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1917U -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1917U
CN220291917U CN202321673960.5U CN202321673960U CN220291917U CN 220291917 U CN220291917 U CN 220291917U CN 202321673960 U CN202321673960 U CN 202321673960U CN 220291917 U CN220291917 U CN 220291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cross beam
photovoltaic bracket
arch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39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39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1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1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1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横梁、第二安装横梁、立柱以及拱形支撑件,其中,第一安装横梁用于支撑固定光伏组件,第二安装横梁与第一安装横梁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且第二安装横梁与第一安装横梁均与立柱连接,拱形支撑件支撑在第一安装横梁和第二安装横梁之间。该光伏支架的设计提高了光伏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满足了光伏支架大跨度的需求,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系统,通过应用上述光伏支架,保证了整体的结构强度,满足了大跨度需求,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当前最主要的太阳能利用形式之一,光伏系统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有的光伏系统通常需要光伏支架来支撑固定光伏组件,以保证太阳光尽可能地垂直照射在光伏组件上。
现有的光伏支架通常设置有多个安装横梁,通过安装横梁来安装固定光伏组件,但是该光伏支架的结构强度较弱,需要通过增加立柱的数量来支撑安装横梁,导致无法满足大跨度光伏支架的需求。为了增加整个光伏支架的结构强度,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光伏支架设计成桁架的结构形式,大大增加了光伏支架中支撑腹杆的使用数量,使得光伏支架的结构复杂,也增加了整个光伏支架的质量,增加了光伏支架的受力程度以及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以提高光伏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满足光伏支架大跨度的需求,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支架,包括:
第一安装横梁,用于支撑固定光伏组件;
第二安装横梁,与所述第一安装横梁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立柱,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横梁均与所述立柱连接;以及
拱形支撑件,所述拱形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第一安装横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拱形支撑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横梁连接或抵接,所述拱形支撑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横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柱间隔设置有多根,所述拱形支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立柱相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柱间隔设置有多根,并且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拱形支撑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
限位抵接件,所述限位抵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上,所述限位抵接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拱形支撑件之间,并且所述限位抵接件与所述拱形支撑件的端部相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抵接件包括:
限位抵接垫板,所述限位抵接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上,所述限位抵接垫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拱形支撑件之间,并且所述限位抵接垫板与所述拱形支撑件的端部相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抵接件包括:
限位抵接柱,所述限位抵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横梁连接,所述限位抵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横梁连接,所述限位抵接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拱形支撑件之间,并且所述限位抵接柱与所述拱形支撑件的端部相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拱形支撑件采用玄武岩纤维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
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拱形支撑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横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
连接卡块,所述连接卡块呈L型,所述连接卡块的一个侧壁与所述拱形支撑件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卡块的另一个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横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
连接垫板,所述连接垫板贴合连接在所述拱形支撑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上。
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被配置为支撑固定所述光伏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横梁、第二安装横梁、立柱以及拱形支撑件,其中,第一安装横梁用于支撑固定光伏组件,第二安装横梁与第一安装横梁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且第二安装横梁与第一安装横梁均与立柱连接,拱形支撑件支撑在第一安装横梁和第二安装横梁之间,拱形支撑件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光伏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无需增加立柱的使用数量,从而满足了光伏支架大跨度的需求。此外,通过将拱形支撑件支撑在第一安装横梁和第二安装横梁之间即可保证光伏支架的结构强度,使得光伏支架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系统,通过应用上述光伏支架,保证了光伏系统整体的结构强度,满足了光伏系统的大跨度需求,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光伏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光伏支架;200、光伏组件;
1、第一安装横梁;2、第二安装横梁;3、拱形支撑件;4、立柱;5、限位抵接件;6、第一紧固件;61、连接卡块;62、紧固螺栓;63、连接垫板;7、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用于将太阳能发出的光能转变为电能。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光伏系统包括光伏支架100以及光伏组件200,其中,光伏组件为200光伏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能够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光伏支架100用于支撑固定光伏组件200,并且该光伏支架100能够适用于户用大跨度的光伏场景,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100包括第一安装横梁1、第二安装横梁2、立柱4以及拱形支撑件3,其中,第一安装横梁1用于支撑固定光伏组件200,第二安装横梁2与第一安装横梁1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且第二安装横梁2与第一安装横梁1均与立柱4连接,拱形支撑件3支撑在第一安装横梁1和第二安装横梁2之间。拱形支撑件3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光伏支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无需增加立柱4的使用数量来保证光伏支架100的强度,从而满足了光伏支架100大跨度的需求。此外,通过将拱形支撑件3支撑在第一安装横梁1和第二安装横梁2之间即可提高整个光伏支架100的结构强度,使得光伏支架100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拱形支撑件3采用玄武岩纤维材质制成,玄武岩纤维材质具有可塑性高、强度高的优点,通过将拱形支撑件3设计成玄武岩纤维拉挤型材,不仅保证了拱形支撑件3的结构强度,也降低了拱形支撑件3的质量,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整个光伏支架100的受力稳定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拱形支撑件3的顶部与第一安装横梁1连接,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与第二安装横梁2连接,从而保证了拱形支撑件3在第二安装横梁2和第一安装横梁1之间支撑固定的稳固性,也有效限制了拱形支撑件3在水平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保证了拱形支撑件3的受力更加稳定。
优选地,如图1所示,立柱4沿高度方向延伸,立柱4间隔设置有多根,多根立柱4共同支撑连接第一安装横梁1以及第二安装横梁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相邻两根立柱4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拱形支撑件3,相邻两根立柱4之间也可以间隔设置有多个拱形支撑件3,当位于光伏支架100宽度方向上的两根立柱4之间的间距较短时,可以在两根立柱4之间设置一个拱形支撑件3,并且拱形支撑件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对应侧的立柱4相抵接,进一步限制了拱形支撑件3在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避免了拱形支撑件3在顶部第一安装横梁1以及光伏组件200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进一步保证了拱形支撑件3受力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光伏支架100还包括限位抵接件5,限位抵接件5设置在第二安装横梁2上,当位于光伏支架100长度方向上的两根立柱4之间的间距(即跨度)较长时,可以在相邻两根立柱4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拱形支撑件3,并且将限位抵接件5设置在相邻两个拱形支撑件3之间,限位抵接件5与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相抵接,从而通过限位抵接件5来抵接限位拱形支撑件3,避免了拱形支撑件3在顶部第一安装横梁1以及光伏组件200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进一步保证了拱形支撑件3受力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抵接件5为限位抵接垫板,限位抵接垫板设置在第二安装横梁2上,限位抵接垫板位于相邻两个拱形支撑件3之间,并且限位抵接垫板与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相抵接。通过将限位抵接件5设计成限位抵接垫板的形式,结构简单,并且便于进行安装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抵接垫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横梁2上,不仅便于安装限位抵接垫板,也便于根据具体需求来更换不同厚度的限位抵接垫板。
此外,如图2所示,光伏支架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6,第一紧固件6用于将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与第二安装横梁2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紧固件6包括连接垫板63,连接垫板63贴合连接在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和第二安装横梁2上。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6还包括多个紧固螺栓62,部分紧固螺栓62旋拧穿过连接垫板63后与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螺纹连接,剩余部分紧固螺栓62旋拧穿过连接垫板63后与第二安装横梁2螺纹连接。通过第一紧固件6实现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与第二安装横梁2的连接,无需通过焊接连接,大大降低了安装成本,并且使得安装操作便捷,也实现了拱形支撑件3与第二安装横梁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的维修更换。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10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7,第二紧固件7用于将拱形支撑件3的顶部与第一安装横梁1连接,由于第二紧固件7的具体结构与第一紧固件6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便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光伏支架100中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均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6的结构实现,使得整个光伏支架100无需进行焊接连接,降低了安装成本,也便于后期对光伏支架100中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通过应用上述光伏支架100,保证了光伏系统整体的结构强度,满足了光伏系统大跨度需求,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100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1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处于在于: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拱形支撑件3的顶部与第一安装横梁1抵接,大大降低了拱形支撑件3的安装成本。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100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1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处于在于: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抵接件5为限位抵接柱,限位抵接柱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横梁1连接,限位抵接柱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横梁2连接,限位抵接柱位于相邻两个拱形支撑件3之间,并且限位抵接柱与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相抵接。通过将限位抵接件5设计成限位抵接柱的形式,保证了限位抵接件5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对拱形支撑件3的抵接效果,也提高了整个光伏支架100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抵接柱与第一安装横梁1之间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第一紧固件6的结构形式进行连接,限位抵接柱与第二安装横梁2之间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第一紧固件6的结构形式进行连接。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100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1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处于在于: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紧固件6包括连接卡块61,连接卡块61呈L型,连接卡块61的一个侧壁与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连接,连接卡块61的另一个侧壁与第二安装横梁2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卡块61与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以及第二安装横梁2连接,增加了连接卡块61与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以及第二安装横梁2之间的安装面积,保证了第一紧固件6的固定效果。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6还包括多个紧固螺栓62,部分紧固螺栓62旋拧穿过连接卡块61的一个侧壁后与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螺纹连接,剩余部分紧固螺栓62旋拧穿过连接卡块61的另一个侧壁后与第二安装横梁2螺纹连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横梁(1),用于支撑固定光伏组件(200);
第二安装横梁(2),与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立柱(4),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横梁(2)均与所述立柱(4)连接;以及
拱形支撑件(3),所述拱形支撑件(3)支撑在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件(3)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连接或抵接,所述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横梁(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间隔设置有多根,所述拱形支撑件(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立柱(4)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间隔设置有多根,并且相邻两根所述立柱(4)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拱形支撑件(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
限位抵接件(5),所述限位抵接件(5)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横梁(2)上,所述限位抵接件(5)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拱形支撑件(3)之间,并且所述限位抵接件(5)与所述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抵接件(5)包括:
限位抵接垫板,所述限位抵接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横梁(2)上,所述限位抵接垫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拱形支撑件(3)之间,并且所述限位抵接垫板与所述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抵接件(5)包括:
限位抵接柱,所述限位抵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连接,所述限位抵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横梁(2)连接,所述限位抵接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拱形支撑件(3)之间,并且所述限位抵接柱与所述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件(3)采用玄武岩纤维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
第一紧固件(6),所述第一紧固件(6)被配置为将所述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横梁(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6)包括:
连接卡块(61),所述连接卡块(61)呈L型,所述连接卡块(61)的一个侧壁与所述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卡块(61)的另一个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横梁(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6)包括:
连接垫板(63),所述连接垫板(63)贴合连接在所述拱形支撑件(3)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2)上。
12.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200)以及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被配置为支撑固定所述光伏组件(200)。
CN202321673960.5U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Active CN220291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3960.5U CN220291917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3960.5U CN220291917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917U true CN220291917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9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3960.5U Active CN220291917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09990U (zh) 一种基于索桁架的柔性光伏支架
CN208316656U (zh) 一种一体式跟踪支架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结构
CN220291917U (zh)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CN109921726A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14364331U (zh) 钢结构屋盖支撑系统
KR101215625B1 (ko) 태양광 모듈 지지장치
CN209709991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05051629U (zh) 简易型平屋顶光伏支架系统
CN202839648U (zh) 单立柱冲击桩太阳能支架
CN110535413A (zh) 一种可调节太阳能光伏板支架
CN22017313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支架
CN220117622U (zh) 一种活接雨篷结构
CN219760902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光伏支架
CN218829693U (zh) 光伏支架以及光伏板的安装结构
CN219394726U (zh) 一种光伏电站发电组件用支架装置
CN108616252A (zh) 一种一体式跟踪支架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结构
CN213213376U (zh) 一种无导轨光伏支架
CN112821857B (zh) 太阳能光伏支架
CN220693022U (zh) 一种光伏发电农棚支架系统
CN210431290U (zh) 一种高强度光伏支架
CN213937344U (zh) 一种光伏板电缆敷设装置
CN216664772U (zh) 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光伏阵列及光伏屋顶系统
CN220798119U (zh) 模块化太阳能光伏方阵
CN216198640U (zh) 一种支撑组件及风光发电系统
CN218850680U (zh) 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支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