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3309U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73309U CN220273309U CN202321308143.XU CN202321308143U CN220273309U CN 220273309 U CN220273309 U CN 220273309U CN 202321308143 U CN202321308143 U CN 202321308143U CN 220273309 U CN220273309 U CN 2202733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leakage detection
- electric leakage
- leakage
-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100365087 Arabidopsis thaliana SCR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50105073 SCR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134054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NT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615 epiderm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包括开关模块、漏电检测模块、触发模块和保护模块,开关模块用于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力连接;漏电检测模块包括漏电检测环和信号处理模块,触发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耦合,保护模块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第一保护模块包括包覆在电源线中零线和火线外的漏电检测线,漏电检测线检测零线火线的外表皮带电,第二保护模块内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地线的指示灯,指示灯在地线电流的作用下持续开启;本实用能够对电源线上两根载流线上的漏电情况进行检测,又能快速检测地线带电情况。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漏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装置,简称漏电开关,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现有的漏电保护器再次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电源线容易折损从而造成各条线路的绝缘性被破坏,从而留下安全隐患,现有的技术中也有对电源线进行检测的技术如中国专利CN 212908971U等,但现有技术仍只能检测电源线中的火线、零线、地线因老化、磨损、挤压或动物啃咬等造成的电源线损伤、绝缘强度下降问题,难以检测到地线由于接触到金属或者其他情况从而导致其带电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漏电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漏电保护器中难以检测到地线带电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开关模块,其设置在电源线的输出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力连接;
漏电检测模块,其包括漏电检测环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电源线穿过漏电检测环,所述漏电检测环用于采集电源线间的漏电信号,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漏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漏电故障信号;
触发模块,其与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耦合,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漏电故障信号,并响应于所述漏电故障信号而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
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包括包覆在所述电源线外的漏电检测线,所述漏电检测线通过第一导通回路耦合至触发模块,所述第一导通回路还连接到GND端,所述第二保护模块的与所述电源线中的地线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保护模块耦合至第一导通回路,所述第二保护模块内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地线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在地线电流的作用下持续开启。
优选地,所述开关模块放置在所述输入端和漏电检测环之间。
优选地,所述开关模块放置在所述漏电检测环和输出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护模块包括Y型电容,所述Y型电容的触角分别连接指示灯和第一反向二极管负极,所述指示灯的另一端和第一反向二极管正极均连接至第一正向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负极通过电阻后耦合至第一导通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通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二正向二极管和电阻,所述电阻的另一端并联有第三正向二极管和分压电路,所述第三正向二极管的负极耦合至触发模块,所述分压电路耦合至GND端。
进一步地,所述漏电检测线同时包覆在火线、零线和地线外,然后所述漏电检测线与第二正向二极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漏电检测线至少设置有两条分别包覆在火线和零线外,所述第二正向二极管包括两个且两个为并联设置,每个所述的漏电检测线分别与第二正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零线依次串联有电阻和第二反向二极管,所述第二反向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至第一反向二极管的正极。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现有的漏电保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第一保护模块检测电源线的由于老化、破损和动物啃咬造成的绝缘性差产生漏电的情况和地线带电的情况,在检测到电源线破皮带电后并且达到一定电流值时,传递至触发模块,再由触发模块传递至开关模块使得开关触点断开,第二保护模块在感应到地线带电时,指示灯持续亮起提醒用户注意,能够对电源线上两根载流线上的漏电情况进行检测,又能快速检测地线带电情况。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架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原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开关模块;
2、漏电检测模块,ZCT1、漏电检测环;UI、信号处理模块;
3、触发模块,SCR1、可控硅;L1、脱扣线圈;
41、漏电检测线;
5、第二保护模块;C3、Y型电容;LED2、指示灯;D7、第一反向二极管;D3、第一正向二极管;
61、火线;62、零线;63、地线;
7、第一导通回路;D1、第二正向二极管;D6、第三正向二极管;71、分压电路;
D2、第二反向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关模块1、漏电检测模块2、触发模块5和保护模块。
实施例一:参照图2,开关模块1设置在电源线的输出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力连接;开关模块1包括两个开关触点,分别设置在火线61和零线62上,用于控制火线61和零线62的开闭。
漏电检测模块2,包括漏电检测环ZCT1和信号处理模块UI,火线61和零线62穿过漏电检测环ZCT1,漏电检测环ZCT1用于采集电源线间的漏电信号,漏电检测环ZCT1通常会电流互感器,用于检验火线61和零线62件的电流差,达到一定值的时候,会形成漏电信号,然后传递至信号处理模块UI,信号处理模块UI接收漏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漏电故障信号;然后信号处理模块UI会反馈到触发模块5。
触发模块5,其与开关模块1和信号处理模块UI耦合,并被配置为接收漏电故障信号,并响应于漏电故障信号进而驱动开关模块1断开电力连接即断开开关触点;触发模块5包括可控硅SCR1和脱扣线圈L1,可控硅SCR1接收信号处理模块的漏电信号故障后传递至脱扣线圈L1,脱扣线圈L1连接有开关触点,开关触点会在脱扣线圈L1的作用下断开,实现漏电保护。
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5,第一保护模块包括包覆在电源线外的漏电检测线41,漏电检测线41通过第一导通回路7耦合至触发模块5,当漏电检测线41检测到火线61和零线62由于破皮原因,使得表皮带电时,漏电检测线41检测到表皮带电到一定值时,会通过第一导通回路7传递至触发模块5内的可控硅SCR1,可控硅SCR1同样触发脱扣线圈L1,脱扣线圈L1进而触发开关触点断开。
第一导通回路7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二正向二极管D1和电阻,电阻的另一端并联有第三正向二极管D6和分压电路71,第三正向二极管D6的负极耦合至触发模块5,分压电路71耦合至GND端。在漏电检测线41检测到电流后,电流依次通过第二正向二极管和电阻,到达第三正向二极管D6和分压电路71的连接处,当连接处的电压值达到一定值后,经过分压电流分压过后的电压由第三正向二极管D6传递至可控硅SCR1,再由可控硅SCR1传递至脱扣线圈L1,
第二保护模块5的与电源线中的地线63相连接,且第二保护模块5通过第一导通回路7耦合至触发模块5,第二保护模块5包括Y型电容C3,Y型电容C3的触角分别连接指示灯LED2和第一反向二极管D7负极,第一反向二极管D7的负极与Y型电容C3的触角连接,指示灯LED2的另一端和第一反向二极管D7的正极均连接第一正向二极管D3正极,第一正向二极管D3负极通过电阻后耦合至第一导通回路7,第一导通回路7内的分压电路71还连接到GND端,这样在当地线63由于接触金属体带电后,电流依次Y型电容C3、指示灯LED2、第一导通回路7和GND端,进而形成一个回路,从而实现指示灯LED2亮起,帮助用户判断地线63是否带电。
零线62依次串联有电阻和第二反向二极管D2,第二反向二极管D2的负极端连接至第一反向二极管D7的正极,由于第一反向二极管D7的负极与Y型电容C3连接,这样在地线63的交流电的负半轴的时候,实现电容的放电,使得电容接着充电,从而实现指示灯LED2常亮。
本例中的开关模块1放置在输入端和漏电检测环ZCT1之间,这样在在开关触点由于火线61和零线62之间压差过大,或者火线61和零线62表面带点的情况下,断开时,整个检测模块和触发模块5均断电。
本例中的漏电检测线41仅有一个,同时包覆在火线61、零线62和地线63外,然后漏电检测线与第二正向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检测到火线61或者零线62表面的电流后,传动至第一导通回路7。
具体使用时,第一保护模块在感应到火线61和零线62带电时,达到一定的值后,传递至触发模块5由触发模块5触发开关断开,第二保护模块5在地线63带电后,指示灯LED2持续亮起,给予用户提醒。
实施例二:参照图3,本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是,本例中的开关模块1设置在漏电检测环ZCT1和输出端之间,这样在开关触点断开时,检测模块和触发模块5仍是带电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参照图4,本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是,漏电检测线至少设置有两条分别包覆在火线61和零线62外,分别检测火线61表皮和零线62表皮的电流情况,第二正向二极管D1包括两个且两个为并联设置,每个的漏电检测线分别与第二正向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两个第二正向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后在与第一导通回路7内的电阻连接。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参照图5,本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是,漏电检测线至少设置有两条分别包覆在火线61和零线62外以及开关模块1设置在漏电检测环ZCT1和输出端之间,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模块,其设置在电源线的输出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力连接;
漏电检测模块,其包括漏电检测环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电源线穿过漏电检测环,所述漏电检测环用于采集电源线间的漏电信号,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漏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漏电故障信号;
触发模块,其与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耦合,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漏电故障信号,并响应于所述漏电故障信号而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
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保护模块和第二保护模块,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包括包覆在所述电源线外的漏电检测线,所述漏电检测线通过第一导通回路耦合至触发模块,所述第一导通回路还连接到GND端,所述第二保护模块的与所述电源线中的地线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保护模块耦合至第一导通回路,所述第二保护模块内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地线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在地线电流的作用下持续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放置在所述输入端和漏电检测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放置在所述漏电检测环和输出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模块包括Y型电容,所述Y型电容的触角分别连接指示灯和第一反向二极管负极,所述指示灯的另一端和第一反向二极管正极均连接至第一正向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负极通过电阻后耦合至第一导通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二正向二极管和电阻,所述电阻的另一端并联有第三正向二极管和分压电路,所述第三正向二极管的负极耦合至触发模块,所述分压电路耦合至GND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线同时包覆在火线、零线和地线外,然后所述漏电检测线与第二正向二极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线至少设置有两条分别包覆在火线和零线外,所述第二正向二极管包括两个且两个为并联设置,每个所述的漏电检测线分别与第二正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的零线依次串联有电阻和第二反向二极管,所述第二反向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反向二极管的正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08143.XU CN220273309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08143.XU CN220273309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73309U true CN220273309U (zh) | 2023-12-29 |
Family
ID=89311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08143.XU Active CN220273309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73309U (zh) |
-
2023
- 2023-05-26 CN CN202321308143.XU patent/CN2202733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20170159A1 (en) | Leakage detection protective circuit | |
CN103219702B (zh) | 可定时自检的漏电检测保护电路 | |
CN203761015U (zh) | 学生宿舍用电保护电路 | |
CN101459302A (zh) | 地线带电跳闸的全能漏电保护插头 | |
CN114566942A (zh) | 一种电源线漏电检测漏电保护电路 | |
CN102354869A (zh) | 一种带报警装置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8581079U (zh) | 一种太阳能电源转换器的防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 |
CN108400571B (zh) | 一种漏电报警的漏电保护器 | |
CN202210598U (zh) | 一种双重防漏电插座 | |
CN109599833A (zh) | 一种上电自动检测的漏电保护器 | |
CN104600763B (zh) | 欠压保护电路以及灯具 | |
CN102290689B (zh) |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 |
CN220273309U (zh)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
CN201985830U (zh) | 开关控制电路 | |
CN202183530U (zh) | 一种带报警装置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2260374U (zh)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
CN113219370A (zh) | 交流充电桩三相电输出短路检测电路及方法 | |
CN103364688B (zh) | 一种三孔插座漏电检测电路 | |
CN201750009U (zh) | 一种家用电器漏电保护插座 | |
CN101090185A (zh) | 带地线带电报警装置的全能安全插头 | |
CN217115614U (zh) | 一种电源线漏电检测漏电保护电路 | |
CN217741584U (zh) | 具有零线断线保护功能的插排 | |
CN102354868B (zh) |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 |
CN102354863B (zh) | 漏电保护插头 | |
CN212462763U (zh) | 一种接地检测与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