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7335U - 头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7335U
CN220357335U CN202321996043.0U CN202321996043U CN220357335U CN 220357335 U CN220357335 U CN 220357335U CN 202321996043 U CN202321996043 U CN 202321996043U CN 220357335 U CN220357335 U CN 220357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ead
mask
rear end
equipmen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60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小波
吴元凯
石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j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j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j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j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60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7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7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7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头戴设备,其中,头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遮光面罩,设备主体的后端设有两个镜筒;遮光面罩设于设备主体的后端,遮光面罩背离设备主体的一侧形成有遮光空间,镜筒穿设于遮光面罩,并显露于遮光空间,遮光面罩与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使遮光面罩便于清洁维护。

Description

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趋向成熟,应用于XR(EXTENDED REALITY)的头戴设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XR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这也是AR、V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通过将三者的视觉交互技术相融合,为体验者带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
为了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增强用户使用时的沉浸感和交互性,头戴设备取消了原有的面部支撑框架和海绵,采用遮光面罩进行替代以实现辅助支撑和遮光的功能。但遮光面罩需要接触面部皮肤,在佩戴头戴设备时,皮肤分泌的汗液和油脂容易脏污遮光面罩,而与头戴设备固定连接的遮光面罩不便于清洁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设备,旨在使遮光面罩便于清洁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设有两个镜筒;和
遮光面罩,所述遮光面罩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所述遮光面罩背离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形成有遮光空间,所述镜筒穿设于所述遮光面罩,并显露于所述遮光空间,所述遮光面罩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面罩包括:
主体件,所述主体件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并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件背离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遮光空间,所述镜筒穿设于所述主体件;和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自所述主体件的外周缘,向远离所述遮光空间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头戴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件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设备主体设置,所述镜筒穿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和
遮光部,所述遮光部自所述连接部的外周缘,向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遮光部与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有所述遮光空间,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遮光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若干磁铁,若干所述磁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设备主体磁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若干安装柱,所述安装柱面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磁铁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设有若干定位孔,一所述定位柱插设于一所述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面罩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支撑件背离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设有若干磁铁,若干所述磁铁间隔设置,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遮光面罩磁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还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磁铁收容于所述固定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头戴设备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头戴设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头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遮光面罩,在穿戴头戴设备时,用户可通过镜筒观察到设备主体处理后的图像,遮光面罩与用户面部皮肤贴合,用于辅助支撑头戴设备的重量和起到遮光的效果。但在用户穿戴的过程中,用户面部皮肤会分泌汗液和油脂,对遮光面罩造成污染。在用户完成使用后,由于设备主体与遮光面罩可拆卸连接,用户可将遮光面罩从设备主体上拆卸,并对遮光面罩进行清洁或更换,以实现遮光面罩的清洁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遮光面罩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戴设备100,包括:
设备主体10,所述设备主体10的后端设有两个镜筒11;和
遮光面罩20,所述遮光面罩20设于所述设备主体10的后端,所述遮光面罩20背离所述设备主体10的一侧形成有遮光空间213,所述镜筒11穿设于所述遮光面罩20,并显露于所述遮光空间213,所述遮光面罩20与所述设备主体10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头戴设备100包括设备主体10和遮光面罩20,在穿戴头戴设备100时,用户可通过镜筒11观察到设备主体10处理后的图像,遮光面罩20与用户面部皮肤贴合,用于辅助支撑头戴设备100的重量和起到遮光的效果。但在用户穿戴的过程中,用户面部皮肤会分泌汗液和油脂,对遮光面罩20造成污染。在用户完成使用后,由于设备主体10与遮光面罩20可拆卸连接,用户可将遮光面罩20从设备主体10上拆卸,并对遮光面罩20进行清洁或更换,以实现遮光面罩20的清洁和维护。
设备主体10与遮光面罩20之间可以通过磁吸连接,在设备主体10或遮光面罩20之一上设置磁铁,在设备主体10或遮光面罩20之另一上设置磁铁或金属块,从而实现设备主体10和遮光面罩20磁吸连接。设备主体10与遮光面罩20之间可以通过卡扣实现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10或遮光面罩20之一上设置卡扣,在设备主体10或遮光面罩20之另一上设置卡槽,将卡扣与卡槽扣合,即可实现设备主体10与遮光面罩20固定连接,将卡扣从卡槽分离,即可实现设备主体10与遮光面罩20的拆卸。在此不对设备主体10和遮光面罩20的连接方式作出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100可应用于XR眼镜,也可以应用于AR眼镜、VR眼镜或MR眼镜等,在此不对其作出限定。XR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这也是AR、V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通过将三者的视觉交互技术相融合,为体验者带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A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V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显示技术、伺服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产生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从而使处于虚拟世界中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M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面罩20包括:
主体件21,所述主体件21设于所述设备主体10的后端,并与所述设备主体10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件21背离所述设备主体10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遮光空间213,所述镜筒11穿设于所述主体件21;和
支撑件22,所述支撑件22自所述主体件21的外周缘,向远离所述遮光空间213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件22用于支撑所述头戴设备10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遮光面罩20包括主体件21和支撑件22,主体件21设有遮光空间213,设备主体10的镜筒11穿设于主体件21并显露于遮光空间213内,当用户佩戴头戴设备100时,用户从遮光空间213的开口处可看到镜筒11内的图像,支撑件22贴合于用户的面部,以辅助支撑头戴设备100,增大头戴设备100与用户头部的接触面积,分散头戴设备100的镜腿所需支撑的重力,提高用户佩戴头戴设备100的体验。
遮光面罩20可以采用PC(Polycarbonate)和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双射成型的工艺制备形成,双射成型主要以双射成型机两只料管配合两套模具按先后次序经两次成型制成双射产品,在制备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主体件21时,可选用PC硬胶材料,使得主体件21与设备主体10的连接更稳定。在制备与用户面部贴合的支撑件22时,可选用TPU软胶成型,当用户使用时,具有更好的贴合性和柔韧性。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件21包括:
连接部211,所述连接部211面向所述设备主体10设置,所述镜筒11穿设于所述连接部211,所述连接部211与所述设备主体10可拆卸连接;和
遮光部212,所述遮光部212自所述连接部211的外周缘,向所述连接部211背离所述设备主体10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遮光部212与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有所述遮光空间213,所述支撑件22设于所述遮光部212远离所述连接部211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主体件21包括连接部211和遮光部212,遮光部212与连接部211围合形成有遮光空间213,连接部211与设备主体10可拆卸连接,连接部211可以与设备主体10通过磁吸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此不对其作出限定。
镜筒11穿设于连接部211并显露于遮光空间213内,为了进一步减小遮光面罩20对用户面部的压力,可将连接部211朝向设备主体10的一侧设置为镂空结构,在遮光面罩20装配于设备主体10后,连接部211的镂空结构会被设备主体10的后端遮盖,不会影响遮光空间213的遮光效果。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11面向所述设备主体10的一侧设有若干磁铁(未图示),若干所述磁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211与所述设备主体10磁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部211上设有若干磁铁,在设备主体10上,可与之对应设置磁铁或金属件,以吸附连接部211,实现遮光面罩20与设备主体10磁吸连接。当设备主体10设置有金属件时,磁铁可吸附于金属件,金属件的材质可以是铁、铜、铝,在此不对其作出限定。当设备主体10设置有磁铁时,磁铁相较于金属件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从而提高了设备主体10与遮光面罩20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11面向所述设备主体10的一侧设有若干安装柱2111,所述安装柱2111面向所述设备主体10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腔2112,所述磁铁收容于所述安装腔2112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装配磁铁的过程中,仅需将磁铁放入安装腔2112内固定,即可实现磁铁的安装。可用胶水固定磁铁和安装柱2111,也可以用双面胶固定磁铁和安装柱2111,在此不对其作出限定,安装柱2111的设计,提高了磁铁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遮光面罩20的生产效率。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11面向所述设备主体10的一侧设有设有若干定位柱2113,所述设备主体10的后端设有若干定位孔12,一所述定位柱2113插设于一所述定位孔12。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部211面向设备主体10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柱2113,设备主体10的后端设有若干定位孔12,定位柱2113与定位孔12适配,在装配遮光面罩20和设备主体10时,将若干定位孔12一一对齐定位柱2113,并将定位柱2113插设于定位孔12内,即可实现遮光面罩20与设备主体10的正确装配,提高了头戴设备100的装配效率。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面罩20还包括缓冲件23,所述缓冲件23设于所述支撑件22背离所述设备主体10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支撑件22背离设备主体10的一侧面向用户的面部设置,缓冲件23可减少支撑件22对用户面部的压迫感,缓冲件23可选用弹性材料,如海绵、高弹性海绵、高弹性包布海绵、硅胶、橡胶等材料,在此不对缓冲件23的材质作出限定。当缓冲件23为高弹性包布海绵时,高弹性包布海绵通过粘胶等方式与支撑件22固定连接,当用户佩戴头戴装置时,高弹性包布海绵与用户面部贴合,降低了头戴设备100重力对用户面部的压迫感,提高了用户的佩戴体验。当用户面部皮肤分泌汗液和油脂沾染高弹性包布海绵时,可将遮光面罩20从设备主体10上拆卸下来,并清洁高弹性包布海绵,实现遮光面罩20的清洁维护。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10的后端设有若干磁铁(未图示),若干所述磁铁间隔设置,所述设备主体10与所述遮光面罩20磁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设备主体10与遮光面罩20通过磁吸的方式可拆卸连接,设备主体10的后端设有若干磁铁,用于吸附遮光面罩20。为了提高遮光面罩20和设备主体10的吸附效果,避免在头戴设备100使用过程中设备主体10和遮光面罩20分离,在遮光面罩20上还设有对应的磁铁或金属件,以提高设备主体10对遮光面罩20的吸附能力。在维护头戴设备100时,由于设备主体10和遮光面罩20通过磁铁磁吸连接,可快速将遮光面罩20从头戴主体上拆卸,以对遮光面罩20进行清洁维护,提高了头戴设备100的维护效率。完成维护后,将遮光面罩20靠近设备主体10,即可使遮光面罩20吸附于设备主体10,并与设备主体10磁吸连接,提高了头戴设备100的安装效率。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10的后端还设有若干固定孔13,所述磁铁收容于所述固定孔13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设备主体10的后端设有若干固定孔13,固定孔13用于安装磁铁,在安装过程中,将磁铁装入固定孔13内,并通过封装或粘胶等方式,使磁铁限位于固定孔13内,避免磁铁脱出固定孔13,影响设备主体10对遮光面罩20的吸附效果。固定孔13的设置,提高了磁铁的安装效率,从而提高了头戴设备100的安装效率。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头戴设备100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未图示),所述弹性支撑件设于所述设备主体10的后端,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头戴设备10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弹性支撑件设于设备主体10的后端,起到支撑头戴设备100的作用。弹性支撑件可以是海绵支撑垫,也可以是高弹性包布海绵,在此不对弹性支撑件的种类和结构作出限定。弹性支撑件的设置,在支撑设备主体10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佩戴的舒适度。弹性支撑件可以设置在XR眼镜的顶部,以支撑用户的额部;也可以是在XR眼镜的侧方,用于支撑用户的颊部;还可以设置在XR眼镜的底部,用于支撑用户颌部,在此不对弹性支撑件的设置位置作出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设有两个镜筒;和
遮光面罩,所述遮光面罩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所述遮光面罩背离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形成有遮光空间,所述镜筒穿设于所述遮光面罩,并显露于所述遮光空间,所述遮光面罩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面罩包括:
主体件,所述主体件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并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件背离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遮光空间,所述镜筒穿设于所述主体件;和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自所述主体件的外周缘,向远离所述遮光空间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头戴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设备主体设置,所述镜筒穿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和
遮光部,所述遮光部自所述连接部的外周缘,向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遮光部与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有所述遮光空间,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遮光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若干磁铁,若干所述磁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设备主体磁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若干安装柱,所述安装柱面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磁铁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设有若干定位孔,一所述定位柱插设于一所述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面罩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支撑件背离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设有若干磁铁,若干所述磁铁间隔设置,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遮光面罩磁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还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磁铁收容于所述固定孔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设备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后端,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头戴设备。
CN202321996043.0U 2023-07-27 2023-07-27 头戴设备 Active CN220357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6043.0U CN220357335U (zh) 2023-07-27 2023-07-27 头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6043.0U CN220357335U (zh) 2023-07-27 2023-07-27 头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7335U true CN220357335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7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6043.0U Active CN220357335U (zh) 2023-07-27 2023-07-27 头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7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9132B1 (en) 3D eyeglasses with detachable front eyeglasses frame
CN205620609U (zh) 模块化头戴式电子设备
US20230194899A1 (en) Augmented reality smart glass
CN220357335U (zh) 头戴设备
CN207611201U (zh) 一种vr头戴设备壳体
CN207502828U (zh) 具有减负功能的眼部观看结构
CN206074914U (zh) 可移动式虚拟现实成像眼镜
CN207148431U (zh) 适用于戴眼镜人群的vr眼镜
CN213957752U (zh) 一种带有防护支架的vr消防逃生模拟装置
CN211348861U (zh) 一种vr立体海绵结构
CN205787365U (zh) 头戴式可视设备的屏幕位置调节装置和头戴式可视设备
CN108828775A (zh) 一种可散热vr眼镜架
JP6815684B1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眼鏡フレーム
CN212846146U (zh) 遮光罩构件及vr眼镜组件
TWM601831U (zh) 墊體結構及使用該墊體結構的虛擬實境頭戴設備
CN110196641B (zh) 一种带3d扫描装置的可连续工作的虚拟现实显示系统
CN206074913U (zh) 声控型虚拟现实眼镜
CN205594225U (zh) 一种新型虚拟现实3d眼镜
CN113238653A (zh) 一种具备头手6DoF功能的MR眼镜
CN218272935U (zh) 一种用于vr眼镜的镜片组件
CN205787391U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216696879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12207852U (zh) 一种头戴式音频设备
CN115202051B (zh) 一种头戴设备的多场景应用方法
CN208421420U (zh) 一种舒适型头戴式vr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