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5888U - 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5888U
CN220395888U CN202322069955.XU CN202322069955U CN220395888U CN 220395888 U CN220395888 U CN 220395888U CN 202322069955 U CN202322069955 U CN 202322069955U CN 220395888 U CN220395888 U CN 220395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blocking
wave
power generation
base support
unrestra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699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金强
杨大民
周新宇
姚齐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23220699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5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5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58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支架、挡浪装置、提升机构和传动轴,挡浪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浪机构、第二挡浪机构、第三挡浪机构和第四挡浪机构,转动轴上阵列设置有多组叶轮,每片叶轮上均设置有多组叶片,每组叶片上均设置有摩擦纳米发电机,转动轴两侧设置有磁力切割发电机,通过海面上的浪冲上挡浪装置,使得挡浪装置将海浪引流到叶轮上并使其冲撞叶轮上的叶片,使叶片转动,结合发电机发电,并且,水轮机上的叶片安装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当水冲撞叶片以及叶片转动时,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两极板间的碰撞,产生电能,这两种电能通过整流装置共同输送给相关用电处。

Description

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且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当前,加强海洋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己成为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而海洋中波浪能分布最为广泛、储量极为丰富,与其他种类的海洋能资源相比,波浪能资源能流密度高,在近岸及离岸地区均可获取,且与其他海洋能的开发方式相比,波能发电具有能量转换原理简单,建造和维护方便,便于进行群体化、密集型开发的优点。
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较其他形式的波能转换装置有其明显优势,引浪板及蓄水池提供的稳定水头,可将不稳定的波浪能转换为平稳而持续输出的电能,可克服波能发电过程中输出功率不稳定的问题。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通过斜坡式引浪面将波浪引入蓄水池,利用蓄水池内与海面的水位差带动出水管内水轮电机转动,产生电能。
现阶段,大多数海上发电装置就安装位置而言,以离岸式居多,但是此类型发电装置通常靠在海床上,波浪能较少,难以大规模运用;就能量转换方式而言,以振荡浮子式和振荡水柱式居多,但是前者虽具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但其发电量小,不足以广泛地投入使用,后者投放位置局限,仅适合近海,转化效率极低。
中国专利号CN207959149U公开的一种坡角可调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该装置通过利用液压缸来调整引浪板的坡角,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各种元件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布置、操纵控制方便、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使用寿命长、可以实现遥控等优点。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蓄水池的大小有限,每当海浪冲上时,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其能量,而且其相对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通过海面上的浪冲上挡浪装置,使得挡浪装置将海浪引流到叶轮上并使其冲撞叶轮上的叶片,使叶片转动,结合发电机发电,并且,水轮机上的叶片安装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当水冲撞叶片以及叶片转动时,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两极板间的碰撞,产生电能,这两种电能通过整流装置共同输送给相关用电处。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底座支架上设置有挡浪装置,挡浪装置包括第一挡浪机构、第二挡浪机构、第三挡浪机构和第四挡浪机构,所述第一挡浪机构铰接设置在底座支架的底部,第二挡浪机构和第三挡浪机构镜像铰接设置在底座支架的两侧,第四挡浪机构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上且远离第一挡浪机构的一侧,底座支架的内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的输出端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阵列设置有多组叶轮,每片叶轮上均设置有多组叶片,每组叶片上均设置有摩擦纳米发电机,转动轴两侧设置有磁力切割发电机。
优选的,提升机构包括驱动单元、螺纹杆、稳定杆、滑动架和固定架,固定架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的内部,螺纹杆与稳定杆镜像设置在底座支架的两侧,滑动架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螺纹杆上,滑动支架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稳定杆上,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固定架的顶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螺纹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挡浪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挡浪板,第一气缸具有一对,且第一气缸的一侧与底座支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浪板铰接,第一挡浪板铰接设置在底座支架远离第四挡浪板的一侧。
优选的,第一挡浪板靠近提升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多曲面弧度,第一挡浪板远离提升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板。
优选的,第二挡浪机构和第三挡浪机构结构相同,第二挡浪机构和第三挡浪机构均包括第二气缸和拥浪板,涌浪板铰接设置在第一支架远离第四挡浪板的一侧,第二气缸的一端与底座支架铰接,第二气缸的另一侧与涌浪板铰接。
优选的,第四挡浪机构包括阻浪板,阻浪板靠近底座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弧形面。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置,使得水流冲撞叶轮使得叶片转动时,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两极板之间的碰撞,产生电能,这两种电能通过整流装置共同输送给相关用电处,通过第四挡浪板的设置,在波浪冲击叶轮后,可有效的给予波浪的反作用力,进而可实现波浪的折返,进而可实现对叶轮的二次冲击,从而可最大化的提升发电的效率,进而增加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中标号为:
1-底座支架;2-挡浪装置;21-第一挡浪机构;211-第一气缸;212-第一挡浪板;2121-多曲面弧度;2122-延伸板;22-第二挡浪机构;221-第二气缸;222-拥浪板;23-第三挡浪机构;24-第四挡浪机构;241-阻浪板;2411-弧形面;3-提升机构;31-驱动单元;32-螺纹杆;33-稳定杆;34-滑动架;35-固定架;4-转动轴;41-叶轮;411-纳米发电机;412-磁力切割发电机;42-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支架1,底座支架1上设置有挡浪装置2,挡浪装置2包括第一挡浪机构21、第二挡浪机构22、第三挡浪机构23和第四挡浪机构24,所述第一挡浪机构21铰接设置在底座支架1的底部,第二挡浪机构22和第三挡浪机构23镜像铰接设置在底座支架1的两侧,第四挡浪机构24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1上且远离第一挡浪机构21的一侧,底座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提升机构3,提升机构3的输出端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转动轴4,转动轴4上阵列设置有多组叶轮41,每片叶轮41上均设置有多组叶片42,每组叶片42上均设置有摩擦纳米发电机411,转动轴4两侧设置有磁力切割发电机412。
当需要通过海浪发电时,根据海浪的高度,提升装置带动叶轮41进行上下移动,以便配合波浪的大小,通过第一挡浪机构21、第二挡浪机构22和第三挡浪机构23的设置,可实现更好的引浪,使得风浪更大程度的进入底座支架1的内部,从而提升对叶轮41的冲击力,使其转动,结合磁力切割发电机412发电,并且,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411的设置,使得水流冲撞叶轮41使得叶片42转动时,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411两极板之间的碰撞,产生电能,这两种电能通过整流装置共同输送给相关用电处,通过第四挡浪板的设置,在波浪冲击叶轮41后,可有效的给予波浪的反作用力,进而可实现波浪的折返,进而可实现对叶轮41的二次冲击,从而可最大化的提升发电的效率,进而增加实用性。
参见图4所示,提升机构3包括驱动单元31、螺纹杆32、稳定杆33、滑动架34和固定架35,固定架35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1的内部,螺纹杆32与稳定杆33镜像设置在底座支架1的两侧,滑动架34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螺纹杆32上,滑动支架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稳定杆33上,驱动单元31固定设置在固定架35的顶部,驱动单元31的输出端与螺纹杆32固定连接。
当需要根据风浪的大小对叶轮4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驱动单元31带动螺纹杆32转动,滑动架34上设置有供螺纹杆32和稳定杆33贯穿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内设置有与螺纹杆32啮合的螺纹,因此在螺纹杆32转动的同时,滑动架34沿螺纹杆32的方向实现滑动,进而可实现滑动架34带动叶轮41进行高度调节。
参见图2所示,第一挡浪机构21包括第一气缸211和第一挡浪板212,第一气缸211具有一对,且第一气缸211的一侧与底座支架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浪板212铰接,第一挡浪板212铰接设置在底座支架1远离第四挡浪板的一侧。
通过第一气缸211与第一挡浪板212的配合设置,可实现第一挡浪板212相对于第一支架之间的角度大小进行调节,进而可实现第一挡浪板212可根据风浪的大小更好的引浪,从而可提水流冲击力,进而可实现提升发电效率。
参见图2和图3所示,第一挡浪板212靠近提升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多曲面弧度2121,第一挡浪板212远离提升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板2122。
通过延伸板2122的设置,可实现对水流的更好的引流,通过多曲面弧度2121的设置,可有效的增加波浪的撞击力度,从而可实现提升发电效率。
参见图2和图3所示,第二挡浪机构22和第三挡浪机构23结构相同,第二挡浪机构22和第三挡浪机构23均包括第二气缸221和拥浪板222,涌浪板铰接设置在第一支架远离第四挡浪板的一侧,第二气缸221的一端与底座支架1铰接,第二气缸221的另一侧与涌浪板铰接。
当风浪来临时,通过第二气缸221调节拥浪板222与底座支架1之间的相对角度,可实现对海浪最大化的引流,进而提升发电效率。
参见图2和图3所示,第四挡浪机构24包括阻浪板241,阻浪板241靠近底座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面2411。
通过弧形面2411的设置,可实现在风浪撞阻浪板241时提供更大的回向力,增强风浪返回时对叶轮41的二次冲击力,从而更大化的提升发电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1),底座支架(1)上设置有挡浪装置(2),挡浪装置(2)包括第一挡浪机构(21)、第二挡浪机构(22)、第三挡浪机构(23)和第四挡浪机构(24),所述第一挡浪机构(21)铰接设置在底座支架(1)的底部,第二挡浪机构(22)和第三挡浪机构(23)镜像铰接设置在底座支架(1)的两侧,第四挡浪机构(24)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1)上且远离第一挡浪机构(21)的一侧,底座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提升机构(3),提升机构(3)的输出端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转动轴(4),转动轴(4)上阵列设置有多组叶轮(41),每片叶轮(41)上均设置有多组叶片(42),每组叶片(42)上均设置有摩擦纳米发电机(411),转动轴(4)两侧设置有磁力切割发电机(4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机构(3)包括驱动单元(31)、螺纹杆(32)、稳定杆(33)、滑动架(34)和固定架(35),固定架(35)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架(1)的内部,螺纹杆(32)与稳定杆(33)镜像设置在底座支架(1)的两侧,滑动架(34)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螺纹杆(32)上,滑动支架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稳定杆(33)上,驱动单元(31)固定设置在固定架(35)的顶部,驱动单元(31)的输出端与螺纹杆(3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挡浪机构(21)包括第一气缸(211)和第一挡浪板(212),第一气缸(211)具有一对,且第一气缸(211)的一侧与底座支架(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浪板(212)铰接,第一挡浪板(212)铰接设置在底座支架(1)远离第四挡浪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挡浪板(212)靠近提升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多曲面弧度(2121),第一挡浪板(212)远离提升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板(21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挡浪机构(22)和第三挡浪机构(23)结构相同,第二挡浪机构(22)和第三挡浪机构(23)均包括第二气缸(221)和拥浪板(222),涌浪板铰接设置在第一支架远离第四挡浪板的一侧,第二气缸(221)的一端与底座支架(1)铰接,第二气缸(221)的另一侧与涌浪板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挡浪机构(24)包括阻浪板(241),阻浪板(241)靠近底座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面(2411)。
CN202322069955.XU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 Active CN220395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9955.XU CN220395888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9955.XU CN220395888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5888U true CN220395888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69955.XU Active CN220395888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58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7009B (zh) 基于海上浮式平台的风能—波浪能联合发电装置及发电方法
CN109026542A (zh) 漂浮式风能-波浪能联合发电系统
WO2020220634A1 (zh) 一种具有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方箱型浮式防波堤
CN202157909U (zh) 海上综合发电系统
CN101988463A (zh) 一种垂直轴潮流发电装置
CN105508128A (zh) 一种一体化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装置
CN201874739U (zh) 风力、海浪、海涌、太阳能四合一发电装置
CN109185066A (zh) 一种浮式风能、波浪能、潮汐能联合发电系统
CN201396237Y (zh) 双子联动式海流发电机
CN103104418B (zh) 利用风、水和光发电的装置
CN115076014A (zh) 一种基于防波堤的波浪能联合发电装置
CN111779631A (zh) 一种海上风浪联合发电装置
CN220395888U (zh) 一种越浪式复合发电装置
WO2012131705A2 (en) A device for generating electrical energy using ocean waves
CN101832218A (zh) 一种潮汐流叶轮发电装置
CN111535985A (zh) 一种横轴潮流能水轮机
CN112855423B (zh) 一种波浪能潮流能联合发电装置
CN215804932U (zh) 一种海浪发电装置
CN212231358U (zh) 一种漂浮式综合能源发电装置
GB2608387A (en) Energy converter for ocean waves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reof
CN210829583U (zh) 一种水流发电装置
CN101482084A (zh) 水流式水力发电机
CN217926147U (zh) 一种半潜式风力发电设备
CN221032912U (zh) 一种低故障率的水下动力发生装置、动力系统
CN114872847B (zh) 一种漂浮式海洋综合发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