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2286U - 一种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82286U CN220382286U CN202320902063.0U CN202320902063U CN220382286U CN 220382286 U CN220382286 U CN 220382286U CN 202320902063 U CN202320902063 U CN 202320902063U CN 220382286 U CN220382286 U CN 2203822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module
- battery
- cell stack
- connecting section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79 heat-resista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芯堆叠体,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的电芯单体,电芯堆叠体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每个电芯单体的两个极柱分别位于第一侧及第二侧,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从控采集单板,设置在电芯堆叠体的第一侧,并与电芯堆叠体第一侧的极柱电连接,从控采集单板通过柔性连接器与电芯堆叠体第二侧的极柱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从控采集单板通过柔性连接器与电芯堆叠体第二侧的极柱电连接,柔性连接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有利于电池模组的轻量化及小型化。柔性连接器柔韧性较好,提高电池模组的可靠性。柔性连接器连接工艺简单,易于电池模组的生产制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中包括电芯堆叠体及从控采集单板,电芯堆叠体由多个电芯单体堆叠组成,从控采集单板也称电池监控单元(Cell Supervision Circuits,简称CSC),用于采集电池模组中各个电芯单体的信息后传递给电池管理单元(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在现有的一些电池模组中,电芯单体的两个极柱分别位于电芯堆叠体的两侧,而从控采集单板则通常设置在电芯堆叠体的一侧。因此,从控采集单板与电芯堆叠体相靠近一侧上的极柱之间通常直接连接,而与电芯堆叠体另一侧上的极柱则通过线束连接,以实现信息采集。为保证线束的可靠性,线束的直径通常较大,且线束上通常覆盖有保护层。同时,线束整体结构复杂,导致线束整体的重量较大,且占用较多空间,不利于电池模组的轻量化及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重量较大,占用空间较多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电芯堆叠体,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的电芯单体,所述电芯堆叠体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每个所述电芯单体的两个极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从控采集单板,设置在所述电芯堆叠体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电芯堆叠体第一侧的极柱电连接,所述从控采集单板通过柔性连接器与所述电芯堆叠体第二侧的极柱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柔性连接器包括主连接段及支连接段,所述主连接段设置在所述电芯堆叠体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侧上的极柱电连接,所述支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从控采集单板电连接,所述支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连接段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芯堆叠体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相对的顶部及底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支连接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电芯堆叠体的底部或顶部跨过所述电芯堆叠体。
可选地,所述电芯堆叠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所述支连接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电芯堆叠体的端部跨过所述电芯堆叠体。
可选地,所述支连接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单体之间穿过所述电芯堆叠体。
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电芯堆叠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上,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开设有贯通孔,所述支连接段从所述贯通孔穿过并跨过所述电芯堆叠体。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单体之间夹设有缓冲隔热结构,所述支连接段适于从所述缓冲隔热结构中穿过。
可选地,所述柔性连接器为带状,所述柔性连接器贴合在所述电芯堆叠体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从控采集单板为两个或以上,各个所述从控采集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主连接段为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电路板,所述支连接段为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电路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从控采集单板设置在电芯堆叠体的第一侧,并与电芯堆叠体第一侧的极柱直接电连接,而从控采集单板通过柔性连接器与电芯堆叠体第二侧的极柱电连接。相较于传统的线束连接方式,柔性连接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有利于电池模组的轻量化及小型化。柔性连接器连接简单,有利于电池模组的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在第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在第二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在第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在第二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在第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在第二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三。
附图标记说明:电芯堆叠体1、电芯单体2、从控采集单板3、支连接段4、主连接段5、端板6、巴片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堆叠体1及从控采集单板3。电芯堆叠体1包括至少两个电芯单体2,各个电芯单体2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设置,在第二方向上,电芯堆叠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每个电芯单体2的两个极柱分别位于第一侧及第二侧,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从控采集单板3设置在电芯堆叠体1的第一侧,并与电芯堆叠体1第一侧的极柱电连接,从控采集单板3通过柔性连接器与电芯堆叠体1第二侧的极柱电连接。
由于从控采集单板3设置在电芯堆叠体1的第一侧,并与电芯堆叠体1第一侧的极柱电连接,而从控采集单板3通过柔性连接器与电芯堆叠体1第二侧的极柱电连接。相较于传统的线束连接方式,柔性连接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有利于电池模组的轻量化及小型化。柔性连接器连接简单,有利于电池模组的生产制造。柔性连接器柔韧性较好,可以抵消电芯单体膨胀后产生的拉力,提高电池模组的运行可靠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连接器包括主连接段5及支连接段4,主连接段5设置在电芯堆叠体1的第二侧并与第二侧上的极柱电连接,支连接段4的一端与从控采集单板3电连接,支连接段4的另一端与主连接段5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侧上设置有巴片7,相邻的两个极柱之间通过巴片7电连接后,通过该巴片7与主连接段5连接。巴片7可以使得从控采集单板3通过柔性连接器中的一根走线同时与第二侧上两个电芯单体2的极柱电连接,减少柔性连接器中走线的数量,有利于减小柔性连接器的体积及重量。
主连接段5可以为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FFC)或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支连接段4也可以为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电路板。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连接段5及支连接段4均为柔性扁平电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连接段5及支连接段4中,其一为柔性电路板,另一为柔性扁平电缆。在本实施例中,主连接段5及支连接段4均采用柔性电路板,柔性连接器由主连接段5及支连接段4连接组合得到。在加工柔性连接器时,支连接段4与主连接段5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从控采集单板3的实际位置以及支连接段4的实际布设方式进行设置,以便于柔性连接器的布设。
电芯堆叠体1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相对的顶部及底部,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支连接段4沿第二方向从电芯堆叠体1的底部或顶部跨过电芯堆叠体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电芯单体2的堆叠方向,第二方向为电芯堆叠体1的宽度方向,也即同一电芯单体2的两个极柱之间的连线方向,第三方向为电芯堆叠体1的高度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连接段4可以沿第二方向从电芯堆叠体1的底部或顶部跨过电芯堆叠体1,在电芯堆叠后布设支连接段4,无需在电芯堆叠过程中布设支连接段4,可以维持电芯堆叠工序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同时,在电芯堆叠体1的堆叠方向上无需布设柔性连接器,有利于降低电池模组在电芯堆叠体1的堆叠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堆叠体1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支连接段4沿第二方向,也即沿电芯堆叠体1的宽度方向从电芯堆叠体1的端部跨过电芯堆叠体1。支连接段4沿第二方向从电芯堆叠体1的端部跨过电芯堆叠体1,在电芯堆叠后布设支连接段4,无需在电芯堆叠过程中布设支连接段4,可以维持电芯堆叠工序的连续性,即支连接段4设置在端板6与电芯堆叠体1之间,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同时,在电芯堆叠体1的高度方向上无需布设柔性连接器,有利于降低电池模组在电芯堆叠体1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连接器为带状,并贴合在电芯堆叠体1的表面。带状的柔性连接器贴合在电芯堆叠体1的表面,可以在柔性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减小电池模组的整体尺寸,有利于电池模组的小型化。
如图6~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连接段4沿第二方向从相邻的两个电芯单体2之间穿过电芯堆叠体1。支连接段4穿过电芯堆叠体1,因此无需跨过电芯堆叠体1,有利于降低支连接段4的长度,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在相邻的两个电芯单体之间可以夹设有缓冲隔热结构,支连接段适于从缓冲隔热结构中穿过。缓冲隔热结构夹设在相邻的两个电芯单体之间,起到缓冲、隔热的作用。具体的,缓冲隔热结构可以为泡棉,泡棉采用耐热材料制成,以承受电芯单体所产生的热量。泡棉具有弹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泡棉内部的孔洞可以降低泡棉的热传导效率,起到隔热作用。
电池模组还包括端板6,端板6设置在电芯堆叠体1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上。还有一些实施例中,端板6沿第二方向开设有贯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连接段4从贯通孔跨过电芯堆叠体1。端板6可以对穿设在其中的支连接段4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支连接段4受到挤压,提高柔性连接器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端板6为两个,两个端板6分别设置在电芯堆叠体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上。
由于从控采集单板3的长度受到生产工艺、成本等条件的约束,其尺寸受限,在电芯堆叠体1堆叠层数较多的情况下,从控采集单板3难以对电芯堆叠体1中所有的电芯单体2进行电连接采集。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控采集单板3可以设置为两个或以上,各个从控采集单板3沿第一方向,也即电芯单体2的堆叠方向依次设置。各个从控采集单板3分别与对应的电芯单体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从控采集单板3为两个。其中,相邻两个从控采集单板3以及从控采集单板3与电池管理单元之间均通过菊花链通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连接器与从控采集单板3对应设置,各个从控采集单板3与对应电芯单体2在第二侧的极柱之间通过对应的柔性连接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连接器为1个,柔性连接器中包括与从控采集单板3数量相应的支连接段4,各个从控采集单板3分别通过对应的支连接段4连接在主连接段5上,以减少柔性连接器的数量,降低电池模组整体的重量与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中的电芯堆叠体1也可以为两个或以上,相邻电芯堆叠体1之间设置隔板,各个电芯堆叠体1的从控采集单板3分别与电池管理单元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由于从控采集单板3设置在电芯堆叠体1的第一侧,并与电芯堆叠体1第一侧的极柱通过巴片7电连接,而从控采集单板3通过柔性连接器与电芯堆叠体1第二侧的极柱电连接。相较于传统的线束连接方式,柔性连接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有利于电池模组的轻量化及小型化。柔性连接器连接简单,有利于电池模组的生产制造。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堆叠体,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的电芯单体,所述电芯堆叠体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每个所述电芯单体的两个极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从控采集单板,设置在所述电芯堆叠体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侧的极柱电连接,所述从控采集单板通过柔性连接器与所述第二侧的极柱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器包括主连接段及支连接段,所述主连接段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侧上的极柱电连接,所述支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从控采集单板电连接,所述支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连接段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堆叠体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相对的顶部及底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支连接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电芯堆叠体的底部或顶部跨过所述电芯堆叠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堆叠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所述支连接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电芯堆叠体的端部跨过所述电芯堆叠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连接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单体之间穿过所述电芯堆叠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电芯堆叠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上,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开设有贯通孔,所述支连接段从所述贯通孔穿过并跨过所述电芯堆叠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单体之间夹设有缓冲隔热结构,所述支连接段适于从所述缓冲隔热结构中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器为带状,所述柔性连接器贴合在所述电芯堆叠体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控采集单板为两个或以上,各个所述从控采集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段为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电路板,所述支连接段为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电路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02063.0U CN220382286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电池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02063.0U CN220382286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82286U true CN220382286U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9565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02063.0U Active CN220382286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82286U (zh) |
-
2023
- 2023-04-20 CN CN202320902063.0U patent/CN2203822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01227B (zh) |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块 | |
CN106299223B (zh) | 电池模组 | |
CN110291660A (zh) | 蓄能模块、蓄能系统、车辆和用于测量电池电压的方法 | |
US20240105358A1 (en) | Flexible aluminum conductive wire body, conductive member and automobile | |
CN103022582A (zh) | 汽车动力电池单体电压采样结构 | |
CN220382286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02384422U (zh) | 串并联电池组的电极转接板 | |
CN216529251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WO2022065647A1 (ko) | Ffc 버스바 | |
CN115528391A (zh) | 电芯组与电压采集方法 | |
CN112242592B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17213070U (zh) | 电池包温度电压采集装置 | |
CN212934707U (zh) | 一种多并多串软包电池模组的电压与温度采集装置 | |
CN115939682A (zh) | 一种具有多重兼容拉扯应力的电池模组采集集成母排 | |
CN220341447U (zh) | 从板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7427043U (zh) | 一种电池组 | |
US20230246304A1 (en) | Bus bar, battery cell acquisition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 |
CN217214994U (zh) | 线束板组件和电池装置 | |
CN220358277U (zh) | 无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4898935U (zh) | 半导体生产设备用线缆连接组件 | |
CN217116501U (zh) | 一种电池模组信号采集板和电池模组 | |
CN220774662U (zh) | 电池模组和电池系统 | |
CN220086312U (zh) | 集成母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US12148900B2 (en) | Sampling component,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 |
CN211530024U (zh) | 电池模组和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