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2107U - 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2107U
CN220382107U CN202221482296.1U CN202221482296U CN220382107U CN 220382107 U CN220382107 U CN 220382107U CN 202221482296 U CN202221482296 U CN 202221482296U CN 220382107 U CN220382107 U CN 220382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thin film
film solar
cell main
light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22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娟娟
陈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uan Weit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uan Weit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uan Weit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uan Weite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22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2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2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2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薄膜太阳电池主体,所述边框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该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通过设置有边框、通孔、薄膜太阳电池主体和折叠线,使用时,薄膜太阳电池主体和边框的材质较柔软,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之间设置有折叠线,可以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折叠在一块,可减少占用的面积,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折叠时,通孔与通孔重合在一起,可利用线绳或螺栓穿过通孔的内部,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折叠后的状态固定住,避免其反弹,不会对其造成损伤,结构简单,提高了使用效果,解决的是不便于将其折叠收纳的问题。

Description

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因为廉价的衬底材料(如玻璃、不锈钢、聚酯膜),有柔性,材料禁带宽度可调控,组件温度系数低等优点很受瞩目,在光伏市场的应用规模逐渐扩大,与常规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电池使用材料很少,构成太阳能电池的薄膜材料厚度不超过5微米,而晶体硅电池厚度约180微米~200微米,现有的薄膜太阳电池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光吸收边波长较短,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稳定性较差;不便于将其折叠收纳,通常将其围成一个环状,占用空间较大;接线盒一般为一体式结构,不便于拆装,成本使用较大。因此需要对上述问题做进一步地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光吸收边波长较短,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薄膜太阳电池主体,所述边框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
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的表面设置有抗反光薄膜,所述抗反光薄膜的顶部设置有防水膜,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金电极,所述金电极的底部粘接有上EVA胶膜,所述上EVA胶膜的底部粘接有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所述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的底部粘接有下EVA胶膜。
优选的,所述下EVA胶膜的底部粘接有二氧化钛层,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FTO导电玻璃。
优选的,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之间设置有折叠线,所述边框和连接板的内侧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和折叠线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折叠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安装有接线盒,所述安装板的四周拐角处设置有安装螺栓,所述接线盒一侧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线,所述接线盒一侧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线。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在连接板的表面可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实现了扩展光吸收边波长,提高了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稳定性,实现了对其折叠收纳,减少了占用空间,而且实现了接线盒可拆装,发生损坏时可对其拆装维修;
(1)通过设置有防水膜、抗反光薄膜、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上EVA胶膜和下EVA胶膜,使用时,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利用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使光吸收边波长拓宽到830nm,从而提高了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10.2%,超过了10%,相较于大面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6%~8%,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同时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的表面涂覆有防水膜,防水膜设置在最外部,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有效地延长使用的寿命;
(2)通过设置有边框、通孔、薄膜太阳电池主体和折叠线,使用时,薄膜太阳电池主体和边框的材质较柔软,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之间设置有折叠线,可以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折叠在一块,可减少占用的面积,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折叠时,通孔与通孔重合在一起,可利用线绳或螺栓穿过通孔的内部,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折叠后的状态固定住,避免其反弹,不会对其造成损伤,结构简单,提高了使用效果;
(3)通过设置有接线盒、安装板、安装螺栓、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使用时,接线盒安装在安装板的表面,安装板通过安装螺栓安装在连接板的表面,长时间使用后,接线盒发生损坏,可以通过拆装工具,例如,螺丝刀,将安装螺栓拆卸下来,从而将安装板和接线盒拆卸,可对接线盒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可将其安装到原位,节省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薄膜太阳电池主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边框;2、通孔;3、薄膜太阳电池主体;4、第一连接线;5、第二连接线;6、连接板;7、折叠线;8、防水膜;9、抗反光薄膜;10、金电极;11、下EVA胶膜;12、FTO导电玻璃;13、二氧化钛层;14、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15、上EVA胶膜;16、接线盒;17、安装板;18、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包括边框1,边框1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边框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17;
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的表面设置有抗反光薄膜9,抗反光薄膜9的顶部设置有防水膜8,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金电极10,金电极10的底部粘接有上EVA胶膜15,上EVA胶膜15的底部粘接有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14,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14的底部粘接有下EVA胶膜11,下EVA胶膜11的底部粘接有二氧化钛层13,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FTO导电玻璃12;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的内部设置有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14,利用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14使光吸收边波长拓宽到830nm,从而提高了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10.2%,超过了10%,相较于大面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6%~8%,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同时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的表面涂覆有防水膜8,防水膜8设置在最外部,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有效地延长使用的寿命。
实施例2: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之间设置有折叠线7,边框1和连接板6的内侧开设有通孔2,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和折叠线7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折叠结构;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和边框1的材质较柔软,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之间设置有折叠线7,可以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折叠在一块,可减少占用的面积,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折叠时,通孔2与通孔2重合在一起,可利用线绳或螺栓穿过通孔2的内部,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折叠后的状态固定住,避免其反弹,不会对其造成损伤,结构简单,提高了使用效果。
实施例3:安装板17的表面安装有接线盒16,安装板17的四周拐角处设置有安装螺栓18,接线盒16一侧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线4,接线盒16一侧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线5,安装板17在连接板6的表面可拆卸;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接线盒16安装在安装板17的表面,安装板17通过安装螺栓18安装在连接板6的表面,长时间使用后,接线盒16发生损坏,可以通过拆装工具,例如,螺丝刀,将安装螺栓18拆卸下来,从而将安装板17和接线盒16拆卸,可对接线盒16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可将其安装到原位,节省了使用成本。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的内部设置有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14,利用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14使光吸收边波长拓宽到830nm,从而提高了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10.2%,超过了10%,相较于大面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6%~8%,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同时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的表面涂覆有防水膜8和抗反光薄膜9,防水膜8设置在最外部,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有效地延长使用的寿命,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和边框1的材质较柔软,在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之间设置有折叠线7,可以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折叠在一块,可减少占用的面积,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折叠时,通孔2与通孔2重合在一起,可利用线绳或螺栓穿过通孔2的内部,将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折叠后的状态固定住,避免其反弹,不会对其造成损伤,结构简单,接线盒16安装在安装板17的表面,安装板17通过安装螺栓18安装在连接板6的表面,长时间使用后,接线盒16发生损坏,可以通过拆装工具,例如,螺丝刀,将安装螺栓18拆卸下来,从而将安装板17和接线盒16拆卸,可对接线盒16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可将其安装到原位,节省了使用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包括边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所述边框(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17);
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的表面设置有抗反光薄膜(9),所述抗反光薄膜(9)的顶部设置有防水膜(8),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金电极(10),所述金电极(10)的底部粘接有上EVA胶膜(15),所述上EVA胶膜(15)的底部粘接有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14),所述叠加多层光吸收材料(14)的底部粘接有下EVA胶膜(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EVA胶膜(11)的底部粘接有二氧化钛层(13),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FTO导电玻璃(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之间设置有折叠线(7),所述边框(1)和连接板(6)的内侧开设有通孔(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太阳电池主体(3)和折叠线(7)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折叠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7)的表面安装有接线盒(16),所述安装板(17)的四周拐角处设置有安装螺栓(18),所述接线盒(16)一侧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线(4),所述接线盒(16)一侧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线(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7)在连接板(6)的表面可拆卸。
CN202221482296.1U 2022-06-14 2022-06-14 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Active CN220382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2296.1U CN220382107U (zh) 2022-06-14 2022-06-14 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2296.1U CN220382107U (zh) 2022-06-14 2022-06-14 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2107U true CN220382107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4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2296.1U Active CN220382107U (zh) 2022-06-14 2022-06-14 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2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8492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c power
JPH10294485A (ja) 大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2227625U (zh) 一体化薄膜太阳能建材板
CN203277448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专用铝合金边框
CN2924794Y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2582488B (zh) 一种嵌入式模块化空间太阳电池阵及其制作方法
EP2624309A1 (en) Outer frame of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220382107U (zh) 互补光吸收高效无机平板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CN201259894Y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5140325A (zh) 具有高转换率的自洁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3491276U (zh) 一种柔性多层pet结构太阳能板
US20190035962A1 (en) Photovoltaic assembly
CN113131838A (zh) 一种应用于bipv的碲化镉发电玻璃
CN207572386U (zh) 一种光伏板组合件
CN20687800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太阳能电池
CN206402161U (zh) 一种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05723568U (zh) 一种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
CN215581052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电池板
CN216774698U (zh) 一种半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框架
CN220422355U (zh)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掩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18039232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电池安装组件
CN212412065U (zh) 一种新型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2517219U (zh) 一种光伏组件
WO2018157496A1 (zh) 高发电功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20190810U (zh) 一种单晶单玻TOPCon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