的输出引脚输出的第三高电平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开关单元2210截止,此时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第一输入端电压小于第二输入端电压,第二开关单元2220导通,第二开关单元2220输出第四高电平信号,第四高电平信号用于指示唤醒使能模块230唤醒主供电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驱动模块220还包括指示灯单元2240,指示灯单元224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可选地,该指示灯单元2240包括限流电阻R10和LED灯D1,限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LED灯D1的阳极,LED灯D1的阴极接地。限流电阻R10用于限制流经LED灯D1的电流,以避免LED灯D1被大电流烧毁,限流电阻R10的电阻值根据实验或经验设定,示例性地,限流电阻R10的电阻值为4.7KΩ。在第二开关单元2220输出第四高电平信号的情况下,指示灯单元224中的LED灯D1被点亮,从而提醒用户自主移动设备中的主供电模块正在被唤醒。
唤醒驱动模块220还包括滤波电阻R11,接地电阻R12,滤波电容C4。滤波电阻R11和滤波电容C4彼此串联,串联后靠近滤波电容C4的一端接地,串联后远离滤波电容C4的一端连接于信号处理模块210,滤波电阻R11和滤波电容C4的公共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2210的第一输入端。滤波电阻R11和滤波电容C4组成的滤波电路用于对信号处理模块210提供的唤醒指示进行滤波。接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于滤波电阻R11和滤波电容C4的公共端,另一端接地。
下面结合图7对唤醒使能模块230的电路结构进行阐述。唤醒使能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单元2310、第四开关单元2320、第五开关单元2330、第六开关单元2340、第一信号端2350、第二信号端2360和第二电阻2370。
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222的输出端,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输出端连接于第四开关单元2320的控制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单元2310为PNP型三极管,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第一输入端为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第二输入端为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输出端为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第四开关单元2320接入第一信号端2350和第二信号端2360串联形成的支路。第四开关单元2320被控制为导通或断开第一信号端2350和第二信号端2360之间的通路。在第四开关单元2320闭合时,第一信号端2350和第二信号端2360之间的通路导通;在第四开关单元2320闭合时,第一信号端2350和第二信号端2360之间的通路断开。第四开关单元2320可以是继电器。在图5中,第一信号端2350为“WAKEUP_P”,第二信号端2360为“WAKEUP_N”。
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主供电模块,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第六开关单元2340的第一输入端,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输出端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开关单元2330为NPN型三极管,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第一输入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第二输入端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输出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
第六开关单元234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222的输出端,第六开关单元2340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第二输入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开关单元2340为PNP型三极管,第六开关单元2340的第一输入端为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第六开关单元2340的第二输入端为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六开关单元2340的输出端为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第二电阻237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2220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第二输入端和第六开关单元234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公共端。第二电阻2370为分压电阻,用于对第二开关单元2220输出的第四高电平信号进行分压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主供电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第一输入端无电压输入,此时第五开关单元2330截止,若第三开关单元2310获取到第二开关单元222输出的第四高电平信号的情况下,第三开关单元2310导通从而驱动第四开关单元2320闭合,此时第一信号端2350和第二信号端2360短接,从而唤醒主供电模块。在主供电模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第一输入端电压为主供电模块提供的供电电压,此时第五开关单元2330导通,第六开关单元2340导通,第三开关单元2310截止以使得第四开关单元2320断开,此时第一信号端2350和第二信号端2360之间开路。
在图7实施例中,唤醒使能模块230还包括:限流电阻R13,接地电阻R14,接地电阻R15,限流电阻R16,保护电容C5,接地电容C6。限流电阻R13和保护电容C5彼此串联,串联后靠近限流电阻R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输出端,远离限流电阻R13的一端接地;第四开关单元232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于限流电阻R13和保护电容C5的公共端,第四开关单元232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于保护电容C5和地的公共端。接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六开关单元2340的输出端之间的公共端,另一端接地。接地电容C6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开关单元231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六开关单元2340的输出端之间的公共端,另一端接地。接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于第五开关单元2330的第一输入端,另一端接地。限流电阻R16串联在第五开关单元2330与主供电模块320所在的支路中。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主移动设备800的结构框图。该自主移动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310、无线通信模块310的唤醒装置200以及主供电模块320。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无线通信信号中存在唤醒信号后,向唤醒驱动模块发送唤醒指示;
所述唤醒驱动模块,所述唤醒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唤醒驱动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唤醒指示驱动唤醒使能模块唤醒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主供电模块;
所述唤醒使能模块,所述唤醒使能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唤醒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唤醒使能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主供电模块,所述唤醒使能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主供电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和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唤醒使能模块;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单元,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公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使能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第二电阻;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接入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串联形成的支路;
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主供电模块,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六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所述第六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六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六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公共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供电模块处于休眠状态,且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获取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输出的指定电平的电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导通以驱动所述第四开关单元闭合,以使得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短接,从而唤醒所述主供电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供电模块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开关单元截止以驱动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断开,以使得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之间开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驱动模块还包括指示灯单元,所述指示灯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缓冲整形单元和唤醒指示生成单元;
所述缓冲整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缓冲整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唤醒指示生成单元,所述缓冲整形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对所述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滤波整形,得到整形信号,向所述唤醒指示生成单元传输所述整形信号;
所述唤醒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唤醒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唤醒指示单元,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整形信号中存在所述唤醒信号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唤醒指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指示生成单元包括第七开关子单元、触发子单元;
所述第七开关子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主供电模块,所述第七开关子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单元以及所述触发子单元的第一控制引脚之间,所述第七开关子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所述触发子单元的第二控制引脚连接于所述缓冲整形单元,所述触发子单元的输出引脚连接于所述唤醒驱动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整形单元包括滤波子单元和整形子单元;所述滤波子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滤波子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形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滤波子单元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整形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唤醒指示生成单元。
10.一种自主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移动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主供电模块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2321748164.3U 2023-07-04 2023-07-04 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Active CN220399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8164.3U CN220399823U (zh) 2023-07-04 2023-07-04 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8164.3U CN220399823U (zh) 2023-07-04 2023-07-04 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9823U true CN220399823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13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8164.3U Active CN220399823U (zh) 2023-07-04 2023-07-04 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98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2674B2 (en) Switch state assurance system
ES2662000T3 (es) Terminal móvil capaz de restaurar una aplicación después de un reinicio
CN107576930B (zh) 电源和继电器状态检测电路和方法
CN113708467B (zh) 一种上电电路、电池备份单元及存储服务器系统
CN220399823U (zh) 无线通信模块的唤醒装置以及自主移动设备
CN213903759U (zh) 一种负载开路检测电路
CN105128779B (zh) 一种车身控制器负载开关信息采集系统
CN102882496A (zh) 具有开关检测和微控制器复位功能的电路
CN109907378B (zh) 电子烟电源电路和电子烟
CN106523241A (zh) 一种汽车点火发动状态的检测电路
CN209542677U (zh) 一种表计背光电源控制电路
CN112486060B (zh)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线路板及电子产品
US8149563B2 (en) Ignition circuit
CN211572967U (zh) 一种电子锁控制电路
CN221056845U (zh) 自动进入调试模式的电路及整车控制器和车辆
CN213243587U (zh) 一种过放电保护电路及一种激光仪器
CN214062626U (zh) 一种防断路电子锁
CN220582669U (zh) 紫外灯进水检测电路以及空调器
CN110632442B (zh) 一种电容老化漏电检测断电保护电路
CN219779765U (zh)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及用电装置
CN211296708U (zh) 一种复用gpio接口的电路
CN218956772U (zh)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智能功率模块
CN217508734U (zh) 一种可快速重启的延时电路
CN217305494U (zh) 一种碰撞信号检测电路
CN211127542U (zh) 机房监控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