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1762U - 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1762U
CN220291762U CN202321958336.XU CN202321958336U CN220291762U CN 220291762 U CN220291762 U CN 220291762U CN 202321958336 U CN202321958336 U CN 202321958336U CN 220291762 U CN220291762 U CN 220291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frame
conductor
frame body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83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元平
车英帅
吴义高
周纯
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Xinhu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Xinh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Xinhu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Xinh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83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1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1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1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用于设置在电机的定子的端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定子的引出线的导体,所述导体上可分离地设置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设置在所述定子的端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与导体之间可分离,而非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使得当固定架或者导体损伤时,可以将固定架和导体分离,从而方便的更换已经损坏的零件,无需将整个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报废,节约采用,另外,由于固定架和导体为两个独立的零件,无需采用嵌件注塑工艺,固定架能够单独制造,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常用的动力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定子和能够相对定子旋转的转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设置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设置在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绕组,当定子绕组中通电(例如三相交流电)时,能够产生旋转磁场,转子绕组切割旋转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并形成电磁转矩使得转子进行旋转。
为了给定子绕组通电,通常会在定子绕组上设置引出线,用来连接外界的电源,这些引出线通常是与定子绕组相同的漆包线,并且引出线一般位于每个定子绕组的头端和尾端。现有技术中为了将引出线与外界的电源线进行连接,通常会在定子的一端安装引出线固定结构。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7545712U)中公开了一种无刷电机用多引出线固定结构,包括横向间隔呈多圈分布的第一金属开环、第二金属开环以及第三金属开环;所述第一金属开环、第二金属开环以及第三金属开环外侧一体注塑成型有封装环;第一金属开环、第二金属开环以及第三金属开环分别连接定子绕组中对应相位的引出线。
然而,注意到上述第一金属开环、第二金属开环以及第三金属开环的外周通过注塑成型的封装环固定在一起,这会带来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方面,注塑时需要使用嵌件注塑工艺,该工艺不仅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同时制造过程复杂且难以自动化。第二方面,注塑件出现问题后往往会导致整个结构报废,代价巨大,不利于产品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导体和固定架之间可相互分离,避免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对导体进行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用于设置在电机的定子的端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定子的引出线的导体,所述导体上可分离地设置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设置在所述定子的端部。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可相互分离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导体被夹持于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沿着所述定子的径向相互连接或分离;
或,
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沿着所述定子的轴向相互连接或分离。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导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以及至少两个沿所述定子的周向排列的接线点位,所述接线点位用于连接所述引出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使所述接线点位周向的位置与所述定子的所述引出线的周向位置对应。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一个为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另一个为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相互卡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沿着所述定子的径向相互连接或分离,且所述导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中至少一个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与所述导体的数量相匹配,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定子的轴向排列。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沿着所述定子的轴向相互连接或分离,且所述导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中至少一个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与所述导体的数量相匹配,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定子的径向排列。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朝向所述定子的那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定子端部的第二连接件卡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一个为凸出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另一个为凹陷部,所述凸出部插入所述凹陷部。
第二方面,提供了电机,包括:定子以及上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所述定子的端部设置有束套,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束套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固定架与导体之间可分离,而非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使得当固定架或者导体损伤时,可以将固定架和导体分离,从而方便的更换已经损坏的零件,无需将整个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报废,节约材料。另外,由于固定架和导体为两个独立的零件,无需采用嵌件注塑工艺制造固定架,固定架能够单独制造,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个导电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固定架的示意图。
图中:1、定子;11、定子铁芯;111、齿;12、绕组线圈;121、引出线;2、固定架;21、第一架体;22、第二架体;23、第一连接部;24、限位槽;25、第一连接件;3、导体;31、接线点位;32、接线端子;321、连接槽;33、接线柱;34、第二连接部;4、束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1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定子1为环形结构,内部中空,用于容纳转子(未示出)。定子1包括定子铁芯11和绕组线圈12,定子铁芯11作为定子1的骨架,限定定子1整体的外形,本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1为环形结构,定子铁芯11通常是若干片定子冲片沿着轴向层叠形成。定子铁芯1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的齿111,这些齿111围绕定子铁芯11内周壁的圆周方向排列(通常均匀排列),相邻的两个齿111之间形成槽,当电机为三相电机时,槽的数量通常是三的倍数,例如6、12、18等。绕组线圈12缠绕在齿111上,绕组线圈12的两端从齿111上伸出,并延伸到定子1的端部,绕组线圈12的两端即为定子1的引出线121,引出线121用于连接外界电源。
由于电机通常采用交流电供电,为了与交流电相适配,绕组线圈12具有三类相线,分别对应于交流电的U相、V相和W相,绕组线圈12中相同种类的引出线121相互连接,以便于后续定子1的接线。
可以理解的,对于槽数较少(例如小于六个)的定子1而言,相同种类相线的引出线121能够比较方便的连接在一起。然而,对于槽数较多(例如六个以上)的定子1而言,过多的引出线121难以直接连接。
为此,可以在定子1的端部安装引出线固定装置,如图2并结合图1所示,引出线固定装置包括三个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导体3,导体3通常为与定子1直径接近的环形(也可以是开环),并且每个导体3在圆周方向上具有若干个接线点位31,不同导体3的接线点位31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以便于与不同位置的引出线121连接。
接线时,引出线121先连接在对应导体3的对应圆周方向位置的接线点位31上,从而将相同种类相线的引出线121固定在同一个导体3上,导体3上的接线柱33与外界电源中的其中一个相线连接。
由此,只需要根据引出线121的数量和位置,在导体3上相应的设置接线点位31,就能使得引出线121方便的连接在导体3上,进而与外界电源连接,避免由于引出线121数量过多不方便连接的问题。
如图2所示,每个导体3上设置有接线端子32,接线端子32朝向远离定子1的方向轴向延伸,接线端子3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槽321,引出线121用于放置在连接槽321内,并通过焊接(例如电阻焊)的方式固定在接线端子32上,接线端子32所在的位置即为上文中的接线点位31,更具体的,连接槽321所在的位置为接线点位31。
如图1所示,为了将三个导体3放置在定子1的端部,并且确保三个导体3之间的绝缘,三个导体3的外周通常固定在一个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制成的固定架2内,现有技术中,固定架2大都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具体的,首先将三个导体3按照预设的位置放置在模具内,再将液态的塑料材料注入模具内,等待塑料材料冷却后,即在三个导体3的外部形成固定架2。
然而,注意到对于注塑成型的引出线固定装置,一旦某个导体3的某个部位遭到损坏,则只能将整个引出线固定装置报废,其余良好的结构都将无法再次利用。此外,上述注塑的方式需要采用嵌件注塑工艺,该工艺不仅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同时制造过程复杂且难以自动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该装置用于固定设置在定子1的端部,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定子1的引出线121的导体3和设置在导体3上固定架2,并且固定架2与导体3之间可分离,而非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使得当固定架2或者导体3损伤时,可以将固定架2和导体3分离,从而方便的更换已经损坏的零件,无需将整个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报废,节约采用,另外,由于固定架2和导体3为两个独立的零件,无需采用嵌件注塑工艺,固定架2能够单独制造,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导体3和固定架2之间的可分离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架2包括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可以相互分离或相互连接,当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相互连接时,构成完整的固定架2。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了固定架2包括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的情况,但可以理解的,固定架2还可以第三架体、第四架体等,通过更多数量的架体组成完成的固定架2。
作为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可分离的一个示例,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为半圆环形,两者连接时能够形成完整的圆环,导体3被夹在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的内周。
组装时,可以先将导体3放在其中一个架体的内周,再将另一个架体朝导体3所在的方向径向移动,将导体3包裹在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内部。拆卸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架体沿着径向向外移动,从而使得导体3暴露在外界,以便于导体3从另一个架体中取出。
作为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可分离的另一个示例,如图5所示,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可以是沿着定子1的轴向相互分离,例如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都为环形,第一架体21位于第二架体22的上方,导体3位于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之间。
组装时,可以先将导体3放在下方的第二架体22上,再将第一架体21从导体2的上方放置在第二架体22的上方,从而将导体3包裹在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的内部。拆卸时,可以将第一架体21沿着定子1的轴向向外移动,从而使得导体3暴露的外界,以便于导体3从第二架体22上取出。
注意到,上文中提到导体3上设置有接线点位31,且接线点位31的位置与相同种类相线的引出线121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在导体3进行组装时,导体3上接线点位31圆周方向的位置应当与定子1上对应的引出线121位置一致。
为此,需要对导体3在固定架2上的圆周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定,具体的,如图4所示,固定架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3,如图2所示,导体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4,第一连接部23与第二连接部34相互卡接,使得导体3以预设的位置组装在固定架2上。
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34的数量可以分别是一个,也可以分别是两个以上。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3为凹槽,第二连接部34为凸起,导体3上的凸起插接在固定架2上的凹槽内,从而使得导体3以预设的位置组装在固定架2上,并且当导体3安装在固定架2上后,无法周向旋转。
固定架2内导体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当固定架2内导体3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时,需要在定子1的端部(其中一端或者两端)安装至少两个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以使定子1的端部总共具有三个导体3,以便于连接三种不同类型的相线。当固定架2内导体3的数量为三个时,可以只在定子1的端部安装一个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
当固定架2内导体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需要对导体3进行绝缘,本实施例中,体现为将两个导体3间隔设置。如图3或图4所示,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沿着定子1的径向排列的限位槽24,限位槽24的外形与导体3边缘的外形相适配,使得当导体3放置到限位槽24内后,导体3的位置能够相对固定,并且确保相邻的两个导体3被隔开,避免由于接触,导致定子1故障。
如图5所示,当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为沿着定子1的轴向相互分离时,可以在第一架体21的下表面或第二架体22的上表面上设置沿着定子1的径向排列的限位槽24,此时,导体3的直径具有差异,并且与对应位置的限位槽24的直径相匹配,以使得导体3能够放置到对应位置的限位槽24内。
如图3所示,为了将固定架2准确的安装在定子1上,可以在固定架2朝向定子1的那端设置第一连接件25,定子1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件(未示出),第一连接件25与第二连接件卡接,实现固定架2和定子1的安装和限位。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25为圆柱状的凸出部,第二连接件为凹陷部(未示出),凸出部的外形与凹陷部的外形相匹配,凸出部插入凹陷部内,从而实现固定架2和定子1之间的连接。
如图1所示,定子1还具有朝向端部延伸的束套4,束套4的内直与固定架2的外径相接近,使得当固定架2安装到定子1的端部后,束套4从固定架2的外周,沿着固定架2的径向向内施力,将固定架2固定在定子1的端部。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在电机的定子(1)的端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定子(1)的引出线(121)的导体(3),所述导体(3)上可分离地设置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用于设置在所述定子(1)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包括可相互分离地第一架体(21)和第二架体(22),所述导体(3)被夹持于所述第一架体(21)和所述第二架体(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21)和所述第二架体(22)沿着所述定子(1)的径向相互连接或分离;
或,
所述第一架体(21)和所述第二架体(22)沿着所述定子(1)的轴向相互连接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3),所述导体(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4)以及至少两个沿所述定子(1)的周向排列的接线点位(31),所述接线点位(31)用于连接所述引出线(121),所述第一连接部(2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4)卡接,使所述接线点位(31)周向的位置与所述定子(1)的所述引出线(121)的周向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4)中一个为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34)中另一个为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相互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架体(21)和所述第二架体(22)沿着所述定子(1)的径向相互连接或分离,且所述导体(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架体(21)和所述第二架体(22)中至少一个设置有限位槽(24),所述限位槽(24)的数量与所述导体(3)的数量相匹配,所述限位槽(24)沿着所述定子(1)的轴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架体(21)和所述第二架体(22)沿着所述定子(1)的轴向相互连接或分离,且所述导体(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架体(21)和所述第二架体(22)中至少一个设置有限位槽(24),所述限位槽(24)的数量与所述导体(3)的数量相匹配,所述限位槽(24)沿着所述定子(1)的径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朝向所述定子(1)的那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5),所述第一连接件(25)用于与所述定子(1)端部的第二连接件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5)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一个为凸出部,所述第一连接件(25)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另一个为凹陷部,所述凸出部插入所述凹陷部。
10.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1)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所述定子(1)的端部设置有束套(4),所述固定架(2)位于所述束套(4)内。
CN202321958336.XU 2023-07-21 2023-07-21 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 Active CN220291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8336.XU CN220291762U (zh) 2023-07-21 2023-07-21 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8336.XU CN220291762U (zh) 2023-07-21 2023-07-21 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762U true CN220291762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4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8336.XU Active CN220291762U (zh) 2023-07-21 2023-07-21 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0930B2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US8878407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ator coil connecting unit therefor
US8339001B2 (en)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with nested radially stepped busbars
EP3095176B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US10892658B2 (en) Motor with bus-bar assembly
EP1988619B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5740931B2 (ja) 分割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US7663287B2 (en) Motor
WO2011108734A1 (en) Ro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or, and motor
WO2014136495A1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WO2017013773A1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20100207466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5377702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133902A1 (en) Motor with bus-bar assembly
US10256693B2 (en) Motor with bus-bar assembly
WO2011108737A1 (en) Ro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or, and motor
US10951084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0504780B (zh) 旋转电机
CN220291762U (zh) 电机定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和电机
EP2765687A2 (en) Electricity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r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626766B2 (en) Power connection with overmolded axially adjusted connecting rings
US11722020B2 (en) Stator of a brushless motor
CN107431406B (zh) 旋转电机
JP2006174547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10916987B2 (en) Stator, associated electric mo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