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7356U - 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7356U
CN220307356U CN202320843209.9U CN202320843209U CN220307356U CN 220307356 U CN220307356 U CN 220307356U CN 202320843209 U CN202320843209 U CN 202320843209U CN 220307356 U CN220307356 U CN 220307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ng diaphragm
shell
vibrating
diaphragm group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32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增丰
薛辉
陈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soun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soun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soun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nsoun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12206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6209U/zh
Priority to JP2023002124U priority patent/JP3243279U/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7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7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包括外壳、振膜组、振动片、磁铁、线圈及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外壳的开口处,以与外壳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振膜组、振动片、磁铁、线圈均设置于容纳腔内,所述振膜组与外壳连接,所述振动片设置于振膜组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所述振动片与外壳连接,所述振动片与振膜组之间形成有腔体,所述磁铁设置于振动片远离振膜组的一侧;所述线圈的一端连接于上盖朝向磁铁的一侧,另一端围设于磁铁外;借此,其兼具骨传导和气传导功能,实现了双单元传声设计,弥补了骨传导在传递声音过程中出现的低音不足的问题,同时增大了扬声器的功率,降低全频失真,音质更佳。

Description

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生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换能器件,常用的声音传导方式包括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空气传导是通过振膜振动产生声音,然后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将声音传入至用户的耳部,骨传导是利用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现有的骨传导扬声器,当用户在嘈杂的环境或者剧烈运动,例如晨跑时,其仅使用骨传导的传递方式,受限于骨传导的振动片的厚重,且是硬性发声方式,会出现低音不足的问题。而现有的空气传导扬声器通常包括有支架,安装于支架的U杯和振膜,在U杯中安装磁铁和华司且形成磁间隙,在振膜上安装音圈,音圈能够延伸至磁间隙,线路板通过导线电连接于音圈致使音圈振动振膜而发出声音的,而由于采用线路板、导线的方式电连接于音圈,会导致扬声器的功率较小,全频失真大,音质欠佳。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兼具骨传导和气传导功能,实现了双单元传声设计,弥补了骨传导在传递声音过程中出现的低音不足的问题,同时增大了扬声器的功率,降低全频失真,音质更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包括外壳、振膜组、振动片、磁铁、线圈及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外壳的开口处,以与外壳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振膜组、振动片、磁铁、线圈均设置于容纳腔内,所述振膜组与外壳连接,所述振动片设置于振膜组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所述振动片与外壳连接,所述振动片与振膜组之间形成有腔体,所述磁铁设置于振动片远离振膜组的一侧;所述线圈的一端连接于上盖朝向磁铁的一侧,另一端围设于磁铁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膜组朝向外壳底部的一侧与外壳的内底部间距设置,以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垫环,所述垫环抵接于外壳的底部,所述振膜组朝向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抵接于垫环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动片与振膜组之间形成的腔体为第二腔体;所述振膜组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振动片与振膜组间隔开的间隔部,所述振动片朝向振膜组的一侧抵接于间隔部远离振膜组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膜组包括膜片和与膜片连接在一起的膜环,所述膜环沿环形延伸形成所述间隔部,所述膜环连接于膜片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振动片朝向振膜组的一侧的周缘抵接于膜环远离膜片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间隔部为第一膜环,所述第一膜环抵接于振膜组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振动片朝向振膜组的一侧的周缘抵接于第一膜环远离振膜组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膜组包括膜片以及第二膜环,所述第二膜环连接于膜片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第一膜环抵接于第二膜环远离膜片的一侧,所述膜片朝向外壳底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镀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四周与外壳连接,所述支撑座朝向外壳底部的一侧抵接于振动片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上盖朝向磁铁的一侧抵接于支撑座远离振动片的一侧,所述线圈与支撑座间距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振动片与磁铁之间,用以收容磁铁;所述支架的外周壁与支撑座的内周壁间距设置,所述线圈的另一端伸入支架内且与支架的内周壁间距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筒部及第二筒部;所述第一筒部的一端的周沿向四周延伸,以形成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第二筒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形成的空间互相连通,所述第一筒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筒部的内径;所述磁铁部分收容于第一筒部,且向第二筒部延伸,以与第二筒部的内周壁间距设置;所述线圈的另一端伸入第二筒部内且与第二筒部的内周壁间距设置;所述第一筒部远离磁铁的一侧抵接于振动片远离振膜组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与振动片之间形成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为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置有连通于容纳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外侧于线路板上覆盖有第一调音件;
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于容纳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于外壳上覆盖有第二调音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振动片结合振膜组的设计,并结合磁铁与线圈的设计,使其增加了气导结构,从而兼具骨传导和气传导功能,实现了双单元传声设计,如此,其可通过接入信号使线圈与磁铁产生磁场信号而使磁铁振动,以推动振动片振动,实现骨导发声,而由于磁铁、振动片等上下运动使内部空气受压缩,空气会推动振膜组使振膜组发声,并结合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实现气导发声,且振膜组产生的声音可弥补振动片产生的声音的低音不足部分,从而弥补了骨传导在传递声音过程中出现的低音不足的问题,增大了扬声器的功率,降低全频失真,音质更佳,同时,振膜组可以对骨导的声音进行缓冲,达到减震的目的,从而降低佩戴者受到的骨传导振动,可使佩戴更舒适;
以及,通过使振膜组与外壳的内底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使振动片与振膜组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如此,可使整个扬声器内的腔体轴向上的空间变长,从而可使磁铁上下振动幅度更大,增加功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截面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骨传导扬声器的测试频响曲线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空气传导扬声器的测试频响曲线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测试频响曲线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 11、第二通孔
12、第二调音件 20、振膜组
21、膜片 22、第二膜环
23、镀层 30、振动片
31、主体部 32、环形槽
33、折弯部 40、磁铁
50、线圈 60、上盖
61、第一通孔 62、第一调音件
63、缺口 70、垫环
80、第一膜环 90、支撑座
101、支架 1011、第一筒部
1012、第二筒部 1013、连接部
102、容纳腔 103、膜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三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如图1至图5所示,于实施例一中:一种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包括外壳10、振膜组20、振动片30、磁铁40、线圈50、支撑座90、支架101及上盖60;所述上盖60盖设于外壳10的开口处,以与外壳10形成一容纳腔102;所述外壳10开口的一端的周缘向内弯折形成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盖60远离容纳腔102的一侧互相抵接,使所述外壳10与所述上盖60铆合封装。所述外壳10为金属外壳10,所述外壳10的材质为铝、铝合金、铜或锌白铜,当然,所述外壳10也可为其他材质。
如图1至图5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振膜组20、振动片30、磁铁40、线圈50、支撑座90、支架101均设置于容纳腔102内,所述振膜组20与外壳10连接;所述振膜组20朝向外壳10底部的一侧与外壳10的内底部间距设置,以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振动片30设置于振膜组20远离外壳10底部的一侧,所述振动片30与外壳10连接;所述振动片30与振膜组20间距设置,以使振动片30与振膜组20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振膜组20远离外壳10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振动片30与振膜组20间隔开的间隔部,所述振动片30朝向振膜组20的一侧抵接于间隔部远离振膜组20的一侧;所述磁铁40设置于振动片30远离振膜组20的一侧;所述线圈50的一端连接于上盖60朝向磁铁40的一侧,另一端围设于磁铁40外。此处,通过振动片30结合振膜组20的设计,并结合磁铁40与线圈50的设计,使其增加了气导结构,从而兼具骨传导和气传导功能,实现了双单元传声设计,如此,其可通过接入信号使线圈与磁铁产生磁场信号而使磁铁振动,以推动振动片振动,实现骨导发声,而由于磁铁、振动片等上下运动使内部空气受压缩,空气会推动振膜组使振膜组发声,并结合下述第一通孔与下述第二通孔实现气导发声,且振膜组产生的声音可弥补振动片产生的声音的低音不足部分,从而弥补了骨传导在传递声音过程中出现的低音不足的问题,增大了扬声器的功率,降低全频失真,音质更佳,同时,振膜组可以对骨导的声音进行缓冲,达到减震的目的,从而降低佩戴者受到的骨传导振动,可使佩戴更舒适;以及,通过使振膜组与外壳的内底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使振动片与振膜组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如此,可使整个扬声器内的腔体轴向上的空间变长,从而可使磁铁上下振动幅度更大,增加功率。
如图1、图3、图4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上盖60为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置有连通于容纳腔102的第一通孔61,所述第一通孔61的外侧于线路板上覆盖有第一调音件62。此处,所述线路板可以是印刷电路板,且可于印刷线路板的外表面设置滤波电路,用于滤除扬声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杂音,提高扬声器送取声音的清晰度及音质,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以及,所述线路板还开设有一缺口63,所述缺口63用以容纳线圈50的引线的端部通过,所述缺口63可通过填充密封胶或设置防水膜以保证密封性。所述第一调音件62优选设计为圆形,当然,也可设计为其他形状;所述第一调音件62可以为阻音纸、调音网布、调音铁网等,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制成的调音件,只需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选定设计即可。
如图3、图4、图5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外壳10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于容纳腔102的第二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11的外侧于外壳10上覆盖有第二调音件12。所述第二调音件12优选设计为圆形,当然,也可设计为其他形状;所述第二调音件12可以为阻音纸、调音网布、调音铁网等,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制成的调音件,只需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选定设计即可。如此,通过第一通孔61、第二通孔11及第一调音件62与第二调音件12的结合设计,可使其有利于进行调音。
如图3、图4、图5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支撑座90的四周与外壳10连接,所述支撑座90朝向外壳10底部的一侧抵接于振动片30远离外壳10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上盖60朝向磁铁40的一侧抵接于支撑座90远离振动片30的一侧,所述线圈50与支撑座90间距设置。所述支架101设置于振动片30与磁铁40之间,用以收容磁铁40;所述支架101的外周壁与支撑座90的内周壁间距设置,所述线圈50的另一端伸入支架101内且与支架101的内周壁间距设置。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01包括第一筒部1011及第二筒部1012,所述第一筒部1011与第二筒部1012均呈圆筒状,当然,所述第一筒部1011与第二筒部1012也可为其他形状,只需视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定即可;所述第一筒部1011的一端的周沿向四周延伸,以形成一连接部1013;所述连接部1013与第二筒部1012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筒部1011与第二筒部1012形成的空间互相连通,所述第一筒部101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筒部1012的内径;所述磁铁40部分收容于第一筒部1011,且向第二筒部1012延伸,以与第二筒部1012的内周壁间距设置;所述线圈50的另一端伸入第二筒部1012内且与第二筒部1012的内周壁间距设置;所述第一筒部1011远离磁铁40的一侧抵接于振动片30远离振膜组20的一侧,所述连接部1013与振动片30之间形成间隙。
如图3、图4、图5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外壳10的底部设置有垫环70,所述垫环70抵接于外壳10的底部,所述振膜组20朝向外壳10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抵接于垫环70远离外壳10底部的一侧。如此,可通过垫环70将振膜组20与外壳10底部间隔开,以形成前述第一腔体。
如图3、图4、图5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间隔部为第一膜环80,所述第一膜环80抵接于振膜组20远离外壳10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振动片30朝向振膜组20的一侧的周缘抵接于第一膜环80远离振膜组20的一侧。如此,可通过第一膜环80将振动片30与振膜组20间隔开,以形成前述第二腔体。所述振膜组20包括膜片21以及第二膜环22,所述第二膜环22连接于膜片21远离外壳10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第一膜环80抵接于第二膜环22远离膜片21的一侧,所述膜片21朝向外壳10底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镀层23。所述镀层23优选为金属层,当然,所述膜片21的表面也可无镀层23,只需视实际生产需求进行有无镀层23的设计即可。
如图3、图4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振动片30包括主体部31,所述主体部31上设置有若干环形槽32,若干环形槽32依次交替间距围绕主体部31中心环绕设置;每个环形槽32均具有首端、尾端及折弯部33,所述折弯部33位于相应的首端、尾端之间;每个环形槽32的首端均延伸至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环形槽32的折弯部33的外侧,每个环形槽32的尾端均延伸至与其相邻的下一个环形槽32的折弯部33的内侧。以及,所述环形槽32设置有四个,当然,所述环形槽3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该数量,也可为其他数量,只需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定即可,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环形槽32也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其通过于振动片30上设置环形槽32,可使振动片30整体更加轻便。
以及,在本实施例一中,可通过焊接、胶水粘接、螺丝锁固连接及铆合连接等方式实现各种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其显示了现有技术的骨传导扬声器的测试频响曲线图;如图7所示,其显示了现有技术的空气传导扬声器的测试频响曲线图;如图8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测试频响曲线图;其中:图6、图7、图8中的横坐标均代表频宽,单位是赫兹Hz;图6、图7、图8中的纵坐标均代表灵敏度,单位是dB。
由图6可知:现有技术中骨传导扬声器存在低频不足的问题;由图7可知:现有技术中空气传导扬声器存在高频不足,低频太轻,频宽不够等问题;由图8可知: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骨传导扬声器、空气传导扬声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扬声器具备低频足,高频也够,频宽也够宽等优点,同时能减少震感增加舒适性,体验感更好。
如图9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其中: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基本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所述振膜组包括膜片21和与膜片21连接在一起的膜环103,所述膜环103与膜片21粘结在一起,所述膜环103沿环形延伸形成所述间隔部,所述膜环103连接于膜片21远离外壳10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振动片30朝向振膜组的一侧的周缘抵接于膜环103远离膜片的一侧。
如图10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三的具体结构,其中: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基本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壳10的内底部设置垫环70,所述垫环70抵接于外壳10的内底部,所述振动片30抵接于垫环70远离外壳10底部的一侧,所述支撑座90的一端抵接于振动片30远离垫环70的一侧,所述振膜组20抵接于支撑座90远离振动片30的一侧,所述磁铁40设置于振动片30远离垫环70的一侧;所述线圈50的一端连接于振膜组20,另一端围设于磁铁40外;所述振膜组20与上盖60之间通过膜环103间距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振动片结合振膜组的设计,并结合磁铁与线圈的设计,使其增加了气导结构,从而兼具骨传导和气传导功能,实现了双单元传声设计,如此,其可通过接入信号使线圈与磁铁产生磁场信号而使磁铁振动,以推动振动片振动,实现骨导发声,而由于磁铁、振动片等上下运动使内部空气受压缩,空气会推动振膜组使振膜组发声,并结合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实现气导发声,且振膜组产生的声音可弥补振动片产生的声音的低音不足部分,从而弥补了骨传导在传递声音过程中出现的低音不足的问题,增大了扬声器的功率,降低全频失真,音质更佳,同时,振膜组可以对骨导的声音进行缓冲,达到减震的目的,从而降低佩戴者受到的骨传导振动,可使佩戴更舒适;以及,通过使振膜组与外壳的内底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使振动片与振膜组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如此,可使整个扬声器内的腔体轴向上的空间变长,从而可使磁铁上下振动幅度更大,增加功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振膜组、振动片、磁铁、线圈及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外壳的开口处,以与外壳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振膜组、振动片、磁铁、线圈均设置于容纳腔内,所述振膜组与外壳连接,所述振动片设置于振膜组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所述振动片与外壳连接,所述振动片与振膜组之间形成有腔体,所述磁铁设置于振动片远离振膜组的一侧;所述线圈的一端连接于上盖朝向磁铁的一侧,另一端围设于磁铁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朝向外壳底部的一侧与外壳的内底部间距设置,以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垫环,所述垫环抵接于外壳的底部,所述振膜组朝向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抵接于垫环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片与振膜组之间形成的腔体为第二腔体;所述振膜组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振动片与振膜组间隔开的间隔部,所述振动片朝向振膜组的一侧抵接于间隔部远离振膜组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包括膜片和与膜片连接在一起的膜环,所述膜环沿环形延伸形成所述间隔部,所述膜环连接于膜片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振动片朝向振膜组的一侧的周缘抵接于膜环远离膜片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为第一膜环,所述第一膜环抵接于振膜组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振动片朝向振膜组的一侧的周缘抵接于第一膜环远离振膜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包括膜片以及第二膜环,所述第二膜环连接于膜片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第一膜环抵接于第二膜环远离膜片的一侧,所述膜片朝向外壳底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镀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四周与外壳连接,所述支撑座朝向外壳底部的一侧抵接于振动片远离外壳底部的一侧的周缘,所述上盖朝向磁铁的一侧抵接于支撑座远离振动片的一侧,所述线圈与支撑座间距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振动片与磁铁之间,用以收容磁铁;所述支架的外周壁与支撑座的内周壁间距设置,所述线圈的另一端伸入支架内且与支架的内周壁间距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筒部及第二筒部;所述第一筒部的一端的周沿向四周延伸,以形成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第二筒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形成的空间互相连通,所述第一筒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筒部的内径;所述磁铁部分收容于第一筒部,且向第二筒部延伸,以与第二筒部的内周壁间距设置;所述线圈的另一端伸入第二筒部内且与第二筒部的内周壁间距设置;所述第一筒部远离磁铁的一侧抵接于振动片远离振膜组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与振动片之间形成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为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置有连通于容纳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外侧于线路板上覆盖有第一调音件;
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于容纳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于外壳上覆盖有第二调音件。
CN202320843209.9U 2023-01-04 2023-04-14 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 Active CN220307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6066U TWM646209U (zh) 2023-01-04 2023-06-14 兼具氣導與骨導的揚聲器
JP2023002124U JP3243279U (ja) 2023-01-04 2023-06-19 空気伝導と骨伝導の両用スピーカ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93087 2023-01-04
CN202320009308 2023-0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7356U true CN220307356U (zh) 2024-01-05

Family

ID=869709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4293.9A Pending CN116389992A (zh) 2023-01-04 2023-04-14 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
CN202320843209.9U Active CN220307356U (zh) 2023-01-04 2023-04-14 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4293.9A Pending CN116389992A (zh) 2023-01-04 2023-04-14 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38999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9992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09116A (en) Hearing aid receiver with plural transducers
CN110049413B (zh) 音质改良型双磁路双振膜的振动动圈复合喇叭
US11638097B1 (en) Speaker
US8416979B2 (en) Earphone
CN220307356U (zh) 兼具气导与骨导的扬声器
CN218243813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振子及骨传导耳机
WO2023051005A1 (zh)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CN217240925U (zh)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KR100413374B1 (ko) 스피커 일체형 리시버
JPS58182397A (ja) 電磁式骨伝導マイクロホン
CN216414550U (zh) 一种耳机
CN214756906U (zh)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低噪音的动圈式咪芯
CN213661910U (zh) 一种发声装置的振膜及发声装置
JP3243279U (ja) 空気伝導と骨伝導の両用スピーカー
CN210431856U (zh) 逆向微型喇叭
CN208241842U (zh) 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07820172B (zh) 喇叭以及包括该喇叭的耳机
CN218416618U (zh) 气传导与骨传导结合的耳机
CN217486643U (zh) 双单元扬声器及电子装置
CN216313408U (zh) 高品质电动式骨传导喇叭
CN219269043U (zh) 发声结构及发声设备
CN218570455U (zh) 双单元扬声器
JP2006217518A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CN217283364U (zh) 一种具有气传导功能的骨传导装置
CN213818168U (zh) 一种田螺状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