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2966U - 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2966U
CN220182966U CN202321117150.1U CN202321117150U CN220182966U CN 220182966 U CN220182966 U CN 220182966U CN 202321117150 U CN202321117150 U CN 202321117150U CN 220182966 U CN220182966 U CN 220182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land
sewage
sewage treatment
treatment structure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171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森军
王建广
吴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171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2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2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2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包括第一、第二湿地以及连接两者的管道;所述第一、第二湿地均铺设有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第一颗粒基质层、生物膜以及第二颗粒基质层,第二颗粒基质层上种植有湿地植被;所述管道上设有控制其开闭的电磁阀、使污水在第一湿地和第二湿地之间循环往复流动的污水转送泵、控制污水转送泵启停和电磁阀开闭的计时器。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配到人工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因其较好的景观性、生态性及低成本成为了处理低浓度污染物水体的常用手段。湿地在处理复杂有机化合物需要经历连续的需氧和厌氧环境。然而,由于湿地好氧区主要集中于植物根系和间隙水,导致远离根系的许多有毒化合物的好氧氧化处理无法获得足够的溶解氧。例如,氨向硝酸盐的生物转化,称为硝化作用,要求溶解氧>1.0ppm。同样,某些溶解的金属,如还原形式的锰,很难从污水中去除,需提供耦合的好氧和厌氧环境,才能以金属硫化物或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去除。
然而,现有的湿地技术为保障污水处理量,污水通常是单向连续流动,或满足湿地设计要求的停留时间后排放,好氧区集中分布在湿地植物根系及湿地表层,对于较深区域无法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无法去除,净化后水体仍对环境存在一定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通过污水的循环流动,人为控制湿地内的好氧与厌氧环境,去除有毒有害物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包括第一、第二湿地以及连接两者的管道;所述第一、第二湿地均铺设有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第一颗粒基质层、生物膜以及第二颗粒基质层,第二颗粒基质层上种植有湿地植被;所述管道上设有控制其开闭的电磁阀、使污水在第一湿地和第二湿地之间循环往复流动的污水转送泵、控制污水转送泵启停和电磁阀开闭的计时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第二湿地的底部均设有集水池,所述管道的端部伸入集水池中。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池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第二湿地的底部设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设有电控排水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颗粒基质层的填充基质为砾石和砂,所述第一颗粒基质层的填充基质为砾石。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能够人为控制湿地内污水水深及停留时间,通过循环往复流动营造好氧与厌氧交替环境,利用生物膜去除有毒有害物质;(2)湿地回填材料包括两个颗粒基质层,具有至少两个粒径,能够防止孔隙(水力通道)堵塞,同时优化处理条件;(3)能够充分降解有毒有害物质;(4)利用湿地植被,发挥生态景观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计时器101、电磁阀102、污水转送泵103、第一湿地110、第一颗粒基质层111、第二颗粒基质层112、生物膜113、湿地植被114、集水池115、管道116、排水管道117、低水位线118、第二湿地210、高水位线2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包括第一湿地110和第二湿地210,以及连通第一湿地110和第二湿地210并且在两者之间实现污水循环的管道116。
具体地,所述第一湿地110、第二湿地210的底部均填充有第一颗粒基质层111,然后在第一颗粒基质层111的顶面铺设有生物膜113,所述生物膜113上填充有第二颗粒基质层112,第二颗粒基质层112上种植有湿地植被114,例如芦苇、香蒲等植物。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管道116上设有控制其开闭的电磁阀102、使污水在第一湿地110和第二湿地210之间循环往复流动的污水转送泵103、控制污水转送泵103启停以及电磁阀102开闭的计时器101。所述污水转送泵103采用双向泵,可以与管道116一起埋入地下空间。
所述第一湿地110、第二湿地210的底部均设有下沉式的集水池115,用以汇集污水,管道116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湿地110、第二湿地210的集水池115内。所述集水池115顶部设置过滤网,能够让污水汇入集水池115,并阻止颗粒基质进入集水池115。所述第一湿地110和所述第二湿地210的底部均设有排水管道117,排水管道117上设有可远程控制的电控排水阀(可由计时器101控制),打开时可将净化后的污水排放入自然水系。
所述第一颗粒基质层111为砾石与砂的混合物,粒径在0.5~1cm之间;所述第二颗粒基质层112为砾石,粒径在1~3cm之间。
工作原理是:将污水引入第一湿地110并淹没第一湿地110的生物膜113,保持足够时间,从而在所述第一湿地110形成厌氧环境;
第一湿地110的污水达到保持时间后,将第一湿地110中的污水泵送至第二湿地210并保持足够时间,如图1所示,使第二湿地210的水位达到高水位线218,第二湿地210的生物膜113淹没于水下,变成厌氧环境,而第一湿地110的水位到达低水位线118,第一湿地110的生物膜113大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恢复好氧环境;第一湿地110和第二湿地210之间的水量升降高度范围约为1~1.5m;
第二湿地210的污水达到保持时间后,将第二湿地210中的污水泵送回到第一湿地110并保持足够时间,使第一湿地110形成厌氧环境,第二湿地210恢复好氧环境;
如此,污水在所述第一湿地110与所述第二湿地210之间循环往复流动;根据污染物浓度及类型的不同,循环一次所需时间约为2~12小时,循环流动总周期约为2~10天,时间由计时器101控制;在循环往复流动过程中,污水不断经历好氧与厌氧环境,能够去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净化后的污水从排水管道117排放入自然水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湿地以及连接两者的管道(116);所述第一、第二湿地均铺设有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第一颗粒基质层(111)、生物膜(113)以及第二颗粒基质层(112),第二颗粒基质层(112)上种植有湿地植被(114);所述管道(116)上设有控制其开闭的电磁阀(102)、使污水在第一湿地(110)和第二湿地(210)之间循环往复流动的污水转送泵(103)、控制污水转送泵(103)启停以及电磁阀(102)开闭的计时器(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湿地的底部均设有集水池(115),所述管道(116)的端部伸入集水池(115)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115)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湿地的底部设有排水管道(117),排水管道(117)上设有电控排水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基质层(111)的填充基质为砾石和砂,所述第一颗粒基质层(111)的填充基质为砾石。
CN202321117150.1U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Active CN220182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7150.1U CN220182966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7150.1U CN220182966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2966U true CN220182966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17150.1U Active CN220182966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2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3929B (zh) 灌区生活污水零价铁/微生物复合渗滤墙净化系统
CN101723520B (zh) 静脉河道低污染水负荷削减的方法
CN107892441A (zh) 金属矿山水资源循环利用中污染物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803762B (zh) 一种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系统
KR101218767B1 (ko) 호기성 및 혐기성 분해반응을 통한 도시비점 오염물질 처리목적의 식생 습지 시스템
CN108503035B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体处理的阶梯式复合生态浮岛
CN110171917A (zh) 一种河湖淤泥就地处理的一体化滨岸带系统及其应用
CN104003527B (zh) 一种污染水体原位修复装置及其方法
US20150101981A1 (en)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JP2022035973A (ja) 初期雨水および農地戻り水を処理するための農業灌漑および再利用生態システム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Ni et al. Demonstration research project of a new three-stage bio-oxidation pond for purifying black smelly water bodies
KR100465454B1 (ko) 인공소택지를 이용한 산성광산폐수의 처리방법
Klapper et al. Ways of controlling acid by ecotechnology
CN102951736B (zh) 一种花园湿地净化工艺及其花园湿地
CN220182966U (zh) 一种循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CN204874019U (zh) 生态沟净水系统
CN102616985A (zh) 一种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
CN113772817B (zh) 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
Gohil Land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Tencer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 constructed wetland in extreme dryland
Abed Effect of wastewater qual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wetland in an arid region
CN105692905A (zh) 一种生态型景观水体的土地处理方法及装置
Borkar et al.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An overview
Harne et al. Phytoremediation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