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5668U - 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5668U
CN220355668U CN202321416991.2U CN202321416991U CN220355668U CN 220355668 U CN220355668 U CN 220355668U CN 202321416991 U CN202321416991 U CN 202321416991U CN 220355668 U CN220355668 U CN 220355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ow path
pipeline
refrigerant flow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69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鹏飞
沈家龙
孙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69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5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5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5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且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连通设置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能够实现热交换的第一制冷剂流路和第一载冷剂流路;加热系统,包括需热设备,需热设备的需热部一端与第一载冷剂流路的一端连通,需热部另一端与第一载冷剂流路的另一端连通,以实现经第一载冷剂流路换热后的载冷剂接入需热部从而为需热设备提供热量;能够通过导通不同的管路使该集成应用系统既能满足空调系统的制热或制冷效果,又能充分利用空调系统的能量,调节加热系统的温度,实现加热系统的工作,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Description

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过多的家用电器给国家带来用电紧缺。例如:现有的足浴盆、饭菜加热器、电热毯、空调和采暖系统等家用电器,由于空调使用最为频繁,用户经常在使用空调时同时使用其他家用电器,这就增加了能源的使用。
为了在使用家用电器时节约能源,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运用太阳能板及热管的加热电器,包含:太阳能板,用于将入射光的光能转换成电能输出;稳压器,电性连接该太阳能板,用以接收由该太阳能板输出的电能并调整成定电压后输出,蓄电单元,电性连接该稳压器,以储存该稳压器输出的定电压;板体,具有上端面及反向于该上端面的下端面;复数热管,设于该板体的下端面,并各具有吸热部、及贴靠该板体下端面的散热部;复数加热线圈,对应绕设于该热管的吸热部,用以提供热源给该吸热部;控制器,电性连接该蓄电单元与各该加热线圈之间,借以控制该蓄电单元输出至该加热线圈的电压大小及功率大小。通过借由该太阳能板作为电源的取得、以及搭配加热线圈与热管作为产生热源的主要来源,借以降低该加热电器所需耗费的电能,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相关技术虽然能够通过借由该太阳能板作为电源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但是在阳光较少的情况下,太阳能板储能效果不理想,从而导致加热电器产生热源的能量不够,进而导致加热电器无法达到日常生活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将空调系统和加热系统有效集成为一体,使空调系统的能量充分利用;既能满足空调系统的制热或制冷效果,又能充分利用空调系统的能量,调节加热系统的温度,实现加热系统的工作,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且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连通设置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能够实现热交换的第一制冷剂流路和第一载冷剂流路;加热系统,包括需热设备,需热设备的需热部的一端与第一载冷剂流路的一端连通,需热部的另一端与第一载冷剂流路的另一端连通,以实现经第一载冷剂流路换热后的载冷剂接入需热部从而为需热设备提供热量;其中,第一制冷剂流路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并联连通至室内换热器的两端,形成第一制冷剂流路所在的第一并联支路和室内换热器所在的第二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下,通过第一并联支路和/或第二并联支路的导通对应实现与第一载冷剂流路和/或室内空气的换热;第一制冷剂流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至四通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第二端通过第四管路连通至四通阀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形成第一制冷剂流路所在的第三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下,通过导通第三并联支路,实现部分冷媒分流至第一制冷剂流路并经节流气化后经四通阀回流至压缩机。
可选地,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接入第一管路;第二控制阀,接入第二管路;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第一并联支路的导通或截止。
可选地,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接入第二管路,以使制冷剂自第一制冷剂流路单向流向室外换热器。
可选地,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接入第二并联支路,并设置于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第四控制阀,接入第二并联支路,并设置于四通阀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通过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第二并联支路的导通或截止。
可选地,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五控制阀,接入第三管路;第六控制阀,接入第四管路;通过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第三并联支路的导通或截止。
可选地,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接入第三管路,以使制冷剂自四通阀单向流入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三单向阀,接入第四管路,以使制冷剂自第一制冷剂流路单向流入四通阀。
可选地,加热系统还包括:消毒模块,设置于需热部内,用于对需热部进行消毒处理。
可选地,加热系统还包括:循环泵,设置于需热部的出口与第一载冷剂流路的入口之间;缓冲水箱,设置于循环泵和第一载冷剂流路之间。
可选地,加热系统还包括:供水管路,与循环泵连通,通过导通供水管路以实现加热系统中载冷剂的补充;放水管路,与需热部连通,通过导通放水管路以实现需热部中载冷剂的更换。
可选地,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空调系统,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需热部,用于检测需热部的温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导通第一并联支路和/或第二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下,实现与第一载冷剂流路和/或室内空气的换热。通过导通第三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下,实现部分冷媒分流至第一制冷剂流路并经节流气化后经四通阀回流至压缩机。这样,能够通过导通不同的管路使该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既能满足空调系统的制热或制冷效果,又能充分利用空调系统的能量,调节加热系统的温度,实现加热系统的工作,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个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10、空调系统;101、压缩机;1011、压缩机排气口;1012、压缩机回气口;102、四通阀;103、室内换热器;104、节流装置;105、室外换热器;106、第一管路;107、第二管路;108、第三管路;109、第四管路;120、第一控制阀;121、第二控制阀;122、第一单向阀;123、第三控制阀;124、第四控制阀;125、第五控制阀;126、第六控制阀;127、第二单向阀;128、第三单向阀;129、第一分液器;130、第二分液器;
20、换热系统;201、第一换热器;2011、第一制冷剂流路;2012、第一载冷剂流路;
30、加热系统;301、需热部;302、循环泵;303、消毒模块;304、缓冲水箱;305、第四单向阀;306、供水管路;307、放水管路;3071、放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包括空调系统10、换热系统20和加热系统30。空调系统10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且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连通设置的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内换热器103、节流装置104和室外换热器105。换热系统20包括第一换热器201,第一换热器201包括能够实现热交换的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和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加热系统30包括需热设备,需热设备的需热部301的一端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一端连通,需热部301的另一端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另一端连通,以实现经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换热后的载冷剂接入需热部301从而为需热设备提供热量。其中,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06和第二管路107并联连通至室内换热器103的两端,形成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所在的第一并联支路和室内换热器103所在的第二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热模式下,通过第一并联支路和/或第二并联支路的导通对应实现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和/或室内空气的换热。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管路108连通至四通阀102与室外换热器105之间的管路,第二端通过第四管路109连通至四通阀102与室内换热器103之间的管路上,形成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所在的第三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冷模式下,通过导通第三并联支路,实现部分冷媒分流至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并经节流气化后经四通阀102回流至压缩机101。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导通第一并联支路和/或第二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热模式下,实现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和/或室内空气的换热。通过导通第三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冷模式下,实现部分冷媒分流至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并经节流气化后经四通阀102回流至压缩机101。这样,能够通过导通不同的管路使该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既能满足空调系统10的制热或制冷效果,又能充分利用空调系统10的能量,调节加热系统30的温度,实现加热系统30的加热效果,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可选地,第一换热器201为水氟换热器。
可选地,载冷剂包括水。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系统10中,通过四通阀102的切换,实现空调系统10的制热运行或制冷运行。可选地,四通阀102通过切换可以形成制热运行模式下第一向通路和第二向通路,以及制冷运行模式下的第三向通路和第四向通路;其中,第一向通路连通压缩机排气口1011与室内换热器103,第二向通路连通压缩机回气口1012与室外换热器105;第三向通路连通压缩机排气口1011与室外换热器105,第四向通路连通压缩机回气口1012与室内换热器103。
可选地,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该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20和第二控制阀121。第一控制阀120接入第一管路106。第二控制阀121接入第二管路107。通过第一控制阀120和第二控制阀121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第一并联支路的导通或截止。
在该实施例中,在压缩机101排出的制冷剂需要与加热系统30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则导通第一控制阀120和第二控制阀121以实现第一并联支路的导通。在压缩机101排出的制冷剂不需要与加热系统30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则截止第一控制阀120和第二控制阀121以实现第一并联支路的截止。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并联支路的导通而第二并联支路截止的情况下,经四通阀102流出的制冷剂全部流通至第一并联支路,即形成依次连通的压缩机排气口1011、四通阀102(例如第一向通路)、第一管路106、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第二管路107、室外换热器105、四通阀102(例如第二向通路)和压缩机回气口1012,以使制冷剂流入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载冷剂进行换热,从而提高加热系统30中载冷剂的温度,进而提高需热部301的温度。在第一并联支路导通且第二并联支路也导通的情况下,经四通阀102(例如第一向通路)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分流,一部分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流转,另一部分经第一并联支路流转,实现了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中的载冷剂和室内空气同时进行换热,在满足空调系统10的制热效果的同时,利用空调系统10的能量提高加热系统30的温度。
可选地,第一控制阀120为电子膨胀阀。
可选地,第二控制阀121为电子膨胀阀。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该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22。第一单向阀122接入第二管路107,以使制冷剂自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单向流向室外换热器105方向。这样,能够避免在空调系统10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回流,保证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该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还包括第三控制阀123和/或第四控制阀124。第三控制阀123接入第二并联支路,并设置于室外换热器105与室内换热器103之间的管路上。第四控制阀124接入第二并联支路,并设置于四通阀102与室内换热器103之间的管路上。通过第三控制阀123和/或第四控制阀124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第二并联支路的导通或截止。
在该实施例中,在空调系统10包括第三控制阀123或第四控制阀124的情况下,在压缩机101排出的制冷剂需要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则导通第三控制阀123或第四控制阀124以实现第二并联支路的导通。在压缩机101排出的制冷剂不需要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则截止第三控制阀123或第四控制阀124以实现第二并联支路的截止。在空调系统10包括第三控制阀123和第四控制阀124的情况下,在压缩机101排出的制冷剂需要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则导通第三控制阀123和第四控制阀124以实现第二并联支路的导通。在压缩机101排出的制冷剂不需要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则截止第三控制阀123和第四控制阀124以实现第二并联支路的截止。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热模式时:在第二并联支路导通而第一并联支路截止的情况下,经四通阀102流出的制冷剂全部流通至第二并联支路,即制冷剂循环回路,以使制冷剂流入室内换热器103实现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从而提高空调系统10的制热效果。
在第二并联支路导通且第一并联支路也导通的情况下,经四通阀102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分流,一部分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流转,另一部分经第一并联支路流转,实现了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中的载冷剂和室内空气同时进行换热,在满足空调系统10的制热效果的同时,利用空调系统10的能量提高加热系统30的温度。
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冷模式时,即空调系统10的制冷剂循环回路按照制冷模式循环,则室内换热器103所在第二并联支路需要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在第三并联支路截止的情况下,经四通阀102(例如第三向流路)流出的制冷剂全部流入室外换热器105后再流经室内换热器103(即流经第二并联支路),进而再经四通阀102(例如第四向流路)回流至压缩机回气口1012,即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以使制冷剂流入室内换热器103实现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从而提高空调系统10的制冷效果。在第三并联支路导通的情况下,经四通阀102(例如第三向流路)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室外换热器105按照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流通,另一部分流经第三并联支路进入第一换热器201,实现了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中的载冷剂和室内空气同时进行换热,在满足空调系统10的制冷效果的同时,利用空调系统10的能量提高加热系统30的温度。
可选地,第三控制阀123为电子膨胀阀。
可选地,第四控制阀124为电子膨胀阀。
当第二并联支路截止而第一并联支路导通的情况下,室内换热器103不参与该制冷剂流路,可以理解为空调系统10处于停机模式(即不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的停机模式)。
可选地,在空调系统10处于停机模式下,启动压缩机101,导通第一并联支路,并截止第二并联支路,且将四通阀102切换为制热模式下的两个通路(例如,第一向通路和第二向通路),使制冷剂自压缩机排气口1011流出,从而使压缩机101流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自四通阀102的第一向通路流通至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通过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换热,从而实现在空调系统10处于停机模式下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换热,进而调节加热系统30的温度。能够使空调系统10在停机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产生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换热的制冷剂,进而调节加热系统30的温度。
可选地,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该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还包括第五控制阀125和第六控制阀126。第五控制阀125接入第三管路108。第六控制阀126接入第四管路109。通过第五控制阀125和第六控制阀126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第三并联支路的导通或截止。
在该实施例中,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冷模式下,通过第三并联支路的导通以使流转在制冷剂循环回路的部分冷媒分流至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实现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的制冷剂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载冷剂换热,从而提高加热系统30的温度。
可选地,第六控制阀126为电子膨胀阀。由于压缩机101流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经四通阀102(例如第三向流路)流通至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进行换热后流出的制冷剂的状态为液态,因此,将第六控制阀126设置为电子膨胀阀。这样,在第六控制阀126导通的情况下,使经第六控制阀126流出的制冷剂恢复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再经四通阀102(例如第四向流路)回流至压缩机101,提高了空调系统10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五控制阀125为电子膨胀阀。
可选地,在第一控制阀120、第二控制阀121、第三控制阀123、第四控制阀124、第五控制阀125和第六控制阀126中的一个或多个为电子膨胀阀的情况下,控制该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控制对应管路的制冷剂流量。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该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还包括第二单向阀127和第三单向阀128。第二单向阀127接入第三管路108,以使制冷剂自四通阀102单向流入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第三单向阀128接入第四管路109,以使制冷剂自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单向流入四通阀102。这样,能够避免第三并联支路中制冷剂回流,从而提高加热系统30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该空调系统10还包括第一分液器129。第一分液器129设置于四通阀102和第一控制阀120之间,且设置于四通阀102和第四控制阀124之间,以使在空调系统10制热运行模式下经四通阀102流出的制冷剂分别流入至第一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该空调系统10还包括第二分液器130。第二分液器130设置于四通阀102和第五控制阀125之间,且设置于四通阀102和室外换热器105之间,以使在空调系统10制冷运行模式下经四通阀102流出的制冷剂分别流至第三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
可选地,该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空调系统10,用于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需热部301,用于检测需热部301的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室内空气温度和/或需热部301的温度确定换热的优先级,从而导通不同的管路,以实现对需热部301的精准控温。
可选地,该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用于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热模式下,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和/或室内空气的换热。或者,用于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冷模式下,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部分冷媒分流至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并经节流气化后经四通阀102回流至压缩机101。
可选地,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热模式下,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和/或室内空气的换热包括: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计算第二温度阈值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的温度差Tr。在Tr≥5℃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并联支路导通。在3℃≤Tr<5℃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导通。在Tr<3℃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并联支路导通。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表征加热系统30工作的需求温度。第二温度阈值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表征空调系统10运行制热模式下的设定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Tr≥5℃的情况下,表明第二温度阈值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的温度差较大,即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较低。因此,控制第二并联支路导通,使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优先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满足空调系统10的制热需求。在3℃≤Tr<5℃的情况下,表明第二温度阈值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相对接近,因此,控制第一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导通,使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与室内空气和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同时进行换热,在满足空调系统10的制热需求的同时,调节加热系统30的温度,从而实现加热系统30的工作。在Tr<3℃的情况下,表明第二温度阈值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较为接近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第二温度阈值,因此,室内空气不需要进行换热,则控制第一并联支路导通,使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进行换热,以提高加热系统30的工作效果。
可选地,在空调系统10运行制冷模式下,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部分冷媒分流至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并经四通阀102回流至压缩机101包括: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计算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与第三温度阈值的温度差Tl。在Tl<3℃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并联支路导通。在3℃≤Tl<5℃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并联支路和第三并联支路导通。在Tl≥5℃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并联支路导通。
其中,第三温度阈值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表征空调系统10运行制冷模式下的设定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Tl<3℃的情况下,表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较低,不需要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因此,控制第一并联支路导通,使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优先与加热系统30进行换热,以提高加热系统30的工作效果。在3℃≤Tl<5℃的情况下,表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与第三温度阈值相对接近,因此,控制第三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导通,使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与室内空气和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同时进行换热,在满足空调系统10的制冷需求的同时,调节加热系统30的温度,从而实现加热系统30的工作。在Tl≥5℃的情况下,表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较高,因此,优先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则控制第二并联支路导通,使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优先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保障空调系统10的制热需求。
可选地,在空调系统10停机模式时,在加热系统30需要换热的情况下,即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压缩机101与第一并联支路相配合以实现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换热,即控制器控制压缩机101启动,并控制第一并联支路导通,且将四通阀102切换为制热模式下的两个通路(例如,第一向通路和第二向通路)。
在该实施例中,在空调系统10停机模式下,表明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仅需要考虑加热系统30是否需要换热。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表明需热部301的温度较低,则需要压缩机101排出的制冷剂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进行换热,从而提高加热系统30的温度,进而实现在空调系统10停机模式下依旧能提高加热系统30的温度,保证加热系统30的工作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加热系统30还包括消毒模块303。消毒模块303设置于需热部301内,用于对需热部301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可随时对需热部301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保证需热部301清洁,进而降低需热设备滋生细菌的风险概率。
可选地,在加热系统30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消毒模块303打开。在加热系统30处于停机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消毒模块303关闭。这样,既能够对需热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又能够避免消毒模块303的浪费。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加热系统30还包括循环泵302和缓冲水箱304。循环泵302设置于需热部301的出口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入口之间。缓冲水箱304设置于循环泵302和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之间。通过在加热系统30中设置循环泵302,能够实现载冷剂在加热系统30中流转,同时,设置缓冲水箱304以储存加热系统30中的载冷剂,保证加热系统30中载冷剂充足,进一步提高加热系统30的稳定性和换热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加热系统30还包括第四单向阀305。第四单向阀305设置于需热部301与循环泵302之间,以使载冷剂自需热部301单向流入循环泵302。通过控制载冷剂的循环方向,提高了加热系统30的安全性。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加热系统30还包括供水管路306和放水管路307。供水管路306与循环泵302连通,通过导通供水管路306以实现加热系统30中载冷剂的补充。放水管路307与需热部301连通,通过导通放水管路307以实现需热部301中载冷剂的更换。这样,可随时对加热系统30进行补水或放水,简单便捷,使加热系统30的运行更加稳定。同时,通过及时更换加热系统30中的载冷剂,避免加热系统30中载冷剂滋生细菌,提高加热系统30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放水管路307设置有放水阀3071,通过放水阀3071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放水管路307的导通或截止。
可选地,加热系统30还包括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设置于缓冲水箱304,用于检测缓冲水箱304中的水位情况。控制器根据缓冲水箱304中的水位情况导通或截止供水管路306。
可选地,控制器根据缓冲水箱304中的水位情况导通或截止供水管路306包括:在缓冲水箱304中的载冷剂的水位小于预设水位的情况下,控制供水管路306导通,以补充载冷剂。在控制供水管路306导通预设时长后,控制供水管路306截止,以避免浪费载冷剂资源。其中,预设时长设置为60秒至120秒。
示例性地,需热设备为:足浴盆,饭菜加热装置,电热毯,挂烫机,吹风机或采暖装置。
可选地,在需热设备为足浴盆的情况下,需热部301为足浴盆的底座,该底座为中空的腔体,具有液体出入口。其中,液体出口与循环泵302可分离地连通,液体入口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出口可分离地连通。这样,在使用足浴盆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载冷剂与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后的载冷剂流通至底座,利用底座的载冷剂对足浴盆的足浴腔进行加热调温。该结构噪音小,可消毒,节约能源,同时还能更换底座内的载冷剂,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可选地,在需热设备为饭菜加热装置的情况下,需热部301为饭菜加热装置底部的水槽,该水槽承托着用于放置食物的置物板,该水槽具有液体出入口。其中,液体出口与循环泵302可分离地连通,液体入口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出口可分离地连通。这样,在使用饭菜加热装置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载冷剂与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后的载冷剂流通至水槽,利用水槽的载冷剂对饭菜加热装置的置物板上食物的进行加热调温。该结构噪音小,可消毒,节约能源,同时还能更换水槽内的载冷剂,减少细菌的滋生,提高饭菜加热装置的食品安全性。
可选地,在需热设备为电热毯的情况下,需热部301为电热毯内部的发热管路,载冷剂在发热管路中流通。该发热管路的出口与循环泵302可分离地连通,该发热管路的入口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出口可分离地连通。这样,在使用电热毯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载冷剂与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后的载冷剂流通至发热管路,利用发热管路的载冷剂进行加热调温。该结构噪音小,可消毒,节约能源。同时,通过载冷剂进行发热,避免起火漏电等现象,安全可靠。
可选地,在需热设备为挂烫机的情况下,需热部301为挂烫机的底座,该底座为中空的腔体,通过加热管与熨斗连通,使熨斗产生热气熨烫衣物。该底座还具有液体出入口。其中,液体出口与循环泵302可分离地连通,液体入口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出口可分离地连通。这样,在使用挂烫机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载冷剂与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后的载冷剂流通至底座,底座的载冷剂通过加热管流通至熨斗。该结构噪音小,可消毒,节约能源,同时还能更换底座内的载冷剂,使用方便。
可选地,在需热设备为吹风机的情况下,需热部301为吹风机底部的腔体,该腔体具有液体出入口。其中,液体出口与循环泵302可分离地连通,液体入口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出口可分离地连通。这样,在使用吹风机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载冷剂与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后的载冷剂流通至吹风机底部的腔体,吹风机底部的腔体的载冷剂发出高温的气体,以供用户使用。该结构噪音小,节约能源,安全方便。
可选地,在需热设备为采暖装置的情况下,需热部301为采暖装置的散热管,载冷剂在散热管中流通。该散热管的出口与循环泵302可分离地连通,入口与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出口可分离地连通。这样,在使用采暖装置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载冷剂流路2012的载冷剂与第一制冷剂流路2011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后的载冷剂流通至散热管,利用散热管的载冷剂的散热以提高环境温度。该结构噪音小,可消毒,节约能源。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可与多种需热设备进行融合,形成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1,利用空调系统10为需热设备提供热能,同时调节需热设备的使用温度,节能降耗。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
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
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
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且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连通设置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
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能够实现热交换的第一制冷剂流路和第一载冷剂流路;
加热系统,包括需热设备,需热设备的需热部的一端与第一载冷剂流路的一端连通,需热部的另一端与第一载冷剂流路的另一端连通,以实现经第一载冷剂流路换热后的载冷剂接入需热部从而为需热设备提供热量;
其中,第一制冷剂流路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并联连通至室内换热器的两端,形成第一制冷剂流路所在的第一并联支路和室内换热器所在的第二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下,通过第一并联支路和/或第二并联支路的导通对应实现与第一载冷剂流路和/或室内空气的换热;
第一制冷剂流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至四通阀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第二端通过第四管路连通至四通阀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形成第一制冷剂流路所在的第三并联支路;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下,通过导通第三并联支路,实现部分冷媒分流至第一制冷剂流路并经节流气化后经四通阀回流至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控制阀,接入第一管路;
第二控制阀,接入第二管路;
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第一并联支路的导通或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接入第二管路,以使制冷剂自第一制冷剂流路单向流向室外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控制阀,接入第二并联支路,并设置于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和/或,
第四控制阀,接入第二并联支路,并设置于四通阀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通过第三控制阀和/或第四控制阀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第二并联支路的导通或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控制阀,接入第三管路;
第六控制阀,接入第四管路;
通过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第三并联支路的导通或截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单向阀,接入第三管路,以使制冷剂自四通阀单向流入第一制冷剂流路;
第三单向阀,接入第四管路,以使制冷剂自第一制冷剂流路单向流入四通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还包括:
消毒模块,设置于需热部内,用于对需热部进行消毒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还包括:
循环泵,设置于需热部的出口与第一载冷剂流路的入口之间;
缓冲水箱,设置于循环泵和第一载冷剂流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还包括:
供水管路,与循环泵连通,通过导通供水管路以实现加热系统中载冷剂的补充;
放水管路,与需热部连通,通过导通放水管路以实现需热部中载冷剂的更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空调系统,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或,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需热部,用于检测需热部的温度。
CN202321416991.2U 2023-06-05 2023-06-05 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Active CN220355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6991.2U CN220355668U (zh) 2023-06-05 2023-06-05 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6991.2U CN220355668U (zh) 2023-06-05 2023-06-05 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5668U true CN220355668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79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6991.2U Active CN220355668U (zh) 2023-06-05 2023-06-05 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5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9280B (zh) 一种热泵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K201900071Y3 (da) Kombineret system til opvarmning af forsyningsvand og et opvarmningsmedium til husopvarmning
JP2012013293A (ja) 熱供給システム
KR101058908B1 (ko) 태양열을 이용한 냉, 난방 시스템
CN103807939A (zh) 用户定时启动蓄冷蓄热四季不间断空调装置
CN220355668U (zh) 空调复合集成应用系统
CN210425576U (zh) 一种热水器系统
CN114440352A (zh) 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7260352B2 (ja) エネルギー供給システム
CN213421319U (zh) 联供系统
CN216694062U (zh) 制冷装置、热水系统及净水系统
CN205481870U (zh) 一种新型水循环即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CN106016440A (zh) 一种浴室热水器系统及浴室温度调节方法
CN113108499A (zh) 制冷装置、热水系统及净水系统
CN208269323U (zh) 一种基于热泵型空调的热水器系统
CN105674594A (zh) 一种新型水循环即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CN211822621U (zh) 多循环混合制自变流热水装置
CN115031319B (zh) 一种利用自然能源的供水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KR101453284B1 (ko) 폐열을 이용한 온수 공급 장치
CN219550645U (zh) 冷热联供机组
KR200234400Y1 (ko) 외장형가열장치가 장착된 축열식 심야전기보일러
CN220017722U (zh) 一种基于空气能热水器的家庭供暖、供热装置
CN210179934U (zh) 基于pvt组件的双源复合式热泵系统
CN209558718U (zh) 一种商用高温三联供空调冷热水机组
CN210088957U (zh) 一种燃气辅助太阳能供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