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2752U - 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2752U
CN220232752U CN202321760069.5U CN202321760069U CN220232752U CN 220232752 U CN220232752 U CN 220232752U CN 202321760069 U CN202321760069 U CN 202321760069U CN 220232752 U CN220232752 U CN 220232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foil
oil
foil shielding
polyvinyl chloride
metal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600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吉云星
杜永刚
鲍超凡
杨林
伍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ongan Cab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ongan Cab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ongan Cab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ongan Cab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600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2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2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2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包括导体,导体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内铜箔屏蔽带,内铜箔屏蔽带的外表面缠绕有绝缘套,绝缘套的外表面缠绕有绕包带,绕包带的外表面缠绕有外铜箔屏蔽带,外铜箔屏蔽带的外部套设有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本实用新型通过铜箔屏蔽带提高其屏蔽性能,通过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对油料分子进行良好的隔离防护,一旦不可避免出现渗透时,通过聚丙烯纤维填料进行吸收处理,从而实现对油料分子的进一步隔离,几乎能够完全避免油料分子的持续渗透,很好的保证耐油屏蔽性能,同时能够将热量均匀导出并提高电缆的强度,不影响电缆正常的热量散出和柔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
背景技术
耐油电缆为弱信号测量电缆,适用于易产生静电、燃油池等特殊工作环境,具有抗静电、耐油、抗拉、抗弯特性。
现有技术下的弱信号测量电缆一般会在外护套上选择耐油性能良好的材料,以避免油污渗透进入,一旦油污渗透进入电缆料,就会导致电缆的硬度降低、拉伸强度下降,从而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而耐油性更好的电缆料就可以很好抵御油料分子的进入,从而对电缆起到良好的防护;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电缆外护套的耐油性无法达到最高,也就是说不可避免的会有油料分子进入,只能是相比较耐油性低的材料来说,能够延缓油料分子的进入,因此当油料分子较多时,就很容易出现渗透,从而影响内部的电缆。
故而我们提出了一种能够在耐油性较高外护套基础上,能够对进入的油料分子进行吸收处理,同时还能不影响正常散热的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内铜箔屏蔽带,所述内铜箔屏蔽带的外表面缠绕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的外表面缠绕有绕包带,所述绕包带的外表面缠绕有外铜箔屏蔽带,所述外铜箔屏蔽带的外部套设有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和外铜箔屏蔽带之间均匀填充有二氧化硅填料和聚丙烯纤维填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的一侧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均贯穿固定连接有柔性钢丝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和外铜箔屏蔽带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封盘,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的内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外柔性金属片,所述外铜箔屏蔽带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内柔性金属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柔性金属片和外柔性金属片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内柔性金属片和外柔性金属片均与封盘侧壁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盘与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和外铜箔屏蔽带之间的空腔大小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体之间固定连接有中胶管,所述中胶管的内部中空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剪切时只将内柔性金属片和外柔性金属片剪断,从而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填料和聚丙烯纤维填料泄出,不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在工作时,通过外铜箔屏蔽带和内铜箔屏蔽带的设置大大提高其屏蔽性能,通过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的设置对油料分子进行良好的隔离防护,一旦不可避免出现渗透时,通过聚丙烯纤维填料进行吸收处理,从而实现对油料分子的进一步隔离,几乎能够完全避免油料分子的持续渗透,很好的保证耐油屏蔽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通过外铜箔屏蔽带和内铜箔屏蔽带以及二氧化硅填料能够充分将热量均匀散出,配合内柔性金属片和外柔性金属片能够更好的吸收并传递热量,使得热量向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散去,而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内部的柔性钢丝绳进一步的吸热传递,从而不会出现热量无法散出的情况,同时在柔性钢丝绳、内柔性金属片和外柔性金属片的作用大大提高该电缆的强度,最终不影响电缆正常的热量散出。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正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封盘、内柔性金属片和外柔性金属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2、外铜箔屏蔽带;3、绝缘套;4、中胶管;5、导体;6、封盘;7、绕包带;8、柔性钢丝绳;9、内铜箔屏蔽带;10、通孔;11、内柔性金属片;12、外柔性金属片;13、二氧化硅填料;14、聚丙烯纤维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本实施例中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包括导体5,导体5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内铜箔屏蔽带9,内铜箔屏蔽带9的外表面缠绕有绝缘套3,绝缘套3的外表面缠绕有绕包带7,绕包带7的外表面缠绕有外铜箔屏蔽带2,外铜箔屏蔽带2的外部套设有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和外铜箔屏蔽带2之间均匀填充有二氧化硅填料13和聚丙烯纤维填料14。
如图1-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的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的内部均贯穿固定连接有柔性钢丝绳8,通过柔性钢丝绳8能够吸收一部分热量并散出,同时还能大大提高该电缆的强度。
如图1-图6,本实施例中的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和外铜箔屏蔽带2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封盘6,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的内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外柔性金属片12,外铜箔屏蔽带2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内柔性金属片11,通过封盘6、内柔性金属片11和外柔性金属片12大大提高该电缆的强度,并且能够起到良好的导热的作用,避免热量堆积在电缆内部。
如图1-图6,本实施例中的内柔性金属片11和外柔性金属片12之间错位设置,内柔性金属片11和外柔性金属片12均与封盘6侧壁相连,通过交错设置,还能对油料分子进行一定的阻挡,同时避免对齐叠加影响电缆的柔软。
如图1-图6,本实施例中的封盘6与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和外铜箔屏蔽带2之间的空腔大小相匹配,以保证剪切时将内柔性金属片11和外柔性金属片12剪断,从而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填料13和聚丙烯纤维填料14泄出,不受到较大的影响。
如图1-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的导体5之间固定连接有中胶管4,中胶管4的内部中空设置,通过中空的中胶管4对各导体5进行一定的支撑,并起到良好的缓冲防护。
可以理解的是,该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通过外铜箔屏蔽带2和内铜箔屏蔽带9的设置大大提高其屏蔽性能,通过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的设置对油料分子进行良好的隔离防护,一旦不可避免出现渗透时,通过聚丙烯纤维填料14进行吸收处理,从而实现对油料分子的进一步隔离,几乎能够完全避免油料分子的持续渗透,很好的保证耐油屏蔽性能,同时能够将热量均匀导出并提高电缆的强度,不影响电缆正常的热量散出和柔软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完整使用步骤及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使用时,根据所需的长度进行剪切,以保证剪切时只将内柔性金属片11和外柔性金属片12剪断,从而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填料13和聚丙烯纤维填料14泄出,不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在工作时,通过外铜箔屏蔽带2和内铜箔屏蔽带9的设置大大提高其屏蔽性能,通过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的设置对油料分子进行良好的隔离防护,一旦不可避免出现渗透时,通过聚丙烯纤维填料14进行吸收处理;
同时在工作时,外铜箔屏蔽带2和内铜箔屏蔽带9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传递,此时二氧化硅填料13能够充分将热量均匀分布,配合内柔性金属片11和外柔性金属片12能够更好的吸收并传递热量,使得热量向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散去,而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内部的柔性钢丝绳8进一步的吸热传递,从而不会出现热量无法散出的情况,同时在柔性钢丝绳8、内柔性金属片11和外柔性金属片12的作用大大提高该电缆的强度。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包括导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5)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内铜箔屏蔽带(9),所述内铜箔屏蔽带(9)的外表面缠绕有绝缘套(3),所述绝缘套(3)的外表面缠绕有绕包带(7),所述绕包带(7)的外表面缠绕有外铜箔屏蔽带(2),所述外铜箔屏蔽带(2)的外部套设有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和外铜箔屏蔽带(2)之间均匀填充有二氧化硅填料(13)和聚丙烯纤维填料(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部均贯穿固定连接有柔性钢丝绳(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和外铜箔屏蔽带(2)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封盘(6),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的内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外柔性金属片(12),所述外铜箔屏蔽带(2)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内柔性金属片(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柔性金属片(11)和外柔性金属片(12)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内柔性金属片(11)和外柔性金属片(12)均与封盘(6)侧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盘(6)与聚氯乙烯绝缘外护套(1)和外铜箔屏蔽带(2)之间的空腔大小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5)之间固定连接有中胶管(4),所述中胶管(4)的内部中空设置。
CN202321760069.5U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 Active CN220232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60069.5U CN220232752U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60069.5U CN220232752U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2752U true CN220232752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60069.5U Active CN220232752U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2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3541U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
CN106898419A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
CN106409397B (zh) 室外用阻燃防潮耐磨抗干扰数字电缆
CN107768003A (zh) 一种新型电缆
CN220232752U (zh) 一种弱信号测量耐油屏蔽软电缆
CN109065231B (zh) 一种阻水性能好的扁形信号传输电缆
CN215680156U (zh) 一种电缆的绝缘保护套
CN206293172U (zh) 一种乙丙橡胶绝缘防水用电力电缆
CN215770653U (zh) 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CN205609250U (zh) 一种扁平弱电电缆
CN207367660U (zh) 一种光电复合被复线
CN210925550U (zh) 一种高电性防水防腐导引电缆
CN208298599U (zh) 一种防水挡潮型中压铝合金电缆
CN207800235U (zh) 一种环保型防鼠防白蚁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力电缆
CN209880236U (zh) 一种耐高温屏蔽补偿电缆
CN208521681U (zh) 一种铁路长途对称通信电缆
CN206833950U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
CN216435528U (zh) 一种具有抗拉伸功能的电缆
CN205789187U (zh) 一种双极传输的直流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CN205354698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无卤低烟阻燃耐火动控复合软电缆
CN205582547U (zh) 一种防水船用电缆
CN214279658U (zh) 一种具有内部防水结构的电缆
CN213400622U (zh) 一种安全型线缆结构
CN218849117U (zh) 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电线
CN209216635U (zh) 一种防火型光纤复合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