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7595U - 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7595U
CN220187595U CN202320654847.6U CN202320654847U CN220187595U CN 220187595 U CN220187595 U CN 220187595U CN 202320654847 U CN202320654847 U CN 202320654847U CN 220187595 U CN220187595 U CN 220187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sediment
measuring
thicknes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48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琪
谭行
周旺高
李恩智
段志海
阴晓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48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7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7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7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属于测具技术领域。该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外壳件、放置机构、第二外壳件和下沉机构。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孔底沉渣厚度时,可以通过先将测量件放置于孔内后,待测量件完全沉入至沉渣的表面后,将沉底件放置于孔内,待尖锥件完全沉入至沉渣的底端后,可以读取第一刻度绳件以及第二刻度绳件的数据,之后再将第二刻度绳件表面显示的数据减去第一刻度绳件表面显示的数据,即可得到沉渣的厚度,通过本装置可以用定量的方式测量沉渣厚度,相比以往定性判断沉渣厚度更为准确通过本装置能够减轻因沉渣厚度较大所引起的工程桩质量问题,提高工程桩成桩质量,并且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钻(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沉渣厚度则可采用仪器进行检测,但操作相对繁琐,不适用于实际施工现场。目前施工现场针对孔底实际沉渣厚度多是利用测绳进行掂量、感觉等方式进行定性估计,效果很不明显,对成桩质量存在巨大隐患。
在公开号为:CN 216645182 U公开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该装置在检测孔底沉渣厚度时,通过将倒刺扎入沉渣中,再将倒刺升起后,观察沉渣处于倒刺的哪个位置后,大致估算沉渣厚度,该方法由于不便观察,因此在升起倒刺时,无法确定是否有沉渣重新掉落回孔底,从而可能导致估算数值与实际数值误差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旨在改善无法确定是否有沉渣重新掉落回孔底,从而可能导致估算数值与实际数值误差过大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包括
第一外壳件,所述第一外壳件内部中空;
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测量件、第一伸缩件、第一刻度绳件、第一摇杆件、第一转轮件和第一缠绕槽,所述第一转轮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件内部,所述第一缠绕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转轮件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刻度绳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缠绕槽内,所述第一伸缩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刻度绳件的一端,所述测量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下端,所述第一摇杆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轮件的一端;
第二外壳件,所述第二外壳件内部中空;
下沉机构,所述下沉机构包括沉底件、第二伸缩件、第二刻度绳件、第二摇杆、第二转轮件、第二缠绕槽和尖锥件,所述第二转轮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件内部,所述第二缠绕槽开设于所述第二转轮件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二刻度绳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缠绕槽内,所述第二伸缩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刻度绳件的一端,所述沉底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下端,所述尖锥件的设置于所述沉底件,所述第二摇杆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轮件的一端。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转轮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件的一侧内壁。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外壳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摇杆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外壳件的下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刻度绳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刻度绳件内。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外壳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二摇杆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孔内。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外壳件的下端开设有第四限位孔,所述第二刻度绳件设置于所述第四限位孔内。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转轮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件的一侧内壁。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沉底件的下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尖锥件的上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外壳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外壳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简单,仅需一位测量人员即可进行孔底沉渣厚度检测,极大的减轻了测量人员的负担,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现场的工作效率。
2、本装置通过测量人员地面读数,从而以定量的方式测量沉渣厚度,相比以往定性判断沉渣厚度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放置机构和下沉机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放置机构和下沉机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放置机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放置机构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放置机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第一转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下沉机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下沉机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下沉机构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下沉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图1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外壳件;11、第一限位孔;12、第二限位孔;20、测量件;21、第一伸缩件;22、第一刻度绳件;23、第一摇杆件;24、第一转轮件;25、第一缠绕槽;26、第一转动件;30、第二外壳件;31、第三限位孔;32、第四限位孔;40、沉底件;41、第二伸缩件;42、第二刻度绳件;43、第二摇杆;44、第二转轮件;45、第二缠绕槽;46、第二转动件;50、尖锥件;51、连接件;52、连接孔;60、第一固定件;61、第一滑动槽;62、第一滑动件;63、第二固定件;64、第二滑动件;65、第二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外壳件10,第一外壳件10内部中空;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包括测量件20、第一伸缩件21、第一刻度绳件22、第一摇杆件23、第一转轮件24和第一缠绕槽25,第一转轮件24设置于第一外壳件10内部,第一缠绕槽25开设于第一转轮件24的圆周表面,第一刻度绳件22设置于第一缠绕槽25内,第一伸缩件21设置于第一刻度绳件22的一端,测量件20设置于第一伸缩件21的下端,第一摇杆件23设置于第一转轮件24的一端。
具体的,在测量孔底沉渣表面距离地面长度时,可以通过将测量件20投至孔内,如若孔的深度较浅,此时可以通过手持第一伸缩件21的上端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测量件20延伸于沉渣的表面,然后读数即可,如若孔的深度较深,可以通过摇动第一摇杆件23,从而带动第一转轮件24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刻度绳件22缓慢的落入孔内,直至测量件20延伸至沉渣的表面后,便可以进行读数,此时便可以测量出较为精准的,孔底沉渣表面距地面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伸缩件21和第一刻度绳件22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
请参考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件30,第二外壳件30内部中空;下沉机构,下沉机构包括沉底件40、第二伸缩件41、第二刻度绳件42、第二摇杆43、第二转轮件44、第二缠绕槽45和尖锥件50,第二转轮件44设置于第二外壳件30内部,第二缠绕槽45开设于第二转轮件44的圆周表面,第二刻度绳件42设置于第二缠绕槽45内,第二伸缩件41设置于第二刻度绳件42的一端,沉底件40设置于第二伸缩件41的下端,尖锥件50的设置于沉底件40,第二摇杆43设置于第二转轮件44的一端。
具体的,在测量孔底沉渣底端距离地面的长度时,可以先将沉底件40投至孔内,如若孔的深度较浅,此时可以通过手持第二伸缩件41的上端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尖锥件50下沉至沉渣的底端后,然后读数即可,如若孔的深度较深,可以通过摇动第二摇杆43,从而带动第二转轮件44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刻度绳件42缓慢的落入孔内,直至尖锥件50下沉至沉渣的底端后,便可以进行读数,此时便可以测量出较为精准的,孔底沉渣底端距地面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二伸缩件41和第二刻度绳件42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在得到孔底沉渣表面距地面的长度以及孔底沉渣底端距地面的长度后,可以假设孔底沉渣表面距地面的长度为H1,孔底沉渣底端距地面的长度后为H2,此时孔底沉渣的厚度则为H2-H1。
请参考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轮件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件26,第一转动件26设置于第一外壳件10的一侧内壁;第二转轮件4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件46,第二转动件46设置于第二外壳件30的一侧内壁。
具体的,为了使得第一转轮件24设置于第一外壳件10内部更加稳定,且不会阻碍第一转轮件24的转动,因此在第一转轮件2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26,再将第一转动件26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壳件10的一侧内壁,而第二转动件46的设置也同上述一致。
请参考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件1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1,第一摇杆件23设置于第一限位孔11内;第二外壳件30的一端开设有第三限位孔31,第二摇杆43设置于第三限位孔31内。
具体的,为了使得第一摇杆件23的转动不受到阻碍,且为了便于测量人员进行转动,因此将第一摇杆件23设置于第一外壳件10的外部,而开设的第一限位孔11则是为了将第一摇杆件23与第一转轮件24连接,而第三限位孔31的开设以及第二摇杆43的设置也同上述一致。
请参考图14以及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件10的下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2,第一刻度绳件22设置于第一刻度绳件22内;第二外壳件30的下端开设有第四限位孔32,第二刻度绳件42设置于第四限位孔32内。
具体的,为了便于第一刻度绳件22的下落,因此将第一刻度绳件22设置于第一外壳件10的外部,且开设的第二限位孔12则是为了将第一刻度绳件22连接于第一缠绕槽25内,而第四限位孔32的开设以及第二刻度绳件42的设置也同上述一致。
请参考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沉底件40的下端开设有连接孔52,尖锥件50的上端设置有连接件51,连接件51设置于连接孔52内。
具体的,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尖锥件50要插入沉渣中,因此尖锥件50的头部极易损坏,而在沉底件40的下端开设连接孔52,再将连接件51设置于尖锥件50的上端,之后便可以通过连接件51与连接孔52螺纹连接,即可使得尖锥件50与沉底件40连接,通过设置,可以使得在尖锥件50出现损坏时能够及时进行更换。
请参考图14以及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件1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60,第一固定件6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61,第一滑动件62设置于第一滑动槽61内;第二外壳件3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63,第二固定件63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滑动槽65,第二滑动件64设置于第二滑动槽65内。
具体的,在放置测量件20以及沉底件40时,如需转动第一转轮件24以及第二转轮件44时,由于第一刻度绳件22和第二刻度绳件42在具体使用时设置的长度较长,因此在测量件20以及沉底件40沉底后,为避免第一刻度绳件22和第二刻度绳件42继续下落,从而使得读数误差较大,此时可以通过拨动第一滑动件62和第二滑动件64,由于第一滑动件62设置于第一滑动槽61内,第二滑动件64设置于第二滑动槽65内,且第一刻度绳件22以及第二刻度绳件42的表面均设置有卡接槽,因此为了避免第一刻度绳件22以及第二刻度绳件42继续下落,此时可以使得第一滑动件62和第二滑动件64,分别卡接于第一刻度绳件22和第二刻度绳件42的卡接槽内,即可避免第一刻度绳件22和第二刻度绳件42继续下落。
具体的,该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孔底沉渣厚度时,可以通过先将测量件20放置于孔内后,待测量件20完全沉入至沉渣的表面后,将沉底件40放置于孔内,待尖锥件50完全沉入至沉渣的底端后,可以读取第一刻度绳件22以及第二刻度绳件42的数据,之后再将第二刻度绳件42表面显示的数据减去第一刻度绳件22表面显示的数据,即可得到沉渣的厚度,通过本装置可以用定量的方式测量沉渣厚度,相比以往定性判断沉渣厚度更为准确,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通过本装置能够减轻因沉渣厚度较大所引起的工程桩质量问题,提高工程桩成桩质量,并且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外壳件(10),所述第一外壳件(10)内部中空;
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测量件(20)、第一伸缩件(21)、第一刻度绳件(22)、第一摇杆件(23)、第一转轮件(24)和第一缠绕槽(25),所述第一转轮件(24)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件(10)内部,所述第一缠绕槽(25)开设于所述第一转轮件(24)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刻度绳件(22)设置于所述第一缠绕槽(25)内,所述第一伸缩件(21)设置于所述第一刻度绳件(22)的一端,所述测量件(20)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件(21)的下端,所述第一摇杆件(2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轮件(24)的一端;
第二外壳件(30),所述第二外壳件(30)内部中空;
下沉机构,所述下沉机构包括沉底件(40)、第二伸缩件(41)、第二刻度绳件(42)、第二摇杆(43)、第二转轮件(44)、第二缠绕槽(45)和尖锥件(50),所述第二转轮件(44)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件(30)内部,所述第二缠绕槽(45)开设于所述第二转轮件(44)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二刻度绳件(42)设置于所述第二缠绕槽(45)内,所述第二伸缩件(41)设置于所述第二刻度绳件(42)的一端,所述沉底件(40)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件(41)的下端,所述尖锥件(50)的设置于所述沉底件(40),所述第二摇杆(43)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轮件(44)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轮件(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件(26),所述第一转动件(26)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件(10)的一侧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件(1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1),所述第一摇杆件(23)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孔(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件(10)的下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2),所述第一刻度绳件(22)设置于所述第一刻度绳件(2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件(30)的一端开设有第三限位孔(31),所述第二摇杆(43)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孔(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件(30)的下端开设有第四限位孔(32),所述第二刻度绳件(42)设置于所述第四限位孔(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轮件(4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件(46),所述第二转动件(46)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件(30)的一侧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底件(40)的下端开设有连接孔(52),所述尖锥件(50)的上端设置有连接件(51),所述连接件(51)设置于所述连接孔(5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件(1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60),所述第一固定件(6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61),所述第一滑动槽(61)内设置有第一滑动件(6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件(3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63),所述第二固定件(63)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滑动槽(65),所述第二滑动槽(65)内设置有第二滑动件(64)。
CN202320654847.6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Active CN220187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4847.6U CN220187595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4847.6U CN220187595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7595U true CN220187595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1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4847.6U Active CN220187595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7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54587U (zh) 一种工程测量用定点标记装置
CN107271217A (zh) 一种新型多用途土钻
CN210347174U (zh) 一种深度取样的土壤采样器
CN220187595U (zh) 一种孔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CN220084014U (zh) 一种土地工程用土地坡度测量装置
CN212452814U (zh) 一种灌注桩成孔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CN203396325U (zh) 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测量的装置
CN213902301U (zh) 一种房屋建筑监理用桩孔孔径检测装置
CN212645711U (zh) 一种建筑工程多用尺
CN110616703B (zh) 一种钎探装置
CN210104747U (zh) 成孔施工用的钢护筒定位装置
CN209958412U (zh) 一种桩基沉渣厚度检测工具
CN210036695U (zh) 一种袖珍型隧道断面检测装置
CN210342019U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基底沉渣厚度测量装置
CN205898611U (zh) 一种砂浆稠度测试仪
CN216194975U (zh) 一种土木建筑施工用定位基桩
CN217303805U (zh) 一种桥梁桩基础沉渣厚度检测装置
CN205483164U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重力式测量水位装置
CN201297909Y (zh) 一种内外径量具
CN212749276U (zh) 一种便于插入地面的管线探测仪地针
CN217764775U (zh) 一种地质工程施工用土方厚度检测装置
CN201159082Y (zh) 钻孔测斜仪探头
CN218097930U (zh) 测量地下水位的水位探头
CN218723603U (zh) 一种便携式测高装置
CN210037803U (zh) 一种农业环境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