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8541U -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8541U
CN220158541U CN202321232683.4U CN202321232683U CN220158541U CN 220158541 U CN220158541 U CN 220158541U CN 202321232683 U CN202321232683 U CN 202321232683U CN 220158541 U CN220158541 U CN 220158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art
nucleus
hook
nucleus splitting
spl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26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hthalmology Hospit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 Medicine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Ophthalmology Hospit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 Medicine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hthalmology Hospit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 Medicine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Ophthalmology Hospit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 Medicin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212326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8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8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8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属于劈核钩技术领域。针对目前的劈核钩对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手术难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折弯型的钩体,钩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劈核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折弯角为120°,劈核部包括连接在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三连接部和劈核刀,且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的折弯角大于90°,以此确保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手术顺利进行,劈核刀的刀刃为“V”字型的圆钝弧面,且刀刃两侧之间的角度为45°~90°,当遇到患者悬韧带不佳或囊膜较薄时,可以提高劈核效率的同时不会造成患者的囊膜和悬韧带损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操作,满足多种条件下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劈核钩,特别涉及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的有效方式,在视力还未明显受损之前就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致盲和低视力的概率发生。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该手术的大概流程为:做角膜缘切口后,行晶状体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体核、劈核、超声乳化吸出分离的晶体核、灌注抽吸晶体皮质、植入人工晶体。在进行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是劈核的过程,常常需要借助劈核钩,此步骤直接影响了晶状体超声乳化的效率。
公开号为CN204890329U、名称为一种复合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多层劈核钩的中国专利,包括手柄,在手柄的其中一端设有第一钩部,另一端设有第二钩部,此种双头的多功能劈核钩,因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操作转换方向,使用时比较麻烦因此这种结构的劈核钩使用并不广泛;目前临床上常用劈核钩为单头的L型劈核钩,如公开号为CN209529470U、名称为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劈核器的中国专利,包括手柄、连接杆和劈核钩,劈核钩的末端弯折形成钩部,在钩部的内侧设有楔形刀刃,劈核钩的末端设有球面端头,此公开的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晶状体劈核器虽可对IV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切割,但是,使用此劈核钩仍具有以下问题:(1)当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常规劈核钩没有操作空间,手术难度加大;(2)当患者悬韧带不佳或者囊膜较薄时,常规劈核钩在劈核或人工晶体调位时易加重悬韧带和囊膜损伤,造成手术无法进行或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钩柄和钩体,将钩体设置为折弯结构,在钩体的前端设置第三连接部和劈核刀,第三连接部为基底面积大、顶部面积小的圆台,连接在第三连接部前端的劈核刀呈“V”字型,“V”字型刀刃的两侧之间的角度较大,既可以提高劈核效率,同时不会损伤囊膜和悬韧带,同时,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的折弯夹角大于90度,当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该劈核钩仍然有操作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满足多种条件下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包括钩柄和与其连接的钩体,钩体为折弯结构,其前端设有圆钝形结构的劈核部,用于刺穿患者的晶体核。
为了更有利于操作者手术进行,进一步地,钩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角为120°。
为了进一步对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的患者进行手术操作,钩体还包括劈核部,劈核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末端,劈核部由第三连接部和劈核刀构成,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角大于9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三连接部为基底面积大、顶部面积小的圆台,其与劈核刀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地,劈核刀为上粗下细的针尖样,其尖端为圆钝形结构,其内侧面为刀刃。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地,劈核刀的刀刃呈“V”字型,刀刃的锋利面为圆钝的弧面,刀刃的两侧之间的角度为45°~90°。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劈核刀的刀刃设置为“V”字型,且刀刃两侧之间的角度为45°~90°,在进行白内障患者手术操作时,当遇到较硬的白内障或患者悬韧带不佳或囊膜较薄时,“V”字型结构的劈核刀刃可以提高劈核效率的同时,不会损伤囊膜和悬韧带。
2、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角度设置为大于90°,且劈核刀尖端为圆钝形结构,可刺穿晶状体核,针对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使用该结构仍然可进行劈核操作。
3、在植入人工晶体后,可用第三连接部和劈核刀构成的整体结构对人工晶体进行调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还可以得到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钩体与劈核部连接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劈核部的细节放大图;
图5为图4的右侧视图;
图中,1.钩柄;2.钩体;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3.劈核部;31.第三连接部;32.劈核刀;321.圆钝形结构;322.“V”字型刀刃;4.滚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包括钩柄1和与其连接的钩体2,其中钩柄2的外侧面设有操作者握持时防滑的滚花4,钩体2设置为三段式的折弯结构,其前端设有圆钝形结构321的劈核部3,当手术中患者晶状体核较硬时,可以轻松刺穿晶体核,且不会损伤囊膜,同时,当患者瞳孔过小或撕囊过小时,劈核部3的尖端很容易刺穿晶体核,不必将劈核部3伸至晶体赤道部,再配合超乳头在很小范围内完成晶体核的超声乳化。
具体的,如图2所示,钩体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将钩体2的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折弯,使其两者之间的折弯角A为120°;钩体2还包括劈核部3,劈核部3一体式连接在第二连接部22的末端,劈核部3由第三连接部31和连接在其前端的劈核刀32组成,其中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三连接部31之间的折弯角度B大于9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95°~110°,此角度针对瞳孔过小或撕囊孔过小的患者进行手术操作时,本实用新型的劈核钩仍然有操作空间。
针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劈核刀3,如图4所示,采用“V”字型刀刃322,其刀刃的两侧之间的角度D为45°~90°,刀刃的锋利面为圆钝的弧面,在提高劈核效率的同时不至于太过锋利,此角度设置的劈核刀3在对遇到较硬的白内障或患者悬韧带不佳或囊膜较薄的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操作时,“V”字型刀刃322的劈核刀3可以提高劈核的效率,同时不会损伤囊膜和悬韧带,保证手术过程安全。而且,第三连接部31设置为基底面积大、顶部面积小的圆台,基底直径为1.5mm,顶部直径为1.2mm,其与前端的劈核刀32为固定连接,劈核刀32的尖端及刀刃均为圆钝结构,如图5所示,在植入人工晶体后,可用第三连接部31和劈核刀32的整体结构对人工晶体进行调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的使用过程为:在眼球角巩膜缘2点钟和10点钟方向做切口,连续环形撕开晶状体前囊膜,注入平衡盐溶液使晶状体囊与皮质分开,将超声乳化针头从主切口进入,超声乳化针头自晶状体核中央前表面向其核心边乳化边刺入,直达核的深度1/2以上,超声乳化针头吸住晶状体核,劈核刀32从侧切口进入,在前囊膜下贴晶状体表面越过晶状体赤道部,勾住晶状体的对侧,劈核刀32和超声乳化手柄做相对运动形成挤压力,在劈核刀32的两侧“V”字型刀刃322作用下形成切割力,将晶状体核劈开,旋转晶状体核,用同样的方法将晶状体劈成6-8块;当患者瞳孔较小时,劈核刀32在前囊膜下贴晶状体表面越过晶状体赤道部较为困难,可用劈核刀32尖端在前囊膜开口边缘直接刺入晶状体核,再利用劈核刀32和超声乳化手柄做相对运动形成挤压力,将晶状体核劈开,而且两侧刀刃形成的45°~90°的角度对较硬的晶状体或悬韧带不佳或囊膜较薄的患者进行手术操作时,可以提高劈核效率的同时不会损伤囊膜和悬韧带;用超声头将晶状体乳化吸出,并抽吸残余的晶状体皮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使用第三连接部31和劈核刀32对人工晶体进行调位使其位于瞳孔中心,注水封闭角膜切口,手术结束。
应当清楚,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进一步说明,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包括钩柄(1)和与其连接的钩体(2),其特征在于,钩体(2)为折弯结构,其前端设有圆钝形结构的劈核部(3),用于刺穿患者的晶体核;
钩体(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折弯角为120°;
钩体(2)还包括劈核部(3),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的末端,劈核部(3)由第三连接部(31)和劈核刀(32)构成,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三连接部(31)之间为折弯结构,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三连接部(31)之间的折弯角大于90°;
第三连接部(31)为基底面积大、顶部面积小的圆台,其与劈核刀(32)连接;
劈核刀(32)的刀刃呈“V”字型,刀刃的锋利面为圆钝的弧面,刀刃的两侧之间的角度为45°~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其特征在于,劈核刀(32)为上粗下细的针尖样,其尖端为圆钝形结构(321),其内侧面为刀刃。
CN202321232683.4U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Active CN220158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2683.4U CN220158541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2683.4U CN220158541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8541U true CN220158541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5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2683.4U Active CN220158541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8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66896A (en) Anterior capsulotomy procedures
US5487725A (en) Pneumatic vitrectomy for retinal attachment
EP0921763B1 (en) Phacoemulsification needle
US6139559A (en) Surgical blade
CN201230928Y (zh) 小切口手法碎核器
US6547802B1 (en) Surgical blade
CN220158541U (zh)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劈核钩
Neuhann Capsulorhexis
Culbertson Descemet stripping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Coombes et al. 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electronic resource]: cataract surgery
CN219423126U (zh) 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
CN105476744A (zh) 一种前部玻璃体切割装置
CN209270066U (zh) 一种劈核钩
CN209529470U (zh) 一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劈核器
WO2015169426A1 (en) Circular scalpel for anterior capsulotomy of the lens in cataract surgery and scalpel's injector/extractor
Mishra et al.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MSICS)
CN219000855U (zh) 一种膨胀晶状体囊膜减压钉
CN217793569U (zh) 一种角膜隧道刀
CN2482980Y (zh) 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劈核刀
Berger Anterior vitrectomy
CN217660410U (zh) 白内障碎核镊
CN116138951A (zh) 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及其使用方法
JAFFE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a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technique and results
CN217162444U (zh) 一种虹膜拉钩组合装置
PARKS Intracapsular aspi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