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8575U - 一种组合式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担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58575U CN220158575U CN202321091097.2U CN202321091097U CN220158575U CN 220158575 U CN220158575 U CN 220158575U CN 202321091097 U CN202321091097 U CN 202321091097U CN 220158575 U CN220158575 U CN 2201585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etcher
- main
- groove
- main body
- frame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17 path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护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固定安装有扶手,所述主体前端活动连接有副架机构,所述主体与副架机构相对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主架机构,所述主架机构顶部套接有推把,所述主体底部滑动连接有抬架机构,所述副架机构与主架机构底部卡接有移动机构。该组合式担架通过设置推槽可以将推把固定在主担架板顶部,方便对该担架进行移动,方便在对该担架进行折叠式可以将握把进行拆卸,通过移动机构在该担架抬病人时避免因为全靠手工抬因此而影响对病人的移动速度,通过移动轮移动时通过缓冲器对其进行减震,从而避免对病人运输时会因为震动而增加病人的病痛,并且通过连接座与凹槽可以使该移动机构与担架进行拆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担架。
背景技术
急诊护理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危重症病人所实施的院前现场急救、途中转送和院内进一步救治、监测及护理的总称,在进行急诊时医护人员需要利用担架将患者抬至救护车或急救室内。
担架在进行收纳时需要对担架进行折叠,在使用时需要对担架进行快速组合,在该担架抬病人时会因为全靠手工抬因此而影响对病人的移动速度,同时通过移动轮对病人运输时会因为震动而增加病人的病痛,同时因为移动轮的存在会使该担架无法进行稳定放置,因此需要一种组合式担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担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该担架抬病人时会因为全靠手工抬因此而影响对病人的移动速度,同时通过移动轮对病人运输时会因为震动而增加病人的病痛,同时因为移动轮的存在会使该担架无法进行稳定放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固定安装有扶手,所述主体前端活动连接有副架机构,所述主体与副架机构相对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主架机构,所述主架机构顶部套接有推把,所述主体底部滑动连接有抬架机构,所述副架机构与主架机构底部卡接有移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扶手有两个,两个所述扶手沿着主体中心处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主体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主体底部中轴处,所述底板与主体连接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槽沿着主体中心处前后对称分布,所述主体底部与副架机构和主架机构的连接处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固定安装有铰链。
优选的,所述副架机构还包括副担架板,所述副担架板固定安装在铰链与主体连接的另一端,所述副担架板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架板,所述卡架板底部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主架机构还包括主担架板,所述主担架板通过铰链铰接在主体与副担架板相对的一端,所述主担架板顶部开设有推槽,所述推槽有两个,两个所述推槽沿着主体中心处左右对称分布,并且所述推把卡接在推槽内部,所述主担架板底部同样固定安装有卡架板,并且两个所述卡架板沿着主体中心处对称分布,所述卡架板与副担架板和主担架板的连接处开设有连接槽,并且两个所述连接槽相对称设置,并且所述连接槽与卡槽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抬架机构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插接在卡槽与连接槽内部,所述延伸板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延伸板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所述握把有两个,两个所述握把沿着主体中心处对称分布,所述抬架机构有两个,两个所述抬架机构沿着主体中心处前后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卡接在凹槽内部,所述连接座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底部转动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机构有四个,四个所述移动机构分布在卡架板底部的凹槽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组合式担架,通过主体与主担架板、副担架板配合,使该担架组合为可以使用的担架,同时通过活动槽可以将铰链安装在内部从而方便与主担架板和副担架板进行连接,同时还可以通过铰链可以讲主担架板与副担架板进行折叠,同时通过卡架板和底板在方便该组合式担架放置在地面的同时还可以使抬架机构的延伸板和限位板插入到卡槽和连接槽内部通过握把方便对该担架进行搬运。
2、该组合式担架,通过设置推槽可以将推把固定在主担架板顶部,方便对该担架进行移动,同时方便在对该担架进行折叠式可以将握把进行拆卸,通过设置移动机构在该担架抬病人时避免因为全靠手工抬因此而影响对病人的移动速度,同时通过移动轮移动时通过缓冲器对其进行减震,从而避免对病人运输时会因为震动而增加病人的病痛,并且通过连接座与凹槽可以使该移动机构与担架进行拆卸,方便该担架板通过底板和卡架板进行稳定放置,同时方便折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主体;101、底板;102、卡槽;103、活动槽;104、铰链;2、扶手;3、副架机构;301、副担架板;302、卡架板;303、凹槽;4、主架机构;401、主担架板;402、推槽;403、连接槽;5、抬架机构;501、延伸板;502、限位板;503、握把;6、移动机构;601、连接座;602、缓冲器;603、移动轮;7、推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主体1,主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扶手2,主体1前端活动连接有副架机构3,主体1与副架机构3相对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主架机构4,主架机构4顶部套接有推把7,主体1底部滑动连接有抬架机构5,副架机构3与主架机构4底部卡接有移动机构6。
扶手2有两个,两个扶手2沿着主体1中心处左右对称分布,主体1还包括底板101,底板101固定安装在主体1底部中轴处,底板101与主体1连接处开设有卡槽102,卡槽102有两个,两个卡槽102沿着主体1中心处前后对称分布,主体1底部与副架机构3和主架机构4的连接处开设有活动槽103,活动槽103内部固定安装有铰链104,副架机构3还包括副担架板301,副担架板301固定安装在铰链104与主体1连接的另一端,副担架板301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架板302,卡架板302底部开设有凹槽303,主架机构4还包括主担架板401,主担架板401通过铰链104铰接在主体1与副担架板301相对的一端,主担架板401顶部开设有推槽402,推槽402有两个,两个推槽402沿着主体1中心处左右对称分布,并且推把7卡接在推槽402内部,主担架板401底部同样固定安装有卡架板302,并且两个卡架板302沿着主体1中心处对称分布,卡架板302与副担架板301和主担架板401的连接处开设有连接槽403,并且两个连接槽403相对称设置,并且连接槽403与卡槽102相互连通,抬架机构5还包括延伸板501,延伸板501插接在卡槽102与连接槽403内部,延伸板501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502,限位板502与延伸板501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503,握把503有两个,两个握把503沿着主体1中心处对称分布,抬架机构5有两个,两个抬架机构5沿着主体1中心处前后对称分布,移动机构6还包括连接座601,连接座601卡接在凹槽303内部,连接座601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器602,缓冲器602底部转动连接有移动轮603,移动机构6有四个,四个移动机构6分布在卡架板302底部的凹槽303内部。
工作原理:通过主体1与主担架板401、副担架板301配合,使该担架组合为可以使用的担架,同时通过活动槽103可以将铰链104安装在内部从而方便与主担架板401和副担架板301进行连接,同时还可以通过铰链104可以讲主担架板401与副担架板301进行折叠,同时通过卡架板302和底板101在方便该组合式担架放置在地面的同时还可以使抬架机构5的延伸板501和限位板502插入到卡槽102和连接槽403内部通过握把503方便对该担架进行搬运,通过设置推槽402可以将推把7固定在主担架板401顶部,方便对该担架进行移动,同时方便在对该担架进行折叠式可以将握把503进行拆卸,通过设置移动机构6在该担架抬病人时避免因为全靠手工抬因此而影响对病人的移动速度,同时通过移动轮603移动时通过缓冲器602对其进行减震,从而避免对病人运输时会因为震动而增加病人的病痛,并且通过连接座601与凹槽303可以使该移动机构6与担架进行拆卸。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组合式担架,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扶手(2),所述主体(1)前端活动连接有副架机构(3),所述主体(1)与副架机构(3)相对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主架机构(4),所述主架机构(4)顶部套接有推把(7),所述主体(1)底部滑动连接有抬架机构(5),所述副架机构(3)与主架机构(4)底部卡接有移动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2)有两个,两个所述扶手(2)沿着主体(1)中心处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主体(1)还包括底板(101),所述底板(101)固定安装在主体(1)底部中轴处,所述底板(101)与主体(1)连接处开设有卡槽(102),所述卡槽(102)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槽(102)沿着主体(1)中心处前后对称分布,所述主体(1)底部与副架机构(3)和主架机构(4)的连接处开设有活动槽(103),所述活动槽(103)内部固定安装有铰链(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架机构(3)还包括副担架板(301),所述副担架板(301)固定安装在铰链(104)与主体(1)连接的另一端,所述副担架板(301)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架板(302),所述卡架板(302)底部开设有凹槽(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机构(4)还包括主担架板(401),所述主担架板(401)通过铰链(104)铰接在主体(1)与副担架板(301)相对的一端,所述主担架板(401)顶部开设有推槽(402),所述推槽(402)有两个,两个所述推槽(402)沿着主体(1)中心处左右对称分布,并且所述推把(7)卡接在推槽(402)内部,所述主担架板(401)底部同样固定安装有卡架板(302),并且两个所述卡架板(302)沿着主体(1)中心处对称分布,所述卡架板(302)与副担架板(301)和主担架板(401)的连接处开设有连接槽(403),并且两个所述连接槽(403)相对称设置,并且所述连接槽(403)与卡槽(102)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抬架机构(5)还包括延伸板(501),所述延伸板(501)插接在卡槽(102)与连接槽(403)内部,所述延伸板(501)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502),所述限位板(502)与延伸板(501)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503),所述握把(503)有两个,两个所述握把(503)沿着主体(1)中心处对称分布,所述抬架机构(5)有两个,两个所述抬架机构(5)沿着主体(1)中心处前后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6)还包括连接座(601),所述连接座(601)卡接在凹槽(303)内部,所述连接座(601)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器(602),所述缓冲器(602)底部转动连接有移动轮(603),所述移动机构(6)有四个,四个所述移动机构(6)分布在卡架板(302)底部的凹槽(303)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91097.2U CN220158575U (zh) | 2023-05-09 | 2023-05-09 | 一种组合式担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91097.2U CN220158575U (zh) | 2023-05-09 | 2023-05-09 | 一种组合式担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58575U true CN220158575U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905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91097.2U Active CN220158575U (zh) | 2023-05-09 | 2023-05-09 | 一种组合式担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58575U (zh) |
-
2023
- 2023-05-09 CN CN202321091097.2U patent/CN2201585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158575U (zh) | 一种组合式担架 | |
WO2016023256A1 (zh) | 一种可折叠的移位车 | |
CN209966796U (zh) | 一种定向轨道式平床转运车 | |
CN216257874U (zh) | 一种多功能轮椅转运床 | |
CN207506703U (zh) | 一种烧伤科用换药车 | |
CN213218310U (zh) | 一种用于直升机上救援的急救床 | |
CN213250497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新生儿科室用转送装置 | |
CN215385264U (zh) | 一种医疗用新型转运仪器固定架 | |
CN111759599B (zh) | 一种组合式电动移位转运轮椅 | |
CN217525620U (zh) | 一种儿童医疗康复辅助用四轮轮椅 | |
CN211433558U (zh) | 一种用于骨科牵引架 | |
CN210044294U (zh) | 一种可升降轮椅 | |
CN216394277U (zh) | 一种肾内科血透护理盒 | |
CN215021800U (zh) | 一种门诊护理用伸缩式行走辅助装置 | |
CN219071067U (zh) | 一种转运专用车 | |
CN212416117U (zh) | 一种新型带拉杆的担架 | |
CN216908372U (zh) | 一种医用转运车的可折叠式踏板 | |
CN212522204U (zh) | 一种多功能担架床 | |
CN216628939U (zh) | 一种医疗用折叠可抬式轮椅 | |
CN221512485U (zh) | 一种具有折叠支架的急救转运车 | |
CN211095359U (zh) | 一种折叠担架床 | |
CN210932485U (zh) | 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 |
CN213250736U (zh) | 一种心脏病手术康复换药护理车 | |
CN212067086U (zh) | 一种骨科医疗用固定支架 | |
CN210582877U (zh) | 一种帮助下肢失能患者快速移位的椅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