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1739U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1739U
CN220291739U CN202320786260.0U CN202320786260U CN220291739U CN 220291739 U CN220291739 U CN 220291739U CN 202320786260 U CN202320786260 U CN 202320786260U CN 220291739 U CN220291739 U CN 220291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wireless charging
electronic product
wireless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862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丰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q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q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862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1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1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1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连接件以及多个充电结构,连接件连接各充电结构,并使各充电结构能够排布在一条直线上,各充电结构分别用于对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本申请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充电结构,并将各个充电结构连接于连接件而排布在一条直线上,以通过连接件将各个充电结构连接于一体,并使得各个充电结构排布整齐、紧凑,基于此,通过将无线充电装置平放在桌面等放置台面上,并将待充电的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对应放置在各充电结构上,即可通过多个充电结构对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分别进行无线充电,有效地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通用性能,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通过无线充电装置对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但无线充电装置通常需针对电子产品进行定制设计,通用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无线充电装置的通用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连接件以及多个充电结构,所述连接件连接各所述充电结构,并使各所述充电结构能够排布在一条直线上,各所述充电结构分别用于对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柔性连接件,使得任一所述充电结构能够被折叠至其他所述充电结构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呈带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充电结构沿厚度方向的中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一对应连接于各所述充电结构的多个第一连接段,以及连接于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第二连接段;
所述第一连接段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段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充电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于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
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结构为第一充电结构,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包括第一充电主体,以及与所述连接件稳固连接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于其厚度方向设有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并共同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充电主体用于对置于其上的第一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主体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周,使得所述第一充电主体能够在第一充电状态和第二充电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在所述第一充电状态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在所述第二充电状态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稳固连接于所述安装腔内周的支撑环,所述第一充电主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环的内周,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在处于所述第二充电状态收容于所述支撑环的环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于所述安装腔的旁侧设有支撑台,在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处于所述第一充电状态时,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一充电主体背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子产品。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结构为第二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结构包括第二充电主体和第二安装座,所述连接件的局部穿设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中,所述第二安装座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二充电主体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充电主体用于对置于其上的第二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结构为第三充电结构,所述第三充电结构包括与所述连接件稳固连接的第三安装座,以及稳固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座沿厚度方向一侧的第三充电主体,所述第三充电主体用于对置于其上的第三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充电结构,并将各个充电结构连接于连接件而排布在一条直线上,以通过连接件将各个充电结构连接于一体,而稳定各个充电结构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且通过将各个充电结构排布在一条直线上,使得各个充电结构排布整齐、紧凑,进而使得整个无线充电装置外观简单、美观,如此,通过将无线充电装置平放在桌面等放置台面上,并将待充电的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对应放置在各充电结构上,即可通过多个充电结构对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分别进行无线充电,有效地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通用性能,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一,其中,第一充电主体处于第一充电状态;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二,其中,第一充电主体处于第二充电状态;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三,其中,第一充电主体处于第一充电状态;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四,其中,第一充电主体处于第二充电状态;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连接件;11-第一连接段;1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连接段;20-充电结构;21-第一充电结构;211-第一充电主体;212-第一安装座;2121-第二安装孔;2122-支撑台;22-第二充电结构;221-第二充电主体;2211-第二充电线圈;2212-第二磁性结构;222-第二安装座;2221-放置槽;23-第三充电结构;231-第三安装座;232-第三充电主体;30-安装腔;40-支撑环;50-装饰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连接件10以及多个充电结构20。其中,充电结构20可以设置为2个、3个、4个等等。
其中,连接件10连接各充电结构20,并使各充电结构20能够排布在一条直线上,各充电结构20分别用于对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基于此,通过设置多个充电结构20,并将各个充电结构20连接于连接件10而排布在一条直线上,以通过连接件10将各个充电结构20连接于一体,而稳定各个充电结构2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且通过将各个充电结构20排布在一条直线上,使得各个充电结构20排布整齐、紧凑,进而使得整个无线充电装置外观简单、美观,如此,通过将无线充电装置平摊放置在桌面等放置台面上,并将待充电的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对应放置在各充电结构20上,即可通过多个充电结构20对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分别进行无线充电,有效地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通用性能,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为柔性连接件10,使得任一充电结构20能够被折叠至其他充电结构20上。其中,连接件10可为但不限为由硅胶材料制成的连接件1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连接件10设置为柔性连接件10,进而,可通过弯折相邻两个充电结构20之间部分的连接件10,以使任一充电结构20能够被折叠至其他充电结构20上。也即是说,假设无线充电装置包括3个充电结构20并被顺次编号为1号、2号、3号,如此,通过弯折相邻两个充电结构20之间部分的连接件10,可使得1号充电结构20被折叠至2号充电结构20和3号充电结构20上,也可使得2号充电结构20被折叠至1号充电结构20和3号充电结构20上,也可使得3号充电结构20被折叠至1号充电结构20和2号充电结构20上。如此,用户可根据待充电的电子产品的数量及类型,选择性地将各个充电结构20平摊开呈直线排布状态,以通过各个充电结构20同时对多个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以保障无线充电装置的通用性能,也可选择性地将任一充电结构20被折叠至其他充电结构20上,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置于最上侧的充电结构20对对应的一款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同时使得暂时不用的充电结构20被收纳折叠至使用中的充电结构20下侧,而有效地降低整个无线充电装置的占用体积,因此,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状态变化多样,有效地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和用户体验。
此外,还可通过使任一充电结构20被折叠至其他充电结构20上,以有效地降低整个无线充电装置的占用体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此外,还可有效地降低无线充电装置的包装体积,进而可有效地降低无线充电装置的存储、运输成本。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呈带状,连接件10连接于充电结构20沿厚度方向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连接件10设置为带状,并使连接件10连接于充电结构20沿厚度方向的中部,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连接件10和充电结构20的连接面积,进而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连接件10和充电结构20连接地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包括一一对应连接于各充电结构20的多个第一连接段11,以及连接于相邻两第一连接段11之间的第二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1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段12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其中,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2的宽度方向是指垂直于连接件10延伸方向的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连接件10设置为一一对应连接于各充电结构20的多个第一连接段11,以及连接于相邻两第一连接段11之间的第二连接段12,并使得第一连接段11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段12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如此,可有效降低在使任一充电结构20被折叠至其他充电结构20上时第二连接段12与充电结构20之间发生干涉的风险,有效地保障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此外,还可使得无线充电装置整体的外观更美观,有效地提高用户体验,此外,还可有效降低连接件10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有效地降低无线充电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1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凸出于充电结构2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段11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凸出于充电结构20,可有效地保障第一连接段11和充电结构20的连接面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一连接段11和充电结构20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而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此外,还可有效地降低第一连接段11和充电结构20的生产误差对两者装配精度的影响,进而有效地降低无线充电装置设计、生产难度,有效地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设有于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111;至少一个充电结构20为第一充电结构21,第一充电结构21包括第一充电主体211,以及与连接件10稳固连接的第一安装座212,第一安装座212于其厚度方向设有贯通的第二安装孔2121,第二安装孔2121和第一安装孔111相对设置并共同形成安装腔30,第一充电主体211安装于安装腔30,第一充电主体211用于对置于其上的第一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其中,第一电子产品优选为手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使第一安装座212与连接件10稳定连接,以通过连接件10稳定第一安装座212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通过于连接件10设置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111、于第一安装座212设置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安装孔2121,并通过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2121相对设置而共同形成安装腔30,进而,可通过将第一充电主体211安装于安装腔30,以通过第一安装座212和连接件10共同稳定第一主体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基于此,通过将第一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一充电主体211,即可通过第一充电主体211对第一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有效地保障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此外,通过将第一充电主体211安装于安装腔30,可充分利用第一安装座212和第一连接件10内部的安装空间,利于实现第一充电结构21的超薄化设计,进而利于实现无线充电装置的超薄化设计。
具体地,第一充电主体211内设有第一充电线圈。基于此,在将第一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一充电主体211,即可通过第一充电线圈对第一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有效地保障第一充电结构21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第一充电主体211内设有用于磁吸固定第一电子产品的第一磁性结构。基于此,通过于第一充电主体211内设置第一磁性结构,以通过第一磁性结构磁吸固定第一电子产品,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一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一充电主体211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一充电主体211对第一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可靠性;此外,还可通过第一磁性结构磁吸固定第一电子产品而使得第一电子产品内的接收线圈与第一充电线圈精准、可靠地对位,进一步保障并提高第一充电主体211对第一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可靠性,进一步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主体21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安装腔30的内周,使得第一充电主体211能够在第一充电状态和第二充电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充电主体211在第一充电状态相对于第一安装座212倾斜设置,第一充电主体211在第二充电状态收容于安装腔30内。优选地,第一充电主体211在第一充电状态时相对于第一安装座212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充电主体21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安装腔30的内周,如此,可通过使第一充电主体211相对于安装腔30转动,以选择性地将第一充电主体211的状态切换至第一充电状态,以使第一充电主体211相对于第一安装座212倾斜设置,以在第一充电主体211相对于第一安装座212倾斜时对第一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此时,可使得第一充电产品的显示面朝向用户设置,进而便于用户随时查看第一电子产品的充电状态;也可以选择性地将第一充电主体211的状态切换至第二充电状态,以使第一充电主体211收容于安装腔30内,此时,可将第一电子产品稳定、可靠地平放于第一充电主体211上,以通过第一充电主体211对第一电子产品进行稳定、可靠地无线充电。因此,第一充电主体211的使用状态变化多样,有效地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和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稳固连接于安装腔30内周的支撑环40,第一充电主体211转动连接于支撑环40的内周,第一充电主体211在处于第二充电状态收容于支撑环40的环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于安装腔30的内周设置支撑环40,并将第一充电主体211转动连接于支撑环40的内周,一方面,可通过支撑环40为安装第一充电主体211提供相对平整的安装平面,以提高第一充电主体211转动安装于安装腔30内的稳定性、可靠性,另一方面,可通过支撑环40连接于连接件10和第一安装座212,进一步提高连接件10和第一安装座212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
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212于安装腔30的旁侧设有支撑台2122,在第一充电主体211处于第一充电状态时,支撑台2122位于第一充电主体211背离安装腔30的一侧,且用于支撑第一电子产品。其中,支撑台2122可为但不限为硅胶台。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安装座212于安装腔30的旁侧设置支撑台2122,以在第一充电主体211处于第一充电状态时,通过支撑台2122支撑第一电子产品,进而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一电子产品置于第一充电主体211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降低在第一电子产品自身重力作用下容易导致第一电子产品滑动甚至脱离第一充电主体211的风险,进而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一充电主体211对第一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充电结构20为第二充电结构22,第二充电结构22包括第二充电主体221和第二安装座222,连接件10的局部穿设安装于第二安装座222中,第二安装座222于连接件10的一侧设有容纳腔,第二充电主体221安装于容纳腔,第二充电主体221用于对置于其上的第二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其中,第二电子产品优选为手机、蓝牙耳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使连接件10的局部穿设安装于第二安装座222中,可有效地地保障并提高连接件10和第二安装座222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而有效地提高无线充电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使第二安装座222于连接件10的一侧设置容纳腔,并将第二充电主体221安装于容纳腔,以通过容纳腔对第二充电主体221进行支撑、防护,以稳定第二充电主体221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基于此,通过将第二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二安装座222的安装第二充电主体221的一侧,即可实现将第二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二充电主体221上,即可通过第二充电主体221对第二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有效地保障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此外,通过将第二充电主体221安装于容纳腔,可充分利用第二安装座222内部的安装空间,利于实现第二充电结构22的超薄化设计,进而利于实现无线充电装置的超薄化设计。
具体地,请参阅图3,第二充电主体221包括安装于容纳腔内的第二充电线圈2211。基于此,通过将第二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二安装座222的安装第二充电主体221的一侧,以将第二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二充电主体221上,即可通过第二充电线圈2211对第二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有效地保障第二充电结构22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第二充电主体221还包括安装于容纳腔并用于磁吸固定第二电子产品的第二磁性结构2212。基于此,通过于容纳腔内设置第二磁性结构2212,以通过第二磁性结构2212磁吸固定第二电子产品,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二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二安装座222上的稳定性、可靠性,也即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二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二充电主体221上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二充电主体221对第二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可靠性;此外,还可通过第二磁性结构2212磁吸固定第二电子产品而使得第二电子产品内的接收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2211精准、可靠地对位,进一步保障并提高第二充电主体221对第二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可靠性,进一步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请参阅图5、图6、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222于设置容纳腔的一侧凹设有放置槽2221,放置槽2221环设于第二充电主体221的外周,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容置于放置槽2221的装饰环50。优选地,装饰环50为硅胶环。基于此,通过使第二安装座222于设置容纳腔的一侧凹设有放置槽2221,并将装饰环50容置于放置槽2221,以通过放置槽2221稳定装饰环5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进而可通过装饰环50修饰、美化无线充电装置的外观;同时,通过使放置槽2221环设于第二充电主体221的外周,进而,可通过安装于放置槽2221内的装饰环50指示出与第二充电主体221对位的第二安装座222的区域,便于用户快速、高效地使第二电子产品与第二充电主体221精准对位,有效地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5、图6、图7,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充电结构20为第三充电结构23,第三充电结构23包括与连接件10稳固连接的第三安装座231,以及稳固安装于第三安装座231沿厚度方向一侧的第三充电主体232,第三充电主体232用于对置于其上的第三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其中,第三电子产品优选为手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三安装座231稳固连接于连接件10,以通过连接件10对第三安装座231进行支撑,以稳定第三安装座231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通过将第三充电主体232稳固安装于第三安装座231沿厚度方向的一侧,以通过第三安装座231对第三充电主体232进行支撑,以稳定第三充电主体232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基于此,通过将第三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三充电主体232上,即可通过第三充电主体232对第三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有效地保障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此外,通过将第三充电主体232安装于第三安装座231沿厚度方向一侧,在增加第三充电结构23少量厚度的基础上,可有效地降低将第三充电主体232安装于第三安装座231内导致第三充电主体232的尺寸受到第三安装座231尺寸约束的缺点,利于根据需要设计第三充电主体232的尺寸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第三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有效地提高第三充电主体232的通用性能,有效地提高第三充电结构23的通用性能,有效地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通用性能。
具体地,第三充电主体232内设有第三充电线圈。基于此,在将第三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三充电主体232时,即可通过第三充电线圈对第三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有效地保障第三充电结构23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第三充电主体232内设有用于磁吸固定第三电子产品的第三磁性结构。基于此,通过于第三充电主体232内设置第三磁性结构,以通过第三磁性结构磁吸固定第三电子产品,可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三电子产品放置于第三充电主体232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地保障并提高第三充电主体232对第三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可靠性;此外,还可通过第三磁性结构磁吸固定第三电子产品而使得第三电子产品内的接收线圈与第三充电线圈精准、可靠地对位,进一步保障并提高第三充电主体232对第三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可靠性,进一步保障并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性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以及多个充电结构,所述连接件连接各所述充电结构,并使各所述充电结构能够排布在一条直线上,各所述充电结构分别用于对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柔性连接件,使得任一所述充电结构能够被折叠至其他所述充电结构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带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充电结构沿厚度方向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一对应连接于各所述充电结构的多个第一连接段,以及连接于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的第二连接段;
所述第一连接段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段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充电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于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
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结构为第一充电结构,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包括第一充电主体,以及与所述连接件稳固连接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于其厚度方向设有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并共同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充电主体用于对置于其上的第一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主体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周,使得所述第一充电主体能够在第一充电状态和第二充电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在所述第一充电状态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在所述第二充电状态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稳固连接于所述安装腔内周的支撑环,所述第一充电主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环的内周,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在处于所述第二充电状态收容于所述支撑环的环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于所述安装腔的旁侧设有支撑台,在所述第一充电主体处于所述第一充电状态时,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一充电主体背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子产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结构为第二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结构包括第二充电主体和第二安装座,所述连接件的局部穿设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中,所述第二安装座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二充电主体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充电主体用于对置于其上的第二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结构为第三充电结构,所述第三充电结构包括与所述连接件稳固连接的第三安装座,以及稳固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座沿厚度方向一侧的第三充电主体,所述第三充电主体用于对置于其上的第三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CN202320786260.0U 2023-03-31 2023-03-31 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220291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6260.0U CN220291739U (zh) 2023-03-31 2023-03-31 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6260.0U CN220291739U (zh) 2023-03-31 2023-03-31 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739U true CN220291739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86260.0U Active CN220291739U (zh) 2023-03-31 2023-03-31 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94402A (ko) 데스크 탑 유형 유니버셜 도크
CN220291739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04917219B (zh) 无线充电基座
CN210201503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5185922U (zh) 支架和充电装置
CN211821384U (zh) 可折叠移动终端支架
KR20200000511U (ko) 차량용 부착형 스마트폰 회전용 거치대를 겸하는 무선충전기
CN212660197U (zh) 手机支架
CN212368531U (zh) 一种包袋
CN218549540U (zh) 充电器
CN217684234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折叠支架
CN201000593Y (zh) 主机固定架结构
CN210201498U (zh) 一种充电宝
CN219458694U (zh) 支架及充电设备
CN218386959U (zh) 一种磁吸无线充与勾托折叠两用支架
CN211063645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7656453U (zh) 一种分离式无线充电宝
CN219659481U (zh) 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支架及无线充电器
CN213072134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器支架
CN210274179U (zh) 一种无线充手机支架
CN210831730U (zh) 一种灵活平稳的t型夹持台灯
CN215737343U (zh) 一种折叠卡包支架
CN220254199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12508923U (zh) 分体式风扇
CN210724237U (zh) 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