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5862U - 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5862U
CN220285862U CN202322255780.1U CN202322255780U CN220285862U CN 220285862 U CN220285862 U CN 220285862U CN 202322255780 U CN202322255780 U CN 202322255780U CN 220285862 U CN220285862 U CN 220285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barrel
sub
wal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57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开略
陶泽民
郭万兴
张运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57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5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5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58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包括:筒体分总成、燃烧器分总成和分流板;所述筒体分总成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以及筒壁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燃烧器分总成固定布置在筒体分总成的内部,所述燃烧器分总成一端从筒体分总成的轴线方向穿出向外延展,另一端从筒体分总成的筒壁穿出向外延展;所述分流板穿套在燃烧器分总成上并与燃烧器分总成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还与筒体分总成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空气和油混合充分,还可以将发动机尾气中的氧气燃烧;通过连接管可以调整油气的压力平衡,提升油气混合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排放法规要求,需要安装后处理装置,发动机排出的尾气依次经过后处理装置中的DOC(diesel oxidant catalyst,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PF(diesel particlefilter,柴油颗粒捕集器)和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后再排入大气中,以此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其中,DOC放置在DPF和SCR催化剂之前用于将排气中的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转化成无害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以及将尾气中的一氧化氮(NO)氧化为二氧化氮(NO2),加快后续SCR对氮氧化物(NOX)的转化速度和效率,以及催化氧化喷射到DOC前的燃油,通过对燃油的氧化提升DOC内的温度,从而为DPF再生做前期准备,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利用尿素水解产生的氨气(NH3)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氮气(N2)。
通过后处理装置内部的载体催化剂转化排放物,载体催化剂的活性有其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由于发动机在部分工况下,比如冷启动、倒拖、怠速等工况,发动机排温很低,后处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很低,使其排放物很难转化,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载体催化剂的活性还存在有延迟激活的情况,即载体催化剂需要一定时间的激活,如果载体催化剂在激活的过程中发动机需要进行DPF再生处理,而此时载体催化剂转换HC的能量有限,比如发动机在加速过程进行DPF再生喷油时,发动机排气管容易有白烟冒出,同时载体催化剂在激活过程中,载体催化剂氧化NO的能量有限,影响DPF内部的被动再生和SCR内部转换NOx的效率。
常见的燃烧器分为喷射式和蒸发式,喷雾式燃烧器采用高压油泵经喷嘴将燃油喷入燃烧室,雾化后的细小液滴通过蒸发扩散参与燃烧。虽然喷雾式燃烧器中燃烧室释放的热功率较高,但是喷孔过细,当其接触排气后,容易造成堵塞,导致燃烧效率降低。蒸发式燃烧器是采用低压电磁泵将燃油输送到燃烧室顶部的燃油吸附网上,燃油受热之后迅速挥发并与燃烧室中的空气混合燃烧,蒸发不好时易产生HC泄漏、燃油量调节响应较慢、温度不易控制等问题。为解决这些技术缺陷,设计出一种逆流式旋流燃烧器。解决助燃空气和柴油喷雾混合条件差,燃烧器点燃后减少高压气泵的供气量,利用部分发动机排气中的氧气含量支持燃烧器燃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旨在解决助燃空气和柴油喷雾混合条件差,以及发动机排气中的氧气含量支持燃烧器燃烧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包括:
筒体分总成、燃烧器分总成和分流板;所述筒体分总成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以及筒壁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燃烧器分总成固定布置在筒体分总成的内部,所述燃烧器分总成一端从筒体分总成的轴线方向穿出向外延展,另一端从筒体分总成的筒壁穿出向外延展;所述分流板穿套在燃烧器分总成上并与燃烧器分总成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还与筒体分总成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筒体分总成包括:筒本体以及固定布置在所述筒本体外壁上的温度传感器座,所述筒本体的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法兰,所述筒本体轴线方向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筒本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燃烧器分总成包括:弯管以及固定布置在所述弯管一端外壁上的环形孔板,所述弯管上开设有点火装置的通孔,所述弯管在通孔处为第一腔室,所述环形孔板与筒本体之间为第二腔室,所述弯管的另一端还固定布置有堵盖,所述堵盖上设有进气管和进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与进油管还通过连接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的底端还设有导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孔板上开设有条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气板与进气管的底部端面呈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板上设有叶片,所述叶片布置有10个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法兰焊接在筒本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空气和油混合充分,还可以将发动机尾气中的氧气燃烧;通过连接管可以调整油气的压力平衡,提升油气混合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体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烧器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堵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筒体分总成,101-筒本体,102-温度传感器座,103-连接法兰,104-第一开口,105-第二开口,200-燃烧器分总成,201-弯管,202-堵盖,203-环形孔板,204-进气管,205-进油管,206-导气板,207-连接管,208-第一腔室,209-第二腔室,300-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分总成100、燃烧器分总成200和分流板300;所述筒体分总成100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以及筒壁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燃烧器分总成200固定布置在筒体分总成100的内部,所述燃烧器分总成200一端从筒体分总成100的轴线方向穿出向外延展,另一端从筒体分总成100的筒壁穿出向外延展;所述分流板300穿套在燃烧器分总成200上并与燃烧器分总成20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还300与筒体分总成100的内壁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筒体分总成100包括:筒本体101以及固定布置在所述筒本体101外壁上的温度传感器座102,所述筒本体101的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法兰103,所述筒本体101轴线方向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04,所述筒本体10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开口105;筒本体101的连接法兰103用于连接排气管,通过法兰面密封,螺钉连接;筒本体101的另一端用于与催化消声器前端相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燃烧器分总成200包括:弯管201以及固定布置在所述弯管201一端外壁上的环形孔板203,所述弯管201的另一端还固定布置有堵盖202,如图4所示,所述堵盖202上设有进气管204和进油管205,堵盖202与弯管210固定连接用以提供进气管201和进油管202布置位置,同时密封燃烧器工作时燃气的泄漏;弯管201内部具有燃烧器点火装置需要的通孔,如图6所示,所述弯管201在通孔处为第一腔室208,第一腔室208用于油气混合,可以实现空气和油混合充分;所述环形孔板203与筒本体101之间为第二腔室209,第二腔室209用于高温气体和尾气混合,可以将发动机尾气中的氧气燃烧;进气管204通过金属成型管连接到气罐(整车压缩空气气罐,压缩空气来源于发动机提供动力支撑的压缩空气泵),通过进气管204提供燃烧器燃烧需要的新鲜空气,进油管205通过金属成型管连接到输油泵,通过输油泵提供给进油管205从而为燃烧器提供需要的燃油,油气在弯管201的第一腔室208内混合形成混合气,通过点火装置-点火棒进行点燃混合气燃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所述进气管204与进油管205还通过连接管207连通,油气通过进气管204和进油管205进入弯管201前,压力和流速不一样,通过连接管207可以调整油气的压力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为了促进油气的高效混合,所述进气管204的底端还设有导气板206。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环形孔板203上开设有条形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为了促进油气的高效混合的效率,所述导气板206与进气管204的底部端面呈锐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混合气流场均匀性,所述分流板300上设有叶片,所述叶片布置有10个以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法兰103焊接在筒本体101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
由此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几个方面,可以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地进行各种改变、修改和改进。这种改变、修改和改进意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分总成、燃烧器分总成和分流板;所述筒体分总成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以及筒壁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燃烧器分总成固定布置在筒体分总成的内部,所述燃烧器分总成一端从筒体分总成的轴线方向穿出向外延展,另一端从筒体分总成的筒壁穿出向外延展;所述分流板穿套在燃烧器分总成上并与燃烧器分总成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还与筒体分总成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筒体分总成包括:筒本体以及固定布置在所述筒本体外壁上的温度传感器座,所述筒本体的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法兰,所述筒本体轴线方向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筒本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燃烧器分总成包括:弯管以及固定布置在所述弯管一端外壁上的环形孔板,所述弯管上开设有点火装置的通孔,所述弯管在通孔处为第一腔室,所述环形孔板与筒本体之间为第二腔室,所述弯管的另一端还固定布置有堵盖,所述堵盖上设有进气管和进油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进油管还通过连接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底端还设有导气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上开设有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孔板上开设有条形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板与进气管的底部端面呈锐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上设有叶片,所述叶片布置有10个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焊接在筒本体的外壁上。
9.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
CN202322255780.1U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220285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5780.1U CN220285862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5780.1U CN220285862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5862U true CN220285862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8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5780.1U Active CN220285862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58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9152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CN104053871B (zh) 排气后处理系统和用于运行该系统的方法
JP4869161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EP1939422B1 (en) Exhaust gas purifier for diesel engine
WO2018214861A1 (zh) 燃烧器dpf的再生控制与诊断设备
US20100205944A1 (en) Exhaust emission control device
CN112384689B (zh) 一种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65538B (zh) 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热管理装置
CN106014567A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
CN220285862U (zh) 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KR102603482B1 (ko) 배기가스 후처리 시스템
CN220726411U (zh) 一种逆流型车用燃烧器及热管理系统
CN208330572U (zh) 柴油机冷却egr排放处理系统
CN109779722B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5890140U (zh) 一种满足重型车超低排放的后处理系统
CN211975165U (zh) 一种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系统
CN108757108A (zh) 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
US20080264046A1 (en) Regeneration device having air-assisted fuel nozzle
CN209818144U (zh) 用于dpf提温的柴油燃烧器
CN211950638U (zh) 以40%甲胺水溶液为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装置
US10876453B1 (en) Vehicle having an engine-integrated exhaust treatment system with in-cylinder ammonia creation
CN208396779U (zh) 柴油机排放处理系统
CN208441907U (zh) 柴油机非冷却egr排放处理系统
CN114575969A (zh) 车辆的尾气处理系统以及车辆
CN202194704U (zh) 发动机及其降低发动机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