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5514U - 能源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能源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5514U
CN220355514U CN202320476155.7U CN202320476155U CN220355514U CN 220355514 U CN220355514 U CN 220355514U CN 202320476155 U CN202320476155 U CN 202320476155U CN 220355514 U CN220355514 U CN 220355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ump
energy efficiency
efficiency ratio
controller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61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同
陈强
胡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61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5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5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5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源管理系统,包括:燃气供热设备、热泵、控制器、第一能效比单元和第二能效比单元;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与所述热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还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并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获取热泵的第一能效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燃气供热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并在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获取的第一能效比、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根据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获取的第二能效比、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

Description

能源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中,提供了一种联合制热的方案,例如该室内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两种热源,热泵和燃气供热设备。热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逆卡诺原理,通过换热媒介,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从而进行室内温度调节,该换热媒介可以是水、冷媒等,例如当换热媒介为水时,水可以先与冷媒换热,再由换热后的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实现温度调节,当换热媒介为冷媒时,由冷媒直接与室内空气换热实现温度调节,其消耗的能源为电能。燃气供热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燃气与空气预混后点火燃烧,通过换热系统水加热,再通过换热末端加热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其消耗的能源为燃气。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目前,一般通过室外环温、水箱温度结合实验测出的变工况能效比预判热泵系统运行能效,结合气、电价与燃气效率,比较热泵与燃气供热设备经济性进而选择更加节能的供热方案。但该方案仅采用实验数据,没有考虑复杂的实际运行场景,无法确定更优更可靠的供热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在具有第二能效比单元的能源管理系统中增加第一能效比单元,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或者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以确定热泵实测的能效比,基于该热泵实测的能效比可以进一步地确定更优更可靠更经济的供热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源管理系统,所述能源管理系统包括:燃气供热设备、热泵、控制器、第一能效比单元和第二能效比单元;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所述热泵连接;
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集成于所述控制器内,或,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设于所述控制器外;
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与所述热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还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并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获取热泵的第一能效比,或者,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并根据所述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和所述实际用电参数获取热泵的第一能效比,或者,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与所述热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还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获取热泵的第一能效比;
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集成于所述控制器内,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设于所述控制器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用于获取预存的所述热泵的第二能效比,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用于存储预设的所述热泵的第二能效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能效比;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燃气供热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并在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获取的所述第一能效比、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根据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获取的所述第二能效比、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还与云端服务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云端服务器中存储的所述第二能效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还与热泵或控制器连接,用于获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和进/出目标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包括电表,所述电表用于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电表包括电流互感器,其与所述热泵通过电源线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源线从所述热泵处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集成于所述电表内,或,所述处理器设于所述电表外;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确定第一能效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包括通信器,其与所述热泵通过通信线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线从所述热泵处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和/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器还用于将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和/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和/或第一能效比上报至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热泵未运行时,获取所述第二能效比或对前一次获取的所述第一能效比进行修正;根据所述第二能效比或修正后的所述第一能效比、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热泵运行时,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并根据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所述第一能效比、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
进一步地,在所述热泵运行前,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二能效比,根据所述第二能效比、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
在确定所述热泵运行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根据所述第一能效比、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所述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与所述热泵连接,用于在所述热泵运行后调节所述热泵运行状态以提升能效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热泵运行预设时间后且经所述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调节后,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定时器周期性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定时器周期性获取所述第二能效比和/或对前一次获取的所述第一能效比进行修正。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包括壁挂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具有第二能效比单元的能源管理系统中增加第一能效比单元,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或者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以确定热泵实测的能效比,基于该热泵实测的能效比可以进一步地确定更优更可靠更经济的供热方案。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源管理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能效比单元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能效比单元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能效比单元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能效比单元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能效比单元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另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上”、“下”、“前”、“后”、“左”、“右”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源管理系统,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能源管理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能源管理系统100包括:燃气供热设备101、热泵102、控制器103、第一能效比单元104和第二能效比单元105;
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与所述热泵102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热泵102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还获取所述热泵102的实际用电参数,并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102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获取热泵102的第一能效比,或者,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获取所述热泵102的实际用电参数,所述控制器103获取所述热泵102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并根据所述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和所述实际用电参数获取热泵102的第一能效比,或者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与所述热泵102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热泵102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还获取所述热泵102的实际用电参数,所述控制器103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102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获取热泵102的第一能效比;
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集成于所述控制器103内,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设于所述控制器103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用于获取预存的所述热泵的第二能效比,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用于存储预设的所述热泵的第二能效比;所述控制器103与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能效比;
所述控制器103与所述燃气供热设备101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燃气供热设备101的效率,并在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燃气供热设备101的效率、获取的所述第一能效比、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101和/或所述热泵102的供热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根据所述燃气供热设备101的效率、获取的所述第二能效比、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101和/或所述热泵102的供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里中所涉及的“连接”可以替换为“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但并不限定于物理的或机械连接,还可以是电气连接、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还可以是间接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还可以是无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气供热设备101通过将燃气与空气预混后点火燃烧,通过换热系统来加热换热媒介,再通过一个或多个末端供热,例如该燃气供热设备101包括壁挂炉或燃气热水器或燃气锅炉等。关于燃气供热设备结构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102也可以称为热泵机组,其通过管路连接压缩冷媒的压缩机、风机、用于冷媒与换热媒介换热的换热模块,例如,换热媒介为水时,该换热模块还具有出水口和回水口,换热媒介的温度是指出水口的出水水温和/或回水口的回水水温,热泵所在的采暖系统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例如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回水水温和/或出水水温;该热泵所在的采暖系统可以具有用于驱动水流动的水泵,水泵位于出水口和回水口所在的循环水路上。该热泵所在的采暖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连通换热模块的出水口以及诸如风盘、地暖盘管、暖气片等制冷或制热末端的出水管路,以及还包括用于连通换热模块的回水口与末端的回水管路。其中,出水管路具有出水干路、以及连通各个末端的出水支路,相应的,回水管路具有回水干路、以及连通各个换热末端的回水支路。关于热泵结构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气供热设备101与热泵102可以并联或串联地向末端供应换热媒介,例如燃气供热设备101和热泵102可以同时向末端供应换热媒介,或者分时向末端供应换热媒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设于所述控制器103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用于获取预存的所述热泵的第二能效比,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用于存储预设的所述热泵的第二能效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能效比,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另一个示意图,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集成于所述控制器10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可以是包含通信部(未图示)的处理设备,其与室外的温度传感器(例如温度探头)或控制器103连接,以获取室外环境温度。或者,也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获取当地实时的室外环境温度,另外,还与控制器103或热泵102连接,以获取换热媒介的进/出目标温度(例如回水温度/进水温度)。
例如,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例如通过通信部)与云端服务器连接,可以预先在云端服务器中存储与不同室外环境温度、换热媒介的温度对应的热泵的第二能效比。表1是该室外环境温度、换热媒介的温度、第二能效比对应关系示例表,如表1所示:该第二能效比可以是实验或历史测得的热泵的能效比。
表1
室外环境温度(℃) 换热媒介的温度(℃) 第二能效比
T1—T2 t1 COP1
T1—T2 t2 COP2
T3—T4 t3 COP3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从云端服务器中获取与从热泵102或控制器103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换热媒介的温度对应的第二能效比。或者,
例如,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105还可以包括存储部(未图示),其存储了前述对应关系,该第二能效比第一能效比单元105在其内部的存储部中查询与该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换热媒介的温度对应的第二能效比。
在以上示例中,控制器103可以在初始进行能源选择时触发第二能效比单元105获取并上报第二能效比,或者根据第二定时器(内置的)周期地触发第二能效比单元105获取并上报第二能效比,或者该第二能效比单元105可以根据第二定时器(内置的)获取或查询第二能效比,并上报给控制器103,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具有第二能效比单元的能源管理系统中增加第一能效比单元,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或者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以确定热泵实测的能效比,基于该热泵实测的能效比可以进一步地确定更优更可靠更经济的供热方案。以下对该第一能效比单元104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集成于所述控制器103内,或,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设于所述控制器103外;例如将该第一能效比单元104配置为控制器103内新增的芯片电路,或者,该第一能效比单元104也可以是独立于控制器103设置的普通电表或带有数据处理功能的电表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可以获取所述热泵102的实际用电参数,该实际用电参数包括热泵的压缩机和风机的电流和/或电压和/或用电量等,第一能效比单元104可以主动获取热泵的102的实际用电参数,或者可以接收热泵102获取的实际用电参数,或者接收经由其他设备获取并转发的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可选的,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还可以与所述热泵102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热泵102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该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包括用于计算输出能力的出水温、回水温和水流量(或用水量)参数,或者是计算好的输出能力(产生的热能)等。
例如,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可以是一种可通信设备,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能效比单元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能效比单元包括通信器201,其与所述热泵通过通信线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线从所述热泵处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例如热泵自带检测实际用电参数的功能,即热泵自带电流和/或电压互感器),或者通信器201与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线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线从其他设备处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例如,该通信器201通信线的通信方式为电力线载波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通信器201还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等无线通信方式与热泵或其他设备通信。另外,可选的,通信器201还可以从所述热泵处获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能效比单元又一示意图,与图2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能效比单元还可以包括处理器202,其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确定第一能效比。该第一能效比等于Q/W,其中,Q表示设定时间输出热能(由输出能力相关参数确定),W表示设定时间用电量(由实际用电参数确定),第一能效比可以反映热泵的实测能效比或者说实际运行的能效比。
例如,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可以是一种用电检测设备,例如电表,所述电表用于获取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能效比单元104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能效比单元104包括电表40,所述电表40包括电流互感器401和/或电压互感器402,其与所述热泵102通过电源线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源线从所述热泵102处获取所述热泵102的实际用电参数,例如将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变成电子测量信号,利用测量芯片将电压互感器402、电流互感器401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并计算出电流和/或电压参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能效比单元又一示意图,与图4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能效比单元还可以包括通信器41,所述通信器41集成于所述电表内,或,设于所述电表外,其与所述热泵102通过通信线连接,通过所述通信线从所述热泵102处获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通信器41的通信方式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能效比单元又一示意图,与图5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能效比单元还可以包括处理器42,所述处理器42集成于所述电表内,或,所述处理器42设于所述电表外,与所述电表连接,其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确定第一能效比。该第一能效比确定方式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03可以是室内温度调节系统的中控器,或者,也可以是独立于中控器设置的控制器,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控制器103与热泵102连接,可以控制水泵流量、压缩机、风机的运行频率、回差等,以使热泵按照设定的运行能力运行,热泵和控制器103之间可以互相传输媒介的温度、压缩机、风机频率、水泵流量等参数,控制器103可以向热泵发送控制命令(启动或停止等)。控制器103还可以与燃气供热设备101连接,可以向燃气供热设备发送控制命令(启动或停止等),用于获取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水温,以确定与该水温对应的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生成更优更可靠更经济的控制命令,控制器103与所述第一能效比单元104、所述热泵102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控制器示意图,如图7所示,控制器103中可以包括通信单元701和处理单元702,例如,针对图2和图4实施例,通信单元701与第一能效比单元104和热泵102连接,接收第一能效比单元104(例如通过通信器)上报的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并从所述热泵102处获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处理单元702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确定第一能效比。该第一能效比确定方式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针对图2和图5的实施例,通信单元701与第一能效比单元104连接,接收第一能效比单元104(例如通过通信器)上报的所述热泵的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处理单元702根据所述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确定第一能效比。该第一能效比确定方式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以上示例中,控制器103可以触发(例如发送上报指令)第一能效比单元上报第一能效比,或者第一能效比单元和/或热泵上报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或者第一能效比单元和/或热泵可以主动上报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或者第一能效比单元和/或热泵在获取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后,先存储在本地,并根据其各自内置的第一定时器(未图示)周期地上报过去一个周期内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或者控制器103可以根据其内置的第一定时器(未图示)触发(例如发送上报指令)第一能效比单元和/或热泵上报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另外,控制器103可以根据第一定时器周期地确定第一能效比,例如在第一定时器到期时,控制器103根据获取的过去一个周期内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确定第一能效比,再重置第一定时器。例如该第一定时器可以为2小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例如,针对图3和图6的实施例,通信单元701与第一能效比单元104连接,接收第一能效比单元(例如通过通信器)上报的所述热泵的第一能效比。
在以上示例中,第一能效比单元104实时获取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后,先存储在本地,并根据第一定时器周期地确定第一能效比,例如在第一定时器到期时,第一能效比单元104根据获取的过去一个周期内实际用电参数和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确定第一能效比,并主动上报给控制器103,再重置第一定时器。或者,控制器103可以根据第一定时器周期地触发第一能效比单元上报第一能效比。例如该第一定时器可以为2小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器103还需要获取电价和气价,例如,该控制器103(通过通信单元701)可以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当地各阶峰谷电价、气价、电量、气量。
在以上示例中,对于第一能效比或第二能效比可以使用定时器周期性获取,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例如,还可以是在电价峰谷切换时获取第一能效比或第二能效比。
以下说明控制器103(通过处理单元702)如何进行能源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初次能源选择(室内温度调节系统刚准备启动,第二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时,控制器103获取第二能效比,根据第二能效比、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节能比,并根据所述节能比进行能源选择判断,确定使用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供热。例如,节能比=1-(电价/气价)×10×η/COP,其中,η表示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COP为第二能效比,在节能比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使用热泵供热,并控制热泵开启,在节能比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使用燃气供热设备供热,并控制燃气供热设备开启。以上以节能比作为指标进行能源选择判断,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初次进行能源后,可以周期性(例如根据前述第一定时器或第二定时器)地再次进行能源选择判断,在热泵未运行时,根据第二能效比或前一次获取的第一能效比的修正值,以及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使用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供热。例如,在热泵未运行过时,根据第二能效比,以及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使用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供热,在热泵未运行但曾经运行过时,根据前一次获取的第一能效比的修正值,以及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使用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供热;在热泵运行时,根据当前第一能效比,以及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使用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供热。
例如,在初次能源选择为使用燃气供热设备供热时,在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运行预设时间(例如一个周期的时间,周期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二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控制器重新获取与当前室外环境温度、换热媒介温度对应的所述第二能效比,计算节能比,并根据节能比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实施方式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在第N次(N为大于1的整数)能源选择为使用燃气供热设备供热,且前N-1次能源选择均为使用燃气供热设备时,在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运行预设时间(例如一个周期的时间,周期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二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控制器重新获取与当前室外环境温度、换热媒介温度对应的所述第二能效比,计算节能比,并根据节能比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实施方式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在第N次(N为大于1的整数)能源选择为使用燃气供热设备供热,且前N-1次能源选择中有至少一次选择使用热泵供热时,在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运行预设时间(例如一个周期的时间,周期根据第二定时器确定)(第一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控制器对前述至少一次使用热泵供热中最近的一次使用热泵供热时获取的第一能效比进行修正,例如,可以使用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对前一次获取的第一能效比进行修正,例如,计算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和前一次获取第一能效比时的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或比值,使用该差值或比值作为修正因子对前一次获取的第一能效比进行校正。根据修正后的第一能效比计算节能比,节能比=1-(电价/气价)×10×η/COP,其中,η表示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COP为修正后的第一能效比,并根据节能比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实施方式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在初次能源选择或第N次(N为大于1的整数)能源选择为使用热泵供热时,在确定所述热泵运行预设时间(例如一个周期的时间,周期根据第一定时器确定)(第一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后,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根据所述第一能效比、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计算节能比,节能比=1-(电价/气价)×10×η/COP,其中,η表示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COP为第一能效比,根据节能比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在节能比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仍使用热泵供热,在节能比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确定使用燃气供热设备供热,控制热泵关闭,并控制燃气供热设备开启。在节能比为大于第三阈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使用燃气供热设备和热泵共同供热。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另一个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图7中控制器不同之处在于,该控制器103还包括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703,所述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703与所述热泵102连接,用于在所述热泵运行后调节所述热泵运行状态以提升能效比。所述控制器103(例如通信单元701)用于在所述热泵运行预设时间后且经所述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703调节后,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并根据优化后的第一能效比计算节能比,以进行能源选择判断。关于调节热泵运行状态,可以包括调整回差和/或压缩机频率和/或水泵功耗和/或水温等,具体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该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703可以由独立于处理单元702的电路或芯片实现,或,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703是由集成于处理单元702内的电路或芯片实现,此处不再一一示例。
以上处理器或处理单元有时也称为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它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存储器或存储单元,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源管理系统包括:燃气供热设备、热泵、控制器、用电检测设备和第二能效比单元;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用电检测设备、所述热泵连接;
所述用电检测设备设于所述控制器外;
所述用电检测设备通过电源线与所述热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热泵的压缩机和/或风机的电压和/或电流,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热泵的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并根据所述输出能力相关参数和所述热泵的压缩机和/或风机的电压和/或电流获取热泵的第一能效比;
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集成于所述控制器内,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设于所述控制器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用于获取预存的所述热泵的第二能效比,或,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用于存储预设的所述热泵的第二能效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能效比;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燃气供热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
在所述热泵运行时,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并根据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所述第一能效比、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
在所述热泵运行前,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二能效比,根据所述第二能效比、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
在确定所述热泵运行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根据所述第一能效比、所述燃气供热设备的效率、电价、气价确定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和/或所述热泵的供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能效比单元还与云端服务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云端服务器中存储的所述第二能效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检测设备包括电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表包括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与所述热泵通过所述电源线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源线从所述热泵处获取所述热泵的压缩机和/或风机的电压和/或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检测设备还包括通信器,所述通信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热泵的压缩机和/或风机的电压和/或电流上报至所述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所述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与所述热泵连接,用于在所述热泵运行后调节所述热泵运行状态以提升能效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热泵运行预设时间后且经所述热泵运行状态调节模块调节后,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定时器周期性获取所述第一能效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二定时器周期性获取所述第二能效比和/或对前一次获取的所述第一能效比进行修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供热设备包括壁挂炉。
CN202320476155.7U 2023-03-10 2023-03-10 能源管理系统 Active CN220355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6155.7U CN220355514U (zh) 2023-03-10 2023-03-10 能源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6155.7U CN220355514U (zh) 2023-03-10 2023-03-10 能源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5514U true CN220355514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76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6155.7U Active CN220355514U (zh) 2023-03-10 2023-03-10 能源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5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4966C (zh) 空气调节系统
JP4264501B2 (ja) 建物の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
CN110094802B (zh) 一种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联合供暖负荷分配方法及装置
Wu et al. Energy-saving analysis of air source heat pump integrated with a water storage tank for heating applications
KR100984831B1 (ko) 열병합 및 지역난방 열원을 이용한 각 세대별 냉난방 시스템
CN202613835U (zh) 同时供冷供热节能系统
CN10212848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AU2014227781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ed HVACR and other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mand response
CN105823213A (zh) 热泵热水器
CN104105928A (zh) 热源系统及热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1498499B (zh) 冷热源一体机组
CN203771630U (zh) 可分室分时集中控制的空调地暖系统
CN104101040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水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90479A (zh) 一种具有除湿及热水功能的热泵空调
US20230077879A1 (en) Thermal energy assembly
JP2002147846A (ja) 貯湯式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220355514U (zh) 能源管理系统
CN211041469U (zh) 一种全变频空气源热泵地暖空调热水系统
Udomsri et al. Decentralised cooling in 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Monitoring results and calibr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
CN207422358U (zh) 基站多级冷却节能系统
CN213421319U (zh) 联供系统
CN113803773A (zh) 双源多联供暖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17060A (zh) 制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制热系统
CN114440352A (zh) 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163122U (zh) 一体式水冷中央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