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7505U -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7505U
CN220237505U CN202321614020.9U CN202321614020U CN220237505U CN 220237505 U CN220237505 U CN 220237505U CN 202321614020 U CN202321614020 U CN 202321614020U CN 220237505 U CN220237505 U CN 220237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air
curved surface
respirator mask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40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pital Of Tradition Medicine Leshan
Original Assignee
Hospital Of Tradition Medicine Les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pital Of Tradition Medicine Leshan filed Critical Hospital Of Tradition Medicine Leshan
Priority to CN2023216140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7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7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7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呼吸机防压伤面罩采用气囊减压充气过程较为繁琐,且对鼻梁减压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面罩本体和莫比乌斯环附着件,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贴合设置在面罩本体下端边缘,且单侧曲面集中在所述面罩本体鼻梁处,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面上设置有气囊,所述面罩本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本实用新型中,莫比乌斯环附着环只有一个面,只设置一组气囊即可满足内外充气需求,且无需繁琐操作,将莫比乌斯环单侧曲面集中设置在鼻梁处,单侧曲面向内凹陷部分曲面适应贴合鼻梁,减少鼻梁压迫。

Description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呼吸机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呼吸机面罩作为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界面与患者直接接触,是用来辅助呼吸机进行通气的一个工具,在治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最少要维持6-8h以上,面罩长时间的压迫增加了垂直压力,使颜面部面罩压迫处血流被阻断而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且压迫时间越长,压力性损伤导致溃疡的发生率越高。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回顾性调查发现,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颜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5.49%。
目前,为了减少压力性损伤,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对连续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每隔4小时放松1次,或者采用敷料预防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力性损伤。但上呼吸机的患者因病情比较重,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无创呼吸机。目前临床采用的各种防压敷料贴到脸上,敷料与皮肤接触的一面一般都粘有一层薄薄的可溶性透明胶以固定面贴不移动,粘贴时间太久对面部有一定的刺激,增加不适,而且敷料需要经常更换,增加患者费用,且使用需要专门针对患者对敷料进行裁剪。
因此,如申请号CN202110311054.X提出的一种呼吸机防压伤面罩,分别对第一充气胶囊和第二充气胶囊进行交替充气放气,使面部与鼻梁可以不同区域交替受压,可大大减少面部压伤以及漏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治疗效果,有效地防止患者鼻面部发生压伤。该装置第一充气胶囊和第二充气胶囊是分别设置在面罩本体边缘处的内侧和外侧,因此,该装置对来自面罩的压力是直接分散到外部面部和内部鼻梁,然后通过对内外气囊交替充气而交替受压减少损伤,但是该交替充气过程较为繁琐,面罩边缘仍会容易接触压迫到患者面部突出部位,例如鼻梁,对鼻梁减压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拟解决现有呼吸机防压伤面罩采用气囊减压充气过程较为繁琐,且对鼻梁减压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和莫比乌斯环附着件,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贴合设置在面罩本体下端边缘,且单侧曲面集中在所述面罩本体鼻梁处,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面上设置有气囊,所述面罩本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
采用本技术方案,莫比乌斯环附着环只有一个面,只设置一组气囊即可满足内外充气需求,且无需繁琐操作,将莫比乌斯环单侧曲面集中设置在鼻梁处,单侧曲面向内凹陷部分曲面适应贴合鼻梁,减少鼻梁压迫。
优选的,所述气囊沿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的面设置一圈且首尾相接,所述气囊设置有进气口和泄气口,且所述泄气口设置在远离所述进气口一端。
采用本技术方案,气囊充气时,从一个充气口即可充盈整个气囊内外面。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连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且转动面平行于旋转接头与连接管的接触面,所述旋转接头外设置有套筒,且所述套筒与所述气囊轴向平行。
采用本技术方案,气囊通过旋转接头出气,旋转接头因为气动而产生旋转,使出气方向发生改变,经由套筒导向可沿两个方向分别充气,使气囊正反面同时充盈或泄压。
优选的,所述旋转接头连通所述连接管,且所述旋转接头内气道螺旋设置,其出气口设置在非水平平面上。
采用本技术方案,利用充气气体自身携带动力旋转旋转接头,调整出气方向,气体经由螺旋通道排出出气口,反作用力即可使旋转接头转动。
优选的,所述气囊还设置有内衬片,所述内衬片沿所述气囊内侧设置一圈,所述内衬片在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单侧曲面集中处跨过单侧曲面首尾连接,且所述内衬片覆盖单侧曲面形成空隙。
采用本技术方案,内衬片可以进一步保证面罩密封性,以便使用时提高血氧饱和度,内衬片首尾连接为整体,防止拼接影响密封性,内衬片覆盖单侧曲面处空隙,减少患者鼻梁压迫及保证鼻梁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进气孔连通有通气管的一端,使用时,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对应面罩口鼻的部位。
采用本技术方案,若通氧气时可以直接将氧气通入患者口鼻附近,以便提高口鼻附近氧气浓度,提高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的下端,所述面罩本体下端的水平最低点还设置有集水孔,所述集水孔连通设置有吸水排水件。
采用本技术方案,患者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以从面罩本体下端排出,患者同时呼出水汽,经由面罩内部流下受内衬片阻挡汇聚至所述集水孔,将水通过吸水排水件吸取排出,保证面罩内不过分湿润。
优选的,所述面罩本体还设置有第一佩戴件和第二佩戴件,且所述第一佩戴件和第二佩戴件间隔设置在面罩本体靠近气囊的外表面。
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佩戴件和第二佩戴件将面罩固定稳固在患者面部,保证使用过程稳定。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靠近口鼻部位的一端还设置有分叉鼻氧管。
采用本技术方案,对于一些情况,可以通过鼻氧管将氧气进一步送入鼻腔,提高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集水孔为多组环形设置在所述出气孔周围,所述吸水排水件可拆卸设置有吸水纸。
采用本技术方案,水汽凝结水珠在流动时向通过集水孔流出,不从出气孔流出,与气体分流,处理更简便,可以将吸满水的吸水纸取出更换,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只设置一组气囊即可满足内外充气需求,且无需繁琐操作,莫比乌斯环单侧曲面向内凹陷部分曲面适应贴合鼻梁,减少鼻梁压迫。
2.气囊通过旋转接头充气,旋转接头因为气动而产生旋转,使出气方向发生改变,经由套筒导向可沿两个方向分别充气,使气囊正反面同时充盈或泄压,受力更加均匀。
3.内衬片可以进一步保证面罩密封性,以便使用时提高血氧饱和度。
4.患者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以从面罩本体下端排出,患者同时呼出水汽,经由面罩内部流下受内衬片阻挡汇聚至所述集水孔,将水通过吸水排水件吸取排出,保证面罩内不过分湿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的莫比乌斯环附着件及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的旋转接头简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的底端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面罩本体、12-集水孔、13-吸水排水件、2-出气孔、3-进气孔、31-通气管、32-鼻氧管、4-莫比乌斯环附着件、51-第一佩戴件、52-第二佩戴件、6-气囊、61-进气口、62-泄气口、63-旋转接头、64-套筒、65-连接管、66-内衬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标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壁”、“外壁”、“下端”、“远离”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和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贴合设置在面罩本体1下端边缘,且单侧曲面集中在所述面罩本体1鼻梁处,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面上设置有气囊6,所述面罩本体1上还设置有进气孔3和出气孔2。
采用本技术方案,莫比乌斯环附着环只有一个面,只设置一组气囊6即可满足内外充气需求,且无需繁琐操作,将莫比乌斯环单侧曲面集中设置在鼻梁处,单侧曲面向内凹陷部分曲面适应贴合鼻梁,减少鼻梁压迫。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6沿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的面设置一圈且首尾相接,所述气囊6设置有进气口61和泄气口62,且所述泄气口62设置在远离所述进气口61一端。
采用本技术方案,气囊6充气时,从一个充气口即可充盈整个气囊6内外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61连通设置有连接管65,所述连接管65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63,且转动面平行于旋转接头63与连接管65的接触面,所述旋转接头63外设置有套筒64,且所述套筒64与所述气囊6轴向平行。
采用本技术方案,气囊6通过旋转接头63出气,旋转接头63因为气动而产生旋转,使出气方向发生改变,经由套筒64导向可沿两个方向分别充气,使气囊6正反面同时充盈或泄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接头63连通所述连接管65,且所述旋转接头63内气道螺旋设置,出气口设置在非水平平面上。
采用本技术方案,利用充气气体自身携带动力旋转旋转接头63,调整出气方向,气体经由螺旋通道排出出气口,反作用力即可使旋转接头6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6还设置有内衬片66,所述内衬片66沿所述气囊6内侧设置一圈,所述内衬片66在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单侧曲面集中处跨过单侧曲面首尾连接,且所述内衬片66覆盖单侧曲面形成空隙。
采用本技术方案,内衬片66可以进一步保证面罩密封性,以便使用时提高血氧饱和度,内衬片66首尾连接为整体,防止拼接影响密封性,内衬片66覆盖单侧曲面处空隙,减少患者鼻梁压迫及保证鼻梁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3连通有通气管31的一端,使用时,所述通气管31的另一端设置在对应面罩口鼻的部位。
采用本技术方案,若通氧气时可以直接将氧气通入患者口鼻附近,以便提高口鼻附近氧气浓度,提高使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罩本体1还设置有第一佩戴件51和第二佩戴件52,且所述第一佩戴件51和第二佩戴件52间隔设置在面罩本体1靠近气囊6的外表面。
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佩戴件51和第二佩戴件52将面罩固定稳固在患者面部,保证使用过程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31靠近口鼻部位的一端还设置有分叉鼻氧管32。
采用本技术方案,对于一些情况,可以通过鼻氧管32将氧气进一步送入鼻腔,提高使用效果。
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
使用时,将面罩本体1贴合患者面部,将对应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单侧曲面贴合在患者鼻梁处,固定好面罩,佩戴第一佩戴件51和第二佩戴件52,固定好后进气孔3连接外部呼吸机正常使用即可减缓患者面部压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孔2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1的下端,所述面罩本体1下端的水平最低点还设置有集水孔12,所述集水孔12连通设置有吸水排水件13。
采用本技术方案,患者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以从面罩本体1下端排出,患者同时呼出水汽,经由面罩内部流下受内衬片66阻挡汇聚至所述集水孔12,将水通过吸水排水件13吸取排出,保证面罩内不过分湿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孔12为多组环形设置在所述出气孔2周围,所述吸水排水件13可拆卸设置有吸水纸。
采用本技术方案,水汽凝结水珠在流动时向通过集水孔12流出,不从出气孔2流出,与气体分流,处理更简便,可以将吸满水的吸水纸取出更换,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本体(1)和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贴合设置在面罩本体(1)下端边缘,且单侧曲面集中在所述面罩本体(1)鼻梁处,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面上设置有气囊(6),所述面罩本体(1)上还设置有进气孔(3)和出气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6)沿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的面设置一圈且首尾相接,所述气囊(6)设置有进气口(61)和泄气口(62),且所述泄气口(62)设置在远离所述进气口(61)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61)连通设置有连接管(65),所述连接管(65)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63),且转动面平行于旋转接头(63)与连接管(65)的接触面,所述旋转接头(63)外设置有套筒(64),且所述套筒(64)与所述气囊(6)轴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63)连通所述连接管(65),且所述旋转接头(63)内气道螺旋设置,其出气口设置在非水平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6)还设置有内衬片(66),所述内衬片(66)沿所述气囊(6)内侧设置一圈,所述内衬片(66)在所述莫比乌斯环附着件(4)单侧曲面集中处跨过单侧曲面首尾连接,且所述内衬片(66)覆盖单侧曲面形成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3)连通有通气管(31)的一端,使用时,所述通气管(31)的另一端设置在对应面罩口鼻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2)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1)的下端,所述面罩本体(1)下端的水平最低点还设置有集水孔(12),所述集水孔(12)连通设置有吸水排水件(13)。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1)还设置有第一佩戴件(51)和第二佩戴件(52),且所述第一佩戴件(51)和第二佩戴件(52)间隔设置在面罩本体(1)靠近气囊(6)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31)靠近口鼻部位的一端还设置有分叉鼻氧管(3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孔(12)为多组环形设置在所述出气孔(2)周围,所述吸水排水件(13)可拆卸设置有吸水纸。
CN202321614020.9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 Active CN220237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4020.9U CN22023750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4020.9U CN22023750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7505U true CN220237505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28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4020.9U Active CN22023750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7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06137Y (zh) 一种多功能通气面罩
CN201888979U (zh) 防压伤呼吸机面罩
CN111265753A (zh) 一种用于转运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负压头罩
CN208160812U (zh) 一种多功能的急诊用呼吸器
CN220237505U (zh)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呼吸机面罩
CN209361566U (zh) 无创通气专用头罩
CN2374202Y (zh) 一种通气面罩
CN211273005U (zh) 一种呼吸面罩
CN209713925U (zh) 一种重症患者防脱呼吸罩
CN210020720U (zh) 一种适用于无创呼吸机呼吸面罩的治疗垫
CN209033456U (zh) 一种吸氧面罩
CN208405634U (zh) 一种防压疮气囊雾化面罩
CN219614655U (zh) 一种给氧鼻罩
CN213048848U (zh) 一种可改善呼吸困难的呼吸器
CN206508354U (zh) 一种心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
CN217391333U (zh) 一种心脏复苏时代替人工呼吸的面罩型呼吸机
CN217828582U (zh) 呼吸机吸氧面罩
CN219398596U (zh) 一种重症监护呼吸面罩
CN212914151U (zh) 一种无创呼吸机用面罩
CN221061429U (zh) 一种新型呼吸面罩
CN216653074U (zh) 一种临床麻醉通气面罩
CN217246079U (zh) 一种间歇减压式无创呼吸机面罩
CN220938742U (zh) 一种一次性输氧面罩
CN210785872U (zh) 一种防压疮呼吸面罩
CN212383062U (zh) 一种用于转运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负压头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