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3292U - 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3292U
CN220193292U CN202320712484.7U CN202320712484U CN220193292U CN 220193292 U CN220193292 U CN 220193292U CN 202320712484 U CN202320712484 U CN 202320712484U CN 220193292 U CN220193292 U CN 220193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over
fixedly connected
sides
pad body
restra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24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3207124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3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3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3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包括翻身垫本体,翻身垫本体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约束带,约束带的两侧均通过设置的缝合处固定连接有伸长带,伸长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套,卡接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翻身垫本体的顶端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固定套设置于固定杆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翻身垫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约束带,可同时对上肢和下肢进行约束,同时也可用于肩膀处和下肢腹股沟处的沙袋压迫,提高了使用的效果,通过在约束带的两端设置伸长带和卡接套,伸长带可在卡接套的内侧进行滑动,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被卡扣进行限位卡接,方便进行松紧度的调整,同时方便拆卸,提高了使用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
背景技术
心内科老年患者居多,危重患者易发生谵妄,或者患者本身具有老年痴呆等疾病,一般的约束器具在使用时患者容易挣脱,舒适感不强,且心内科术后穿刺点需要沙袋压迫,当患者躁动时易导致沙袋滑落,以及患侧肢体弯曲时穿刺点容易发生出血,造成患者使用的不适感以及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包括翻身垫本体,所述翻身垫本体的顶端设置有约束袖筒和约束裤筒,所述约束袖筒和约束裤筒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翻身垫本体的顶端,所述翻身垫本体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约束带;
所述约束带的两侧均通过设置的缝合处固定连接有伸长带,所述伸长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套,所述卡接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
所述翻身垫本体的顶端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所述固定套设置于固定杆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卡接套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卡槽,所述伸长带滑动连接于侧卡槽的内侧,所述伸长带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卡接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伸长带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侧均设置有卡扣。
优选的,所述翻身垫本体两侧均设置有抬床机构,所述抬床机构设置有六个且对称设置于翻身垫本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抬床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固定连接于翻身垫本体的外侧,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块。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翻身垫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约束带,可同时对上肢和下肢进行约束,同时也可用于肩膀处和下肢腹股沟处的沙袋压迫,提高了使用的效果,通过在约束带的两端设置伸长带和卡接套,伸长带可在卡接套的内侧进行滑动,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被卡扣进行限位卡接,方便进行松紧度的调整,同时方便拆卸,提高了使用的适应性;
(2)通过在翻身垫本体的两侧均匀设置有抬床机构,固定块设置有两个且均固定连接于翻身垫本体的外侧,转动杆转动设置于两个固定块的外侧,挡块固定连接于固定块的一侧,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挡块能有效对挡块进行限位,握把能有效进行抓握,护士可通过一侧的握把,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工作,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抬床机构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约束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翻身垫本体1;固定杆11;约束袖筒12;约束裤筒13;抬床机构2;固定块21;挡块211;转动杆22;连接杆221;握把222;约束带3;伸长带31;缝合处311;第一通孔312;拉环313;卡接套32;侧卡槽321;第二通孔322;固定套33;卡扣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包括翻身垫本体1,翻身垫本体1长度和宽度与现有的病床大小相同,便于将翻身垫本体1放置在病床上进行使用,同时翻身垫本体1的四角均设置有绑带,便于将翻身垫本体1固定在病床上,提高使用的稳定性,翻身垫本体1设置有多层,最底层为木板,用于增加翻身垫本体1的使用强度,内部设置有海绵,增加翻身垫本体1的柔软性同时增加透气性,外表面设置为与气垫床相同材质的光滑垫,使得其表面不容易粘上污渍且易于清洗,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约束袖筒12和约束裤筒13,约束袖筒12和约束裤筒13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约束裤筒12和约束袖筒13的底端通过弹性布条固定连接于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在需要使用时可从翻身垫本体1的底端取出使用,在不需要使用时,可进行折叠放置于翻身垫本体1的底端,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约束带3,约束带3的外表面坚韧,内表面使用较柔软的材质,如棉质材质,能有效在进行绑紧的过程中保护患者,避免遭受伤害,约束带3的设置可同时对上肢和下肢进行约束,同时对也可用于肩膀处和下肢腹股沟处的沙袋压迫;
约束带3的两侧均通过设置的缝合处311固定连接有伸长带31,伸长带31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套32,卡接套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33,缝合处311通过缝制的方式与约束带3相互固定连接,伸长带31滑动连接于卡接套32的内侧;
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11,固定套33设置于固定杆11的外侧;
卡接套32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卡槽321,伸长带31滑动连接于侧卡槽321的内侧,伸长带3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拉环313,侧卡槽321的内侧设置有与伸长带31宽度相同的滑槽,便于伸长带31在侧卡槽321的内侧进行滑动,两个侧卡槽321之间设置有滑道,拉环313设置于滑道的内侧,能有效拉动伸长带31在卡接套32内进行滑动,卡接套32不具备弹性,且质地较硬,伸长带31靠近卡接套32的一端与卡接套32的材质相同,伸长带31靠近约束带3一端设置为有弹性;
卡接套3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通孔322,伸长带3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312,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22相互对应设置,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22的内侧均设置有卡扣4,将伸长带31在卡接套32的内侧进行滑动,设置多个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22便于进行多种约束力度的选择,选择好约束带3的约束力度,将卡扣4穿过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22,卡扣4的底端设置有螺纹,利用螺帽对其进行固定,使得约束带3不会轻易被松开;
翻身垫本体1两侧均设置有抬床机构2,抬床机构2设置有六个且对称设置于翻身垫本体1的两侧,抬床机构2包括固定块21,固定块21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固定连接于翻身垫本体1的外侧,两个固定块21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杆22,固定块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块211,转动杆22的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221,两个连接杆221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把222,通过在翻身垫本体1的两侧均匀设置有抬床机构2,固定块21设置有两个且均固定连接于翻身垫本体1的外侧,转动杆22转动设置于两个固定块21的外侧,挡块211固定连接于固定块21的一侧,转动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11,挡块211能有效对挡块211进行限位,握把222能有效进行抓握,护士可通过一侧的握把222,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工作,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使用时,翻身垫本体1长度和宽度与现有的病床大小相同,便于将翻身垫本体1放置在病床上进行使用,同时翻身垫本体1的四角均设置有绑带,便于将翻身垫本体1固定在病床上,提高使用的稳定性,翻身垫本体1设置有多层,最底层为木板,用于增加翻身垫本体1的使用强度,内部设置有海绵,增加翻身垫本体1的柔软性同时增加透气性,外表面设置为与气垫床相同材质的光滑垫,使得其表面不容易粘上污渍且易于清洗,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约束袖筒12和约束裤筒13,约束袖筒12和约束裤筒13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约束裤筒12和约束袖筒13的底端通过弹性布条固定连接于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在需要使用时可从翻身垫本体1的底端取出使用,在不需要使用时,可进行折叠放置于翻身垫本体1的底端,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约束带3,约束带3的外表面坚韧,内表面使用较柔软的材质,如棉质材质,能有效在进行绑紧的过程中保护患者,避免遭受伤害,约束带3的设置可同时对上肢和下肢进行约束,同时对也可用于肩膀处和下肢腹股沟处的沙袋压迫,通过在翻身垫本体1的两侧均匀设置有抬床机构2,固定块21设置有两个且均固定连接于翻身垫本体1的外侧,转动杆22转动设置于两个固定块21的外侧,挡块211固定连接于固定块21的一侧,转动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11,挡块211能有效对挡块211进行限位,握把222能有效进行抓握,护士可通过一侧的握把222,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工作,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包括翻身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约束袖筒(12)和约束裤筒(13),所述约束袖筒(12)和约束裤筒(13)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所述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约束带(3);
所述约束带(3)的两侧均通过设置的缝合处(311)固定连接有伸长带(31),所述伸长带(31)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套(32),所述卡接套(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33);
所述翻身垫本体(1)的顶端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11),所述固定套(33)设置于固定杆(1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套(32)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卡槽(321),所述伸长带(31)滑动连接于侧卡槽(321)的内侧,所述伸长带(3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拉环(3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套(3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通孔(322),所述伸长带(3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通孔(312),所述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22)相互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322)的内侧均设置有卡扣(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垫本体(1)两侧均设置有抬床机构(2),所述抬床机构(2)设置有六个且对称设置于翻身垫本体(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床机构(2)包括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固定连接于翻身垫本体(1)的外侧,两个所述固定块(21)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杆(22),所述固定块(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块(2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2)的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221),两个所述连接杆(221)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把(222)。
CN202320712484.7U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 Active CN220193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2484.7U CN220193292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2484.7U CN220193292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3292U true CN220193292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54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2484.7U Active CN220193292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3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42842A1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lifting, moving, turning, and positioning a patient
US982090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urning and positioning a patient
US4675925A (en) Device for manipulating bedridden patients
US8850634B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urning and positioning a patient
US20050246834A1 (en) Patient transfer mattress having side pull straps
CN220193292U (zh) 一种可约束翻身转运垫
US10258523B2 (en) Patient tur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e
CN201684091U (zh) 手拉式翻身担架床单
US20230061295A1 (en) Transfer Mattress
CN214415092U (zh) 一种医疗轴位翻身装置
CN211131817U (zh) 一种用于骨科患者的多用转运翻身单
CN216496194U (zh) 一种可定位式护理垫
CN216535862U (zh) 一种新型翻身、转移床垫
CN216091145U (zh) 多功能轴线翻身护理床单
CN201040061Y (zh) 多功能帆布担架
CN218354751U (zh) 防压力性损伤护膝
US2559956A (en) Compressible sectional mattress
CN205626357U (zh) 短距离移动病人的节力式移动垫组合包
CN214967831U (zh) 一种患者转运装置
CN213465731U (zh) 一体多功能翻身垫
CN215131787U (zh) 一种重症监护用辅助抬运装置
CN211583876U (zh) 一种用于病患抬运的医用中单
CN220632484U (zh) 一种约束垫
CN214548637U (zh) 一种防滑脱的床单
CN219614161U (zh) 一种握感舒适的医疗用品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