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9347U -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9347U
CN220209347U CN202321525129.5U CN202321525129U CN220209347U CN 220209347 U CN220209347 U CN 220209347U CN 202321525129 U CN202321525129 U CN 202321525129U CN 220209347 U CN220209347 U CN 220209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hole
base
jack
position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51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5251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9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9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9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包括底座、上盖、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一插片、第二插片、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一定位柱、第一通孔、第二定位柱、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一固定件;所述底座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豁口,上盖的外壁上对应第一豁口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豁口;本实用新型设计有带有通孔的地极连接片,通过定位柱固定更加牢固,且上盖的接线部位的筋位做高,更加利于固定,本实用新型设计有品字分布的端子排布,使得地线的端子离接线的部位更近,在发生拉脱时,地线会最后脱落,使用更加安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具有一定角度,使得用户接线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产品的连接头与电气用品插销,称为插头,家用交流电源插头与插座,是有棒状或铜板状突出的公接头,以物理方式插入有插槽或凹洞的母接头型的电源插座,而现有的插头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现有的插头插片固定结构较为简单,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松动,影响使用;二是现有的插头中的地线端子距离接线位置较远,在发生拉脱时,会首先脱落,具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插孔,第一插孔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插孔,且第二插孔开设于底座的一侧内壁上,第一插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二插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且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均开设于底座的一侧内壁上,第一容纳槽内套接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接线槽,第一接线槽内套接有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插片,且第一插片套接于第一插孔内,第二容纳槽内套接有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接线槽,第二接线槽内套接有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插片,且第二插片套接于第二插孔内,第一固定件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外壁上对应第一固定件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且第一螺丝导通连接于第一接线槽内,固定座的外壁上对应第二固定件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且第二螺丝导通连接于第二接线槽内,固定座的外壁上对应第一定位柱的位置处开设有第四通孔,且第一定位柱套接于第四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定位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柱,且第二定位柱固定连接于底座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定位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一定位柱套接于第三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上盖,上盖的一侧内壁上对应第一定位柱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柱,对应第二定位柱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四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豁口,上盖的外壁上对应第一豁口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豁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有带有通孔的地极连接片,通过定位柱固定更加牢固,且上盖的接线部位的筋位做高,更加利于固定,本实用新型设计有品字分布的端子排布,使得地线的端子离接线的部位更近,在发生拉脱时,地线会最后脱落,使用更加安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具有一定角度,使得用户接线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上盖;3、第一连接片;4、第二连接片;5、第一插片;6、第二插片;7、第一插孔;8、第二插孔;9、第一容纳槽;10、第二容纳槽;11、第一定位柱;12、第一通孔;13、第二定位柱;14、第二通孔;15、第三通孔;16、第一固定件;17、第二固定件;18、第一接线槽;19、第二接线槽;20、第一螺丝;21、固定座;22、第一螺孔;23、第二螺孔;24、第四通孔;25、第一豁口;26、第二豁口;27、第三定位柱;28、第四定位柱;29、第二螺丝。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插孔7,第一插孔7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插孔8,且第二插孔8开设于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第一插孔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9,第二插孔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10,且第一容纳槽9和第二容纳槽10均开设于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第一容纳槽9内套接有第一固定件16,第一固定件16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接线槽18,第一接线槽18内套接有第一连接片3,第一连接片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插片5,且第一插片5套接于第一插孔7内,第二容纳槽10内套接有第二固定件17,第二固定件17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接线槽19,第二接线槽19内套接有第二连接片4,第二连接片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插片6,且第二插片6套接于第二插孔8内,第一固定件16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的外壁上对应第一固定件16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螺孔22,第一螺孔22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20,且第一螺丝20导通连接于第一接线槽18内,固定座21的外壁上对应第二固定件17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孔23,第二螺孔23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29,且第二螺丝29导通连接于第二接线槽19内,固定座21的外壁上对应第一定位柱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四通孔24,且第一定位柱11套接于第四通孔24内;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11,第一定位柱1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2,第一定位柱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3,且第二定位柱13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定位柱1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4,第一连接片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5,且第一定位柱11套接于第三通孔15内;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上盖2,上盖2的一侧内壁上对应第一定位柱11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柱27,对应第二定位柱13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四定位柱28;底座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豁口25,上盖2的外壁上对应第一豁口25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豁口26。
工作原理:安装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第一连接片3的一端套入第一固定件16上的第一接线槽18内,将第二连接片4的一端套入第二固定件17上的第二接线槽19,然后将第一插片5插入第一插孔7内,第二插片6插入第二插孔8内,将第一定位柱11套入第三通孔15内,第一固定件16放入第一容纳槽9内,第二固定件17放入第二容纳槽10内,随后将第一定位柱11套入第四通孔24,将固定座21卡接在底座1上,将电线接头插入第一接线槽18和第二接线槽19内,利用第一螺孔22内的第一螺丝20对第一连接片3进行紧固,利用第二螺孔23内的第二螺丝29对第二连接片4进行紧固,进而压住电线接头完成接线,将电线整理放置在第一豁口25处,盖上上盖2,第二豁口26和第一豁口25对齐,第三定位柱27和第一定位柱11对齐,第四定位柱28和第二定位柱13对齐,用螺丝通过第一通孔12连接第三定位柱27和第一定位柱11,通过第二通孔14连接第四定位柱28和第二定位柱13,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插孔(7),第一插孔(7)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插孔(8),且第二插孔(8)开设于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第一插孔(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9),第二插孔(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10),且第一容纳槽(9)和第二容纳槽(10)均开设于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第一容纳槽(9)内套接有第一固定件(16),第一固定件(16)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接线槽(18),第一接线槽(18)内套接有第一连接片(3),第一连接片(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插片(5),且第一插片(5)套接于第一插孔(7)内,第二容纳槽(10)内套接有第二固定件(17),第二固定件(17)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接线槽(19),第二接线槽(19)内套接有第二连接片(4),第二连接片(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插片(6),且第二插片(6)套接于第二插孔(8)内,第一固定件(16)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座(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1)的外壁上对应第一固定件(16)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螺孔(22),第一螺孔(22)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20),且第一螺丝(20)导通连接于第一接线槽(18)内,固定座(21)的外壁上对应第二固定件(17)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孔(23),第二螺孔(23)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29),且第二螺丝(29)导通连接于第二接线槽(19)内,固定座(21)的外壁上对应第一定位柱(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四通孔(24),且第一定位柱(11)套接于第四通孔(2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11),第一定位柱(1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2),第一定位柱(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3),且第二定位柱(13)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定位柱(1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4),第一连接片(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5),且第一定位柱(11)套接于第三通孔(1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上盖(2),上盖(2)的一侧内壁上对应第一定位柱(11)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柱(27),对应第二定位柱(13)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四定位柱(2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豁口(25),上盖(2)的外壁上对应第一豁口(25)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豁口(26)。
CN202321525129.5U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 Active CN220209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5129.5U CN220209347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5129.5U CN220209347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9347U true CN220209347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25129.5U Active CN220209347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9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09347U (zh)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插头
CN218731897U (zh) 连接器组件
CN205863514U (zh) 电连接器
CN210156579U (zh) Ac插座、电源板
CN206180150U (zh) 一种接头及选用这种接头的墙面插座、墙面开关
CN212165882U (zh) 紧固件触发装置
CN212033430U (zh) 一种电压稳定设备
CN216289108U (zh) 一种安全电源插座
CN211880122U (zh) 一种模块化插接式充电器
CN203103714U (zh) 结构紧凑的电源转接座
CN210074848U (zh) 一种电动工具用可换充电器
CN205863513U (zh) 一种多面插座
CN215869948U (zh) 一种接插件和接插箱
CN217545163U (zh) 一种轨道式type-c扩展装置
CN215579395U (zh) 一种工程监测连接器装置
CN21410014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插座底座
CN219843240U (zh) 一种一体式电源插座
CN218888504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小功率光伏接线盒
CN209298427U (zh) 一种稳定型插头
CN212085277U (zh) 一种插座电极和插座
CN219659097U (zh) 一种带开关的插座
CN219876551U (zh) 一种面板及其能源供给设备
CN216872898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充电座
CN218415123U (zh) 可接驳配合使用的排插
CN209881038U (zh) 无焊点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