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7414U - 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7414U
CN220307414U CN202321753735.2U CN202321753735U CN220307414U CN 220307414 U CN220307414 U CN 220307414U CN 202321753735 U CN202321753735 U CN 202321753735U CN 220307414 U CN220307414 U CN 220307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heating
leading
far infrared
tube
o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37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斌
于雷
宋琪
王惠明
李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ytheon New Materia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ytheon New Materia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ytheon New Materia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ytheon New Materia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37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7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7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7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红外加热管中加热件形状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包括由多条石英纤维编织的编织体,石英纤维的表面覆盖石墨烯层,且不同石英纤维表面的石墨烯层相互电导通,编织体至少具有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用于编织体的电源供应,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分别与石墨烯层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红外加热管,在所述石英纤维表面覆盖石墨烯层,利用多条石英纤维形成编织体,所述编织体材质柔软,因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制备成其他异形形状的加热管发热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外加热管的加热体形状单一的问题;另外,所述编织体的柔性材质和耐高温的特性,扩大了所述远红外加热管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外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背景技术
红外加热作为一种高效的非接触式加热,被广泛应用;现有红外加热主要通过红外电热元件来提供红外源,即将阻性电热元件通电升温至一定温度后,电热元件激发出相应波长的红外线,其中金属丝作为热源制备的红外加热管发射的红外线波长为短波,碳纤维丝作为热源制备的红外加热管发射的红外线主要为短波和中波;目前市面上红外加热产品多以石墨烯或者其他碳材料作为发热部件制备发热管;但是受材料及制备工艺的限制,目前红外加热件多为管状或直立柱形且热辐射转换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加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红外加热管中加热件形状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包括由多条石英纤维编织的编织体,所述石英纤维的表面覆盖有石墨烯层,且不同石英纤维表面的石墨烯层相互电导通,所述编织体至少具有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用于所述编织体的电源供应,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分别与所述石墨烯层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编织体的形状为片状或管状。
可选的,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1~100μm。
可选的,还包括石英管,所述石英管包括第一封装端和第二封装端,所述第一封装端和所述第二封装端位于所述石英管的两端,所述编织体位于所述石英管中,且所述第一引出端位于所述第一封装端处,所述第二引出端位于第二封装端处。
可选的,所述石英管的外径为2~30mm,管壁厚度为0.5~5mm。
可选的,所述石英管内腔为真空或保护气氛封装。
可选的,还包括有第一封堵塞、第二封堵塞、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封堵塞封堵所述第一封装端,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封堵塞;所述第二封堵塞封堵所述第二封装端,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封堵塞。
可选的,所述第一封堵塞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一封装端为方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封装端插入所述第一缺口槽中并由所述第一封堵塞封堵;所述第二封堵塞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二封装端为方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二封装端插入所述第二缺口槽中并由所述第二封堵塞封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红外加热管,在所述石英纤维表面覆盖石墨烯层,利用多条石英纤维编织形成编织体,所述编织体材质柔软,因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制备成其他异形形状的加热管发热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外加热管的加热体形状单一的问题;另外,所述编织体的柔性材质和耐高温的特性,扩大了所述远红外加热管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管状编织体远红外加热管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管状编织体远红外加热管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方管状编织体与石英管装配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编织体;11、第一引出端;12、第二引出端;2、石英管;21、第一封装端;22、第二封装端;3、第一封堵塞;31、第一缺口槽;4、第二封堵塞;41、第二缺口槽;5、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与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包括由多条石英纤维编织的编织体1,所述石英纤维的表面覆盖有石墨烯层,且不同石英纤维表面的石墨烯层相互电导通,所述编织体1至少具有第一引出端11和第二引出端12,所述第一引出端11和所述第二引出端12用于所述编织体1的电源供应,所述第一引出端11和所述第二引出端12分别与所述石墨烯层电连接。
具体的,在所述石英纤维表面覆盖石墨烯层,利用多条石英纤维形成编织体1,所述编织体1材质柔软,因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制备成其他异形形状的加热管发热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外加热管的加热体形状单一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编织体1的形状为片状或管状。
具体的,所述编织体1的形状为片状、圆管状或方管状,也可根据实际使用中制成其他异形形状;当所述编织体1为片状可以制成平面发热体,可以固定角度发射红外线,当所述编织体1制备成圆管状发热体可以进行360°多角度的发射红外线,扩大了所述远红外加热管的适用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1~100μm。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石英管2,所述石英管2包括第一封装端21和第二封装端22,所述第一封装端21和所述第二封装端22位于所述石英管2的两端,所述编织体1位于所述石英管2中,且所述第一引出端11位于所述第一封装端21处,所述第二引出端12位于第二封装端22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石英管2为圆弧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石英管2的外径为2~30mm,管壁厚度为0.5~5mm。
具体的,所述石英管2的外径大于所述编织体1外径,以便将所述编织体1安装在所述石英管2内腔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石英管2内腔为真空或保护气氛封装。
具体的,在所述石英2内腔通入保护气氛或保持真空状态,使石英管2内腔与外界空气隔绝形成密闭空间,可有效提高所述远红外加热管的加热导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一封堵塞3、第二封堵塞4、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所述第一封堵塞3封堵所述第一封装端21,所述第一电极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出端11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封堵塞3;所述第二封堵塞4封堵所述第二封装端22,所述第二电极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出端12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6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封堵塞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5和所述第二电极6为弹簧电极。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极5和所述第二电极6为弹簧电极,利用其弹簧力为加热管中元件提供足够的接触压力,使电流低阻的流过,不会因电热丝烧断引起加热管爆裂,有效提高远红外加热管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塞3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槽31,所述第一封装端21为方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封装端21插入所述第一缺口槽31中并由所述第一封堵塞3封堵;所述第二封堵塞4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槽41,所述第二封装端22为方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二封装端22插入所述第二缺口槽41中并由所述第二封堵塞4封堵。
具体的,所述第一缺口槽31、第二缺口槽41与所述石英管2的第一封装端21和第二封装端22装配;另外,所述第一封装端21和第二封装端22设置成方形管状便于与第一缺口槽31、第二缺口槽41适配安装,进而封堵管口构成完整的红外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所述远红外加热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石英纤维表面采用酸、碱溶液以及硅烷溶液浸泡,进行前处理;
取前处理后的石英纤维进行编织,得到石英纤维编织体;
在编织体表面覆盖石墨烯层,得到石墨烯层与编织体复合发热体;
将所述发热体安装在石英管内腔中并连接弹簧电极;
真空或保护气氛封装石英管,得到远红外加热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条石英纤维编织的编织体,所述石英纤维的表面覆盖有石墨烯层,且不同石英纤维表面的石墨烯层相互电导通,所述编织体至少具有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用于所述编织体的电源供应,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分别与所述石墨烯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体的形状为片状或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1~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石英管,所述石英管包括第一封装端和第二封装端,所述第一封装端和所述第二封装端位于所述石英管的两端,所述编织体位于所述石英管中,且所述第一引出端位于所述第一封装端处,所述第二引出端位于第二封装端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管为圆弧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管的外径为2~30mm,管壁厚度为0.5~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管内腔为真空或保护气氛封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封堵塞、第二封堵塞、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封堵塞封堵所述第一封装端,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封堵塞;所述第二封堵塞封堵所述第二封装端,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封堵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弹簧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塞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一封装端为方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封装端插入所述第一缺口槽中并由所述第一封堵塞封堵;所述第二封堵塞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二封装端为方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二封装端插入所述第二缺口槽中并由所述第二封堵塞封堵。
CN202321753735.2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Active CN220307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3735.2U CN220307414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3735.2U CN220307414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7414U true CN220307414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3735.2U Active CN220307414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7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2999B (zh) 辐射装置
CN220307414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KR200452815Y1 (ko) 탄소발열체를 이용한 관상 발열장치의 전극 구조
CN201414227Y (zh) 电热水器光波型加热装置
CN211128253U (zh) 一种具有石墨烯涂层的加热管
CN201044516Y (zh) 管状碳纤维电热芯节能石英电热管
CN108105994B (zh) 循环加热单端电极加热管及其加工工艺
CN201533417U (zh) 碳纤维石英加热管
CN213950609U (zh) 一种高纯硼晶体和高纯硼粉的制备装置
CN208424821U (zh) 应用于芯片湿法制造工艺中的碳纤维加热器
CN201766730U (zh) 一种单端出线碳纤维电热管
CN206743571U (zh) 单端出线的碳纤维远红外线加热灯芯
CN210112312U (zh) 一种双重绝缘碳纤维真空加热管
CN218352761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管
CN210899667U (zh) 一种用液体水加热的单端碳纤维石英电热管
CN219536339U (zh) 一种环形碳纤维发热管
CN218587350U (zh) 一种石墨烯加热管
CN206100485U (zh) 硅胶碳纤维发热线
CN220858436U (zh) 无支架型碳纤维加热灯管
CN219536330U (zh) 一种单头螺旋式碳纤维电热管
CN209964314U (zh) 一种两端密绕螺旋碳纤维加热管
CN213287516U (zh) 一种新型热熔胶机用热熔胶管
CN201777978U (zh) 太阳能真空管电封离器
CN219514236U (zh) 一种采用玻璃套管的u形碳纤维电热管
CN2717161Y (zh) 碳纤维环状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