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4284U - 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4284U
CN220324284U CN202321222311.3U CN202321222311U CN220324284U CN 220324284 U CN220324284 U CN 220324284U CN 202321222311 U CN202321222311 U CN 202321222311U CN 220324284 U CN220324284 U CN 220324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coil
layer
layers
coi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223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德伟
古小科
杨俊鑫
余增轩
何琨城
刁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Yunc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unc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unc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unc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223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4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4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4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本实用新型包括磁芯本体、若干层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一线包、若干层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二线包;磁芯本体设有安装腔;若干层第一线包置于安装腔内;若干层第二线包置于安装腔内,若干层第二线包与若干层第一线包交替叠放,且每一层第二线包的两端朝远离第一线包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等功率下,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可以更小,或是在同样的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的功率会更高,且相同功率小,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具有更低的铜损和更高的能耗比。

Description

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Transformer)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
目前的变压器和电感器是两个独立分开制备的元器件,在装配的时候,变压器和电感器需要分别装配,变压器的副边铜排、原边绕线以及电感器的电感绕线、电感铜排需要单独固定,最后,变压器和电感器还需要通过铜排或导线实现电连接,因此占用空间较大,生产节拍长,同时还使得结构复杂、生产困难,如需要大功率的变压器时,变压器的体积也会进一步增大,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在同等功率下,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可以更小,或是在同样的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的功率会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包括磁芯本体、若干层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一线包以及若干层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二线包;所述磁芯本体设有安装腔;若干层所述第一线包置于所述安装腔内;若干层所述第二线包置于所述安装腔内,若干层所述第二线包与若干层所述第一线包交替叠放,且每一层所述第二线包的两端朝远离所述第一线包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若干个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一垫板,每一层所述第一垫板分别置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电感部之间,每一层所述第一垫板的厚度与同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的厚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一层所述第一线包包括多层依次叠放的第一铜片,所述第一铜片的厚度为0.2~0.8mm,所述第一铜片的宽度为5mm~20mm,每一层所述第一铜片的表面包裹着耐高温绝缘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一层所述第二线包包括多层依次叠放的第二铜片,所述第二铜片的厚度为0.2~0.8mm,所述第二铜片的宽度为5mm~20mm,每一层所述第二铜片的表面包裹着耐高温绝缘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若干个第一导电部和若干个第二导电部;最上层的所述第一线包的第一端以及最下层的所述第一线包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部与外部电性连接,上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部与下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最上层的所述第二线包的第一端以及最下层的所述第二线包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与外部电性连接,上一层的所述第二线包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与下一层的所述第二线包的第二端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若干个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一连接孔和若干个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二连接孔;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接孔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线包的端部上,下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着上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第二端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孔,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线包的端部上,下一层的所述第二线包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正对着上一层的所述第二线包第二端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均分布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侧,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均分布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二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为柱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磁芯本体包括呈倒“凹”字型的第一上磁芯以及呈“凹”字型的第一下磁芯;所述第一上磁芯设于所述第一线包的上方,所述第一上磁芯的凹腔内设有第一磁芯柱,所述第一磁芯柱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包的环形孔和所述第二线包的环形孔内;所述第一下磁芯设于所述第二线包的下方,所述第一下磁芯的凹腔内设有第二磁芯柱,所述第二磁芯柱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包的环形孔和所述第二线包的环形孔内,所述第二磁芯柱还与所述第一磁芯柱相抵接,所述第一下磁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上磁芯的两侧对应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磁芯本体还包括呈倒“凹”字型的第二上磁芯以及呈“凹”字型的第二下磁芯;所述第二上磁芯与所述第一上磁芯并排设置并位于所述电感部的上方,所述第二上磁芯的凹腔内设有第三磁芯柱,所述第三磁芯柱穿设于最上层的所述第二线包的环形孔内;所述第二下磁芯与所述第一下磁芯并排设置并位于所述电感部的下方,所述第二下磁芯的凹腔内设有第四磁芯柱,所述第四磁芯柱穿设于最下层的所述第二线包的环形孔内,所述第二下磁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上磁芯的两侧对应抵接;其中,所述第一上磁芯的凹腔、所述第二上磁芯的凹腔、第一下磁芯的凹腔以及所述第二下磁芯的凹腔所围绕的空间形成所述安装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上磁芯和所述第二上磁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下磁芯和第二下磁芯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配合第二线包的两端朝远离第一线包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的结构,可以实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电感器集成为一体结构,有效地降低了整个变压器体积,且结构简单,可以简化生产步骤,同时配合扁平环形状的第一线包和第二线包,可以有效地提升变压器的功率密度,进而提升功率,且配合电感部结构、扁平环形状结构以及第二线包与第一线包交替叠放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变压器的铜损,以提升了变压器的能耗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等功率下,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可以更小,或是在同样的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的功率会更高,且相同功率小,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具有更低的铜损和更高的能耗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爆炸图;
图4为图1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若干层第一线包、若干层第二线包以及若干层第一垫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若干层第一线包和若干层第二线包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7为图1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第一线包的第一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第二线包的第二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磁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磁芯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示出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气隙磁芯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磁芯本体 210 第一铜片
110 第一上磁芯 220 第一导电部
111 第一磁芯柱 300 第二线包
120 第一下磁芯 310 电感部
121 第二磁芯柱 320 第二铜片
130 第二上磁芯 330 第二导电部
131 第三磁芯柱 400 气隙磁芯调节部
140 第二下磁芯 410 磁芯部
141 第四磁芯柱 420 第二垫板
200 第一线包 500 第一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与另一个特征之间为“电性连接”或“电连接”时,两个特征之间可以是通过引脚直接连接,或是通过线缆连接,也可以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连接。具体的电性连接方式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用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实现连接。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包括磁芯本体100、若干层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一线包200、若干层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二线包300以及;磁芯本体100设有安装腔;若干层第一线包200置于安装腔内;若干层第二线包300置于安装腔内,若干层第二线包300与若干层第一线包200交替叠放,且每一层第二线包300的两端朝远离第一线包20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310。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气隙磁芯调节部400,气隙磁芯调节部400置于若干层第二线包300的环形孔内且位于第一线包200的环形孔外。
工作原理:参考图1至图6,若干层第二线包300与若干层第一线包200重叠的部分以及重叠部分上下方覆盖的磁芯本体100则形成变压器T,其中若干层第二线包300则为初级线圈N1,若干层第一线包200则为次级线圈N2,由于第二线包300的两端朝远离第一线包20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310,配合电感部310上下方覆盖部分的磁芯本体100,可以形成电感器L,配合每一层第二线包300的两端朝远离第一线包20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310的结构,可以使电感器L和初级线圈N1在结构为一体结构,涉及变压器T和电感器L参数计算时,电感器L和初级线圈N1的绕线圈数相同,其余参数则可以根据本领域常规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参数,对电感器L的电感值进行计算即可。
相对于传统的单独电感器加单独变压器的设计,通过将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N1和电感器L磁集成于一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体积更小,优化了产品安装的空间尺寸,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中,若干层第二线包300与若干层第一线包200交替叠放,指的是:
即最底层从下往上是第二线包300、第一线包200、第二线包300、第一线包200、第二线包300、第一线包200……重复交替叠放的结构,或者是最底层从下往上是第一线包200、第二线包300、第一线包200、第二线包300、第一线包200、第二线包300……重复交替叠放的结构。
此外,第一线包200具体的层数和第二线包300具体的层数设计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电压转换比的需求进行设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对层数进行任何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包200的两端相互靠近以形成环形状,第二线包300的两端相互靠近以形成环形状,线包的两端相互靠近,可以优化各层线包的占用空间,以整体结构进一步实现紧凑的效果,可以进一步降低体积。
参考图1、图3、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个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一垫板500,每一层第一垫板500分别置于对应的两层电感部310之间,第一垫板500的环形孔还套设在气隙磁芯调节部400上,每一层第一垫板500的厚度与同一层的第一线包200的厚度相同。利用第一垫板500,可以与同层的第一线包200配合,使位于上一层的第二线包300保持水平,进而可以使每一层第二线包300保持稳定,在通电工作时,以确保本实用新型工作的稳定性。
参考图3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层第一线包200包括多层依次叠放的第一铜片210,每一层第一铜片210的表面包裹着耐高温绝缘材料。
参考图3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层第二线包300包括多层依次叠放的第二铜片320,每一层第二铜片320的表面包裹着耐高温绝缘材料。
采用多层第一铜片210和多层第二铜片320的结构,可以提升对应线包的表面积,不仅可以提升线包的散热效果,同时可以承受更大的电流,进而可以使变压器T1承受更大功率,还可以降低趋肤效应而降低电阻,降低了损耗。
其中,耐高温绝缘材料可以采用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有机硅等,具体材料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只要能够起到基本的耐高温和绝缘的性能即可。
参考图7和图8,其中,可以知道的是,第一铜片210和第二铜片32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设计,而在本实用新型常规的设计下,第一铜片210的厚度H1可以为0.2~0.8mm,第一铜片210的宽度L1可以为5mm~20mm,第二铜片320的厚度H2可以为0.2~0.8mm,第二铜片320的宽度L2可以为5mm~20mm,同时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而可以使变压器T达到满足更高功率的需求,如30kw以上的功率需求,同样可以知道的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满足30kw以下的功率需求。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传统单独变压器加单独电感器的结构相比,在相同功率下,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体积可以更小,可以降低占用空间,或是在同等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的功率可以更大,满足更高的功率需求。
参考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个第一导电部220和若干个第二导电部330;最上层的第一线包200的第一端以及最下层的第一线包200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第一导电部220与外部电性连接,上一层的第一线包200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第一导电部220与下一层的第一线包20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最上层的第二线包300的第一端以及最下层的第二线包300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第二导电部330与外部电性连接,上一层的第二线包300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第二导电部330与下一层的第二线包30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利用第一导电部220,可以使若干层的第一线包200以串联方式形成电连接并便于与外界电性连接,利用第二导电部330,可以使若干层的第二线包300以串联方式形成电连接并便于与外界电性连接,提升了便利性。
其中,可以知道的是,第一导电部220和第二导电部330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的圆柱形的结构,第一导电部220和第二导电部330均为铜柱。此外,第一导电部220和第二导电部330除了可以采用铜材料制成,或是直接采用导线实现连接,而采用导电柱结构,则可以承受更大电流的需求,进而满足大功率变压器的工作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个用于连接对应的第一导电部220的第一连接孔和若干个用于连接对应的第二导电部330的第二连接孔;若干个第一连接孔设于对应的第一线包200的端部上,下一层的第一线包200第一端上的第一连接孔正对着上一层的第一线包200第二端上的第一连接孔;若干个第二连接孔,设于对应的第二线包300的端部上,下一层的第二线包300第一端上的第二连接孔正对着上一层的第二线包300第二端上的第二连接孔。采用正对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配合第一导电部220和第二导电部330采用导电柱结构时,可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生产过程,便于第一导电部220和第二导电部330的固定,使对应层数的线包实现连接,可以提升组装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实现自动化生产,且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保持稳定,有效地提升了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一连接孔均分布于安装腔的第一侧,若干个第二连接孔均分布于安装腔的第二侧。将若干层第一线包200的第一连接孔均分布于安装腔的第一侧,参考图1至图3,若干个第一连接孔均分布于安装腔后侧开口处,可以便于对应若干层第一线包200之间进行串联连接,进而还可以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整体空间的分布,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紧凑,降低了整体结构占用空间;同理,将若干层第二线包300的第二连接孔均分布于安装腔的第二侧,参考图1至图3,若干个第二连接孔均分布于安装腔前侧开口处,可以达到上述一样的效果,可以便于对应若干层第二线包300之间进行串联连接,进而还可以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整体空间的分布,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紧凑,以进一步降低了整体结构占用空间。
参考图1、图3、图9以及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磁芯本体100包括呈倒“凹”字型的第一上磁芯110以及呈“凹”字型的第一下磁芯120;第一上磁芯110设于第一线包200的上方,第一上磁芯110的凹腔内设有第一磁芯柱111,第一磁芯柱111穿设于第一线包200的环形孔和第二线包300的环形孔内;第一下磁芯120设于第二线包300的下方,第一下磁芯120的凹腔内设有第二磁芯柱121,第二磁芯柱121穿设于第一线包200的环形孔和第二线包300的环形孔内,第二磁芯柱121还与第一磁芯柱111相抵接,第一下磁芯12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上磁芯110的两侧对应抵接。磁芯本体100采用呈倒“凹”字型的第一上磁芯110及呈“凹”字型的第一下磁芯120,可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简化了生产流程,同时配合第一磁芯柱111和第二磁芯柱121抵接、以及第一上磁芯110的侧边柱和第一下磁芯120的侧边柱的抵接,可以使磁芯本体100所提供的磁感量被更有效的利用,为变压器T1提供更高的磁通量,可以进一步降低铜损耗,以增加电磁感应强度,提升电压转换效率。
参考图1、图3、图9以及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磁芯本体100包括呈倒“凹”字型的第二上磁芯130以及呈“凹”字型的第二下磁芯140;第二上磁芯130与第一上磁芯110并排设置并位于电感部310的上方,第二上磁芯130的凹腔内设有第三磁芯柱131,第三磁芯柱131穿设于最上层的第二线包300的环形孔内且位于气隙磁芯调节部400的上方;第二下磁芯140与第一下磁芯120并排设置并位于电感部310的下方,第二下磁芯140的凹腔内设有第四磁芯柱141,第四磁芯柱141穿设于最下层的第二线包300的环形孔内且位于气隙磁芯调节部400的下方,第二下磁芯140的两侧分别与第二上磁芯130的两侧对应抵接;其中,第一上磁芯110的凹腔、第二上磁芯130的凹腔、第一下磁芯120的凹腔以及第二下磁芯140的凹腔所围绕的空间形成安装腔。磁芯本体100采用呈倒“凹”字型的第二上磁芯130及呈“凹”字型的第二下磁芯140,可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简化了生产流程,同时配合第三磁芯柱131和第四磁芯柱141、及第二上磁芯130的侧边柱和第二下磁芯140的侧边柱的抵接,则可以为电感器L提供更高的磁通量,同时,配合气隙磁芯调节部400,可以为增加磁场的稳定性,为电感器L降低磁导率,以增大饱和电流。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变压器T的磁芯和电感器L的磁芯为一体结构,参考图1、图3、图9以及图10,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上磁芯110和第二上磁芯130为一体结构,第一下磁芯120和第二下磁芯140也为一体结构,即在本实施例中,磁芯本体100主要由两块磁芯组成,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组装的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且磁屏蔽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漏磁小、磁场分布均匀,同时,具备高能效及低噪音的性能,产品电气性能显著提升且磁芯低损耗,使变压器T1能效比可以进一步提升。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图3、图9以及图10,磁芯本体100上的虚线仅用于区分第一上磁芯110、第一下磁芯120、第二上磁芯130以及第二下磁芯140,实际产品中不存在虚线,也是为了说明第一上磁芯110和第二上磁芯130可以是分离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结构,同理,第一下磁芯120和第二下磁芯140可以是分离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结构。
参考图1、图3以及图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隙磁芯调节部400包括多层磁芯部410和多层第二垫板420,多层磁芯部410和多层第二垫板420交替叠放。通过采用不同厚度的第二垫板420和不同厚度的磁芯部410,可以调节气隙磁芯调节部400的气隙参数,进而可以为电感器L提供适当的气隙参数,从而可以根据不同功率需求,即可以根据第二线包300和第一线包200的实际参数,调整适当的气隙,进而可以为电感器L调整适当磁场,为电感器L选择合适的磁导率,提供适当的饱和电流,以确保本实用新型通电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垫板500和第二垫板420同样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耐高温绝缘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只要能够起到基本的耐高温和绝缘的性能即可。
此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同时采用了第二线包300与若干层第一线包200交替叠放、每一层第二线包300的两端朝远离第一线包20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310以及气隙磁芯调节部400结构,进而能够同步达到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大功率以及平面变压器的效果,即可以实现电感器L和初级线圈为一体结构,在同等功率下,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可以更小,或是在同样的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的功率会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
配合第二线包300的两端朝远离第一线包20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310的结构,可以实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电感集成为一体结构,有效地降低了整个变压器体积,且结构简单,可以简化生产步骤,同时配合扁平环形状的第一线包200和第二线包300,可以有效地提升变压器的功率密度,进而提升功率,且配合电感部310结构、扁平环形状结构以及第二线包300与第一线包200交替叠放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变压器的铜损,以提升了变压器的能耗比;
此外,配合气隙磁芯调节部400,能够根据需求设置电感部310处的气隙参数,进而可以改变电感部310的电感量,即可以调节谐振参数,有利于初级线圈两边电路达到均流的效果,进而可以提升电源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等功率下,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可以更小,或是在同样的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的功率会更高,且相同功率小,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具有更低的铜损和更高的能耗比。
此外,需要进一步地说明的是,由于采用了每一层第二线包300的两端朝远离第一线包20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310的结构,当外部电源输入时,不管电流是从最上层的第二线包300的第一端输入,或是最下层的第二线包300的第二端输入,本实用新型的电流都是相当于先进入电感器L之后,初级线圈N1再和次级线圈N2实现电压转换,即在通电时,在任一时刻下,在若干层第二线包300两端任意一端输入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都相当于是是先进入电感器L,然后再进入到初级线圈N1中,即相当于电感器L先工作,然后变压器T再工作,故采用每一层第二线包300的两端朝远离第一线包20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310的结构,能够确保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可以稳定且可靠的状态保持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芯本体(100),设有安装腔;
若干层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一线包(200),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若干层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二线包(300),置于所述安装腔内,若干层所述第二线包(300)与若干层所述第一线包(200)交替叠放,且每一层所述第二线包(300)的两端朝远离所述第一线包(20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电感部(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呈扁平环形状的第一垫板(500),每一层所述第一垫板(500)分别置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电感部(310)之间,每一层所述第一垫板(500)的厚度与同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200)的厚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第一线包(200)包括多层依次叠放的第一铜片(210),每一层所述第一铜片(210)的表面包裹着耐高温绝缘材料;每一层所述第二线包(300)包括多层依次叠放的第二铜片(320),每一层所述第二铜片(320)的表面包裹着耐高温绝缘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个第一导电部(220),最上层的所述第一线包(200)的第一端以及最下层的所述第一线包(200)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部(220)与外部电性连接,上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200)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部(220)与下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20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
若干个第二导电部(330),最上层的所述第二线包(300)的第一端以及最下层的所述第二线包(300)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330)与外部电性连接,上一层的所述第二线包(300)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330)与下一层的所述第二线包(30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个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部(220)的第一连接孔,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线包(200)的端部上,下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200)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着上一层的所述第一线包(200)第二端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
若干个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330)的第二连接孔,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线包(300)的端部上,下一层的所述第二线包(300)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正对着上一层的所述第二线包(300)第二端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均分布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侧,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均分布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二侧。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220)和所述第二导电部(330)均为柱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本体(100)包括:
呈倒“凹”字型的第一上磁芯(110),设于所述第一线包(200)的上方,所述第一上磁芯(110)的凹腔内设有第一磁芯柱(111),所述第一磁芯柱(111)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包(200)的环形孔和所述第二线包(300)的环形孔内;
呈“凹”字型的第一下磁芯(120),设于所述第二线包(300)的下方,所述第一下磁芯(120)的凹腔内设有第二磁芯柱(121),所述第二磁芯柱(121)穿设于所述第一线包(200)的环形孔和所述第二线包(300)的环形孔内,所述第二磁芯柱(121)还与所述第一磁芯柱(111)相抵接,所述第一下磁芯(12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上磁芯(110)的两侧对应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本体(100)还包括:
呈倒“凹”字型的第二上磁芯(130),与所述第一上磁芯(110)并排设置并位于所述电感部(310)的上方,所述第二上磁芯(130)的凹腔内设有第三磁芯柱(131),所述第三磁芯柱(131)穿设于最上层的所述第二线包(300)的环形孔内;
呈“凹”字型的第二下磁芯(140),与所述第一下磁芯(120)并排设置并位于所述电感部(310)的下方,所述第二下磁芯(140)的凹腔内设有第四磁芯柱(141),所述第四磁芯柱(141)穿设于最下层的所述第二线包(300)的环形孔内,所述第二下磁芯(14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上磁芯(130)的两侧对应抵接;
其中,所述第一上磁芯(110)的凹腔、所述第二上磁芯(130)的凹腔、第一下磁芯(120)的凹腔以及所述第二下磁芯(140)的凹腔所围绕的空间形成所述安装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磁集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磁芯(110)和所述第二上磁芯(13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下磁芯(120)和所述第二下磁芯(140)为一体式结构。
CN202321222311.3U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 Active CN220324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2311.3U CN220324284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2311.3U CN220324284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4284U true CN220324284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4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22311.3U Active CN220324284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4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27910B2 (en) Winding structure for efficient switch-mode power converters
CN100570768C (zh) 变压器结构
CN111883351A (zh) 一种基于多谐振变换器的磁芯结构
CN107302298A (zh) 具有两路或多路输出电压的电源模块
CN210805499U (zh) 磁集成器件
GB2489532A (en) Transformer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onverters
CN112233886B (zh) 一种磁芯、磁集成器件、线路板及其磁集成器件制作方法
CN220324284U (zh) 一种平面磁集成变压器
CN116544010A (zh) 一种磁集成变压器
CN216597239U (zh) 磁集成器件及隔离型开关电源
CN207425599U (zh) 一种超高频次级谐振变压器
CN206471205U (zh) 一种可调节平面变压器
CN213400745U (zh) 一种磁芯、磁集成器件及其线路板、家用电器
CN213546103U (zh) 一种酚醛材料贴片变压器组合式骨架
CN212694976U (zh) 一种新型变压器结构
CN213025750U (zh) 一种交错式反向耦合Boost-buck电抗器
JPH0799123A (ja) プリントコイル
US20220028598A1 (en) Magnetic induction assembly
CN219696214U (zh) 一种变压器及电感的集成结构
CN221101835U (zh) 三相高频磁集成变压器
CN217035368U (zh) 一种集成式变压器
CN216980299U (zh) 平面变压器
TWI771711B (zh) 磁感應組件
CN214753317U (zh) 一种高频磁集成变压器
CN219553373U (zh) 一种磁集成开关电源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