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6648U -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6648U
CN220246648U CN202321727068.0U CN202321727068U CN220246648U CN 220246648 U CN220246648 U CN 220246648U CN 202321727068 U CN202321727068 U CN 202321727068U CN 220246648 U CN220246648 U CN 220246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lling
liang
ring
rubber
baffl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70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淑敬
夏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shui Mingjian Engineering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shui Mingjian Engineering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shui Mingjian Engineering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shui Mingjian Engineering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70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6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6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6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包括相互对应的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上支座板的上端面及下支座板的下端面均安装有锚固件,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安装有支座本体,其特征在于,上支座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上防落梁挡环,上防落梁挡环设置在支座本体外围、四周的位置,下支座板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与上防落梁挡环相对应的下防落梁挡环。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防落梁,而且芯体易安装,易修理,易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减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后往往会引起范围及其广泛的社会性灾害,如何避免或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一直以来都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工程领域中的桥梁为例,桥梁作为生命线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损毁、中断便等于切断了地震区的生命线,次生灾害将十分严重,受到多次地震灾害的教训以后,基于桥梁抗震的结构控制技术开始在我国桥梁工程界日益得到重视。
经各国学者对桥梁结构的减震、隔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桥梁结构比较容易实现和有效的减隔震方法主要是采用减隔震支座装置,结合近十几年的实际应用,其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目前在用的多为橡胶类隔震支座,主要包括普通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等,但目前的隔震支座在强震时,难以抵挡瞬间产生的大位移,容易产生落梁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落梁的隔震橡胶支座,以解决现有隔震支座在强震时容易产生落梁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相互对应的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上支座板的上端面及下支座板的下端面均安装有锚固件,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安装有支座本体,其特征在于,上支座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上防落梁挡环,上防落梁挡环设置在支座本体外围、四周的位置,下支座板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与上防落梁挡环相对应的下防落梁挡环,上防落梁挡环及下防落梁挡环的形状为与支座本体的形状相对应的环状。
进一步,上防落梁挡环的内侧设置有与其对应的上抗震橡胶圈,下防落梁挡环的内侧设置有与上抗震橡胶圈对应的下抗震橡胶圈,上抗震橡胶圈及下抗震橡胶圈的形状与上防落梁挡环或下防落梁挡环相对应。
进一步,上抗震橡胶圈固定粘接在上防落梁挡环的内侧,下抗震橡胶圈固定粘接在下防落梁挡环的内侧。
进一步,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安装的支座本体为支座本体一,支座本体一为矩形橡胶支座芯体,与其对应的上防落梁挡环和下防落梁挡环分别为上防落梁挡环一和下防落梁挡环一,上防落梁挡环一内侧设置上抗震橡胶圈一,下防落梁挡环一内侧设置下抗震橡胶圈一,上防落梁挡环一、下防落梁挡环一、上抗震橡胶圈一及下抗震橡胶圈一的俯视形状均与支座本体一相对应,为矩形框状。
进一步,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安装的支座本体为支座本体二,支座本体二为圆形橡胶支座芯体,与其对应的上防落梁挡环和下防落梁挡环分别为上防落梁挡环二和下防落梁挡环二,上防落梁挡环二内侧设置上抗震橡胶圈二,下防落梁挡环二内侧设置下抗震橡胶圈二,上防落梁挡环二、下防落梁挡环二、上抗震橡胶圈二及下抗震橡胶圈二的俯视形状均与支座本体二相对应,为圆环形。
进一步,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与支座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上防落梁挡环与下防落梁挡环的外围设置防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不仅满足正常工况下桥梁的变位需要,而且地震发生时在减轻地震的同时,还可以防止落梁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工程需要灵活选择,且芯体易安装,易修理,易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第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第1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第2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第2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上支座板;2、下支座板;3、上防落梁挡环一;31、上防落梁挡环二;4、上抗震橡胶圈一;41、上抗震橡胶圈二;5、下防落梁挡环一;51、下防落梁挡环二;6、下抗震橡胶圈一;61、下抗震橡胶圈二;7、支座本体一;71、支座本体二;8、锚固件;9、剪力螺栓;91、剪力卡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二者相互对应,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之间安装有支座本体一7,支座本体一7为矩形高阻尼橡胶支座芯体,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与支座本体一7之间可拆卸连接,安装方便,更易更换,本实施例用剪力螺栓9连接,上支座板1通过安装在其上端面的锚固件8对外固定安装,下支座板2通过安装在其下端面的锚固件8对外固定安装。
如图1-2所示,上支座板1的下表面安装有上防落梁挡环一3,上防落梁挡环一3设置在支座本体一7外围、四周的位置,上防落梁挡环一3的横截面形状与支座本体一7的俯视形状相对应,为矩形框状,上防落梁挡环一3的强度及其与支座本体一7的之间的距离均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置、调整。在下支座板2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与上防落梁挡环一3相对应的下防落梁挡环一5,下防落梁挡环一5的强度与上防落梁挡环一3相同,二者的抗剪强度最大可达到隔震橡胶支座极限可受力强度,在上防落梁挡环一3与下防落梁挡环一5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可以使橡胶支座在遇到超预期地震载荷时,在水平方向的顺桥向和横桥向均可以防止发生落梁现象。
如图1-2所示,在上防落梁挡环一3的内圈设置上抗震橡胶圈一4,上抗震橡胶圈一4的形状与上防落梁挡环一3相对应,为矩形框状,抗震橡胶圈一4与上防落梁挡环一3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固定粘接或通过开槽卯榫连接等,本实施例抗震橡胶圈一4固定粘接在上防落梁挡环一3内侧,在下防落梁挡环一5的内圈设置下抗震橡胶圈一6,下抗震橡胶圈一6与上抗震橡胶圈一4相对应,下抗震橡胶圈一6固定粘接在下防落梁挡环一5内侧,在遇到超预期地震载荷上防落梁挡环一3与下防落梁挡环一5相互配合作用时,由于上抗震橡胶圈一4和下抗震橡胶圈一6自身的特性,可起到缓冲作用。
上防落梁挡环一3与下防落梁挡环一5的外围设置防尘装置,防尘装置可以防止上防落梁挡环一3与下防落梁挡环一5及其内部的支座本体一7受污染,以免污染导致摩擦力增加从而使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的性能减弱,使用寿命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可用在多种工程中,以桥梁工程为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通过锚固件8固定安装在桥梁梁底、桥墩墩顶中对应的位置,在正常工况下,隔震橡胶支座承受来自上部梁体的竖向荷载,受到振动时,隔震橡胶支座满足上部梁体在各向转动和位移的正常变位需要,当遇到罕见地震,瞬间收到相当大的相对位移力,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与支座本体一7连接的剪力螺栓9受力剪断、失效时,此时,上防落梁挡环一3与下防落梁挡环一5相互配合发生作用,使支座本体一7始终在挡环范围内,当支座本体一7与上防落梁挡环一3或下防落梁挡环一5接触时,上抗震橡胶圈一4或下抗震橡胶圈一6发生作用,减缓支座本体一7与上防落梁挡环一3和下防落梁挡环一5之间的作用力,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通过上防落梁挡环一3和下防落梁挡环一5的配合作用使橡胶支座始终处于承受力状态,不至产生脱落,防止上部梁体位移超出限制出现落梁现象。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间的支座本体适用于多种形状,例如矩形,圆形,多边形等,支座本体也适用多种类型支座的芯体,例如普通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等的芯体,本实施例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之间安装支座本体二71,支座本体二71为圆形铅芯橡胶支座芯体,支座本体二71与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之间均通过剪力螺栓9和剪力卡榫91共同配合连接,剪力卡榫91与支座本体二71上端面和下端面配合安装的位置,均在支座本体二71端面中间的位置,剪力螺栓9均布在剪力卡榫91的四周。
如图3-4所示,上支座板1的下表面安装的上防落梁挡环二31的俯视形状与下支座板2的上表面安装的下防落梁挡环二51的俯视形状均与支座本体二71的俯视形状相对应,为圆环形,圆环内外圆半径的大小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置、调整,上防落梁挡环二31与下防落梁挡环二51的内侧分别设置了对应的上抗震橡胶圈二41和下抗震橡胶圈二61。在上防落梁挡环二31与下防落梁挡环二51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可以使橡胶支座在遇到超预期地震载荷时在水平方向的四面均可以避免发生落梁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可拆卸的支座本体易于安装与更换,在支座本体四周设置的安装在上支座板1下的和下支座板2上的防落梁挡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在遇到罕见大地震时,仍能抵抗地震作用下上支座板1与下支座板2间瞬间产生的相对大位移,从而防止落梁情况发生,而且防落梁挡环的强度及其与支座本体的距离,均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可满足不同工程中的多种不同需求。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包括相互对应的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上支座板(1)的上端面及下支座板(2)的下端面均安装有锚固件(8),上支座板(1)与下支座板(2)之间安装有支座本体,其特征在于,上支座板(1)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上防落梁挡环,上防落梁挡环设置在支座本体外围、四周的位置,下支座板(2)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与上防落梁挡环相对应的下防落梁挡环,上防落梁挡环及下防落梁挡环的形状为与支座本体的形状相对应的环状,上防落梁挡环的内侧设置有与其对应的上抗震橡胶圈,下防落梁挡环的内侧设置有与上抗震橡胶圈对应的下抗震橡胶圈,上抗震橡胶圈及下抗震橡胶圈的形状与上防落梁挡环或下防落梁挡环相对应,上抗震橡胶圈固定粘接在上防落梁挡环的内侧,下抗震橡胶圈固定粘接在下防落梁挡环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之间安装的支座本体为支座本体一(7),支座本体一(7)为矩形橡胶支座芯体,与其对应的上防落梁挡环和下防落梁挡环分别为上防落梁挡环一(3)和下防落梁挡环一(5),上防落梁挡环一(3)内侧设置上抗震橡胶圈一(4),下防落梁挡环一(5)内侧设置下抗震橡胶圈一(6),上防落梁挡环一(3)、下防落梁挡环一(5)、上抗震橡胶圈一(4)及下抗震橡胶圈一(6)的俯视形状均与支座本体一(7)相对应,为矩形框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之间安装的支座本体为支座本体二(71),支座本体二(71)的为圆形橡胶支座芯体,与其对应的上防落梁挡环和下防落梁挡环分别为上防落梁挡环二(31)和下防落梁挡环二(51),上防落梁挡环二(31)内侧设置上抗震橡胶圈二(41),下防落梁挡环二(51)内侧设置下抗震橡胶圈二(61),上防落梁挡环二(31)、下防落梁挡环二(51)、上抗震橡胶圈二(41)及下抗震橡胶圈二(61)的俯视形状均与支座本体二(71)相对应,为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与支座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落梁挡环与下防落梁挡环的外围设置防尘装置。
CN202321727068.0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 Active CN220246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7068.0U CN220246648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7068.0U CN220246648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6648U true CN220246648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35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7068.0U Active CN220246648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6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8791B (zh) 桥梁限位耗能型减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CN110984068B (zh) 一种高桩码头的抗震复合型高度可调钢支座
CN112281641B (zh) 一种格栅阻尼支座
CN110777970A (zh) 一种用于摇摆墙墙角的摩擦耗能保护装置和摇摆墙
CN220246648U (zh) 一种防落梁隔震橡胶支座
CN102587529A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抗震的隔振装置
CN213741621U (zh) 一种钢阻尼减隔震抗拔支座
CN208347035U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支架
CN114775413B (zh) 基于惯容隔震和摇摆的既有桥墩抗震性能提升结构及方法
CN2272458Y (zh) 铅芯橡胶支座
CN210692282U (zh) 一种户内变电站电抗器框架梁基础隔振装置
CN219979272U (zh) 一种变压器抗震装置
CN209941942U (zh) 减震结构粘滞阻尼装置
CN102912856B (zh) 自复位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CN112554362A (zh) 竖向可脱离的建筑用橡胶支座
CN105484153A (zh) 高阻尼橡胶拉压耗能型易修复减隔震支座及其制备方法
CN209509000U (zh) 设有防倾覆装置的建筑弹性隔振抗震基础
CN215887902U (zh) 一种桥梁拼装式防落梁摩擦摆支座
CN110593087A (zh) 一种不会发生水平较大位移的减隔震装置
CN116525247A (zh) 一种变压器抗震装置及其抗震方法
CN221075066U (zh) 一种橡胶隔振支座
CN110886207A (zh) 隔震支座的更换结构
CN218233135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桥梁高效抗震缓冲装置
CN214784937U (zh) 竖向可脱离的建筑用橡胶支座
CN220686060U (zh) 桩机支腿定位承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