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6066U - 隔离变压器、电源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隔离变压器、电源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6066U
CN220306066U CN202321898509.3U CN202321898509U CN220306066U CN 220306066 U CN220306066 U CN 220306066U CN 202321898509 U CN202321898509 U CN 202321898509U CN 220306066 U CN220306066 U CN 220306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in
isolation transformer
pins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985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刚
周衡山
魏汉君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ul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ul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ul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ul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985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6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6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6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变压器、电源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隔离变压器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引脚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引脚,第一引脚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一焊接端;第二引脚组,与第一引脚组沿第二方向分布在壳体的两侧,其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引脚,第二引脚具有第二接线端和第二焊接端;在第二方向上,各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各第一焊接端的投影、各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各第二焊接端的投影、各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电源管理系统设有该隔离变压器,用电设备包括电源管理系统,隔离变压器具有加工成本低且成品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隔离变压器、电源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隔离变压器,以及设置有该隔离变压器的电源管理系统,设置有上述电源管理系统的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电源管理系统也被要求要具有更高的工作电压,因此,电源管理系统的工作电压通常要超过1500V甚至更高;而隔离变压器作为电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电子元件之一,其用于保证电源管理系统能够进行正常、稳定且安全的工作,这使得当电源管理系统的工作电压越高时,对隔离变压器的安全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的要求也越高。为了保证隔离变压器具有最高的品质,通常会采用FIW线(完全绝缘线)绕制线圈;当完成线圈的绕制完成后,需要将FIW线两端的引脚段分别与隔离变压器上相应的引脚的接线端进行连接,且当FIW线的引脚段与隔离变压器上相应的引脚的接线端进行连接后,要对FIW线的引脚段处的绝缘层进行剥离,而目前常采用激光技术剥离FIW线的引脚段处的绝缘层,以保证剥离效果,并避免绝缘层剥离处的FIW线受损。
但是,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隔离变压器9其引脚(包括初级引脚91、次级引脚92)的接线端与焊接端呈正对设置,且一个初级引脚91与一个次级引脚92正对设置,使得在初级引脚91和次级引脚92的分布方向上,初级引脚91的接线端911的投影、初级引脚91的焊接端912的投影、正对前述初级引脚91的次级引脚92的接线端921的投影、正对前述初级引脚91的次级引脚92的焊接端922的投影相互重合。然而,这种引脚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当采用激光技术对FIW线的引脚段处的绝缘层进行剥离时,需要使激光束的入射方向与隔离变压器9的引脚的接线端(911、921)呈一定的夹角(参见图2),以避免激光束被引脚的焊接端(912、922)遮挡,而这也导致在对FIW线的引脚段处的绝缘层进行剥离的过程中至少要对隔离变压器9进行两次至三次的位置调整,使得FIW线的引脚段处的绝缘层剥离步骤繁琐、生产效率低;
第二,由于激光束集90的能量集中,且激光束集90的入射方向与隔离变压器9的引脚的接线端(911、921)呈一定的夹角,导致在激光束集90对FIW线的引脚段处的绝缘层进行剥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小部分激光束901通过接线端反射至隔离变压器9的壳体93内,使得该小部分激光束901对壳体92内的线圈和/或磁环造成伤害,从而导致产品失效,废品率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剥离过程中对壳体内的线圈和/或磁环造成损伤,并简化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剥离步骤,提高生产效率的隔离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隔离变压器的电源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电源管理系统的用电设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变压器,包括壳体、第一引脚组和第二引脚组,壳体具有容纳腔,在隔离变压器的高度方向上,容纳腔自壳体的底部向壳体内凹陷,第一引脚组包括多个第一引脚,多个第一引脚均安装在壳体上并沿第一方向分布,第一引脚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一焊接端,第二引脚组和第一引脚组沿第二方向分布在壳体的两侧,第二引脚组包括多个第二引脚,多个第二引脚均安装在壳体上并沿第一方向分布,第二引脚具有第二接线端和第二焊接端,高度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均自壳体的底壁伸出,在第二方向上,各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各第一焊接端的投影、各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各第二焊接端的投影、各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
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引脚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一焊接端,及对第二引脚的第二接线端和第二焊接端之间的相对位置设计,使得当采用激光技术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时,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不会相互遮挡,且第一焊接端不会遮挡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第二焊接端不会遮挡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从而可使激光束沿第二方向照射到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以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此外,由于激光束的照射方向垂直于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因此,即便有少部分激光束通过第一接线端或第二接线端进行反射,也不会使激光束进入壳体的容纳腔内损伤绕线、磁环、壳体等,从而提高了成品率;再者,由于激光束的照射方向垂直于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使得在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仅需要对隔离变压器进行一次180°的翻转即可,进而减少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过程中需要对隔离变压器进行翻转的次数,以简化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第一焊接端与多个第二焊接端一一对应;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焊接端的投影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二焊接端的投影重叠。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在保证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不会相互遮挡,且第一焊接端不会遮挡各第一接线端和各第二接线端,第二焊接端不会遮挡各第一接线端和各第二接线端的前提下,使隔离变压器的体积可以变得更小,从而利于隔离变压器的小型化设计。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纳腔内具有隔墙,隔墙自容纳腔的底部向容纳腔的敞口伸出,隔墙沿第一方向延伸。
由上可见,隔墙的设计能够增加隔离变压器的爬电距离,从而使隔离变压器能够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引脚的数量为三个,第二引脚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引脚中的一个的第一接线端的数量为两个,三个第二引脚中的一个的第二接线端的数量为两个。
由上可见,由于传统的隔离变压器中某些绕组的中心抽头绕线会绕制成麻花线,导致在对引脚的接线端与绕线的引脚段进行焊锡工艺处理时,需要同时考虑绕线的绕制情况(如部分绕线为单线、中心抽头绕线为麻花线),且为了平衡考虑焊锡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导致传统的隔离变压器的引脚的接线端与绕线的引脚段之间的焊锡质量较差;而通过上述设计,使得隔离变压器中某些绕组的中心抽头可被拆分成两股线径较小的线(如单线),并使该两股线的引脚段分别与相对应的一个具有双接线端的引脚的两个接线端一一对应连接,从而提高隔离变压器的引脚的接线端与绕线的引脚段之间的焊锡质量,并可使该焊锡质量达到最优品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隔离变压器还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磁环、第一线圈和中心抽头,第一线圈缠绕在第一磁环上,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个具有单接线端的第一引脚的第一接线端电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个具有单接线端的第一引脚的第一接线端电连接,中心抽头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具有双接线端的第一引脚的第一个第一接线端电连接,第二连接段与具有双接线端的第一引脚的第二个第一接线端电连接,中心抽头的第二端具有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第三连接段与具有双接线端的第二引脚的第一个第二接线端电连接,第四连接段与具有双接线端的第二引脚的第二个第二接线端电连接,第二绕组包括第二磁环和第二线圈,第二线圈缠绕在第二磁环上,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个具有单接线端的第二引脚的第二接线端电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个具有单接线端的第二引脚的第二接线端电连接,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均位于隔墙的同一侧上。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隔离变压器的引脚的接线端与绕线的引脚段之间的焊锡质量,并使该焊锡质量达到最优品质,并使得隔离变压器具有更高安全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高度方向上,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均位于隔墙的伸出端和容纳腔的底部之间。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爬电距离。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在每一个第一接线端处均成型有一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容纳腔的敞口处;壳体在每一个第二接线端处均成型有一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容纳腔的敞口处。
由上可见,凹槽能够便于绕线进行走线,并有利于对隔离变压器的封装处理,以防止封装时绕线受压变形甚至损坏,从而使得隔离变压器的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优化、合理。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高度方向上,第一接线端的最低端位于第一焊接端的的最低端和壳体的最低端之间、第二接线端的最低端位于第二焊接端的最低端和壳体的最低端之间;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的高度相等,第一焊接端的高度与第二焊接端的高度相等。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隔离变压器具有更加合理的装配结构,从而保证隔离变压器与其他电子元件进行装配时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合理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系统,包括电路板,其中,还包括上述的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安装在电路板上。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隔离变压器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生产加工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高且成品率更高,同时,还使得电源管理系统能够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其中,包括上述的电源管理系统。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电源管理系统的用电设备,其生产加工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高且成品率更高,同时,还使得用电设备能够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隔离变压器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的隔离变压器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变压器实施例的第一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变压器实施例的第二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变压器实施例的第三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变压器实施例的第一引脚A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变压器实施例的第一引脚B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变压器实施例的隔离变压器进行第一次激光剥离的状态参考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变压器实施例的隔离变压器进行第二次激光剥离的状态参考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隔离变压器实施例
参照图3和图4,隔离变压器100包括壳体1、第一引脚组2、第二引脚组3、第一绕组4和第二绕组5。结合图5,壳体1具有容纳腔,在隔离变压器100的高度方向Z上,容纳腔自壳体1的底部向壳体1内凹陷。
第一引脚组2包括多个第一引脚,多个第一引脚均安装在壳体1上,且多个第一引脚沿第一方向X分布。第二引脚组3与第一引脚组2沿第二方向Y分布在壳体1的两侧,第二引脚组3包括多个第二引脚,多个第二引脚均安装在壳体1上,且多个第二引脚沿第一方向X分布。其中,高度方向Z、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两两相互垂直。
此外,第一引脚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一焊接端,第一接线端用于与第一绕组4进行电连接,第一焊接端用于与设置有该隔离变压器100的系统的电子元件(如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板)焊接固定,以实现隔离变压器100与该电子元件的电连接。第二引脚具有第二接线端和第二焊接端,第二接线端用于与第一绕组4和第二绕组5进行电连接,第二焊接端用于与设置有该格力变压器的系统的电子元件(如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板)焊接固定,以实现隔离变压器100与该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连接。其中,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均自壳体1的底壁伸出;而在第二方向Y上,各第一接线端(如下述的第一接线端a1、第一接线端b1、第一接线端c1等)的投影与各第二接线端(如下述的第二接线端d1、第二接线端e1、第二接线端f1等)的投影互不重叠,各第一焊接端(如下述的第一焊接端a2、第一焊接端b2、第一焊接端c2等)的投影、各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各第二焊接端(如下述的第二焊接端d2、第二焊接端e2、第二焊接端f2等)的投影、各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
结合图6和图7,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的数量优选为三个,包括第一引脚A、第一引脚B和第一引脚C;第二引脚的数量与第一引脚的数量相等,即第二引脚的数量也为三个,包括第二引脚D、第二引脚E和第二引脚F。其中,第一引脚A具有一个第一接线端a1和一个第一焊接端a2,第一引脚B具有两个第一接线端b1和一个第一焊接端b2,第一引脚C具有一个第一接线端c1和一个第一焊接端c2;第二引脚D具有一个第二接线端d1和一个第二焊接端d2,第二引脚E具有两个第二接线端e1和一个第二焊接端e2,第二引脚F具有一个第二接线端f1和一个第二焊接端f2;此外,第一引脚A、第一引脚C、第二引脚D和第二引脚F的结构优选均一致,第一引脚B与第二引脚E的结构优选均一致。
由于传统的隔离变压器中某些绕组的中心抽头绕线会绕制成麻花线,导致在对引脚的接线端与绕线的引脚段进行焊锡工艺处理时,需要同时考虑绕线的绕制情况(如部分绕线为单线、中心抽头绕线为麻花线),且为了平衡考虑焊锡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导致传统的隔离变压器的引脚的接线端与绕线的引脚段之间的焊锡质量较差。而通过对第一引脚组2和第二引脚组3的设计,使得隔离变压器100中某些绕组(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绕组4)的中心抽头43可被拆分成两股线径较小的线(如单线),并使该两股线的引脚段分别与相对应的一个具有双接线端的引脚的两个接线端一一对应连接,从而提高隔离变压器100的引脚的接线端与绕线的引脚段之间的焊锡质量,并可使该焊锡质量达到最优品质。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绕组4包括第一磁环41、第一线圈42和中心抽头43,第一线圈42缠绕在第一磁环41上,第一线圈42的第一端与第一个具有单接线端的第一引脚(如第一引脚A)的第一接线端a1电连接,第一线圈42的第二端与第二个具有单接线端的第一引脚(如第一引脚C)的第一接线端(如第一接线端c1)电连接,中心抽头43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连接段431和第二连接段432,第一连接段431与具有双接线端的第一引脚(如第一引脚B)的第一个第一接线端(如第一个第一接线端b1)电连接,第二连接段432与具有双接线端的第一引脚(如第一引脚B)的第二个第一接线端(如第二个第一接线端b1)电连接,中心抽头43的第二端具有第三连接段433和第四连接段434,第三连接段433与具有双接线端的第二引脚(如第二引脚E)的第一个第二接线端(如第一个第二接线端e1)电连接,第四连接段434与具有双接线端的第二引脚(如第二引脚E)的第二个第二接线端(如第二个第二接线端e1)电连接。第二绕组5包括第二磁环51和第二线圈52,第二线圈52缠绕在第二磁环51上,第二线圈52的第一端与第一个具有单接线端的第二引脚(如第二引脚D)的第二接线端(如第二接线端d1)电连接,第二线圈52的第二端与第二个具有单接线端的第二引脚(如第二引脚F)的第二接线端(如第二接线端f1)电连接。通过上述连接结构设计,能够隔离变压器100的引脚的接线端与绕线的引脚段之间的焊锡质量,并使该焊锡质量达到最优品质,并使得隔离变压器100具有更高安全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其中,第一引脚组2为初级引脚组,第二引脚组3为次级引脚组,第一绕组4为初级绕组、第二绕组5为次级绕组。
结合图8和图9,当需要对第一线圈42的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第一连接段431的绝缘层、第二连接段432的绝缘层、第三连接段433的绝缘层、第四连接段434的绝缘层、第二线圈52的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时,首先,可先使激光束集10(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沿第二方向Y分别对上述各绝缘层进行第一次激光剥离;当第一次激光剥离完成后,控制隔离变压器100进行180°的翻转,而后使激光束集10(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沿第二方向Y再次对上述各绝缘层进行第二次激光剥离,从而实现对上述各绝缘层进行360°的激光剥离操作。
可见,通过对第一引脚(如第一引脚A、第一引脚B、第一引脚C)的第一接线端(如第一接线端a1、第一接线端b1、第一接线端c1)和第一焊接端(如第一焊接端a2、第一焊接端b2、第一焊接端c2),及对第二引脚(如第二引脚D、第二引脚E、第二引脚F)的第二接线端(如第二接线端d1、第二接线端e1、第二接线端f1)和第二焊接端(如第二焊接端d2、第二焊接端e2、第二焊接端f2)之间的相对位置设计,使得当采用激光技术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时,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不会相互遮挡,且第一焊接端不会遮挡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第二焊接端不会遮挡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从而可使激光束集10子沿第二方向Y照射到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以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
此外,由于激光束集10的照射方向垂直于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因此,即便有少部分激光束通过第一接线端或第二接线端进行反射,也不会使激光束进入壳体1的容纳腔内损伤绕线、磁环、壳体1等,从而提高了成品率。再者,由于激光束集10的照射方向垂直于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使得在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仅需要对隔离变压器100进行一次180°的翻转即可,进而减少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过程中需要对隔离变压器100进行翻转的次数,以简化对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进行剥离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地,多个第一焊接端与多个第二焊接端一一对应,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端a2与第二焊接端d2对应,第一焊接端b2与第二焊接端e2对应,第一焊接端c2与第二焊接端f2对应。此外,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焊接端的投影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二焊接端的投影重叠。该设计能够在保证各第一接线端和各第二接线端之间不会相互遮挡,且第一焊接端不会遮挡各第一接线端和各第二接线端,第二焊接端不会遮挡各第一接线端和各第二接线端的前提下,使隔离变压器100的体积可以变得更小,从而利于隔离变压器100的小型化设计。
此外,为了增加隔离变压器100的爬电距离,使隔离变压器100能够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容纳腔内具有隔墙12,隔墙12自容纳腔的底部向容纳腔的敞口伸出,隔墙12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磁环41和第二磁环51均位于隔墙12的同一侧上。其中,隔墙12上优选设置有缺口121,该缺口121用于供第一绕组4和第二绕组5进行走线,从而使得隔墙12的高度能够尽可能的高,保证隔离变压器100的爬电距离最大化。
再者,壳体1在每一个第一接线端处均成型有一个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位于容纳腔的敞口处;壳体1在每一个第二接线端处均成型有一个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位于容纳腔的敞口处。凹槽能够便于绕线进行走线,并有利于对隔离变压器100的封装处理,以防止封装时绕线受压变形甚至损坏,从而使得隔离变压器100的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优化、合理。
另外,在高度方向Z上,第一接线端的最低端位于第一焊接端的的最低端和壳体1的最低端之间、第二接线端的最低端位于第二焊接端的最低端和壳体1的最低端之间;优选地,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的高度相等,第一焊接端的高度与第二焊接端的高度相等。该设计使得隔离变压器100具有更加合理的装配结构,从而保证隔离变压器100与其他电子元件进行装配时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合理性。
综上可见,通过对隔离变压器100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剥离过程中对壳体1内的线圈和/或磁环造成损伤,并简化绕线的引脚段的绝缘层剥离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电源管理系统实施例
电源管理系统包括电路板和上述隔离变压器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安装在电路板上,隔离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的第一焊接端、第二引脚的第二焊接端均与电路板电连接。可见,设置有上述隔离变压器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生产加工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高且成品率更高,同时,还使得电源管理系统能够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
用电设备实施例
用电设备包括电源模组和上述电源管理系统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所述电源模组与电源管理系统电连接。可见,设置有上述电源管理系统的用电设备,其生产加工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高且成品率更高,同时,还使得用电设备能够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隔离变压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在所述隔离变压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容纳腔自所述壳体的底部向所述壳体内凹陷;
第一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多个第一引脚,多个所述第一引脚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引脚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一焊接端;
第二引脚组,所述第二引脚组和所述第一引脚组沿第二方向分布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多个第二引脚,多个所述第二引脚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二引脚具有第二接线端和第二焊接端,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均自所述壳体的底壁伸出;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各所述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所述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各所述第一焊接端的投影、各所述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所述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各所述第二焊接端的投影、各所述第一接线端的投影与各所述第二接线端的投影互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焊接端与多个所述第二焊接端一一对应;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焊接端的投影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焊接端的投影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内具有隔墙,所述隔墙自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向所述容纳腔的敞口伸出,所述隔墙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脚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引脚的数量为三个;
三个所述第一引脚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接线端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所述第二引脚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二接线端的数量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变压器还包括:
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磁环、第一线圈和中心抽头,所述第一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一磁环上,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个具有单接线端的所述第一引脚的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个具有单接线端的所述第一引脚的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所述中心抽头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具有双接线端的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具有双接线端的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所述中心抽头的第二端具有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与具有双接线端的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一个所述第二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段与具有双接线端的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二个所述第二接线端电连接;
第二绕组,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磁环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二磁环上,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个具有单接线端的所述第二引脚的所述第二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个具有单接线端的所述第二引脚的所述第二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均位于所述隔墙的同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均位于所述隔墙的伸出端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每一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处均成型有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容纳腔的敞口处;
所述壳体在每一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处均成型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容纳腔的敞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接线端的最低端位于所述第一焊接端的最低端和所述壳体的最低端之间、所述第二接线端的最低端位于所述第二焊接端的最低端和所述壳体的最低端之间;
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焊接端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焊接端的高度相等。
9.电源管理系统,包括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变压器,所述隔离变压器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
10.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
CN202321898509.3U 2023-07-18 2023-07-18 隔离变压器、电源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20306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8509.3U CN220306066U (zh) 2023-07-18 2023-07-18 隔离变压器、电源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8509.3U CN220306066U (zh) 2023-07-18 2023-07-18 隔离变压器、电源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6066U true CN220306066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1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98509.3U Active CN220306066U (zh) 2023-07-18 2023-07-18 隔离变压器、电源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6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13171A (zh) * 2024-05-20 2024-06-18 岳池县宇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降丢包型的网络变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13171A (zh) * 2024-05-20 2024-06-18 岳池县宇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降丢包型的网络变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0286B (zh) 電源模組及其電路板組合
CN220306066U (zh) 隔离变压器、电源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US20110187485A1 (en) Transformer having sectioned bobbin
US20130015932A1 (en) Combined winding structure and magnetic device
EP4006928A1 (en) Planar transformer and switching power adapter
EP4383520A1 (en) Stator for motor
US20230076761A1 (en) Transformer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WO2023169224A1 (zh) 变压器的高压组件、变压器和电力设备
CN101740199B (zh) 磁性电子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8022730B (zh) 一种变压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2084830U (zh) 变压器
US9536652B2 (en) Inductor
CN212659425U (zh) 一种平板变压器
KR100444232B1 (ko) 2차코일 고정형 트랜스포머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트랜스 보빈
CN206610718U (zh) 一种应用于固体绝缘的变压器骨架
US11901109B2 (en) Primary coil assembly for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including the same
CN217280393U (zh) 一种低压大电流次级直接出线变压器
CN219677032U (zh) 一种变压器及其应用系统
JP6577935B2 (ja) 変圧変流器
CN216450469U (zh) 高隔离电子变压器
CN217788165U (zh) 一种平面变压器
US20240194389A1 (en) Planar transformer
CN209729701U (zh) 高压脉冲变压器的输入回路和高压脉冲变压器
CN210039828U (zh) 电子设备及其磁性组件
CN217361334U (zh) 一种具有新型引线结构的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