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3036U - 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3036U
CN220183036U CN202321720515.XU CN202321720515U CN220183036U CN 220183036 U CN220183036 U CN 220183036U CN 202321720515 U CN202321720515 U CN 202321720515U CN 220183036 U CN220183036 U CN 220183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ying
purification
area
units
pre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05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海波
杜冰
姚巧玲
李伟才
史加达
王进辉
李泓毅
史天宇
刘昊
熊峰
莫方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a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a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a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a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05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3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3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3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用于对靠近水体的排污口进行净化,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以及净化区,所述预处理区通过生态拦截网膜与所述净化区连通,且所述净化区相对于所述处理区靠近水体设置;其中,所述预处理区填充有附着基,所述附着基用于实现污水的预处理;所述净化区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实现水体过滤的过滤件,通过结构设计,无须设置曝气装置无须动力源无能耗,对各种雨污排污口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运营维护管理简单成本低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截污纳管是控源的主要措施,截污纳管工作的推进也使点源污染逐渐减少,但在一些基础设施滞后地区仍然存在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河湖水体中。一些雨水口虽已做雨污分流,但难以避免存在一些错接混接及非下雨时的偷排漏排,存在污染物持续入河湖水体中,同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形成的初期雨水往往携带有大量的污染物,通过雨水口直接排放至河湖中,这些排污口对河湖水质造成污染。
目前针对河湖的点源排污口常见的治理技术措施有一体化净化设备、人工湿地处理、河道内部原位净化措施:
一体化净化设备结构复杂、投资和运营成本高、不适合微污染水体;
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运营管理复杂、净化能力受环境影响大;
河道内部原位净化措施易堵塞、需要曝气设备供氧、抗冲击负荷能力差。
有鉴于此,特此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治理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运营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通过结构设计,无须设置曝气装置无须动力源无能耗,对各种雨污排污口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运营维护管理简单成本低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用于对靠近水体的排污口进行净化,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以及净化区,所述预处理区通过生态拦截网膜与所述净化区连通,且所述净化区相对于所述处理区靠近水体设置;其中,所述预处理区填充有附着基,所述附着基用于实现污水的预处理;所述净化区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实现水体过滤的过滤件。
在本方案中,该净化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以及净化区,其中,所述预处理区相对于所述净化区靠近污水排污口设置,所述净化区靠近水体设置;所述预处理区通过生态拦截网膜与所述净化区连通,且在所述预处理区中填充有附着基,所述净化区填充有过滤件,当采用该种净化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通过排污口进入到预处理区中,通过预处理区的附着基以及生态拦截网膜的设置,能够提前实现过滤作用,有效的过滤漂浮垃圾和大粒径颗粒物质,促进沉淀,避免净化区的堵塞;且通过净化区的设置,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从而提高净化效果;通过结构设计,无须设置曝气装置无须动力源无能耗,对各种雨污排污口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运营维护管理简单成本低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区还设置有多个隔板结构,所述隔板结构用于将所述净化区分割成多个净化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净化单元沿所述预处理区与所述水体连线方向顺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结构远离所述内腔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净化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区还设置有浮体结构,所述浮体结构包括浮岛以及种植在所述浮岛上面的挺水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结构包括多个浮体单元,所述浮体单元与所述净化单元一一对应,所述浮体单元的两端还设置有配重结构,所述配重结构通过配重锚绳与所述浮体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单元为三个,三个所述净化单元分别为第一净化单元、第二净化单元以及第三净化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二净化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净化单元沿所述预处理区向水体的延伸方向顺次设置;所述过滤件包括填充在第一净化单元的第一过滤件、填充在第二净化单元的第二过滤件、填充在第三净化单元的第三过滤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以及所述第三过滤件均为悬浮球填料,且在所述第一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60%~70%;在所述第二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75%~80%;在所述第三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80%~85%。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球填料包括悬浮球本体,所述悬浮球本体的内腔中填充有填充物;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80mm,填充物为聚氨酯海绵;所述第二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00mm,填充物为多孔沸石;所述第三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50mm,填充物为辫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以及净化区,其中,所述预处理区相对于所述净化区靠近污水排污口设置,所述净化区靠近水体设置;所述预处理区通过生态拦截网膜与所述净化区连通,且在所述预处理区中填充有附着基,所述净化区填充有过滤件,当采用该种净化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通过排污口进入到预处理区中,通过预处理区的附着基以及生态拦截网膜的设置,能够提前实现过滤作用,有效的过滤漂浮垃圾和大粒径颗粒物质,促进沉淀,避免净化区的堵塞;且通过净化区的设置,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从而提高净化效果;通过结构设计,无须设置曝气装置无须动力源无能耗,对各种雨污排污口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运营维护管理简单成本低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00-排污口、200-预处理区、210-附着基、220-附着基配重、230-生态拦截网膜、300-净化区、310-第一净化单元、311-第一过滤件、320-第二净化单元、321-第一过滤件、330-第三净化单元、331-第三过滤件、340-隔板结构、341-过流孔、400-浮体结构、410-浮岛、420-挺水植物、430-配重结构、440-配重锚绳、500-导流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污口100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用于对靠近水体的排污口100进行净化,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200以及净化区300,所述预处理区200通过生态拦截网膜230与所述净化区300连通,且所述净化区300相对于所述处理区靠近水体设置;其中,所述预处理区200填充有附着基210,所述附着基210用于实现污水的预处理;所述净化区300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实现水体过滤的过滤件。
具体的,针对所述净化装置,可采用导流围隔500围城主体结构。
其中,所述预处理区200填充有附着基210,具体的,所述附着基210为微生物附着基210,其直径30mm,比表面积1500-3000㎡/m3,成膜质量50-100kg/m3,通过微生物附着基210的设置,能够实现水中垃圾的初步截留净化。
其中,所述预处理区200与所述净化区300通过生态拦截网膜230连通,具体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所述生态拦截网膜230具有多个微孔,通过微孔实现水体的进一步过滤,降低污水中的大粒径颗粒物质,防止后续水质净化区300的堵塞。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处理区200也应当具有内腔,该内腔用于填充所述附着基210,其中为了保证附着基210的稳定性,所述附着基210靠近预处理区200内腔底面还应当设置有附着基配重220。
在本方案中,该净化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200以及净化区300,其中,所述预处理区200相对于所述净化区300靠近污水排污口100设置,所述净化区300靠近水体设置;所述预处理区200通过生态拦截网膜230与所述净化区300连通,且在所述预处理区200中填充有附着基210,所述净化区300填充有过滤件,当采用该种净化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通过排污口100进入到预处理区200中,通过预处理区200的附着基210以及生态拦截网膜230的设置,能够提前实现过滤作用,有效的过滤漂浮垃圾和大粒径颗粒物质,促进沉淀,避免净化区300的堵塞;且通过净化区300的设置,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从而提高净化效果;通过结构设计,无须设置曝气装置无须动力源无能耗,对各种雨污排污口100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运营维护管理简单成本低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区300还设置有多个隔板结构340,所述隔板结构340用于将所述净化区300分割成多个净化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净化单元沿所述预处理区200与所述水体连线方向顺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结构340远离所述内腔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流孔341,所述过流孔341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净化单元。
其中,通过多个净化单元的设置,设置有隔板结构340,所述隔板结构340能够将待过滤的污水进行分隔,被分隔的污水经过多个净化单元进行过滤,从而保证过滤的效果。
具体的,通过隔板结构340的设置,污水在上下推流中,表层的富氧水体与底部贫氧水体的上下充分混合,提升污水中溶解氧,强化了好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区300还设置有浮体结构400,所述浮体结构400包括浮岛410以及种植在所述浮岛410上面的挺水植物420。
其中,所述浮岛410上种植有挺水植物420,所述挺水植物420的根系位于水中,根系上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净化,且挺水植物420还可以直接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同时通过根系向水体中输氧,强化好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进一步保证净水效果。
其中,污水在净化区300中上下充分混合流动自然充氧,同时依靠浮岛410挺水植物420根系向水体中输氧,无须单独设置曝气设备,无须动力电源,节省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结构400包括多个浮体单元,所述浮体单元与所述净化单元一一对应,所述浮体单元的两端还设置有配重结构430,所述配重结构430通过配重锚绳440与所述浮体单元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单元为三个,三个所述净化单元分别为第一净化单元310、第二净化单元320以及第三净化单元330,其中,所述第一净化单元310、所述第二净化单元320以及所述第三净化单元330沿所述预处理区200向水体的延伸方向顺次设置;所述过滤件包括填充在第一净化单元310的第一过滤件311、填充在第二净化单元320的第二过滤件、填充在第三净化单元330的第三过滤件33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件311、所述第二过滤件以及所述第三过滤件331均为悬浮球填料,且在所述第一净化单元310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60%~70%;在所述第二净化单元320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75%~80%;在所述第三净化单元330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80%~85%。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球填料包括悬浮球本体,所述悬浮球本体的内腔中填充有填充物;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件311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80mm,填充物为聚氨酯海绵;所述第二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00mm,填充物为多孔沸石;所述第三过滤件331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50mm,填充物为辫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净化单元310中的悬浮球填料中的聚氨酯海绵,比重为0.91,比表面积500-860㎡/m3;所述第二净化单元320中的悬浮球填料中的多孔沸石,比重为0.95,比表面积500-800㎡/m3;所述第三净化单元330中的悬浮球填料中的辫带,比重为0.93,比表面积380-500㎡/m3
其中,采用悬浮球填料,其填料密度高,比表面积大,活性微生物密度高生物量大,大大提升净化效率,抗冲击负荷强。且装置设置浮体和配重,能适应各种水下地形,应用范围广。装置无须动力电源,不堵塞,无须人员值守,仅需简单维护,维护间隔周期长,维护成本低。
具体的,通过在不同的净化单元中设置不同的过滤件,实现分级过滤从而保证不同的过滤效果,进一步保证过滤的有效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用于对靠近水体的排污口进行净化,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隔设置的预处理区以及净化区,所述预处理区通过生态拦截网膜与所述净化区连通,且所述净化区相对于所述处理区靠近水体设置;
其中,所述预处理区填充有附着基,所述附着基用于实现污水的预处理;
所述净化区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实现水体过滤的过滤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还设置有多个隔板结构,所述隔板结构用于将所述净化区分割成多个净化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净化单元沿所述预处理区与所述水体连线方向顺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结构远离所述内腔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净化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还设置有浮体结构,所述浮体结构包括浮岛以及种植在所述浮岛上面的挺水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结构包括多个浮体单元,所述浮体单元与所述净化单元一一对应,所述浮体单元的两端还设置有配重结构,所述配重结构通过配重锚绳与所述浮体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单元为三个,三个所述净化单元分别为第一净化单元、第二净化单元以及第三净化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二净化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净化单元沿所述预处理区向水体的延伸方向顺次设置;所述过滤件包括填充在第一净化单元的第一过滤件、填充在第二净化单元的第二过滤件、填充在第三净化单元的第三过滤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以及所述第三过滤件均为悬浮球填料,且在所述第一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60%~70%;在所述第二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75%~80%;在所述第三净化单元中,所述悬浮球填料的填充率为80%~8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球填料包括悬浮球本体,所述悬浮球本体的内腔中填充有填充物;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80mm,填充物为聚氨酯海绵;所述第二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00mm,填充物为多孔沸石;所述第三过滤件的悬浮球本体的直径为150mm,填充物为辫带。
CN202321720515.XU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Active CN220183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0515.XU CN220183036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0515.XU CN220183036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3036U true CN220183036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0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0515.XU Active CN220183036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30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28306U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水处理系统
CN201942568U (zh) 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208500666U (zh) 一种带光催化网的生态浮床净水装置
US20230130843A1 (en) Deepwater cabin-based constructed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CN204151131U (zh) 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
CN202046969U (zh)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与人工湿地组合污水处理系统
CN111333273A (zh)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人工湿地系统
CN201433155Y (zh) 分散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组合装置
CN104692597A (zh) 小型分散式河道悬空排污口生活污水生态净化集成装置
CN100519449C (zh) 速分生物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4661512U (zh) 一种农村污水微动力生态处理系统
CN107364973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和污水处理方法
CN206089379U (zh) 一种分散式户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12811726A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210286883U (zh) 一种湿地生态净化罐
CN220183036U (zh) 一种排污口的无动力净化装置
CN216614193U (zh) 一种人工湿地
CN216946638U (zh) 组合式流化床生物滤坝单元
CN210974319U (zh) 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5799061U (zh) 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
CN205443003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11141827U (zh) 一种小型自循环污水处理设备
CN212403659U (zh) 一种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生态沟渠
CN212982578U (zh) 一种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CN212293198U (zh)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人工湿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