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2909U - 充电机及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机及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2909U
CN220172909U CN202321031451.2U CN202321031451U CN220172909U CN 220172909 U CN220172909 U CN 220172909U CN 202321031451 U CN202321031451 U CN 202321031451U CN 220172909 U CN220172909 U CN 220172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charger
contact switch
charging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14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超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14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2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2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2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电机及充电设备,充电机包括功率转换模块、接触器以及预充支路,接触器包括至少一个触点开关,预充支路与接触器的触点开关一一对应并联连接,当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时,预充支路、功率转换模块可与电池形成电流回路。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每个触点开关两端并联预充支路,在触点开关断开时使预充支路与电池、功率转换模块形成电流回路,进而使充电机输出端存在与电池电压接近等高的电压势,闭合接触器时,由于接触器两端电压差很小,不会产生瞬间大电流,从而达到保护接触器的目的,可以避免在接触器闭合时出现大电流冲击,从而减少接触器的粘结,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充电机及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机及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如图1所示,充电机10通过充电接口20与电池30连接,充电机10包括功率转换模块101和接触器102,在充电机10对电池30进行充电过程中,经常出现接触器102触点烧结从而损坏接触器102的情况。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存在以下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1:如图2所示,在充电机10中增加防反二极管D0,可以在吸合瞬间有效保护接触器102。因为电池30电压高于充电机10电压造成的电池30电流反灌充电机10,因此可以先闭合接触器102,再提高输出电压,可以保证无风险,但是该现有技术1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充电电流要经过二极管D0,就一定会存在电能损耗,特别是大电流充电时,二极管D0上的电流损耗较高。
现有技术2:如图1所示,将充电机10电压升到跟电池30电压接近的一个范围内,再闭合接触器102,可以大大减少闭合瞬间电流的存在。但是现有技术2存在以下两个缺点,第一个缺点是控制复杂,需要增加采样电路,并且根据采样到的输出电压判断一个合适的时机闭合接触器102。第二个缺点是风险较高,需要事先将充电机10的输出电压强制升高,特别是电池30电压较高时,一旦充电机10采样不准或闭合时机不对,造成接触器102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机及充电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机对电池进行充电过程中经常出现接触器触点烧结从而损坏接触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机,所述充电机通过充电接口连接电池,所述充电机包括:
功率转换模块,其连接外部电源;
接触器,其包括至少一个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连接在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和所述充电接口之间;
预充支路,其与所述接触器的触点开关一一对应并联连接,其包括预充电阻,当所述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预充支路、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可与所述电池形成电流回路。
优选地,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之间和/或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之间设有所述触点开关。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触点开关,所述预充支路包括第一预充支路,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并联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充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预充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触点开关,所述预充支路包括第二预充支路;
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并联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预充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预充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触点开关和第二触点开关,所述预充支路包括第一预充支路和第二预充支路,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触点开关,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三触点开关,所述预充支路包括第一预充支路和第二预充支路,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触点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触点开关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充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预充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预充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预充电阻,所述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磁感线圈,所述充电机还包括控制模块、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以及三极管Q,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三极管Q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和预设电压,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充电机还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一项所述的充电机以及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每个触点开关两端并联预充支路,在触点开关断开时使预充支路与电池、功率转换模块形成电流回路,进而使充电机输出端存在与电池电压接近等高的电压势,此时闭合接触器时,由于接触器两端电压差很小,闭合时不会产生瞬间大电流,从而达到保护接触器的目的,可以避免在接触器闭合时出现大电流冲击,从而减少接触器的粘结,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电流流向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电流流向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电流流向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电流流向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充电机的电路图;
图中:10、充电机;20、充电接口;30、电池;101、功率转换模块;102、接触器;103、预充支路;104、第一接触器;105、第一预充支路;106、第二预充支路;107、第二接触器;108、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应当明白,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与…相邻”、“连接到”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地在其它元件或层上、与之相邻、连接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上”、“与…直接相邻”、“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应当明白,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及步骤,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充电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机对电池进行充电过程中经常出现接触器触点烧结从而损坏接触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提供一种充电机10,充电机10通过充电接口20连接电池30,充电机10包括:
功率转换模块101,其连接外部电源;
接触器102,其包括至少一个触点开关K,触点开关K连接在功率转换模块101和充电接口20之间;
预充支路103,其与接触器102的触点开关一一对应并联连接,其包括预充电阻,当接触器102处于断开状态时,预充支路103、功率转换模块101可与电池30形成电流回路。
其中,功率转换模块101的功能是向电池30提供所需要的电压。外部电源可以为交流电源或者直流电源,当外部电源为交流电源时,功率转换模块101通过内部的变压器和直流转换模块将交流电源转换成所需要的电压以供给电池30充电。当外部电源为直流电源时,通过内部的直流转换模块将直流电源转换成所需要的电压以供给电池30充电。
其中,接触器102包括磁感线圈和触点开关,磁感线圈连接驱动电路,当驱动电路被激活时,会向接触器102的磁感线圈提供足够的电流或电压,使磁感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会吸引或排斥触点,从而使触点开关闭合或分开。当驱动电路停止激活时,磁感线圈的磁场消失,触点会返回原来的位置。
其中,预充支路103的数量与接触器102中接入电路的触点开关的数量相同,接触器102中接入电路的触点开关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设置,例如,可以在功率转换模块101的正输出端和充电接口20设置一个触点开关,当充电机10需要大电流供电时,也可以在功率转换模块101的正负输出端和充电接口20设置两个触点开关。
其中,预充支路103包括预充电阻,用于限制流进预充支路的电流。除了预充电阻以外,预充支路103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例如,预充支路103包括二极管与预充电阻,或者,预充支路103二极管与控制开关形成等。
其中,预充支路103、功率转换模块101可与电池30形成电流回路是指当充电机10与电池30连接时,预充支路103、功率转换模块101与电池30形成电流回路,当充电机10与电池30未连接时,不形成电流回路。
其中,对于预充支路和触点开关的位置,充电机10的正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电池30的正极,充电机10的负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电池30的负极,功率转换模块101的正输出端与充电机10的正极端之间和/或功率转换模块101的负输出端与充电机10的负极端之间设有触点开关。
其中,在充电机10启动之前,触点开关处于关断状态时,预充支路103与电池30、功率转换模块101形成一个闭合回路,预充支路103的作用是通过预充电阻的电流将充电机10输出端的电压缓慢地升高,以减少充电机10输出端的电压与电池30的电压之间的电位差。当接触器102中的触点开关闭合后,预充支路103自动被触点开关旁路,并且不参与工作,保证了充电电路的节能性和高效性,由于预充支路103仅在充电机10充电前工作一小段时间,其它大部分时间均不工作,保证了电路可靠性,以及提升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每个触点开关两端并联预充支路,在触点开关断开时使预充支路、电池、功率转换模块形成电流回路,进而使充电机输出端存在与电池电压接近等高的电压势,此时闭合接触器时,由于接触器两端电压差很小,闭合时不会产生瞬间大电流,从而达到保护接触器的目的,可以避免在接触器闭合时出现大电流冲击,从而减少接触器的粘结,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为实施例一中的第一个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触点开关和预充支路的数量均为一个,并且连接在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与充电接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基于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104,第一接触器104包括第一触点开关K1,预充支路包括第一预充支路105,充电机10的正极端通过充电接口20连接电池30的正极,充电机10的负极端通过充电接口20连接电池30的负极;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一端连接功率转换模块101的正输出端,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二端连接充电机10的正极端,第一预充支路105与第一接触器104并联连接,功率转换模块101的负输出端连接充电机10的负极端。
其中,在控制第一接触器104导通之前,第一预充支路105处于导通状态,第一预充支路105、电池30、功率转换模块101形成电流回路。第一预充支路105将电池30电压反灌到充电机10,使得充电机10输出端存在与电池30电压接近等高的电压势,此时闭合第一触点开关K1,由于第一接触器104两端的电压差很小,第一接触器104闭合时不会产生瞬间大电流,从而达到保护接触器的目的。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预充支路105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预充电阻,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接触器104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一端,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接触器104的第二端。
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二极管为二极管D1,第一预充电阻为电阻R1,二极管D1用于单向导通,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通过。由于电池30正极端电压大于充电机10输出端电压,进而使电池30、电阻R1、二极管D1、功率转换模块101形成电流回路。在第一预充支路105中,二极管D1将电池30电压反灌到充电机10,起到了防止电流逆向流动的作用,以保证充电电路中电流的单向流动。
本实施例二中技术方案一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与充电接口之间设置第一接触器和第一预充支路,可以实现将电池电压反灌到充电机,使得充电机输出端存在与电池电压接近等高的电压势,闭合接触器时,由于第一接触器两端电压差很小,闭合时均不会产生瞬间大电流。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为实施例一中的第二个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触点开关和预充支路的数量均为一个,并且连接在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与充电接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技术方案,如图6所示,基于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接触器102包括第二接触器107,第二接触器107包括第二触点开关K2,预充支路103包括第二预充支路106;第二触点开关107的第一端连接功率转换模块101的负输出端,第二触点开关107的第二端连接充电机30的负极端,第二预充支路106与第二接触器107并联连接,功率转换模块101的正输出端连接充电机30的正极端。
其中,在控制第二接触器107导通之前,第二预充支路106处于导通状态,电池30、功率转换模块101、第二预充支路106形成电流回路。第二预充支路106将电池30电压反灌到充电机10,使得充电机10输出端存在与电池30电压接近等高的电压势,此时闭合第二触点开关K2,由于第二接触器107两端的电压差很小,第二接触器107闭合时不会产生瞬间大电流,从而达到保护接触器的目的。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预充电路106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预充电阻,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一端为第二预充电路106的第一端,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为第二预充电路106的第二端。
其中,如图7所示,第二二极管为二极管D2,第二预充电阻为电阻R2,二极管D2用于单向导通,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通过。由于电池30正极端电压大于充电机10输出端电压,进而使电池30、功率转换模块101、电阻R2、二极管D2形成电流回路。在第二预充支路106中,二极管D2将电池30电压反灌到充电机10,起到了防止电流逆向流动的作用,以保证充电电路中电流的单向流动。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与充电接口之间设置第二接触器和第二预充支路,可以实现将电池电压反灌到充电机,使得充电机输出端存在与电池电压接近等高的电压势,闭合接触器时,由于第二接触器两端电压差很小,闭合时均不会产生瞬间大电流。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为实施例一中的第三个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触点开关和预充支路的数量为二对,其中一对连接在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与充电接口之间,另一对连接在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与充电接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技术方案,如图8所示,基于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104,第一接触器104包括第一触点开关K1和第二触点开关K2,预充支路包括第一预充支路105和第二预充电路106,充电机10的正极端通过充电接口20连接电池30的正极,充电机10的负极端通过充电接口20连接电池30的负极;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一端连接功率转换模块101的正输出端,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二端连接充电机10的正极端,第一预充支路10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一端,第一预充支路10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二端;第二触点开关K2的第一端连接功率转换模块101的负输出端,第二触点开关K2的第二端连接充电机10的负极端,第一预充电路10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触点开关K2的第一端,第一预充电路10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触点开关K2的第二端。
其中,在控制第一触点开关K1和第二触点开关K2导通之前,第一预充支路105和第二预充电路106处于导通状态,电池30、第一预充支路105、功率转换模块101以及第二预充电路106形成电流回路。第一预充支路105和第二预充电路106将电池30电压反灌到充电机10,使得充电机10输出端存在与电池30电压接近等高的电压势,此时闭合接触器,使得接触器两端电压差很小,闭合时均不会产生瞬间大电流,从而达到保护接触器的目的。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预充支路105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预充电阻,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为第一预充支路105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一端,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二端为第一预充支路105的第二端;第二预充电路106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预充电阻,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一端为第二预充电路106的第一端,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为第二预充电路106的第二端。
其中,如图9所示,第一预充支路105包括电阻R1和二极管D1,第二预充电路106包括二极管D2和电阻R2,电池30、电阻R1、二极管D1、功率转换模块101、电阻R2、二极管D2形成电流回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在充电机中设置两个触点开关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接触器在开关瞬间的电弧和热量,从而提高接触器的寿命和可靠性。此外,在充电机对电池进行充电时,两个触点开关可以协同工作,互为备份,从而可以保护电路安全。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为实施例一中的第四个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包括两个接触器,每个接触器包括一个触点开关,触点开关和预充支路的数量为二对,其中一对连接在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与充电接口之间,另一对连接在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与充电接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技术方案,如图10所示,基于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104和第二接触器107,第一接触器104包括第一触点开关K1,第二接触器107包括第三触点开关K3,预充支路包括第一预充支路105和第二预充电路106,充电机10的正极端通过充电接口20连接电池30的正极,充电机10的负极端通过充电接口20连接电池30的负极;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一端连接功率转换模块101的正输出端,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二端连接充电机10的正极端,第一预充支路10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一端,第一预充支路10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触点开关K1的第二端;第三触点开关K3的第一端连接功率转换模块101的负输出端,第三触点开关K3的第二端连接充电机10的负极端,第一预充电路105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触点开关K3的第一端,第一预充电路10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触点开关K3的第二端。
其中,在控制第一触点开关K1和第三触点开关K3导通之前,第一预充支路105和第二预充电路106处于导通状态,电池30、第一预充支路105、功率转换模块101以及第二预充电路106形成电流回路。第一预充支路105和第二预充电路106将电池30电压反灌到充电机10,使得充电机10输出端存在与电池30电压接近等高的电压势,此时闭合接触器,使得接触器两端电压差很小,闭合时均不会产生瞬间大电流,从而达到保护接触器的目的。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预充支路105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预充电阻,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为第一预充支路105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一端,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二端为第一预充支路105的第二端;第二预充电路106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预充电阻,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一端为第二预充电路106的第一端,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为第二预充电路106的第二端。
其中,如图11所示,第一预充支路105包括电阻R1和二极管D1,第二预充电路106包括二极管D2和电阻R2,电池30、电阻R1、二极管D1、功率转换模块101、电阻R2、二极管D2形成电流回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采用两个接触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小接触器的负载,提高其寿命和可靠性。在充电机中,电流通常很大,如果只使用一个接触器来控制电流的开关,那么接触器的负载将很大,容易导致接触器过早损坏。采用两个接触器可以将电流分担到两个接触器上,从而减小每个接触器的负载,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两个接触器还可以相互备份,如果一个接触器失效,另一个接触器可以继续工作,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一种充电机,通过具体电路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技术方案,如图12所示,充电机包括功率转换模块101、预充支路以及接触器,接触器包括触点开关K1和磁感线圈KA,充电机10还包括控制模块108、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以及三极管Q,控制模块108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4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三极管Q的栅极,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4的第二端共接于地,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磁感线圈的第一端,磁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1的第一端和预设电压,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本电路的工作过程为:控制模块108控制三极管Q关断时,触点开关K1处于断开状态,电池30、电阻R1、二极管D1、功率转换模块101形成电流回路,控制模块108控制三极管Q导通时,磁感线圈KA通电使触点开关K1导通,功率转换模块101通过触点开关K1为电池30充电。
进一步的,充电机10还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磁感线圈的第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磁感线圈的第二端。
其中,在磁感线圈KA两端增加反向二极管用于解决电感续流问题,在磁感线圈KA的两端连接反向二极管。当磁感线圈KA中的电流开始减少时,反向二极管会被导通,使得线圈中的电流通过反向二极管继续流动,可以消除电感续流问题。
实施例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包括实施例一至六的充电机、充电接口以及电池。
该充电设备可以用于用电设备中,比如电动汽车充电机,但还包括如叉车充电机、储能电池充电机、AGV充电机和一些大电流的低压充电机,凡使用类似接触器这类通用控制输出通断的器件,均可采用本充电设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通过充电接口连接电池,所述充电机包括:
功率转换模块,其连接外部电源;
接触器,其包括至少一个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连接在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和所述充电接口之间;
预充支路,其与所述接触器的触点开关一一对应并联连接,其包括预充电阻,当所述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预充支路、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可与所述电池形成电流回路;
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磁感线圈,所述充电机还包括控制模块、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以及三极管Q,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三极管Q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和预设电压,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充电机还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的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通过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通过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之间和/或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之间设有所述触点开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触点开关,所述预充支路包括第一预充支路;
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并联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充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预充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触点开关,所述预充支路包括第二预充支路;
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并联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充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预充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触点开关和第二触点开关,所述预充支路包括第一预充支路和第二预充支路;
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触点开关的第二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触点开关,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三触点开关,所述预充支路包括第一预充支路和第二预充支路,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通过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正极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触点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触点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负极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触点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触点开关的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充支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预充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预充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预充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预充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预充电阻,所述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预充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第二预充支路的第二端。
10.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机以及充电接口。
CN202321031451.2U 2023-04-28 2023-04-28 充电机及充电设备 Active CN220172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1451.2U CN220172909U (zh) 2023-04-28 2023-04-28 充电机及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1451.2U CN220172909U (zh) 2023-04-28 2023-04-28 充电机及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2909U true CN220172909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1451.2U Active CN220172909U (zh) 2023-04-28 2023-04-28 充电机及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2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1649B2 (en) 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EP4272991A2 (en) Electric vehicle
CN103762693A (zh) 一种用于钒电池充放电的电路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206698111U (zh) 一种采用开关电感和开关电容的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US20220216723A1 (en) 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2918745A (zh) 太阳能电池系统
CN102290856A (zh) 一种双电源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CN110932362A (zh) 一种压裂车蓄供电系统及压裂车
EP2904678A1 (en) High-efficiency electric conversion and continu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ups) and derived apparatuses
CN103259059A (zh) 一种液流电池初始充电方法及电路
EP4394835A1 (en) Energy-saving control method for contactor
CN220172909U (zh) 充电机及充电设备
WO2015017896A1 (en) Battery balanc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0973025Y (zh) 一种自动门后备电池自动充放电电路
CN113315220A (zh) 一种不间断直流供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5009746U (zh) 一种不间断直流供电装置
CN108695969A (zh) 一种应急电源箱及其操作方法
CN21217193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母线电容的预充电装置
CN115528778A (zh) 一种并联结构的直流电源系统及其控制电路
CN1558524A (zh) 充电装置
CN202906813U (zh) 一种大电流无刷直流电机的主电路
CN202178599U (zh) 一种双电源装置
CN113346589A (zh) 具有双向调压充放电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210592379U (zh) 一种模块化可控硅上电装置
CN209641583U (zh) 驱动电源及永磁机构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