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2831U - 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2831U
CN220192831U CN202321682467.XU CN202321682467U CN220192831U CN 220192831 U CN220192831 U CN 220192831U CN 202321682467 U CN202321682467 U CN 202321682467U CN 220192831 U CN220192831 U CN 220192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powder
head
metal connecting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824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卫忠
侯国光
毕永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 Electric Appliances Indust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 Electric Appliances Industri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 Electric Appliances Industrial Ltd filed Critical Top Electric Appliances Industrial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824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2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2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2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包括上机壳、下机壳、主控电路板和粉杯,所述上机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设有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所述下机壳内设置有豆仓、金属连接轴和研磨组件,所述研磨组件包括可导电的内磨头和外磨头,所述金属连接轴上部与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连接,且所述金属连接轴贯穿所述内磨头并与所述内磨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所述金属连接轴、所述内磨头和所述外磨头形成连通的可导电组件,所述可导电组件的侧部设有可产生电荷的电荷发生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采用电荷发生器产生电荷来中和及排斥咖啡粉中所带的电荷,使研磨组件具有防粘粉效果,安全卫生。

Description

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咖啡豆研磨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咖啡饮品成为广大市民青睐的饮品,在制作咖啡饮品时需要将咖啡豆磨成咖啡粉,而在咖啡豆研磨过程中,会使研磨完成后咖啡粉上附着静电,导致磨好的咖啡粉产生静电粘附在研磨头的现象,在现有相关技术中,太多数采用等离子的方式去除静电,但等离子会产生臭氧,影响咖啡粉的风味且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采用电荷发生器产生电荷来中和及排斥咖啡粉中所带的电荷,具有防粘粉效果,安全卫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包括上机壳、下机壳、主控电路板和粉杯,所述上机壳下部与所述下机壳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粉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下机壳的下部,所述上机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设有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所述下机壳内设置有豆仓、金属连接轴和研磨组件,所述研磨组件包括可导电的内磨头和外磨头,所述金属连接轴上部与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连接,且所述金属连接轴贯穿所述内磨头并与所述内磨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所述金属连接轴、所述内磨头和所述外磨头形成连通的可导电组件,所述可导电组件的侧部设有可产生电荷的电荷发生器,所述电机、所述电荷发生器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所述电荷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的侧部,所述电荷发生器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电荷输出端,所述电荷输出端与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所述电荷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的侧部,所述电荷发生器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电荷输出端,所述电荷输出端与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所述豆仓呈漏斗状并设置在所述下机壳上部,所述外磨头和所述内磨头位于所述豆仓下方,所述下机壳内设有固定支架,所述金属连接轴位于所述固定支架内并贯穿所述内磨头,所述金属连接轴下部与所述内磨头的底部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所述外磨头和所述内磨头之间形成呈锥形的研磨腔,所述豆仓下部设有出豆口,所述研磨腔设有进料口和出粉口,所述出豆口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粉杯顶部设有杯口,所述出粉口连通所述粉杯的所述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所述主控电路板设在所述上机壳内,所述上机壳内还设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主控电路板和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旋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所述电荷发生器设置在所述金属连接轴的侧部,所述电荷发生器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电荷输出端,所述电荷输出端与所述金属连接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所述电荷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外磨头的侧部,所述电荷发生器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电荷输出端,所述电荷输出端与所述外磨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电荷发生器产生电荷来中和及排斥咖啡粉中所带的电荷,使研磨组件具有防粘粉效果,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优选实施例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优选实施例的可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他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他实施例(一)的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他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他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其他实施例(一)、其他实施例(二)和其他实施例(三)。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包括上机壳1、下机壳2、主控电路板3和粉杯4,上机壳1下部与下机壳2上部可拆卸连接,粉杯4可拆卸连接在下机壳2的下部,粉杯4的上部与下机壳2的下部可通过旋扣连接方式、螺纹连接方式、上下磁铁相吸连接方式或卡扣连接方式中的其中一种方式可拆卸连接,上机壳1内设有电机11,电机11设有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12,下机壳2内设置有豆仓21、金属连接轴22和研磨组件23,研磨组件23由可导电的金属材料制作,研磨组件23包括可导电的内磨头231和可导电的外磨头232,金属连接轴22上部与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12连接,且金属连接轴22贯穿内磨头231并与内磨头231的底部固定连接,金属连接轴22可导电,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12、金属连接轴22、内磨头231和外磨头232形成连通的可导电组件6,可导电组件6的侧部设有可产生电荷的电荷发生器13,电机11、电荷发生器13与主控电路板3电性连接。作为优选的,电荷发生器13设置在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12侧部,电荷发生器13包括控制电路模块131和电荷输出端132,电荷输出端132与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12连接,控制电路模块131包括供电电路、控制电路、振荡电路和升压电路,当启动控制电路模块131时,由供电电路给电路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振荡电路的工作,振荡电路的信号经升压电路后输出需要的电压,并由电荷输出端132输出正电荷。在进行咖啡豆研磨时,豆仓21里咖啡豆电性为中性,在咖啡豆经研磨组件23的研磨过程中,会发生物体表面电荷转移现象,导致磨出来的咖啡粉就带有正电荷,研磨组件23则带负电荷,咖啡粉的正电荷与研磨组件23的负电荷会相互中和,但由于研磨组件23上的电荷量比咖啡粉少很多,所以正电荷的咖啡粉还会粘附在研磨组件23形成“静电粘附”现象,此时电荷发生器13产生正电荷,正电荷通过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12传至金属连接轴22,又通过金属连接轴22传至可导电的研磨组件23,从而使研磨组件23带有正电荷,因为同性电荷相斥,所以带有正电荷的咖啡粉就不会粘在研磨组件23上,从而达到消除咖啡粉“静电粘附”的效果,达到防粘粉的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豆仓21呈漏斗状并设置在下机壳2上部,外磨头232和内磨头231位于豆仓21下方,下机壳2内设有固定支架24,金属连接轴22位于固定支架24内并贯穿内磨头231,金属连接轴22下部与内磨头231的底部通过固定螺母25固定连接。固定支架24上部内设有上轴承26,下部内设有下轴承27,通过上轴承26和下轴承27将金属连接轴22固定在固定支架24内,金属连接轴22上部与转轴联接头12配合端面是梅花形,在示意图里金属连接轴22是公端,转轴联接头12是母端,也可以反过来以金属连接轴22是母端转轴联接头12是公端的方式实施。磨豆时,电机11转动联带着转轴联接头12转动,转轴联接头12联带着金属连接轴22转动,金属连接轴22联带着内磨头231转动,因外磨头232固定住下机壳下部不动,所以转动的内磨头231和不转的外磨头232之间产生研磨力,将咖啡豆研磨成咖啡粉。金属连接轴22与内磨头231除了贯穿连接固定方式外,还可以使用将金属连接轴22与内磨头231做成一体件的方式来实施。
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外磨头232和内磨头231之间形成呈锥形的研磨腔233,豆仓21下部设有出豆口211,研磨腔233设有进料口2331和出粉口2332,出豆口211与进料口2331相连通,粉杯4顶部设有杯口41,出粉口2332连通粉杯4的杯口41。磨豆时,通过旋转将下机壳2与上机壳1分离开,将咖啡豆放进豆仓21里,再通过旋转将下机壳2与上机壳1旋扣起来,启动电源开关5,主控电路板3控制电机11转动,电机11通过金属连接轴22联带着内磨头231同步转动,在重力的作用下,咖啡豆从豆仓21的下部出豆口211进入研磨腔233的进料口2331,被外磨头232和内磨头231研磨成粉状,咖啡粉从出粉口2332出来,从杯口41落入到粉杯4里面,在研磨过程中,因静电粘附,粉末状的咖啡粉会粘附在外磨头232和内磨头231上,当电荷发生器13产生的正电荷通过金属连接轴22传至内磨头231上,同性相斥下,带正电荷的咖啡粉与带正电荷的内磨头231相互排斥,就不会粘附在带正电荷的内磨头231上。外磨头232和内磨头231除了优选的锥形磨头外,还可以使用上、下结构的平磨刀盘的来实施。
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主控电路板3设在上机壳1内,上机壳1内还设有可充电电池14,可充电电池14与主控电路板3和电机11电性连接,可充电电池14用于给主控电路板3、电机11和电荷发生器13供电,上机壳1表面还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可外接电源给可充电电池14充电。其中,电荷发生器13与主控电路板3电性连接,电荷发生器13与主控电路板3可以分离设置或一体设置。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板3、电机11和电荷发生器13的供电方式可采用连接外部电源供电。
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上机壳1与下机壳2旋扣连接。上机壳1的下部壳体上设有凹槽,下机壳2的上部壳体上设有凸筋,通过旋扣,上机壳1的凹槽与下机壳2凸筋扣合在一起形成扣接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机壳1与下机壳2可用螺纹连接,具体地,上机壳1的下部壳体上设有螺旋凸筋,下机壳2的上部壳体上设有螺旋凹槽,通过旋转,上机壳1的螺旋凸筋与下机壳2螺旋凹槽旋合在一起形成螺纹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机壳1与下机壳2可用卡扣连接。
参考图5和图6,在其他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电荷发生器13设置在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12的侧部,电荷发生器13包括控制电路模块131和电荷输出端132,电荷输出端132与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12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之间。控制电路模块131包括供电电路、控制电路、振荡电路和升压电路,当启动控制电路模块131时,由供电电路给电路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振荡电路的工作,振荡电路的信号经升压电路后输出需要的电压,并由电荷输出端132尖端放电,通过放电方式向转轴联接头12侧边的空间输出大量的正电荷,正电荷通过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12传导至金属连接轴22和研磨组件23。
参考图7,在其他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电荷发生器13设置在金属连接轴22的侧部,电荷发生器13包括控制电路模块131和电荷输出端132,电荷输出端132与金属连接轴22固定连接。在进行咖啡豆研磨时,豆仓21里咖啡豆电性为中性,在咖啡豆经研磨组件23的研磨过程中,会发生物体表面电荷转移现象,导致磨出来的咖啡粉就带有正电荷,研磨组件23则带负电荷,咖啡粉的正电荷与研磨组件23的负电荷会相互中和,但由于研磨组件23上的电荷量比咖啡粉少很多,所以正电荷的咖啡粉还会粘附在研磨组件23形成“静电粘附”现象,此时电荷发生器13产生正电荷,正电荷通过可导电的金属连接轴22传至可导电的研磨组件23,从而使研磨组件23带有正电荷,因为同性电荷相斥,所以带有正电荷的咖啡粉就不会粘在研磨组件23上,从而达到消除咖啡粉“静电粘附”的效果,达到防粘粉的效果。
参考图8,在其他实施例(三)中,本实用新型防粘粉的研磨装置的电荷发生器13设置在外磨头232的侧部,电荷发生器13包括控制电路模块131和电荷输出端132,电荷输出端132与外磨头232连接。在进行咖啡豆研磨时,豆仓21里咖啡豆电性为中性,在咖啡豆经研磨组件23的研磨过程中,会发生物体表面电荷转移现象,导致磨出来的咖啡粉就带有正电荷,研磨组件23则带负电荷,咖啡粉的正电荷与研磨组件23的负电荷会相互中和,但由于研磨组件23上的电荷量比咖啡粉少很多,所以正电荷的咖啡粉还会粘附在研磨组件23形成“静电粘附”现象,此时电荷发生器13产生正电荷,正电荷通过可导电的外磨头232传至可导电的研磨组件23,从而使研磨组件23带有正电荷,因为同性电荷相斥,所以带有正电荷的咖啡粉就不会粘在研磨组件23上,从而达到消除咖啡粉“静电粘附”的效果,达到防粘粉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电荷发生器产生电荷来中和及排斥咖啡粉中所带的电荷,使研磨组件具有防粘粉效果,安全卫生。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机壳、下机壳、主控电路板和粉杯,所述上机壳下部与所述下机壳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粉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下机壳的下部,所述上机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设有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所述下机壳内设置有豆仓、金属连接轴和研磨组件,所述研磨组件包括可导电的内磨头和外磨头,所述金属连接轴上部与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连接,且所述金属连接轴贯穿所述内磨头并与所述内磨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所述金属连接轴、所述内磨头和所述外磨头形成连通的可导电组件,所述可导电组件的侧部设有可产生电荷的电荷发生器,所述电机、所述电荷发生器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侧部,所述电荷发生器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电荷输出端,所述电荷输出端与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侧部,所述电荷发生器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电荷输出端,所述电荷输出端与所述可导电的转轴联接头之间的距离为0.1mm-5mm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豆仓呈漏斗状并设置在所述下机壳上部,所述外磨头和所述内磨头位于所述豆仓下方,所述下机壳内设有固定支架,所述金属连接轴位于所述固定支架内并贯穿所述内磨头,所述金属连接轴下部与所述内磨头的底部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磨头和所述内磨头之间形成呈锥形的研磨腔,所述豆仓下部设有出豆口,所述研磨腔设有进料口和出粉口,所述出豆口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粉杯顶部设有杯口,所述出粉口连通所述粉杯的所述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设在所述上机壳内,所述上机壳内还设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主控电路板和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旋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发生器设置在所述金属连接轴的侧部,所述电荷发生器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电荷输出端,所述电荷输出端与所述金属连接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粘粉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外磨头的侧部,所述电荷发生器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和电荷输出端,所述电荷输出端与所述外磨头连接。
CN202321682467.X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 Active CN220192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2467.XU CN220192831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2467.XU CN220192831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2831U true CN220192831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54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82467.XU Active CN220192831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2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1925B (zh) 咖啡研磨机
US10518097B2 (en) Workpiece with integrated battery
CN220192831U (zh) 一种防粘粉的研磨装置
EP2770971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sonal massage
CN207823164U (zh) 一种自动碾药器
CN112055552B (zh) 提取原料的粉碎装置
US20190363666A1 (en) Battery powered rotary tool and a rotary swab
EP2075895A3 (en) Flexib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106992567A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多功能充电器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209393297U (zh) 一种饲料加工粉碎装置
CN105919460B (zh) 多功能咖啡碾磨机
CN211988821U (zh) 一种油茶籽磨粉设备
CN210541142U (zh) 一种搅拌装置
CN209173813U (zh) 一种具有循环时间自动控制的加料机
CN208661378U (zh) 一种方便观察连接出料器的饲料粉碎机壳体
CN218899222U (zh) 研磨组件及咖啡机
CN220737743U (zh) 一种ms胶生产用原料研磨结构
EP4374753A1 (en) Grinder
EP2562909A1 (en) Electrical charger for a radio-controlled toy
CN212438336U (zh) 一种手持式咖啡研磨机
CN217659418U (zh) 一种电动磨豆机
CN205144380U (zh) 一种料理机
JP2016015998A (ja) コーヒー豆粉砕装置
CN207579769U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手机架
US20240178465A1 (en) Grin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