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5145U - 一种多功能针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针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5145U
CN220385145U CN202321055162.6U CN202321055162U CN220385145U CN 220385145 U CN220385145 U CN 220385145U CN 202321055162 U CN202321055162 U CN 202321055162U CN 220385145 U CN220385145 U CN 220385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needle
shaped
handl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51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0551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5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5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5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针刀,包括针刀主体以及与针刀主体连接的手持部手柄,针刀主体包括直刀部和连接该直刀部与手持部手柄的弯刀部,弯刀部形成为弧形刀体,针刀主体的远离手持部手柄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且V型刀头的V形槽的底部的棱线与直刀部的中心轴线互相垂直,或者针刀主体形成为直刀结构,针刀主体的远离手持部手柄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V型刀头的两个刀尖长度不相等,针刀主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收集超声声束的多个超声显影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针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针刀。
背景技术
针刀是传统针具与现代手术刀巧妙结合的产物,其针刀主体端部的形态决定了操作时似针般刺入,达到相应部位后,可以用刀头行切割、剥离等术式。
腱鞘是近关节处的半圆形结构,环形包绕肌腱组织,起到固定肌腱的作用。当关节活动时,肌腱与腱鞘之间会产生相互摩擦,如果两者摩擦过度就会引起炎症,导致腱鞘炎。周围神经卡压病变多位于一些特定的解剖部位,例如骨纤维管,或无弹性的肌肉纤维缘、腱弓等周围神经通道关键卡压点,此处受压神经难以回避、缓冲、进而导致一系列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齐平口针刀治疗腱鞘炎或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该针刀对腱鞘、周围神经卡压的病变组织松解不够彻底,容易损伤腱鞘、周围神经的外周组织,特别是对肌腱、神经、血管缺乏保护作用。上述因素造成术中操作不顺畅,操作时间长,患者疼痛程度重,出血量多,术后局部软组织肿痛时间长,恢复慢,甚者存在切断肌腱、神经血管的可能。针刀操作如果采用向下刺切的方式,在针刀突破腱鞘或外周神经卡压处后不易控制刺入的深度从而损伤肌腱;另外此种由浅入深多点刺切的方式几乎不可能使松解线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松解线之间常存在不相衔接之处,这些因素造成操作不便、腱鞘或周围神经卡压松解不彻底。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多功能针刀,以解决或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针刀,该针刀能够在腱鞘炎和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治疗过程中,不损伤肌腱、神经、血管的前提下,更彻底地松解腱鞘及周围神经卡压靶点,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针刀,包括针刀主体以及与所述针刀主体连接的手持部手柄,所述针刀主体包括直刀部和连接该直刀部与所述手持部手柄的弯刀部,所述弯刀部形成为弧形刀体,所述针刀主体的远离所述手持部手柄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且所述V型刀头的V形槽的底部的棱线与所述直刀部的中心轴线互相垂直,或者所述针刀主体形成为直刀结构,所述针刀主体的远离所述手持部手柄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所述V型刀头的两个刀尖长度不相等,所述针刀主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收集超声声束的多个超声显影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针刀主体形成为实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针刀主体形成为空心结构,所述手持部手柄上设有与所述空心结构连通的液体通道,所述空心结构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针刀主体的外周面上,且位于长度较长的所述刀尖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液体通道的进液口处一体形成有外连接结构,所述外连接结构与排液透明软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手持部手柄形成为透明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长度较长的所述刀尖设置在所述弯刀部的向外凸出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结构形式,所述刃部的内外两面的夹角为1°-45°,以能够使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结构形式,所述手持部手柄包括手柄主体以及手柄限位片,所述手柄限位片上设有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弯刀部的所述弧形刀体的凸出方向相反;或者所述凸出结构设置在长度较短的所述刀尖的一侧。
更具体地,所述手柄主体和所述手柄限位片上均设有防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结构形式,多个所述超声显影结构形成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针刀主体的外周面上且截面形状为扇形、倒三角形或半圆形的凹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针刀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针刀通过将针刀主体设置为直刀部和弯刀部,从而使得位于端部的直刀部的中心轴线与手持部手柄的中心线形成为错位,针刀主体的自由端的端部设有V型刀头,V型刀头的根部所在平面与弯刀部的弯曲方向所在平面垂直,从而更有利于操作,或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针刀形成为直刀结构;弯刀结构或直刀结构的针刀主体的前端均设有V型刀头,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便于松解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针刀主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多个超声显影结构,从而能够通过各所述超声显影结构收集超声的声束,从而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针刀在超声显像中更加明显,使用效果更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包括针刀主体以及与所述针刀主体连接的手持部手柄,所述针刀主体包括直刀部和连接该直刀部与所述手持部手柄的弯刀部,所述弯刀部形成为弧形刀体,所述针刀主体的远离所述手持部手柄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且所述V型刀头的V形槽的底部的棱线与所述直刀部的中心轴线互相垂直,或者所述针刀主体形成为直刀结构,所述针刀主体的远离所述手持部手柄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所述V型刀头的两个刀尖长度不相等,所述针刀主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收集超声声束的多个超声显影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针刀通过在针刀主体的一端端部设置V型刀头,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有刃部,并且V型刀头的根部所在平面与弯刀部的弯曲方向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针刀的操作性,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多功能针刀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多功能针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多功能针刀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多功能针刀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针刀主体 101 直刀部
102 弯刀部 103V 形槽
104 棱线 105 出液口
2 手持部手柄 201 手柄主体
202 手柄限位片 203 凸出结构
3 超声显影结构 4 排液透明软管
5 刻度线 6 外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术语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针刀,包括针刀主体1以及与所述针刀主体1连接的手持部手柄2,所述针刀主体1包括直刀部101和连接该直刀部101与所述手持部手柄2的弯刀部102,所述弯刀部102形成为弧形刀体,所述针刀主体1的远离所述手持部手柄2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且所述V型刀头的V形槽103的底部的棱线104与所述直刀部101的中心轴线互相垂直,或者所述针刀主体1形成为直刀结构,所述针刀主体1的远离所述手持部手柄2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所述V型刀头的两个刀尖长度不相等,所述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收集超声声束的多个超声显影结构3。
本实用新型中,针刀主体1包括直刀部101和弯刀部102,优选地,针刀主体1依次形成为直刀部101、弯刀部102和直刀部101的结构,直刀部101设置在两端,中间形成为弯刀部102,直刀部101与弯刀部102的连接部位形成有弧形过渡,从而能够使位于前端的直刀部101的中心轴线与手持部手柄2的中心线在Z方向上错位,可以使得操作人员持握手持部手柄2进行操作时,位于前端的直刀部101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并使得操作人员具有较为宽阔的操作视野。本实用新型的针刀主体1还可以依次形成为直刀部101和弯刀部102的结构,弯刀部102与手持部手柄2连接,同样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操作人员同样具有较为宽阔的操作视野。
针刀主体1的前端一体形成有V型刀头,V型刀头的两侧边相交位置即为V型刀头的根部。
为了便于说明,以图1中多功能针刀的位置为例,竖直方向Z所在的平面即为弯刀部102的弯曲方向所在的平面,方向X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竖直平面,也可以理解为水平面,也就是两个V型刀头的根部相连形成的直线所在的平面,X平面垂直于Z平面,即本实用新型中V型刀头的根部所在平面与弯刀部102的弯曲方向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V型刀头的根部所在平面与弯刀部102的弯曲方向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使得V型刀头的两个刀尖位于如图1、图5或图7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并且位于上部的刀尖的长度比位于下方的刀尖的长度短,使得操作过程中,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更容易突破病变卡压组织,并利用设置在V型刀头边沿的刀刃对腱鞘进行松解,既不易损伤肌腱,也能更轻松地突破病变卡压组织,并对病变组织进行松解,并减少副损伤,使用效果极佳。
为了便于知晓针刀主体1的伸入的深度,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设有刻度线5,并且根据实际使用特点,可将刻度线5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根据颜色判断针刀主体1的伸入深度。优选地,相邻两个刻度线5间的间隔距离为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针刀主体1形成为实心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针刀主体1形成为弯刀结构,包括直刀部101和弯刀部102,且针刀主体1的中心为实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针刀主体1形成为空心结构,所述手持部手柄2上设有与所述空心结构连通的液体通道,所述空心结构的出液口105设置在所述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且位于长度较长的所述刀尖的一侧。为了便于治疗,空心结构的出液口105设置在长度较长的刀尖一侧,便于长度较长的刀尖工作过程中,给药位置更靠近刀尖剥离位置,给药更精准。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将空心结构的出液口105设置在长度较短的刀尖一侧,从长度较短的刀尖处给药,尤其是在利用长度较长的那一侧的刀尖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针刀主体较长的刀尖被人体组织覆盖,长度较短的刀尖处设置的出液口105不易被人体组织覆盖,便于药液从出液口105进入到人体内,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针刀主体1形成为直刀结构,且针刀主体1的中心为空心结构的液体通道,液体通道的出液口105设置在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的靠近长度较长的刀尖的端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针刀主体1形成为弯刀结构,包括直刀部101和弯刀部102,且针刀主体1的中心为空心结构的液体通道,液体通道的出液口105设置在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的靠近长度较长的刀尖的端部。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液体通道的进液口处一体形成有外连接结构6,所述外连接结构6与排液透明软管4螺纹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手持部手柄2形成为透明手柄。当透明结构的手持部手柄2与排液透明软管4连接后,便于观察治疗操作时的药物注射情况和出血情况,便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治疗情况,形成为可视化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形成有两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针刀主体1形成为实心结构,此实施例中,针刀主体1的前端的V型刀头处形成有锥形空心(图中未示出),从而能够在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刃部,便于松解操作。第二,针刀主体1形成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出液口105设置在针刀主体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且设置在长度较长的刀尖的一端,手持部手柄2形成为透明手柄且设有与空心结构连通的液体通道,便于使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在手术过程中形成可视化操作,即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操作过程中,便于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回血或积液等,通过排出的液体对病情进行判断,同时,通过排液透明软管4排除淤血或积液,或者是通过将输液管的螺纹接头与本实用新型的外连接结构6相连接,通过针刀准确对病患处进行给药治疗,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既能够用于松解腱鞘等操作,还能够通过外连接结构6切换排液操作或给药操作,减少因更换不同功能的针头时对神经、血管等的损伤。
可以想到的是,还可以设计一个辅助手柄,辅助手柄的端部形成有能够与外连接结构6相适配的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结构,辅助手柄与手持部手柄2连接,能够扩大手持部手柄2的持握面积,适应更多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且增大的持握面积,使得操作也更加平稳,效果更好。并且,还可以将辅助手柄设置成具有连接通道和没有连接通道的两种结构,没有连接通道的辅助手柄与手持部手柄2连接后,不仅能够增大持握面积,也能够具有堵头的功能,避免治疗过程中体液流出,污染操作人员的手部或手术环境,当需要接通排液透明软管4或给药输液管时,可以旋开辅助手柄进行连接,操作简单。辅助手柄与手持部手柄2的形状可设置为相同或相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长度较长的所述刀尖设置在所述弯刀部102的向外凸出的一侧。
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以图中多功能针刀所示位置为例说明,位于上方的刀尖的长度比位于下方的刀尖的长度短,即弯刀部102的凸出方向一侧的刀尖长度大于另一侧的刀尖长度,更有利于避开肌腱等作业,两侧的刀尖形成V型,还能够在避开肌腱后推动手持部手柄2,进行松解操作,更加灵活,并且操作范围也增加很多,也有利于增大手术视野范围。
可以想到的是,V型刀头的刀尖的侧面可以形成为直线,也可以形成为曲线,优选地,V型刀头的刀尖的侧面形成为向内凹入的曲线,便于松解操作时,更准确且轻松地选取病变卡压组织位置,且使得病变卡压组织顺着刀尖侧面滑至位于根部的刃部,滑动过程中,利用设置在V型刀头边沿的刃部进行松解作业,如果边沿的刃部不能完全切开病变卡压组织,还能够利用根部的刃部,推动针刀后对病变卡压组织进行进一步松解,操作更加便捷。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刃部的内外两面的夹角为1°-45°,以能够使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可以理解为,V型刀头的内外两面的夹角为1°-45°,形成为如同水果刀的刀口的结构,两面均形成有刃部,形成为刃部的两面夹角为1°-45°,而不同夹角的刃部的锋利程度不一样,能够满足更多作业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结构形式,所述手持部手柄2包括手柄主体201以及手柄限位片202,所述手柄限位片202上设有凸出结构203,所述凸出结构203设置为与所述弯刀部102的所述弧形刀体的凸出方向相反;或者所述凸出结构203设置在长度较短的所述刀尖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手柄主体201与手柄限位片202一体成型,手柄主体201与手柄限位片202的两侧面形成为一个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结构形式,所述手柄主体201和所述手柄限位片202上均设有防滑结构。
如图1和图5所示,手柄限位片202上的防滑结构为多道相互平行的条状凸起,手柄主体201上的防滑结构为多组形成为“八”字型的条状凸起,同侧的条状凸起设置为相互平行,有助于向前推进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过程中增大手持部手柄2的摩擦力,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结构形式,多个所述超声显影结构3形成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且截面形状为扇形、倒三角形或半圆形的凹点。
可以看出,若干个超声显影结构3能够收集超声的声束,进而增强针刀主体1的显影效果。根据操作需要,超声显影结构3等间距均匀设置在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类似于玉米粒样整齐排列或者也可以形成为错位排列,超声显影结构3可以设置在针刀主体1的整个外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针刀主体1的部分外周面上,根据实际实用需求而定,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优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包括针刀主体1以及与针刀主体1连接的手持部手柄2,针刀主体1包括直刀部101和弯刀部102,弯刀部102形成为弧形刀体,针刀主体1的两端为直刀部101,中间区域为弯刀部102,直刀部101和弯刀部102间设有弧形过渡,针刀主体1的前段形成为V型刀头,V型刀头的根部所在平面与弯刀部102的弯曲方向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即V型刀头上形成有两个长度不同的刀尖,且位于弯刀部102的弯曲方向一侧的刀尖长度长于另一侧的刀尖长度,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便于向前推进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时,能够松解病变卡压组织;手持部手柄2包括手柄主体201以及与手柄主体201一体成型的手柄限位片202,手柄主体201和手柄限位片202上均设有防滑结构,用于向前推进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时,增大摩擦力;针刀主体1形成为空心结构,手持部手柄2形成为透明手柄且设有与空心结构连通的液体通道,手持部手柄2的远离针刀主体1的一端即手持部手柄2的后端设有外连接结构6,该外连接结构6的端部设有法兰边,用于与具有外螺纹结构的排液透明软管4、输液管路或其他结构(如辅助手柄的内螺纹结构)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针刀具有松解以外的其他治疗功能,如排除积液、向患处输送药液等;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多个超声显影结构3,各超声显影结构3均匀分布在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可形成为等距直线排布或等距错位排布,单个超声显影结构3形成为截面为向内凹入的弧形的凹点,从而能够增强针刀主体1的显影效果,而超声显影结构3的设置位置则根据实际显影要求设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针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刀主体(1)以及与所述针刀主体(1)连接的手持部手柄(2),其中
所述针刀主体(1)包括直刀部(101)和连接该直刀部(101)与所述手持部手柄(2)的弯刀部(102),所述弯刀部(102)形成为弧形刀体,所述针刀主体(1)的远离所述手持部手柄(2)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且所述V型刀头的V形槽(103)的底部的棱线(104)与所述直刀部(101)的中心轴线互相垂直,或者
所述针刀主体(1)形成为直刀结构,所述针刀主体(1)的远离所述手持部手柄(2)的一端端部形成为V型刀头,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
所述V型刀头的两个刀尖长度不相等,所述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收集超声声束的多个超声显影结构(3),多个所述超声显影结构(3)形成为多个整齐排列或错位排列在所述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且截面形状为弧形或半圆形的凹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主体(1)形成为实心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主体(1)形成为空心结构,所述手持部手柄(2)上设有与所述空心结构连通的液体通道,所述空心结构的出液口(105)设置在所述针刀主体(1)的外周面上,且位于长度较长的所述刀尖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的进液口处一体形成有外连接结构(6),所述外连接结构(6)与排液透明软管(4)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手柄(2)形成为透明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针刀,其特征在于,长度较长的所述刀尖设置在所述弯刀部(102)的向外凸出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的内外两面的夹角为1°-45°,以能够使所述V型刀头的边沿形成为刃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手柄(2)包括手柄主体(201)以及手柄限位片(202),所述手柄限位片(202)上设有凸出结构(203),
所述凸出结构(203)设置为与所述弯刀部(102)的所述弧形刀体的凸出方向相反;或者
所述凸出结构(203)设置在长度较短的所述刀尖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主体(201)和所述手柄限位片(202)上均设有防滑结构。
CN202321055162.6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功能针刀 Active CN220385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5162.6U CN22038514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功能针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5162.6U CN22038514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功能针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5145U true CN220385145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3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5162.6U Active CN22038514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多功能针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5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8736B2 (en) Ultrasonic dissector and sealer
EP1929971A2 (en) Bipolar tissue debrider
CN102429705B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微创手术刀
CN220385145U (zh) 一种多功能针刀
CN116439790A (zh) 一种多功能针刀
CN203029340U (zh) 弧刃针刀
CN112315557A (zh) 具有内、外针斜切面对齐的穿刺针
US20200060751A1 (en) Cutting electrode enhancement for laparoscopic electrosurgical device
CN217447921U (zh) 超声手术刀刀头
CN217285954U (zh) 超声手术刀及其刀头
CN115581509A (zh) 冲吸一体式腹腔镜手术双动剪
CN217244677U (zh) 一种针刀合并注射的治疗器具
CN210931789U (zh) 一种带滴注及吸引的等离子双极镊
CN114451952A (zh) 超声手术刀刀头
CN211023073U (zh) 一种脉冲冲洗吸引电极器
CN210447076U (zh) 具有手位的穿刺针
CN216439275U (zh) 一种多功能针刀
CN218356355U (zh) 一种用于前向上下夹合的简易双极电凝器
CN213963563U (zh) 一种双面环状清创刮匙
CN208591093U (zh) 切骨刀
CN217138183U (zh) 一种鼻用切割剥离器
CN206641879U (zh) 一种超声骨刀刀头
CN213345785U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剪线尺
CN219354204U (zh) 一种口腔显微根尖手术专用挖匙
CN217723672U (zh) 一种新型骨科专用短关节型钢丝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