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1923U - 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 Google Patents

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1923U
CN220251923U CN202321668832.1U CN202321668832U CN220251923U CN 220251923 U CN220251923 U CN 220251923U CN 202321668832 U CN202321668832 U CN 202321668832U CN 220251923 U CN220251923 U CN 220251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quality
quality detector
fixed
supporting plate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88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嘉祎
廖敏舒
苏冠霖
张可欣
张筱冉
朱可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6688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1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1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1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包括支撑板和水管B,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卷收机构,水管B缠绕在卷收机构上,水管B的一端贯穿支撑板固定有防护过滤罩,防护过滤罩的内部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部固定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防护过滤罩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小型潜水泵,水管B的一端贯穿防护过滤罩与小型潜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通过卷收机构带动防护过滤罩向下运动至指定的深度,小型潜水泵将指定深度的水通过水管B泵至水质检测器主体的内部,从而可以对海面以下不同深度的海水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养殖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背景技术
混养是指在主养某种品种的同时兼养其它一种或多个品种的混合养殖模式,贝藻混养生态系中的贝类和藻类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随着人类生产、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海洋环境逐渐受到破坏,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破坏,海洋资源枯竭等问题不断威胁着海洋的生态系统。在水体富营养化修复领域,如公开号为CN209546536U一种贝藻混养装置,人们利用水生植物、大型海藻和贝类等生物进行生态的修复,为了便于工作人员了解水质情况,因此,需要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如公开号为CN208459376U的一种海水养殖用水质检测器,该专利记载了“海水养殖用水质检测器设置有漂浮底座,其能够利用气垫漂浮在海面,则可以使检测器主体漂浮在海面,使检测器主体能够实时的进行检测,同时能够对不同地方的海水进行检测,而不用提前进行取样”,并提出了“市场上的海水养殖用水质检测器通常只能够对表面上的海水进行检测,而底下的海水无法进行检测,而检测方法都是提前采样,再将采样的海水与检测器的检测头接触,这样不仅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且不能够检测出海水的温度”的技术不足。
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市场上的海水养殖用水质检测器通常只能够对表面上的海水进行检测,而底下的海水无法进行检测,而检测方法都是提前采样,再将采样的海水与检测器的检测头接触,这样不仅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且不能够检测出海水的温度,为此,本申请提出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为解决上述专利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通过卷收机构带动防护过滤罩以及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小型潜水泵和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向下运动至指定的深度,小型潜水泵将指定深度的水通过水管B泵至水质检测器主体的内部,从而可以对海面以下不同深度的海水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装置的实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具体包括:支撑板和水管B,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卷收机构,所述水管B缠绕在卷收机构上,所述水管B的一端贯穿支撑板固定有防护过滤罩,所述防护过滤罩的内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防护过滤罩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小型潜水泵,所述水管B的一端贯穿防护过滤罩与小型潜水泵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卷收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表面的安装架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架内部的收卷辊,所述水管B缠绕在收卷辊的内部,所述收卷辊的一侧贯穿安装架固定有蜗轮,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安装架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卷辊的另一侧的轴心位置贯穿固定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位于收卷辊内部的一端与水管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旋转接头位于收卷辊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水管A,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安装架的另一侧固定有水质检测器主体,所述水管A远离旋转接头的一端与水质检测器主体的检测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控制器B,所述控制器B分别与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还固定有控制器A,所述控制器A分别与电机和水质检测器主体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还固定有4G联网控制模块,所述4G联网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器B和控制器A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壳体,所述控制器B、4G联网控制模块、控制器A和卷收机构均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对称固定有漂浮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卷收机构带动防护过滤罩以及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小型潜水泵和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向下运动至指定的深度,小型潜水泵将指定深度的水通过水管B泵至水质检测器主体的内部,从而可以对海面以下不同深度的海水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装置的实用性。
2、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分别将温度和深度信息实时发送到控制器B,控制器B将处理后的温度和深度信息数据发送至4G联网控制模块,4G联网控制模块,将信息同步至外部控制设备,由外部控制设备反馈信息至4G联网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B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对防护过滤罩下潜深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卷收机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过滤罩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
1、支撑板;2、壳体;3、漂浮阀;4、控制器A;5、温度传感器;6、电机;7、蜗杆;8、蜗轮;9、水质检测器主体;10、控制器B;11、安装架;12、收卷辊;13、旋转接头;14、水管A;15、小型潜水泵;16、水管B;17、安装板;18、防护过滤罩;19、投入式液位变送器;20、4G联网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市场上的海水养殖用水质检测器通常只能够对表面上的海水进行检测,而底下的海水无法进行检测,而检测方法都是提前采样,再将采样的海水与检测器的检测头接触,这样不仅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且不能够检测出海水的温度。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具体地,请参考图1-3,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具体包括:支撑板1和水管B16,支撑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卷收机构,水管B16缠绕在卷收机构上,水管B16的一端贯穿支撑板1固定有防护过滤罩18,防护过滤罩18的内部固定有安装板17,安装板17的底部固定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和温度传感器5,防护过滤罩18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板17的上表面固定有小型潜水泵15,水管B16的一端贯穿防护过滤罩18与小型潜水泵15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通过卷收机构带动防护过滤罩18以及内部的温度传感器5、小型潜水泵15和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向下运动至指定的深度,小型潜水泵15将指定深度的水通过水管B16泵至水质检测器主体9的内部,从而可以对海面以下不同深度的海水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装置的实用性。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4,
包括支撑板1和水管B16,支撑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卷收机构,水管B16缠绕在卷收机构上,水管B16的一端贯穿支撑板1固定有防护过滤罩18,具体的,卷收机构用于对水管B16进行卷收,通过防护过滤罩18用于对内部结构进行保护并对水中的异物进行过滤,防护过滤罩18的底部为锥形,从而便于穿过水中的藻类;
防护过滤罩18的内部固定有安装板17,安装板17的底部固定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和温度传感器5,具体的,通过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用于感知防护过滤罩18下潜的深度,通过温度传感器5用于感知防护过滤罩18所处位置的水温;
防护过滤罩18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板17的上表面固定有小型潜水泵15,水管B16的一端贯穿防护过滤罩18与小型潜水泵15的输出端连接,具体的,通过小型潜水泵15用于将防护过滤罩18所处位置的水通过水管B16泵至水质检测器主体9的内部,在使用时,通过卷收机构带动防护过滤罩18以及内部的温度传感器5、小型潜水泵15和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向下运动至指定的深度,小型潜水泵15将指定深度的水通过水管B16泵至水质检测器主体9的内部,从而可以对海面以下不同深度的海水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装置的实用性。
请参考图2-3,
卷收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上表面的安装架11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1内部的收卷辊12,水管B16缠绕在收卷辊12的内部,收卷辊12的一侧贯穿安装架11固定有蜗轮8,支撑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安装架11的一侧固定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有蜗杆7,蜗杆7与蜗轮8啮合,具体的,电机6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转动时带动蜗轮8进行转动,蜗轮8在转动时带动收卷辊12进行转动,收卷辊12在转动时通过将水管B16在其内部收放从而带动防护过滤罩18进行升降;
收卷辊12的另一侧的轴心位置贯穿固定有旋转接头13,旋转接头13位于收卷辊12内部的一端与水管B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旋转接头13位于收卷辊1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管A14,支撑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安装架11的另一侧固定有水质检测器主体9,水管A14远离旋转接头13的一端与水质检测器主体9的检测口连接,具体的,水质检测器主体9用于对水质进行检测,在使用时,被检测的水经依次经过水管B16、旋转接头13和水管A14进入到水质检测器主体9的内部,从而通过水质检测器主体9对海水的水质进行检测;
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壳体2,控制器B10、4G联网控制模块20、控制器A4和卷收机构均位于壳体2的内部,支撑板1的底部对称固定有漂浮阀3,具体的,壳体2用于使其内部的结构与外界隔离,漂浮阀3用于在海面对支撑板1进行支撑。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提供的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如图1-4所示,
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控制器B10,控制器B10分别与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电机6和温度传感器5电性连接,支撑板1的上表面还固定有控制器A4,控制器A4分别与小型潜水泵15和水质检测器主体9电性连接,支撑板1的上表面还固定有4G联网控制模块20,4G联网控制模块20分别与控制器B10和控制器A4电性连接,具体的,控制器B10、温度传感器5、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水质检测器主体9、控制器A4和4G联网控制模块20均为已知的现有技术,4G联网控制模块20用于与外部控制设备进行4G无线连接,并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4G联网控制模块20的型号为MD-LTE-600,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的型号为Aobo-136,控制器B10内置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和温度传感器5适配驱动器,外部供电设备可采用太阳能供电;
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指定深度的海水进行检测时,通过卷收机构带动防护过滤罩18向下运动,通过温度传感器5和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分别将温度和深度信息实时发送到控制器B10,控制器B10将处理后的温度和深度信息数据发送至4G联网控制模块20,4G联网控制模块20将信息同步至外部控制设备,由外部控制设备反馈信息至4G联网控制模块20,通过控制器B10控制电机6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对防护过滤罩18下潜深度的控制;
当下潜至合适的深度时,由外部控制设备反馈信息至4G联网控制模块20,4G联网控制模块20将信息传递到控制器A4,由控制器A4控制小型潜水泵15将当前深度的海水泵至水质检测器主体9的内部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的使用过程如下:
技术原理: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指定深度的海水进行检测时,通过电机6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转动时带动蜗轮8进行转动,蜗轮8在转动时带动收卷辊12进行转动,收卷辊12在转动时通过将水管B16在其内部收放从而带动防护过滤罩18以及内部的温度传感器5、小型潜水泵15和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向下运动,通过温度传感器5和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分别将温度和深度信息实时发送到控制器B10,控制器B10将处理后的温度和深度信息数据发送至4G联网控制模块20,4G联网控制模块20将信息同步至外部控制设备,由外部控制设备反馈信息至4G联网控制模块20,通过控制器B10控制电机6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对防护过滤罩18下潜深度的控制,当下潜至合适的深度时,由外部控制设备反馈信息至4G联网控制模块20,4G联网控制模块20将信息传递到控制器A4,由控制器A4控制小型潜水泵15将指定深度的被检测的水经依次经过水管B16、旋转接头13和水管A14进入到水质检测器主体9的内部,从而通过水质检测器主体9对海水的水质进行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和水管B(16),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卷收机构,所述水管B(16)缠绕在卷收机构上,所述水管B(16)的一端贯穿支撑板(1)固定有防护过滤罩(18);
所述防护过滤罩(18)的内部固定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的底部固定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和温度传感器(5);
所述防护过滤罩(18)的内部且位于安装板(17)的上表面固定有小型潜水泵(15),所述水管B(16)的一端贯穿防护过滤罩(18)与小型潜水泵(15)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上表面的安装架(11)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1)内部的收卷辊(12),所述水管B(16)缠绕在收卷辊(12)的内部,所述收卷辊(12)的一侧贯穿安装架(11)固定有蜗轮(8),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安装架(11)的一侧固定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有蜗杆(7),所述蜗杆(7)与蜗轮(8)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12)的另一侧的轴心位置贯穿固定有旋转接头(13),所述旋转接头(13)位于收卷辊(12)内部的一端与水管B(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旋转接头(13)位于收卷辊(12)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水管A(14),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安装架(11)的另一侧固定有水质检测器主体(9),所述水管A(14)远离旋转接头(13)的一端与水质检测器主体(9)的检测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控制器B(10),所述控制器B(10)分别与投入式液位变送器(19)和温度传感器(5)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还固定有控制器A(4),所述控制器A(4)分别与电机(6)和水质检测器主体(9)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还固定有4G联网控制模块(20),所述4G联网控制模块(20)分别与控制器B(10)和控制器A(4)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壳体(2),所述控制器B(10)、4G联网控制模块(20)、控制器A(4)和卷收机构均位于壳体(2)的内部,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对称固定有漂浮阀(3)。
CN202321668832.1U 2023-06-28 2023-06-28 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Active CN220251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8832.1U CN220251923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8832.1U CN220251923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1923U true CN220251923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7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8832.1U Active CN220251923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1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72714A (zh) 一种耐腐蚀性强的海洋浮标
CN107632133A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质监测设备
CN206657008U (zh) 一种湖泊水环境监测装置
CN214622606U (zh) 一种环保水质监测装置
CN213566357U (zh) 一种新型环境监测用浮标
CN114137175A (zh) 一种移动式河流水质监测装置
CN220251923U (zh) 一款贝藻混养模式下的水质检测器
CN207036818U (zh) 一种基于仿生机器鱼的淡水养殖水质监测系统
CN115112437A (zh) 一种深度可调的水质取样装置及大数据采集系统
CN111547191A (zh) 一种方便进行回收的稳定型近海漂浮式观测装置
CN205157442U (zh) 一种水质污染监测装置
CN117388460B (zh) 一种可分离型海洋地质环境检测装置
CN113702610A (zh) 一种河湖自动化水质检测设备
CN102564794A (zh) 一种野外生物膜采集器悬挂及洗脱装置
KR20150134658A (ko) 녹조 감지 및 경보장치 로봇
CN209274838U (zh) 一种渔业养殖用环境监测浮标
CN213749849U (zh) 一种浮动式可监测周围环境的水质监测装置
JP2002104280A (ja) 深層水取水装置
CN214843309U (zh) 一种海洋牧场环境监测装置
CN112902998A (zh) 一种海洋牧场环境监测装置
CN113884647A (zh) 一种河湖水质巡检装置
CN2751308Y (zh) 养殖区生态要素监测装置
CN214622295U (zh) 一种漂流式水质实时检测仪
CN214084669U (zh) 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CN220298716U (zh) 一种离岸实海腐蚀及污损评测挂样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