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7866U - 一种温开水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开水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7866U
CN220397866U CN202322077137.4U CN202322077137U CN220397866U CN 220397866 U CN220397866 U CN 220397866U CN 202322077137 U CN202322077137 U CN 202322077137U CN 220397866 U CN220397866 U CN 220397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ng pipe
channel
communicating
side wal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71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绮漫
王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ah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ah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ah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Wah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771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7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7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7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开水发生器。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以及第三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位于第一连通管的内侧,第三连通管位于第二连通管的内侧,第一连通管的内侧壁与第二连通管的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一通道,第二连通管的内侧壁与第三连通管的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为轴向与第二连通管轴向平行的螺旋盘状结构,第一通道用于与第二通道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为轴向与第二连通管轴向平行的螺旋盘状结构,其可以增大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快速对第二通道内的热水进行降温,从而减少了热水降温形成温开水的时间,可以满足人们即时饮水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温开水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开水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饮水方面也有了较高的需求,通常会选择符合人体需求的温水。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加热器先将冷水加热至沸点形成热水进行杀菌,再通过热交换结构等装置对热水进行降温,以形成温水供人们进行饮用。
然而,冷水经过加热器形成热水后,热水经过冷水箱降温形成温开水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满足人们即时饮水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热水降温为温开水的时间,以满足人们即时饮水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开水发生器,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以及第三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位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内侧,所述第三连通管位于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内侧,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为螺旋盘状结构,两所述螺旋盘状结构的轴向均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轴向平行,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二通道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第二连通管的内侧壁和第三连通管的外侧壁形成第二通道,第二连通管的外侧壁和第一连通管的内侧壁形成第一通道,即第二通道的热水与第一通道的冷水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为螺旋盘状结构,两螺旋盘状结构的轴向均与第二连通管轴向平行,其可以增大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快速对第二通道内的热水进行降温,从而减少了热水降温形成温开水的时间,可以满足人们即时饮水的需求。
同时,第三连通管位于第二连通管内,第二连通管位于第一连通管内,通过对第三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以及第一连通管进行集成,温开水发生器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体积较小,可以减少占用空间,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可选地,所述温开水发生器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四连通管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第四连通管内,所述第四连通管内开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为柱状结构,且与所述第四连通管同轴分布,所述加热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第四连通管的内侧壁合围形成所述第三通道。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加热件均匀分布在所述第四连通管内。
可选地,所述第四连通管位于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第四连通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为真空状态。
可选地,所述温开水发生器还包括第五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五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二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温开水发生器还包括第六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所述第六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六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以及所述第三连通管同轴分布,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螺旋状,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内侧壁的波峰与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外侧壁的波峰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内侧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密封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开水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连通管;11、进水口;2、第二连通管;21、出水口;22、连接端;3、第三连通管;4、加热装置;41、第四连通管;42、加热件;51、第一通道;52、第二通道;53、第三通道;6、间隙;71、第五连通管;72、第六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建立Z轴坐标系,Z轴正向为上方,Z轴反向为下方。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温开水发生器,包括第一连通管1、第二连通管2以及第三连通管3,第二连通管2位于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第三连通管3位于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与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一通道51,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与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二通道52,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均为螺旋盘状结构,两螺旋盘状结构的轴向均与第二连通管2轴向平行,第一通道51用于与第二通道52进行热交换。
具体地,第一连通管1、第二连通管2以及第三连通管3均为圆筒状结构,在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上开设螺旋盘状的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与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合围形成第一通道51,在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上开设螺旋盘状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与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二通道52。
在本实施例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冷水在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和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之间的第一通道51进行流动,并布满第一通道51;热水在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和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之间的第二通道52进行流动,并布满第二通道52;第二通道52内的热水和第一通道51内的冷水通过第二连通管2进行热交换形成温开水。同理,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热水在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和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之间的第一通道51进行流动,并布满第一通道51;冷水在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和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之间的第二通道52进行流动,并布满第二通道52;第一通道51内的热水和第二通道52内的冷水通过第二连通管2进行热交换形成温开水。
综上,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和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形成第二通道52,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和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形成第一通道51,即第二通道52的热水与第一通道51的冷水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2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均为螺旋盘状结构,两螺旋盘状结构的轴向均与第二连通管2轴向平行,其可以增大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快速对第二通道52内的热水进行降温,从而减少了热水降温形成温开水的时间,可以满足人们即时饮水的需求。
同时,第三连通管3位于第二连通管2内,第二连通管2位于第一连通管1内,通过对第三连通管3、第二连通管2以及第一连通管1进行集成,温开水发生器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体积较小,可以减少占用空间,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可选地,如图1-3所示,温水发生器还包括加热装置4,加热装置4包括第四连通管41和加热件42,加热件42位于第四连通管41内,第四连通管41内开设有第三通道53,第三通道53的一端与第一通道5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通道52连通。
具体地,加热件42可以设置为加热棒等柱状发热结构,在使用时可以通电发热。第四连通管41为圆筒状结构,且第四连通管41的两端进行封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道53的一端与第一通道5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通道52连通,第一通道51内的冷水流入到第三通道53内,冷水经过第三通道53的过程中,由加热件42加热为热水,并流入到第二通道52内。通过将加热件42置于第四连通管41内,利用加热件42占据第三通道53内的一部分空间,可以减小第三通道53内的可使用空间,则可以减少第三通道53内可流入的冷水量,由于冷水量减少,加热件42可以快速将流入到第三通道53内的冷水加热为热水。由此,通过将加热装置4设置为加热件42和第四连通管41的结构,并将加热件42置于第四连通管41内,可以加快冷水生成热水的速度,加快温开水的形成,更容易满足人们即时饮水的需求。
同时,第一通道51内的冷水与第二通道52内的热水进行热交换时,可以在加热装置4对冷水进行加热至热水之前,预先对冷水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减少热水降温形成温开水过程中造成的能量浪费,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可选地,加热件42与第四连通管41同轴分布,加热件42的外侧壁与第四连通管41的内侧壁合围形成第三通道5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加热件42与第四联通管同轴分布,则进入到第三通道53内的冷水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加热件42的外周侧,有利于冷水均匀受热,保证经过第三通道53的冷水均可以加热至沸腾形成热水,同时也提高了对冷水的杀菌、消毒效果。
可选地,加热件4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加热件42均匀分布在第四连通管41内。
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加热件42均匀分布在第四连通管41内,一方面,多个加热件42置于第四连通管41内,可以进一步减小第四连通管41内的可用空间,即压缩第三通道53的空间,第三通道53内进入的冷水量减少,有利于对冷水快速加热形成热水。另一方面,多个加热件42均匀分布在第四连通管41内,多个加热件42可以同时对冷水进行均匀加热,有利于进一步对冷水快速加热形成热水。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四连通管41位于第三连通管3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四连通管41单独设置,加热件42对冷水加热形成热水后,会将部分热量传递到第四连通管41上,并最终散发到空气中,造成能量浪费。将第四连通管41置于第三连通管3的内侧,由于第三连通管3、第二连通管2以及第一连通管1的阻隔,可以防止加热件42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以有效抑制加热装置4内热量的丧失,减少了能量浪费,提升了节能效果。
同时,第四连通管41位于第三连通管3的内侧,第三连通管3位于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第二连通管2位于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可以对加热装置4、第三连通管3、第二连通管2以及第一连通管1进行集成,温开水发生器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体积较小,可以减少占用空间,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四连通管41的外侧壁与第三连通管3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6,间隙6为真空状态。
具体地,第三连通管3与第四连通管41同轴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在当加热件4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第四连通管41时,由于第四连通管41的外侧壁和第三连通管3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6,该间隙6为真空状态,则热量难以从第四连通管41传递到第三连通管3上,可以有效抑制加热装置4内热量的丧失,减少了能量浪费,提升了节能效果。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温开水发生器还包括第五连通管71,第一连通管1上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靠近第一通道51的第一端,第五连通管71的第一端与第一通道51的第二端连通,第五连通管71的第二端与第三通道53的第二端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以及第三通道53同轴设置。同时,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以及第三通道53的第一端指向相同,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以及第三通道53的第二端指向也相同。具体地,第一通道51的第一端靠近或位于第一通道51的上端,第一通道51的第二端靠近或位于第一通道51的下端;第三通道53的第一端靠近或位于第三通道53的上端,第三通道53的第二端靠近或位于第三通道53的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1位于第一通道51的上端,第五连通管71的一端与第一通道51的下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三通道53连通,则冷水从第一通道51的上端流到下端,再通过第五连通管71将冷水传输到第三通道53内,可以保证冷水布满整个第一通道51,热水在第二通道52内流动时,可以持续与第一通道51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确保热水可以降温形成温开水。同时,第五连通管71将冷水从第三通道53的下端传入,并从第三通道53的上端传出,则冷水可以从第三通道53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确保冷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加热,保证冷水可以加热成热水。另外,第五连通管71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通道51的下端和第三通道53的下端,可以减小第一通道51和第三通道53之间的连接管路距离,便于冷水快速流入到第三通道53内,从而加快温开水的形成。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温开水发生器还包括第六连通管72,第二连通管2上设有出水口21,出水口21靠近第二通道52的第一端,第六连通管72的第一端与第三通道53的第一端连通,第六连通管72的第二端与第二通道52的第二端连通。
具体地,第二通道52的第一端靠近或位于第二通道52的上端,第二通道52的第二端靠近或位于第二通道52的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连通管72的一端与第三通道53的上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通道52的下端连通,而出水口21位于第二通道52的上端,则热水从第三通道53的上端流入到第六连通管72内,并从第六连通管72流入到第二通道52的下端,再从第二通道52的下端向第二通道52的上端流动。热水在第二通道52内流动的过程中与第一通道51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形成温开水,并可以通过出水口21流出。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六连通管72的一端与第三通道53的上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通道52的上端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连通管7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三通道53的上端和第二通道52的上端,可以减小第三通道53和第二通道52之间的连接管路距离,便于热水快速流入到第二通道52内,从而加快温开水的形成。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第一连通管1、第二连通管2以及第三连通管3同轴分布,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螺旋状,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的波峰与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抵接,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的波峰与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抵接。
具体地,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为螺旋状,在第二连通管2的剖视图中,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沿自身轴向方向呈现波状结构,其凸起朝向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凸起最大处为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的波峰;同理,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沿自身轴向方向呈现波状结构,其凸起朝向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凸起最大处为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的波峰。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螺旋状的前提下,第二连通管2位于第一连通管1和第三连通管3之间,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的波峰与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抵接,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的波峰与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抵接,则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与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形成第一通道51,以及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与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形成第二通道52的前提下,第一连通管1、第二连通管2以及第三连通管3之间没有多余的间隙6,提高了温开水发生器的结构紧凑性,减小了温开水发生器的体积,有利于减小占用空间。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通管2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端22,连接端22用于与第一连通管1、第三连通管3密封连接。
具体地,连接端22设置一端口使用圆片状结构封闭的圆筒状结构,与第一连通管1、第三连通管3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管1、第二连通管2以及第三连通管3均为圆筒状结构,连接端22的外侧壁与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焊接密封,第三连通管3的端部延伸到连接端22的端部并焊接密封。由此,可以保证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的密封效果。同时,第四连通管41的端部延伸到连接端22的端部并焊接密封。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通管(1)、第二连通管(2)以及第三连通管(3),所述第二连通管(2)位于所述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所述第三连通管(3)位于所述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所述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一通道(51),所述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二通道(52),所述第一通道(51)和所述第二通道(52)均为螺旋盘状结构,两所述螺旋盘状结构的轴向均与所述第二连通管(2)轴向平行,所述第一通道(51)用于与所述第二通道(52)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第四连通管(41)和加热件(42),所述加热件(42)位于所述第四连通管(41)内,所述第四连通管(41)内开设有第三通道(53),所述第三通道(5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5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52)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2)为柱状结构,且与所述第四连通管(41)同轴分布,所述加热件(42)的外侧壁与所述第四连通管(41)的内侧壁合围形成所述第三通道(5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加热件(42)均匀分布在所述第四连通管(41)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通管(41)位于所述第三连通管(3)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通管(41)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连通管(3)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6),所述间隙(6)为真空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开水发生器还包括第五连通管(71),所述第一连通管(1)上设有进水口(11),所述进水口(11)靠近所述第一通道(51)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连通管(7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51)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五连通管(7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通道(53)的第二端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开水发生器还包括第六连通管(72),所述第二连通管(2)上设有出水口(21),所述出水口(21)靠近所述第二通道(52)的第一端,所述第六连通管(7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53)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六连通管(7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52)的第二端连通。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1)、所述第二连通管(2)以及所述第三连通管(3)同轴分布,所述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螺旋状,所述第二连通管(2)的内侧壁的波峰与所述第三连通管(3)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二连通管(2)的外侧壁的波峰与所述第一连通管(1)的内侧壁抵接。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温开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管(2)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端(22),所述连接端(22)用于与所述第一连通管(1)、所述第三连通管(3)密封连接。
CN202322077137.4U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温开水发生器 Active CN220397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7137.4U CN220397866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温开水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7137.4U CN220397866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温开水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7866U true CN220397866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4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77137.4U Active CN220397866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温开水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7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4591B (zh) 一种消除低温推进剂储箱中热分层的换热喷射装置
CN220397866U (zh) 一种温开水发生器
CN207832003U (zh) 外翅片换热管
CN106549517A (zh) 一种定子槽内水冷系统及具有该水冷系统的电机
CN211182454U (zh) 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
CN206022349U (zh) 一种热管型相变散热装置
CN207963551U (zh) 一种低温供暖散热器
CN207303640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散热片的激光器水冷系统
CN202254966U (zh) 一种套管换热器
CN206330459U (zh) 一种蛇形圆管式散热器
CN109059579A (zh) 一种交错并联式激光焊翅片管
CN206016995U (zh) 采用液态金属散热的斯特林热机冷却器
CN213043871U (zh) 一种层状复合材料内加热器
CN204358974U (zh) 太阳能导热管
CN205597763U (zh) 一种健康节能的饮水机换热组件
CN208704492U (zh) 一种流道内外同步冷却的高效热交换器
CN107223003A (zh) 一种民用飞机大功率自耦变压整流器的液冷冷却装置
CN107490311B (zh) 自驱式磁流体换热器
CN215572294U (zh) 一种具有不同换热形式的换热设备
CN206576761U (zh) 一种开水降温节能装置
CN205383927U (zh) 封闭型空冷器
CN205017172U (zh) 电机降温装置、空气能热水器和空调器
CN214730315U (zh) 一种牛奶冷却降温装置
CN104006683A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8538639U (zh) 一种节能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