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0268U - 储能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储能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0268U
CN220210268U CN202321387997.1U CN202321387997U CN220210268U CN 220210268 U CN220210268 U CN 220210268U CN 202321387997 U CN202321387997 U CN 202321387997U CN 220210268 U CN220210268 U CN 220210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ircuit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tection devic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79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凯
李乐
郑飞洋
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79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0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0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0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流器。其中,该储能变流器包括:防雷模块、电流转换模块、电压支撑模块、短路保护模块和开关模块,其中,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连接,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负极连接;电压支撑模块,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短路保护模块以及电流转换模块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一防雷装置与第一正极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二防雷装置与第二正极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三防雷装置与负极连接,第一防雷装置、第二防雷装置以及第三防雷装置连接后与防雷模块中的第四防雷装置连接。

Description

储能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
背景技术
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ter System,PCS)用于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相关技术中,未对双支路储能变流器进行防雷装置的设置,因此双支路储能变流器存在无法避免雷击的风险。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以至少解决由于相关技术未考虑储能变流器的防雷保护造成的储能变流器无法避免雷击伤害和过电压等级过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雷模块、电流转换模块、电压支撑模块、短路保护模块和开关模块,其中,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连接,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负极连接;电压支撑模块,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短路保护模块以及电流转换模块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一防雷装置与第一正极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二防雷装置与第二正极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三防雷装置与负极连接,第一防雷装置、第二防雷装置以及第三防雷装置连接后与防雷模块中的第四防雷装置连接。
可选地,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以及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以及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第一防雷装置的正极与第一正极连接,第二防雷装置的正极与第二正极连接,第三防雷装置的正极与负极连接,第一防雷装置的负极、第二防雷装置的负极与第三防雷装置的负极连接后与第四防雷装置的正极连接,第四防雷装置的负极接地。
可选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保险器件和第一接触器模块,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保险器件和第二接触器模块,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三保险器件和第三接触器模块,其中,第一保险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极连接,第一保险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接触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模块的第二端与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一端、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一端和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保险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连接,第二保险器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接触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接触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保险器件的第一端与负极连接,第三保险器件的第二端与第三接触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接触器模块的第二端与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二端、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二端和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第一接触器模块、第二接触器模块和第三接触器模块中均包括一个直流接触器和一个缓启动接触器,其中,直流接触器和缓启动接触器并联连接。
可选地,直流接触器中包括一个开关,缓启动接触器中包括一个开关和一个定值电阻,其中,缓启动接触器中的开关和定值电阻串联连接。
可选地,电压支撑模块包括:多个可变电阻和多个齐纳二极管,电压支撑模块与短路保护模块连接。
可选地,短路保护模块,包括:多个电容和多个齐纳二极管。
可选地,电流转换模块包括:第一逆变电路,第二逆变电路和第三逆变电路,其中,第一逆变电路,第二逆变电路和第三逆变电路中任意一个逆变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型元器件,其中,开关型元器件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可选地,第一逆变电路,第二逆变电路和第三逆变电路并联连接。
可选地,第一逆变电路的第一端与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一端、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逆变电路的第一端与短路保护模块和电压支撑模块连接;第三逆变电路的第一端与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二端、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第一逆变电路的第二端、第二逆变电路的第二端以及第三逆变电路的第二端均与外部负载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另一种储能变流器,包括:防雷模块、电流转换模块、电压支撑模块、短路保护模块和开关模块,其中,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连接,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负极连接;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以及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以及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一防雷装置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二防雷装置的正极与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防雷装置的负极与第二防雷装置的负极连接后与防雷模块中的第三防雷装置的正极连接,第三防雷装置的负极接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包括:防雷模块、电流转换模块、电压支撑模块、短路保护模块和开关模块,其中,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连接,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负极连接;电压支撑模块,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短路保护模块以及电流转换模块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一防雷装置与第一正极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二防雷装置与第二正极连接,防雷模块中的第三防雷装置与负极连接,第一防雷装置、第二防雷装置以及第三防雷装置连接后与防雷模块中的第四防雷装置连接,通过在储能变流器的端口设置防雷装置,达到了在避免储能变流器遭受雷击的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过电压等级和电气间隙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对储能变流器的防雷保护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未考虑储能变流器的防雷保护造成的储能变流器无法避免雷击伤害和过电压等级过高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储能变流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开关模块18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接触器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压支撑模块14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短路保护模块16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逆变电路60的内部结构;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储能变流器的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储能变流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术语解释如下:
电气间隙: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指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过电压:指工频下交流电压均方根值升高,超过额定值的10%,并且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的长时间电压变动现象。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储能变流器为一个双支路储能变流器,该双支路储能变流器能够支持两路电池簇输入,该双支路储能变流器包括:防雷模块10、电流转换模块12、电压支撑模块14、短路保护模块16和开关模块18,其中,开关模块18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80、第二开关电路182以及第三开关电路184,第一开关电路180的一端与其中一路电池簇的正极BAT1+(即第一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电路182的一端与另一路电池簇的正极BAT2+(即第二正极)连接,第三开关电路184的一端与两路电池簇共同的负极BAT-连接。电压支撑模块14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180、第二开关电路182、第三开关电路184,短路保护模块16和电流转换模块12连接。防雷模块10包括第一防雷装置102、第二防雷装置104、第三防雷装置106和第四防雷装置108,其中,第一防雷装置102与BAT1+(即第一正极)连接,第二防雷装置104与BAT2+(即第二正极)连接,第三防雷装置106与负极BAT-连接,第一防雷装置102、第二防雷装置104和第三防雷装置106连接后与第四防雷装置108连接。
如图1所示,电压支撑模块14与开关模块18、短路保护模块16和电流转换模块12连接时,电压支撑模块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18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1+连接的一端)、第二开关电路18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2+连接的一端)、短路保护模块16的一端以及电流转换模块12的一端连接。电压支撑模块14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一开关电路180连接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电路184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连接的一端)、短路保护模块16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电流转换模块12连接的一端)以及电流转换模块1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电压支撑模块连接的一端)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防雷装置102、第二防雷装置104、第三防雷装置106和第四防雷装置108,其中,第一防雷装置102与BAT1+(即第一正极)连接时,第一防雷装置102的正极与BAT1+(即第一正极)连接,第二防雷装置104的正极与BAT2+(即第二正极)连接,防的第三防雷装置106的正极与负极BAT-连接;第一防雷装置102的负极、第二防雷装置104的负极与第三防雷装置106的负极连接后与防雷模块10中的第四防雷装置108的正极连接,第四防雷装置108的负极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用于表示防雷装置的符号中用箭头指示防雷装置中电流的流向,因此箭头指向的方向为防雷装置的正极,与箭头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防雷装置的负极。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模块18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电路180包括:第一保险器件20和第一接触器模块22,第二开关电路182包括:第二保险器件24和第二接触器模块26,第三开关电路186包括:第三保险器件28和第三接触器模块210,其中,第一保险器件20的一端与BAT1+(即第一正极)连接,第一保险器件2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1+连接的一端)与第一接触器模块22的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模块2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一保险器件20连接的一端)与短路保护模块16的一端、电压支撑模块14的一端和电流转换模块12的一端连接;第二保险器件24的一端与BAT2+(即第二正极)连接,第二保险器件24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2+连接的一端)与第二接触器模块2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模块26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二保险器件24连接的一端)与第一接触器模块2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一保险器件20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三保险器件28的一端与负极BAT-连接,第三保险器件28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连接的一端)与第三接触器模块210的一端连接,第三接触器模块21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三保险器件28连接的一端)与短路保护模块16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电流转换模块12连接的一端)、电压支撑模块14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一开关电路180连接的一端)和电流转换模块1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电压支撑模块连接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一保险器件20、第二保险器件24和第三保险器件28可以选用熔丝。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模块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接触器模块22、第二接触器模块26和第三接触器模块210的内部结构完全相同,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器模块22、第二接触器模块26和第三接触器模块210中均包括一个直流接触器30和一个缓启动接触器32,其中,直流接触器30和缓启动接触器32并联连接。
如图3所示,直流接触器30中包括一个开关34,缓启动接触器32中包括一个开关34和一个定值电阻36,其中,缓启动接触器32中的开关34和定值电阻36串联连接。当储能变流器需要延迟启动(缓启动)或者限流时,闭合缓启动接触器中的开关34,通过定值电阻36限制传输支路中的电流;当延迟启动(缓启动)过程结束后,闭合直流接触器30中的开关34,断开缓启动接触器32中的开关34,储能变流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当双储能变流器出现故障,需要断开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簇之间的物理连接时,可以依据储能变流器当前的使用状态选择断开直流接触器30或者缓启动接触器32;当其中一个接触器模块出现故障时,也可以接通另一个接触器模块实现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簇之间的通断,提高了储能变流器的安全性。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压支撑模块14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压支撑模块14包括:多个可变电阻40和多个齐纳二极管42,电压支撑模块14与短路保护模块16连接。
优选地,电压支撑模块14由12个可变电阻40和4个齐纳二极管42组成;如图4所示,第1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与第2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2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1个电阻40连接的一端)与第3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3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2个电阻40连接的一端)与第4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4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3个电阻40连接的一端)与第5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5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4个电阻40连接的一端)与第6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6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5个电阻40连接的一端)与第7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7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6个电阻40连接的一端)与第8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8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7个电阻40连接的一端)与第1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2个电阻连接的一端)连接;第8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7个电阻40连接的一端)与第1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2个电阻连接的一端)连接后,还与第9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9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8个可变电阻40连接的一端)与第1个齐纳二极管42的负极连接,第1个齐纳二极管42的正极与第10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10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1个齐纳二极管42的正极连接的一端)与第2个齐纳二极管42的负极连接,第2个齐纳二极管42的正极与第11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11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2个齐纳二极管42的正极连接的一端)与第3个齐纳二极管42的负极连接,第3个齐纳二极管42的正极与第12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第12个可变电阻4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3个齐纳二极管42的正极连接的一端)与第4个齐纳二极管42的负极连接,第4个齐纳二极管42的正极同时与第4个可变电阻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3个电阻40连接的一端)、第5个可变电阻40的一端连接。其中,齐纳二极管又称为稳压二极管,用于在导通时将电路中的电压稳定在预设的电压值。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短路保护模块16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短路保护模块16包括多个电容50和多个普通二极管52。优选地,短路保护模块16由4个电容50和4个普通二极管52组成;如图5所示,第1个电容50的一端与第2个电容50的一端连接,第2个电容5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1个电容50连接的一端)与第3个电容50的一端连接,第3个电容5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2个电容50连接的一端)与第4个电容50的一端连接,第4个电容5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3个电容50连接的一端)与第1个普通二极管52的一端连接;第1个普通二极管5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4个电容50连接的一端)同时与第2个普通二极管52的一端、第4个电容50的一端、第3个电容5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2个电容50连接的一端)连接;第2个普通二极管5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1个普通二极管52连接的一端)同时与第3个普通二极管52的一端、第3个电容50的一端、第2个电容50的另一端(区别于连接与第1个电容50连接的一端);第3个普通二极管5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2个普通二极管52连接的一端)同时与第4个普通二极管52的一端、第2个电容50的一端、第1个电容50的一端连接;第1个电容5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2个电容50连接的一端)与第4个普通二极管5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3个普通二极管52连接的一端)连接。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优选的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路6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流转换模块12包括:第一逆变电路60,第二逆变电路62和第三逆变电路64,其中,第一逆变电路60,第二逆变电路62和第三逆变电路64中任意一个逆变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型元器件66,其中,开关型元器件66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或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第一逆变电路60,第二逆变电路62和第三逆变电路64内部的内部结构相同,以第一逆变电路60为例,如图6所示,其中,第一逆变电路60中包括6个开关型元器件66和6个普通二极管52,例如包括6个MOS管66和6个普通二极管52,其中,第1个MOS管66的发射极与逆变电路中第1个普通二极管52的正极连接后与第2个MOS管66的集电极连接,第2个MOS管66的集电极还与逆变电路中第2个普通二极管52的负极连接;第2个MOS管66的发射极与逆变电路中第2个普通二极管52的正极连接后与第3个MOS管66的发射极连接,第3个MOS管66的发射极还与逆变电路中第3个普通二极管52的正极连接,逆变电路中第3个普通二极管52的负极与第3个MOS管66的发射极连接后与第4个MOS管66的发射极连接;第4个MOS管66的发射极还与逆变电路中第4个普通二极管52的正极连接,第4个MOS管66的集电极与逆变电路中第4个普通二极管52的负极连接后与第5个MOS管66的发射极连接;第5个MOS管66的发射极还与逆变电路中第5个普通二极管52的正极连接,逆变电路中第5个普通二极管52的负极与第5个MOS管66的集电极连接;第3个MOS管66的发射极还与第6个MOS管66的集电极连接,第6个MOS管66的集电极与逆变电路中第6个普通二极管52的负极连接,逆变电路中第6个普通二极管52的正极与第6个MOS管66的发射极连接。
优选地,第一逆变电路60,第二逆变电路62和第三逆变电路64并联连接。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第一逆变电路60的一端与短路保护模块16的一端、电压支撑模块14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电路18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1+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二逆变电路62的一端与短路保护模块16中的元器件(齐纳二极管42和可变电阻40)和电压支撑模块14中的元器件(电容50和普通二极管52)连接;第三逆变电路64的一端与短路保护模块16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一逆变电路60连接的一端)、电压支撑模块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一逆变电路60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BAT-连接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第一逆变电路60的另一端、第二逆变电路6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逆变电路64的第二端均与外部负载连接。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另一种储能变流器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储能变流器包括:防雷模块80、电流转换模块82、电压支撑模块84、短路保护模块86和开关模块88,其中,开关模块88包括:第一开关电路880、第二开关电路882以及第三开关电路884,第一开关电路880的一端与其中一路电池簇的正极BAT1+(即第一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电路882的一端与另一路电池簇的正极BAT2+(即第二正极)连接,第三开关电路884的一端与两路电池簇共同的负极BAT-连接。电压支撑模块8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88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1+连接的一端)、第二开关电路88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2+连接的一端)、短路保护模块86的一端以及电流转换模块82的一端连接。电压支撑模块84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第一开关电路880连接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电路884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连接的一端)、短路保护模块86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电流转换模块82连接的一端)以及电流转换模块8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电压支撑模块连接的一端)连接。多个防雷模块80中的第一个防雷装置802的正极同时与第一开关电路880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1+连接的一端)、第二开关电路882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2+连接的一端)连接;防雷模块80中的第二个防雷装置804的正极与第三开关电路884的另一端(区别于与BAT-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一个防雷装置802的负极、第二个防雷装置804的负极连接后与防雷模块80中的第三个防雷装置806的正极连接,第三个防雷装置806的负极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雷模块、电流转换模块、电压支撑模块、短路保护模块和开关模块,其中,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负极连接;
所述电压支撑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以及所述电流转换模块连接;
所述防雷模块中的第一防雷装置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所述防雷模块中的第二防雷装置与第二正极连接,所述防雷模块中的第三防雷装置与所述负极连接,所述第一防雷装置、所述第二防雷装置以及所述第三防雷装置连接后与所述防雷模块中的第四防雷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雷装置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防雷装置的正极与第二正极连接,所述第三防雷装置的正极与所述负极连接,所述第一防雷装置的负极、所述第二防雷装置的负极与所述第三防雷装置的负极连接后与所述第四防雷装置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防雷装置的负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保险器件和第一接触器模块,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保险器件和第二接触器模块,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三保险器件和第三接触器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保险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保险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保险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保险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三保险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保险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接触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器模块、所述第二接触器模块和所述第三接触器模块中均包括一个直流接触器和一个缓启动接触器,其中,所述直流接触器和所述缓启动接触器并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接触器中包括一个开关,所述缓启动接触器中包括一个开关和一个定值电阻,其中,所述缓启动接触器中的开关和定值电阻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支撑模块包括:多个可变电阻和多个齐纳二极管,所述电压支撑模块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包括:多个电容和多个齐纳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转换模块包括:第一逆变电路,第二逆变电路和第三逆变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逆变电路,所述第二逆变电路和所述第三逆变电路中任意一个逆变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型元器件,其中,所述开关型元器件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电路,所述第二逆变电路和所述第三逆变电路并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二逆变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和所述电压支撑模块连接;
所述第三逆变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逆变电路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逆变电路的第二端均与外部负载连接。
13.一种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雷模块、电流转换模块、电压支撑模块、短路保护模块和开关模块,其中,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负极连接;
所述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压支撑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短路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流转换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防雷模块中的第一防雷装置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防雷模块中的第二防雷装置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防雷装置的负极与所述第二防雷装置的负极连接后与所述防雷模块中的第三防雷装置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防雷装置的负极接地。
CN202321387997.1U 2023-05-31 2023-05-31 储能变流器 Active CN220210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7997.1U CN220210268U (zh) 2023-05-31 2023-05-31 储能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7997.1U CN220210268U (zh) 2023-05-31 2023-05-31 储能变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0268U true CN220210268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9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7997.1U Active CN220210268U (zh) 2023-05-31 2023-05-31 储能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0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1947B (zh) 一种用于igbt浪涌电流的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N103633623A (zh) 高压直流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74269B (zh) 一种直流斩波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494752B (zh) 一种集中式电阻耗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942775B2 (en) High voltage battery cluster,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switch box thereof
CN109546672B (zh) 一种直流耗能装置、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5281288A (zh) 一种具备双向阻断功能的直流断路器拓扑
CN203415971U (zh) 基于场效应管构建的抗过压浪涌保护控制电路
CN104170236A (zh) 转换器单元及关联转换器臂和方法
CN106024497B (zh) 一种高短路关断直流断路器用辅助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27016B (zh) 一种直流极间分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356840A (zh) 一种光伏发电电路及光伏发电电路逆变器分配方法
CN220210268U (zh) 储能变流器
CN109617108B (zh) 一种链式耗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5646321U (zh) 化成分容电路、设备及系统
CN113904314A (zh) 一种用于压缩机控制器的tvs二极管防浪涌电路
Li et al. DC circuit breaker requirements in multi-terminal HVDC systems
CN212845733U (zh) 一种igbt负载短路保护的测试装置
CN210954258U (zh) 一种大功率直流继电器瞬态冲击电流测试装置
CN108767882B (zh) 一种分布式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403714A (zh) 一种用于模块式有源滤波器的直流均压板
KR20210047735A (ko) 저전압 직류기기용 단락 시험설비
CN212231093U (zh) 一种具有反接保护功能的直流电源和电路
CN203883666U (zh) 变频器的并网控制装置
EP4333288A1 (en) Solid-state motor sta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