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3654U - 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3654U
CN220193654U CN202321602567.7U CN202321602567U CN220193654U CN 220193654 U CN220193654 U CN 220193654U CN 202321602567 U CN202321602567 U CN 202321602567U CN 220193654 U CN220193654 U CN 220193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bag
proof
interface
seep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25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玲玲
胡小微
高庆坤
李会伶
王子龙
王延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Hospi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Hospi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025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3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3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3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一件式底盘和积液袋,所述一件式底盘被配置为贴覆在患者的伤口处,所述积液袋被配置为收集伤口处的渗液,并允许引流管穿过;所述积液袋具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被配置为排放所述渗液和引流液;所述出口端通过导管连通有引流袋;其中,所述积液袋上设置有防反流膜。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引流装置,能够避免引流管口周围的皮肤不受渗液影响,避免引流袋脱管现象,有助于提高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能力,改善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引流管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排除体腔内的液体或气体,以减少炎症、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患者中,部分患者由于各种情况产生腹水,会导致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出现渗液现象。目前,临床常规处理方法是使用敷料加压包扎换药,以控制渗液。然而,患者会随时担心敷料脱落、伤口感染、舒适度下降等问题,甚至导致他们不敢下地活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提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能够避免引流管口周围的皮肤不受渗液影响,避免引流袋脱管现象,有助于提高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能力,改善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一件式底盘和积液袋,所述一件式底盘被配置为贴覆在患者的伤口处,所述积液袋被配置为收集伤口处的渗液,并允许引流管穿过;
所述积液袋具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被配置为排放所述渗液和引流液;
所述出口端通过导管连通有引流袋;
其中,所述积液袋上设置有防反流膜。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出口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接口,不同所述连接接口用于与不同所述引流管的接口连接,与所述引流管没有连接的部分所述连接接口用于排放所述渗液。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连接接口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接口分别为螺口接口和普通接口。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出口端还包括Y型管,所述Y型管的两个入口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接口,以分别接收所述渗液和引流液,所述Y型管的出口与所述导管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Y型管的两个入口所在的管身上分别设置有控制夹。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Y型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堵盖。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一件式底盘为医用黏胶。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引流袋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积液袋由透明材料制备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一件式底盘和积液袋,所述一件式底盘被配置为贴覆在患者的伤口处,所述积液袋被配置为收集伤口处的渗液,并允许引流管穿过;所述积液袋具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被配置为排放所述渗液和引流液;所述出口端通过导管连通有引流袋;其中,所述引流袋上设置有防反流膜。
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一件式底盘可以将积液袋贴覆在患者的伤口处,也就是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处,固定牢固,一件式底盘与在伤口周围形成密封,使得引流管延伸进入积液袋,并允许渗液只能从引流管口处进入积液袋,从而避免引流管口处的渗液污染伤口周围的皮肤,保证患者的就医舒适度,改善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进入积液袋的渗液和引流管内的引流液可以从积液袋流出并经导管的导流流向引流袋,被引流袋接收,可以准确记录引流量及渗液量,避免引流袋脱管现象,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情绪;防反流膜的设计可以防止患者活动翻身时积液袋内的渗液反流回皮肤伤口处,避免伤口感染的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患者就医费用,显著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的正视剖面图;
图2是图1中普通接口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螺口接口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件式底盘;2、积液袋;3、导管;4、引流袋;5、防反流膜;6、连接接口;61、普通接口;62、螺口接口;7、Y型管;8、控制夹;9、堵盖;10、流量调节器;11、排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装置适用于术后康复中需要引流的情况,特别适用于腹腔引流、盆腔引流、腹水引流、带有引流管渗液较多的伤口引流等操作。引流管的一端通常通过在手术或创伤伤口处插入,并连接到收集或排放设备上(或称为引流袋4)。
可以理解,对于引流手术渗液和引流液的处理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对于渗液情况,传统的敷料加压包扎的方法,存在背景技术中所提诸多问题。对于术后引流情况,相关技术中对于腹水患者而言引流方法十分少,其所使用的引流袋4更是固定不牢,具有易松动或脱落的风险,特别是在患者运动过程中,容易导致引流袋4脱管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引流管口通常是指引流管伸出伤口或创面与皮肤相接触的部位,引流管口皮肤渗液是指在引流管口与周围的皮肤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或渗透性,发生渗液的现象。
有鉴于此,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示例性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一件式底盘1和积液袋2,所述一件式底盘1被配置为贴覆在患者的伤口处,所述积液袋2被配置为收集伤口处的渗液,并允许引流管穿过;所述引流袋4具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被配置为排放所述渗液和引流液;所述出口端通过导管3连通有引流袋4;其中,所述积液袋2上设置有防反流膜5。
具体而言,一件式底盘1被贴覆在患者的伤口处,贴覆可以被定义为将一件式底盘1直接与伤口周围的皮肤或创面表面覆盖接触,并且与皮肤粘附。一件式底盘1和积液袋2可以镶嵌为一体,通过一件式底盘1贴覆在伤口处,从而将积液袋2固定在伤口处,便于积液袋2能够收集伤口处的渗液,而引流管主要流通引流液,渗液和引流液均从积液袋2的出口端流出。
其中一件式底盘1采用柔软的材料制成,例如软塑料或硅胶等,可以减少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和压迫感。
具体地说,一件式底盘1和积液袋2相接触的一面的中心区域均设置相连通的开口,该开口的位置可以与伤口处的位置对应,使得渗液从该开口处进入积液袋2。其中,一件式底盘1通常具有粘性或黏性的表面,可以粘覆在伤口表面周围并形成密封,起到固定作用,并只能允许渗液从开口处进入积液袋2,从而保护创面、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伤口类型、表面的形状大小及伤口位置设定一件式底盘1的大小和设定开口的形状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批量化生产一件式底盘1,再在一件式底盘1上裁剪合适孔径的开口,清洁患者伤口渗液处皮肤,在患者伤口引流管渗液处贴上该一件式底盘1。
优选地,所述一件式底盘1为医用黏胶。通过医用黏胶进行固定,医用黏胶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粘附力,将积液袋2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能够防止其意外脱落;医用黏胶通常具有透气性,可保持伤口或引流口周围的皮肤干燥和清洁;医用黏胶能够适应皮肤的曲线和形状,并提供舒适性和贴合性。
积液袋2具有出口端,用于排放渗液和引流液。其中积液袋2通过一件式底盘1稳固地粘覆在伤口处,积液袋2通过导管3与引流袋4相连通,确保渗液和引流液能够顺利排出,从而通过一件式底盘1提供稳定的支撑,可以保证积液袋2和引流袋4的位置稳定,防止其意外移动或脱落,能够避免积液袋2和引流袋4脱管现象。
更具体地说,在引流袋4上设置防反流膜5,当渗液从伤口处进入积液袋2时,防反流膜5允许渗液通过,并保持相对开放的状态。然而,当渗液试图从积液袋2的另一侧返回到伤口或皮肤表面时,防反流膜5会自动关闭,阻止渗液的反向流动。从而防止患者活动翻身时积液袋2内的渗液反流回皮肤伤口处,避免渗液污染伤口或皮肤,降低感染的风险。
需要解释的是,关于防反流膜5的具体结构和材质可以参照现有造口袋的设计。
如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件式底盘1可以将积液袋2贴覆在患者的伤口处,固定牢固,一件式底盘1与在伤口周围形成密封,使得引流管延伸进入积液袋2,并允许渗液只能从引流管口处进入积液袋2,从而避免引流管口处的渗液污染伤口周围的皮肤,保证患者的就医舒适度,改善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进入积液袋2的渗液和引流管内的引流液可以从积液袋2流出并经导管3的导流流向引流袋4,被引流袋4接收,可以避免引流袋4脱管现象,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情绪;防反流膜5的设计可以防止患者活动翻身时积液袋2内的渗液反流回皮肤伤口处,避免伤口感染的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患者就医费用,显著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口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接口6,不同所述连接接口6用于与不同所述引流管的接口连接,与所述引流管没有连接的所述连接接口6用于排放所述渗液。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管通常具有不同型号的接口设计,以便与其他装置连接。出口端作为引流袋4的一部分,它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接口6。这些连接接口6可以与不同型号的引流管的接口进行连接。通过选择适当的连接接口6,可以与引流管的特定接口连接起来,从而与不同类型或规格的引流管连接,以实现有效的引流和排液。
优选地,所述连接接口6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接口6分别为螺口接口62和普通接口61。可以参阅图2和图3,图2和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示例性的螺口接口和普通接口。在本实施例中,螺口接口62和普通接口61是两种常见类型的连接接口6,其中,螺口接口62是一种具有螺纹结构的连接接口6,通常与具有相应螺纹设计的引流管连接。通过旋转引流管,可以将其螺纹部分与螺口接口62相匹配,从而实现稳固的连接。螺口接口62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固定性,可以有效防止渗漏和意外脱落。普通接口61则是一种通用的连接接口6,以便与不同类型的引流管配合使用。通过提供螺口接口62和普通接口61,引流装置可以适配不同类型的引流管,使得引流装置更加灵活和多功能,能够满足临床实践中的不同引流要求。
可以理解,通常一个引流管对应一个连接接口6,当引流管与对应的螺口接口62连接时,另一个普通接口61可以作为积液袋2的出口,排放积液袋2内收集的渗液。当引流管与对应的普通接口61连接时,另一个螺口接口62可以作为积液袋2的出口,排放积液袋2内收集的渗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端还包括Y型管7,所述Y型管7的两个入口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接口6,以分别接受所述渗液和引流液,所述Y型管7的出口与所述导管3连通。具体地说,Y型管7具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两个入口所在的管身为支管,意味着Y型管7的两个支管分别与螺口接口62和普通接口61连接,其中一个支管用于传输渗液,另一个支管用于传输引流液。一个出口所在的管身为总管,意味着Y型管7的总管与导管3连通,渗液和引流液可以从引流袋4流入Y型管7,并通过导管3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口6与Y型管7的两个入口相融合,且连接接口6不高出积液袋2的底部平面,更有利于渗液的引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接口6还可以通过增设的连接管与Y型管7对应的入口连接。
其中可以分别在两个支管上设置控制夹8,以分别控制渗液和引流液的排放路线。其中控制夹8可以是打开和关闭管口的结构,其通过控制支管的流通面积来控制液体的流动路径。当控制夹8在关闭状态时会阻止液体通过,而在打开状态时则允许液体通过。例如,当同时打开两个支管上的控制夹8时,渗液和引流液同时流入进入总管排向引流袋4。当仅打开传输引流液的支管上的控制夹8时,只允许引流液流入总管排向引流袋4。
通过设计Y型管7和控制夹8的设计,调整控制夹8来限制或允许不同支管中的液体流动,实现将渗液和引流液分开/同时排放,以实现有效的引流和控制。渗液和引流液分别进入Y型管7的不同入口,以更好地管理术后患者的引流。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渗液的产生速度可能较慢,可以在渗液收集到一定程度时,打开传输渗液的支管上的控制夹8。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透明材料制备的积液袋2可以方便观察积液袋2内渗液的收集情况。使医务人员或患者能够直观地了解渗液的积聚程度。当渗液开始积聚时,可以通过观察积液袋2内的液位变化来确定是否需要排放渗液。当渗液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打开传输渗液的支管上的控制夹8,使渗液顺利进入总管排向引流袋4,以避免渗液过多导致积液袋2溢满或影响引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3与Y型管7的总管可拆卸连接。所述Y型管7的出口处设置有堵盖9。当患者下地或外出活动时可以盖紧堵盖9,防止渗液或引流液在活动过程中泄漏出来,同时省去了携带引流袋4,从而提供更大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使患者在活动期间感到更加自由,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需放腹水,可以打开堵盖9,通过堵盖9的接口连通导管3。
在本实施例延伸出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3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10,控制积液和/或引流液的流速。具体地说,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液体的流量和流速,通过流量调节器10使其保持恰当的引流速度和引流量,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其中流量调节器10是一个可以调整导管3流速的装置,其通常包括阀门和旋钮,阀门通常采用可调节的螺纹接头或夹持接头与导管3连接,旋钮通过螺纹连接到阀门上。可调节的螺纹接头可以调节长度,通过旋转旋钮来移动阀门,从而改变阀门与导管3之间的距离,实现改变阀门的开度大小,以控制液体排放速度。由于阀门的开合程度可以改变导管3内的流通面积,从而可以改变引流速度。例如,当阀门关闭时,导管3内的流通面积会减小,阻力增大,流速减慢;而当阀门开启时,导管3内的流通面积会增大,阻力减小,流速加快。
液体通过导管3排向引流袋4,被引流袋4收集。其中,所述引流袋4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具有刻度线的引流袋4可以方便医务人员对渗液或引流液的量进行观察和测量,以便及时评估和监测患者的引流情况。
优选地,引流袋4的底端设置有排液阀11。该排液阀11可以为十字排液阀11。其中,十字排液阀11的竖向段与引流袋4的底端连通,十字排液阀11的横向段活动插入在竖向段内。当横向段插入在竖向段内封闭竖向段的出口时,排液阀11处于关闭状态,当操作横向段往外界移动,使得横向段插入在竖向段内但打开竖向段的出口时,排液阀11处于开启状态,方便排液。
综上所述,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裁剪合适孔径的一件式软盘,清洁患者伤口渗液处皮肤,在患者伤口引流管渗液处贴一件式底盘1,根据患者身体引流管接口形状,衔接螺口接口62或普通接口61,在引流过程中,“Y”型管的一端可以收集积液袋2内的渗液,另一端可以引流患者体内的引流液。“Y”型管上设计控制夹8,下端设有堵盖9,患者下地或外出活动时可以盖紧堵盖9,方便患者活动,如需放腹水堵盖9的接口可以接导管3,在放引流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流量调节器10控制流速,将引流液和渗液收集在引流袋4内。实现在不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前提下保证引流管通畅不渗液,引流管固定牢固,准确记录引流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患者费用,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一件式底盘和积液袋,所述一件式底盘被配置为贴覆在患者的伤口处,所述积液袋被配置为收集伤口处的渗液,并允许引流管穿过;
所述积液袋具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被配置为排放所述渗液和引流液;
所述出口端通过导管连通有引流袋;
其中,所述积液袋上设置有防反流膜;
所述出口端包括两个连接接口,所述出口端还包括Y型管,所述Y型管的两个入口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接口,以分别接收所述渗液和引流液,所述Y型管的出口与所述导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连接接口用于与不同所述引流管的接口连接,与所述引流管没有连接的所述连接接口用于排放所述渗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管的两个入口所在的管身上分别设置有控制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堵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件式底盘为医用黏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袋由透明材料制备而成。
CN202321602567.7U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 Active CN220193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2567.7U CN220193654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2567.7U CN220193654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3654U true CN220193654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7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2567.7U Active CN220193654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3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65601A1 (en) CONN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QUIDS.
US11504264B2 (en) Ostomy output diversion device
CN220193654U (zh) 一种防渗漏防反流可控式双接口引流装置
JPH0119961Y2 (zh)
CN213822834U (zh) 一种引流管集液袋
CN210044546U (zh) 一种用于伤口渗液的引流装置
CN219646005U (zh) 护理用接尿装置
CN215230821U (zh) 一种引流渗液收集器
CN214105401U (zh) 一种伤口渗液收集装置
CN214435614U (zh) 一种抗返流防渗漏的伤口渗液收集袋
CN210873258U (zh) 一种造口袋式引流冲洗装置
CN218515955U (zh) 一种引流管周渗液收集袋
CN208212241U (zh) 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袋
CN218899871U (zh) 一种防漏导尿装置
CN217645601U (zh) 一种造口引流收集装置
CN212730558U (zh) 引流渗液收集器
CN213077163U (zh) 便携式负压封闭引流一体装置
CN215875166U (zh) 一种引流管切口渗液收集袋
CN216294400U (zh) 便携式泌尿外科护理器
EP1570819B1 (en) Urine drainage device
CN212592645U (zh) 肠皮瘘辅助治疗器
CN214129681U (zh) 一种渗液收集袋
CN215386314U (zh) 一种用于引流管口的渗液管理袋
CN217040915U (zh) 一种便于对膀胱进行冲洗和引流的设备
CN213666061U (zh) 一种引流管渗液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