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4485U - 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4485U
CN220324485U CN202321926861.3U CN202321926861U CN220324485U CN 220324485 U CN220324485 U CN 220324485U CN 202321926861 U CN202321926861 U CN 202321926861U CN 220324485 U CN220324485 U CN 220324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management system
thermal management
control valv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68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富强
张传龙
姜卫平
宋以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Balade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Balade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Balade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Balade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68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4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4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4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该液冷结构包括循环泵、集成于循环泵的电机、散热器,以及集成于散热器上的风扇,电机的其一输出轴与循环泵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电机的另一输出轴能与风扇的驱动轴连接或分离,循环泵、散热器和需散热结构能形成冷却回路。通过设置电机的其一输出轴与循环泵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电机的另一输出轴能与风扇的驱动轴连接或分离,使得仅通过一个电机就能够驱动循环泵,或同时驱动循环泵和风扇,使得该液冷结构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且通过该液冷结构对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便于操控,能够有效提升对需散热结构的热管理能力,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能把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只要在氢燃料电池的阳极侧和阴极侧不断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氢燃料电池就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不断地对外输出电能。但氢燃料电池在输出电能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废热,氢燃料电池工作产生的废热大致为汽车发动机系统工作产生废热的两至三倍,且氢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对温度很敏感,使得对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能力要求加高。从而使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成为衡量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有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循环泵、离子过滤器、颗粒过滤器、散热器和风扇等,燃料电池的冷却液流道与循环泵、离子过滤器、颗粒过滤器和散热器等形成闭合回路,能够对燃料电池进行散热。但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设置两个电机分别驱动循环泵和驱动风扇工作,导致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复杂,控制策略复杂,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设置两个电机分别驱动循环泵和驱动风扇工作,导致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复杂,控制策略复杂,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液冷结构,其包括循环泵、集成于所述循环泵的电机、散热器,以及集成于所述散热器上的风扇,所述电机的其一输出轴与所述循环泵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的另一输出轴能与所述风扇的驱动轴连接或分离,所述循环泵、所述散热器和需散热结构能形成冷却回路。
作为上述液冷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冷结构还包括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能够连接或分离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扇的驱动轴。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包括上述的液冷结构,所述需散热结构为燃料电池堆,所述循环泵、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燃料电池堆能形成冷却回路。
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液出口、所述循环泵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其一出口与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液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一出口、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液进口依次连通。
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冷却液出口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控制阀电连接。
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和第二控制阀,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形成的支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循环泵连通的管路上,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冷却液进口连通的管路上。
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温度;
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器、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膨胀水箱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的入口连通,所述膨胀水箱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连通。
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通的管路,所述中冷器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出口和所述循环泵连通的管路。
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循环泵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节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液冷结构,该液冷结构包括循环泵、集成于循环泵的电机、散热器,以及集成于散热器上的风扇,循环泵、散热器和需散热结构能形成冷却回路,使得能够对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电机的其一输出轴与循环泵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电机的另一输出轴能与风扇的驱动轴连接或分离,使得仅通过一个电机就能够驱动循环泵,或同时驱动循环泵和风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电机单独控制循环泵和风扇而言减小了液冷结构的零部件数量;具体地,当需散热结构的温度较高时,控制电机的输出轴输出较大的输出转速,此时,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扇的驱动轴连接,带动驱动循环泵和风扇同时运行,能够提升对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的效率;当需散热结构的温度较低时,控制电机的输出轴输出较小的输出转速,此时,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扇的驱动轴分离,仅带动驱动循环泵运行,也能够对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
从而,该液冷结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通过该液冷结构对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便于操控,且能够有效提升对需散热结构的热管理能力,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上述的液冷结构,便于操控,能够有效提升对燃料电池堆的热管理能力,提升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
100、燃料电池堆;110、冷却液出口;120、冷却液进口;
1、循环泵;
2、电机;
3、散热器;
4、风扇;
5、离合机构;
6、第一控制阀;
71、加热器; 72、第二控制阀;
81、膨胀水箱; 82、去离子罐; 83、排液阀;
91、中冷器;92、第一管路;93、第二管路;94、节流器;10、颗粒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原理图。
氢燃料电池在输出电能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废热,且氢燃料电池工作产生的废热大致为汽车发动机系统工作产生废热的两至三倍,且氢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对温度很敏感,使得对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能力要求加高,从而使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成为衡量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循环泵、离子过滤器、颗粒过滤器、散热器和风扇等,燃料电池的冷却液流道与循环泵、离子过滤器、颗粒过滤器和散热器等形成闭合回路,能够对燃料电池进行散热。但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设置两个电机分别驱动循环泵和驱动风扇工作,导致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复杂,控制策略复杂,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差。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液冷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液冷结构包括循环泵1、集成于循环泵1的电机2、散热器3,以及集成于散热器3上的风扇4,电机2的其一输出轴与循环泵1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电机2的另一输出轴能与风扇4的驱动轴连接或分离,循环泵1、散热器3和需散热结构能形成冷却回路。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液冷结构,循环泵1、散热器3和需散热结构能形成冷却回路,使得能够对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电机2的其一输出轴与循环泵1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电机2的另一输出轴能与风扇4的驱动轴连接或分离,使得仅通过一个电机2就能够驱动循环泵1,或同时驱动循环泵1和风扇4,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电机单独控制循环泵和风扇而言减小了液冷结构的零部件数量;具体地,当需散热结构的温度较高时,控制电机2的输出轴输出较大的输出转速,此时,电机2的输出轴与风扇4的驱动轴连接,带动驱动循环泵1和风扇4同时运行,能够提升对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的效率;当需散热结构的温度较低时,控制电机2的输出轴输出较小的输出转速,此时,电机2的输出轴与风扇4的驱动轴分离,仅带动驱动循环泵1运行,也能够对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
从而,该液冷结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通过该液冷结构对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便于操控,且能够有效提升对需散热结构的热管理能力,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液冷结构还包括离合机构5,离合机构5能够连接或分离电机2的输出轴与风扇4的驱动轴。具体地,离合机构5选用离合器。离合器的一端与循环泵1的驱动轴传动连接,另一端与风扇4的驱动轴连接。从而实现电机2能带动风扇4运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泵1的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离合器的中心轴线和风扇4的驱动轴的中心轴线均共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如图1-3所示,其包括上述的液冷结构,需散热结构为燃料电池堆100,循环泵1、散热器3和燃料电池堆100能形成冷却回路。通过该液冷结构对燃料电池堆100进行散热,便于操控,且能够有效提升对燃料电池堆100的热管理能力,提升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6,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循环泵1和第一控制阀6依次连通,第一控制阀6的其一出口与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进口120连通,第一控制阀6的另一出口、散热器3和冷却液进口120依次连通。通过设置第一控制阀6,使得由循环泵1输出的冷却液可由第一控制阀6和冷却液进口120回流至燃料电池堆100内;使得由循环泵1输出的冷却液也可由散热器3散热后经冷却液进口120回流至燃料电池堆100内。优选第一控制阀6为电子三通阀。
进一步具体地,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机2和第一控制阀6电连接。具体地,通过在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处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当燃料电池堆100工作时,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冷却液出口11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器依据监测到的冷却液出口11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电机2和第一控制阀6,具体地,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冷却液出口11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较低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6连通循环泵1和冷却液进口120,且控制器控制电机2带动循环泵1低速工作,此时,电机2的另一输出轴能与风扇4的驱动轴分离,风扇4和散热器3均不工作,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循环泵1和第一控制阀6并由冷却液进口120回流至燃料电池堆100内;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冷却液出口11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较高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6连通循环泵1和散热器3,且控制器控制电机2带动循环泵1高速工作,此时,电机2的其一输出轴带动循环泵1高速运行,电机2的另一输出轴与风扇4的驱动轴连接带动风扇4运行对散热器3进行降温,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循环泵1、第一控制阀6、散热器3并由冷却液进口120回流至燃料电池堆100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电机单独控制循环泵和风扇而言,有效提升了对燃料电池堆100的热管理能力,提升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且该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便于操控。
具体地,由于燃料电池堆100的输出功率与风扇4的输出转速和循环泵1的输出转速均正相关,使得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冷却液出口11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较高时,风扇4的需求输出转速区间和循环泵1的需求输出转速区间大致在同一区间范围内。故设置电机2的其一输出轴与循环泵1的驱动轴传动连接,另一输出轴能与风扇4的驱动轴连接,能够有效提升了对燃料电池堆100的热管理能力,提升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且现有技术而言,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便于操控。
优选地,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冷却液出口11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较高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6逐渐断开循环泵1和冷却液进口120,并控制第一控制阀6逐渐连通循环泵1和散热器3。可以理解的是,存在第一控制阀6和冷却液进口120形成的第一支路,与,第一控制阀6、散热器3和冷却液进口120形成的第二支路同时工作的情况。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在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切换时造成的震荡,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优选循环泵1和电机2集成的结构为屏蔽式循环水泵。具体地,屏蔽式循环水泵包括壳体、循环泵结构和电机结构,指的是:循环泵结构和电机结构都被密封在充满冷却液的壳体内,壳体是静态密封的,电机结构的转子和定子由屏蔽套隔开,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递给转子,转子在冷却液中运行。
优选地,如图3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颗粒过滤器10,颗粒过滤器10用于过滤流入冷却液进口120的冷却液。优选地,颗粒过滤器10设置于冷却液进口120处,能够有效过滤流入冷却液进口120的冷却液中的杂质。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以颗粒过滤器10设置于散热器3和冷却液进口120连通的管路上,且颗粒过滤器10分布于散热器3和第一管路92之间为例。其中,第一管路92用于向中冷器91输送冷却液,通过中冷器91对输送至燃料电池堆100的空气进行降温。
其中,如图3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71和第二控制阀72,加热器71和第二控制阀72形成的支路的一端连通于冷却液出口110与循环泵1连通的管路上,另一端连通于第一控制阀6和冷却液进口120连通的管路上。如此设置,使得可通过加热器71对冷却液加热,具体地,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循环泵1和第一控制阀6,由第一控制阀6流出的冷却液一部分由冷却液进口120回流进入燃料电池堆100,另一部分依次流经加热器71和第二控制阀72,并与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混合,以使冷却液的温度升高,从而使输送至燃料电池堆1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其中,循环泵1运行时,循环泵1的入口处为负压,由于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处的压力小,使得由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直接被吸入循环泵1。具体地,对于燃料电池车而言,加热组件主要用于冷启动时加热冷却液。
进一步具体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温度;控制器还与加热器71、第二控制阀7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循环泵1、第一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72和加热器71工作,第一控制阀6连通循环泵1和冷却液进口120,第二控制阀72连通循环泵1和加热器71,此时,循环泵1低速运行,此时,电机2的另一输出轴与风扇4的驱动轴分离,风扇4和散热器3均不工作,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循环泵1和第一控制阀6,由第一控制阀6流出的冷却液一部分由冷却液进口120回流进入燃料电池堆100,另一部分依次流经加热器71和第二控制阀72,并与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混合,以使冷却液的温度升高,从而使输送至燃料电池堆1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升高;与此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冷却液出口11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冷却液出口11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控制第二控制阀72关闭,且控制加热器71停止工作。
其中,如图3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膨胀水箱81,散热器3与膨胀水箱81的入口连通,冷却液进口120与膨胀水箱81的入口连通,膨胀水箱81的出口与循环泵1的入口连通。设置散热器3与膨胀水箱81的入口连通,以使能够对散热器3除气;设置冷却液进口120与膨胀水箱81的入口连通,以使能够对燃料电池堆100除气;经膨胀水箱81除气后,冷却液通过膨胀水箱81的出口输送至循环泵1的入口处再次利用。
具体地,如图3所示,散热器3与膨胀水箱81的入口连通的管路上设有去离子罐82。设置去离子罐82,能够降低冷却液的导电率,从而提升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膨胀水箱81的出口与循环泵1的入口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排液口,排液口处设有排液阀83。设置排液阀83能够排放或更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内的冷却液。具体地,排液阀83可为手动排液阀或电动排液阀。当排液阀83为电动排液阀时,与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如图3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中冷器91,中冷器91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92连通于散热器3与冷却液进口120连通的管路,中冷器91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93连通于冷却液出口110和循环泵1连通的管路。通过设置中冷器91,可通过中冷器91对输送至燃料电池堆100的空气进行降温,提升了冷却液的利用率。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管路92和/或第二管路93和/或第二管路93和循环泵1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节流器94。通过节流器94能够调整流经中冷器91的冷却液的流速,从而能够调整中冷器91对空气进行降温的效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以节流器94设置于第二管路93和循环泵1连通的管路上为例。作为一种替换方案,流器94也可设置于第一管路92。作为另一种替代方案,流器94也可设置于第二管路93和循环泵1连通的管路上。
具体地,如图1-3所示,该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燃料电池堆100工作时,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判断环境温度是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值,当环境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循环泵1、第一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72和加热器71工作,第一控制阀6连通循环泵1和冷却液进口120,第二控制阀72连通循环泵1和加热器71,循环泵1低速运行,此时,电机2的另一输出轴与风扇4的驱动轴分离,风扇4和散热器3均不工作,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循环泵1和第一控制阀6,由第一控制阀6流出的冷却液一部分由冷却液进口120回流进入燃料电池堆100,另一部分依次流经加热器71和第二控制阀72,并与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混合,以使冷却液的温度升高,从而使输送至燃料电池堆1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具体地,对于燃料电池车而言,加热组件主要用于冷启动时加热冷却液,使得燃料电池车能够正常启动并运行。
与此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处的温度,依据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处的温度判断是否控制第二控制阀72和加热器71停止工作,具体地,当检测到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处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值时,控制第二控制阀72和加热器71停止工作,此时,循环泵1持续低速工作,电机2的另一输出轴与风扇4的驱动轴仍然保持分离状态,风扇4和散热器3均不工作,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循环泵1和第一控制阀6,并由第一控制阀6回流进入冷却液进口120,对燃料电池堆100进行冷却;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处的温度,当检测到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处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三设定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6连通循环泵1和散热器3,且控制器控制电机2带动循环泵1高速工作,此时,电机2的其一输出轴带动循环泵1高速运行,电机2的另一输出轴与风扇4的驱动轴连接带动风扇4运行对散热器3进行降温,由冷却液出口110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循环泵1、第一控制阀6、散热器3和颗粒过滤器10,并由冷却液进口120回流至燃料电池堆100内,对燃料电池堆100进行降温。与此同时,从颗粒过滤器10输出的冷却液的中一部分由第一管路92输送至中冷器91,通过中冷器91对输送至燃料电池堆100的空气进行降温,从中冷器91输出的冷却液汇流入冷却液出口110和循环泵1连通的管路。
其中,第三设定温度值>第二设定温度值>第一设定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值时,第二控制阀72和加热器71不工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泵(1)、集成于所述循环泵(1)的电机(2)、散热器(3),以及集成于所述散热器(3)上的风扇(4),所述电机(2)的其一输出轴与所述循环泵(1)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2)的另一输出轴能与所述风扇(4)的驱动轴连接或分离,所述循环泵(1)、所述散热器(3)和需散热结构能形成冷却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结构还包括离合机构(5),所述离合机构(5)能够连接或分离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与所述风扇(4)的驱动轴。
3.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结构,所述需散热结构为燃料电池堆(100),所述循环泵(1)、所述散热器(3)和所述燃料电池堆(100)能形成冷却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6),所述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所述循环泵(1)和所述第一控制阀(6)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6)的其一出口与所述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进口(120)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6)的另一出口、所述散热器(3)和所述冷却液进口(120)依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堆(100)的冷却液出口(110)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2)和所述第一控制阀(6)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71)和第二控制阀(72),所述加热器(71)和所述第二控制阀(72)形成的支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出口(110)与所述循环泵(1)连通的管路上,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控制阀(6)和所述冷却液进口(120)连通的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温度;
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器(71)、所述第二控制阀(72)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膨胀水箱(81),所述散热器(3)与所述膨胀水箱(81)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却液进口(120)与所述膨胀水箱(81)的入口连通,所述膨胀水箱(81)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泵(1)的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中冷器(91),所述中冷器(91)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92)连通于所述散热器(3)与所述冷却液进口(120)连通的管路,所述中冷器(91)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93)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出口(110)和所述循环泵(1)连通的管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92)和/或所述第二管路(93)和/或所述第二管路(93)和所述循环泵(1)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节流器(94)。
CN202321926861.3U 2023-07-21 2023-07-21 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220324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6861.3U CN220324485U (zh) 2023-07-21 2023-07-21 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6861.3U CN220324485U (zh) 2023-07-21 2023-07-21 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4485U true CN220324485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6861.3U Active CN220324485U (zh) 2023-07-21 2023-07-21 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4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8590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1029616B (zh) 一种考虑电堆寿命的港口运输车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6299411B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2610838A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14023993B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1785990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US20040001985A1 (en) Fuel cell cooling system
CN202474108U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220324485U (zh) 液冷结构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1725539B (zh) 用于燃料电池液冷系统的气泡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18948883U (zh) 电驱余热利用系统和车辆
CN113258096A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6659651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CN210283969U (zh) 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3546366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JP2002175823A (ja) 燃料電池用冷却装置
CN111619407A (zh) 汽车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汽车
CN207353385U (zh) 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控制装置及系统
CN217881671U (zh) 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
CN117691253B (zh) 高效液冷系统的能量管理方法和车辆
CN114725427B (zh) 燃料电池温控装置、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车辆
CN111725547A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液冷系统
CN218085008U (zh) 一种氢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18731078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水泵系统
CN218505682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