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6612U - 音腔组件及音响 - Google Patents

音腔组件及音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6612U
CN220156612U CN202320735118.3U CN202320735118U CN220156612U CN 220156612 U CN220156612 U CN 220156612U CN 202320735118 U CN202320735118 U CN 202320735118U CN 220156612 U CN220156612 U CN 220156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avity
sound cavity
assembly
fix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51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阳阳
陈金华
黄启念
韦北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351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6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6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6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音腔组件及音响,包括两音腔本体,两音腔本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有中空的网布固定架,网布固定架上的外部蒙有网布以形成箱体,网布固定架的内腔为用于安装喇叭的音腔,网布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出音部,第一出音部用于使喇叭的振膜推动箱体外的空气;两音腔本体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空腔,两音腔本体的外壁上均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二出音部,各空腔上背向各第二出音部的一侧贴设有被动盆,被动盆的振动通过第二出音部推动箱体外的空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网布固定架的内腔作为用于安装喇叭的音腔,使得网布固定架与音腔本体两者合二为一,如此在不改变音腔组件整体容积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加大了音腔容积,使音腔组件的低音效果更加浑厚。

Description

音腔组件及音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腔组件及音响。
背景技术
目前,音响的音腔组件包括音腔本体、网布、网布固定架、被动盆和喇叭,音腔本体内形成有出声腔(音腔),音腔本体上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与出声腔连通的第一出音部和若干第二出音部,喇叭安装在出声腔内,第一出音部用于喇叭的振膜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声音;被动盆贴设在音腔的内壁上,且被动盆的振动通过第二出音部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低音,网布固定架套设在音腔本体上且其外壁上蒙有网布而形成箱体,网布主要起到防尘和防护的作用。如此,当喇叭工作发出声音时,喇叭的振膜运动而使音腔内的空气被压缩和扩展,在气压变化的作用下,被动盆和喇叭振膜产生振动,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声音。由此可知,现有的音腔组件一般都是将网布固定架与音腔本体单独设计,如此增加了模具的设计成本,同时在拆音箱的过程中需要把网布固定架与音腔单独拆开(拆成两个部件),如此增加了物料、人工等各项成本;此外,在音腔组件的整体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将蒙有网布的网布固定架套设在音腔本体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音腔的容积而影响音效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音腔组件,其通过将网布固定架与音腔本体两者合二为一,在不改变其整体容积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加大了音腔容积而提升音效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音响,其低音效果更加浑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音腔组件,包括两音腔本体,两所述音腔本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有中空的网布固定架,所述网布固定架上的外部蒙有网布以形成箱体,所述网布固定架的内腔为用于安装喇叭的音腔,所述网布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出音部,所述第一出音部用于使所述喇叭的振膜推动所述箱体外的空气。
进一步地,两音腔本体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空腔,两音腔本体的外壁上均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二出音部,各空腔上背向各所述第二出音部的一侧贴设有被动盆,所述被动盆的振动通过所述第二出音部推动所述箱体外的空气。
进一步地,两所述音腔本体分别为第一音腔本体和第二音腔本体,所述第一音腔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锁紧柱,所述第二音腔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各所述锁紧柱一一对应的固定柱,所述锁紧柱上背向其与所述第一音腔本体的内壁连接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螺丝孔,所述固定柱上沿自身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固定柱的相对两端面且贯穿所述第二音腔本体的外壁面,所述第一音腔本体与第二音腔本体之间通过锁紧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丝孔螺纹连接而锁紧。
进一步地,两所述音腔本体之间的连接形成有底部为敞口的筒状结构的所述网布固定架。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音锥,所述导音锥密封设置在网布固定架的敞口端且朝向所述喇叭的出音口隆起。
进一步地,所述导音锥朝向所述喇叭的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喇叭的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朝向所述导音锥的锥面形状与所述导音锥的锥面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音部包括多组沿所述网布固定架的周向设置在所述网布固定架上的第一出音孔。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二出音部包括多排设置在各所述音腔本体外壁上且与各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二出音孔。
一种音响,包括顶盖组件、底盖组件和上述的音腔组件,所述顶盖组件与所述音腔组件的顶端连接,所述底盖组件与所述音腔组件的底端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音腔组件通过将网布固定架的内腔作为用于安装喇叭的音腔,而喇叭振膜的振动通过第一出音部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声音,如此即可使网布固定架与音腔本体两者合二为一,在不改变音腔组件整体容积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加大了音腔容积而提升音效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音腔组件在组装时,先在两音腔本体内壁上的空腔上贴被动盆,再将两音腔本体连接形成中空的网布固定架,接着蒙布网,使得网布固定架的内腔形成用于安装喇叭的音腔,组装方式更加便捷、简洁。
3.本实用新型的音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音腔组件,音腔组件在使用时,喇叭工作发出声音,喇叭的振膜运动,使音腔内的空气被压缩和扩展,在气压变化的作用下,喇叭振膜和被动盆产生振动,喇叭振膜的振动通过第一出音部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声音,而被动盆的振动通过第二出音部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低音,使得音腔组件能够发出低音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大了音腔的容积,使得音响的低音效果更加浑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音腔组件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涉及第一音腔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涉及第一音腔本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涉及第二音腔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涉及网布固定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涉及网布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涉及导音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涉及导音锥与喇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涉及网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涉及音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涉及音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涉及音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网布固定架;100、音腔;101、第一音腔本体;1011、锁紧柱;10110、螺丝孔;102、第二音腔本体;1021、固定柱;10210、通孔;11、空腔;110、第一台阶面;111、第二台阶面;12、第一出音孔;121、第一出音部;13、第二出音孔;131、第二出音部;20、喇叭;30、被动盆;40、导音锥;401、安装部;50、网布;60、音腔半成品;70、顶盖组件;80、底盖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0,本实用新型示出了音腔组件,包括两音腔100本体,两音腔100本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有中空的网布固定架10,网布固定架10上的外部蒙有网布50以形成箱体,网布固定架10的内腔为用于安装喇叭20的音腔100,网布固定架10上设置有第一出音部121,第一出音部121用于使喇叭20的振膜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声音。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音腔组件通过将网布固定架10的内腔作为用于安装喇叭20的音腔100,而喇叭20振膜的振动通过第一出音部121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声音,如此即可使网布固定架10与音腔100本体两者合二为一,省略了传统的音腔100本体,在不改变音腔组件整体容积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加大了音腔100容积而提升音效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传统的网布固定架10是套设在音腔100本体的外壁上,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网布固定架10与音腔100本体两者合二为一,也即将网布固定架10的内腔作为用于安装喇叭20的音腔100,如此即可有效地加大了音腔100容积。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两音腔100本体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空腔11,两音腔100本体的外壁上均开设有与空腔11连通的第二出音部131,各空腔11上背向各第二出音部131的一侧贴设有被动盆30,被动盆30的振动通过第二出音部131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低音。具体地,各空腔11均为椭圆形空腔11,椭圆形空腔11的长径沿音腔100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各空腔11上背向各第二出音部131的一侧边缘均设置有环形台阶,各环形台阶具有第一台阶面110和第二台阶面111,各第一台阶面110靠近各第二出音部131,各第二台阶面111远离各第二出音部131,各被动盆30贴设在各环形台阶的第一台阶面110上,在空腔11的作用下,使得被动盆30的振动有浮动的空间,以增强音腔组件的低音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音部121包括多组沿网布固定架10的周向设置在网布固定架10上的第一出音孔12,当然,多组第一出音孔12环设于安装在音腔100内的喇叭20的出音端,各组第一出音孔12均具有多排第一出音孔12,如此可进一步地提升喇叭20的出音效果。各第二出音部131包括多排设置在各音腔100本体外壁上且与各空腔11连通的第二出音孔13,此种结构的第二出音部131可以增加被动盆30推动箱体外空气的面积,从而进一步地增强音腔组件的低音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6,两音腔100本体分别为第一音腔本体101和第二音腔本体102,第一音腔本体10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锁紧柱1011,第二音腔本体10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各锁紧柱1011一一对应的固定柱1021,锁紧柱1011上背向其与第一音腔本体101的内壁连接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螺丝孔10110,固定柱1021上沿自身轴向开设有通孔10210,通孔10210贯穿固定柱1021的相对两端面且贯穿第二音腔本体102的外壁面,如此,第一音腔本体101与第二音腔本体102之间通过锁紧件穿设通孔10210并与螺丝孔10110螺纹连接即可将两者锁紧,实现第一音腔本体101与第二音腔本体10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目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音腔本体101与第二音腔本体102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的形式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目的,在此处不做限定,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合理地变更第一音腔本体101和第二音腔本体102之间的连接结构,其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值得说明的是,两音腔100本体处于连接锁紧的状态下,锁紧柱1011和固定柱1021均处于网布固定架10的内腔内,如此可避免锁紧柱1011和固定柱1021外露而影响外观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两音腔100本体之间的连接形成有底部为敞口的筒状结构的网布固定架10,也即网布固定架10为筒状结构,且其底部为敞口结构,底部为敞口结构主要是便于喇叭20安装固定在网布固定架10的内腔,而网布固定架10呈筒状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地提升音腔100的容积,使得音腔组件的低音效果更加浑厚。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请参照图1、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的音腔组件还包括有导音锥40,导音锥40密封设置在网布固定架10的敞口端且朝向喇叭20的出音口隆起。由此可以理解,导音锥40密封设置在网布固定架10的敞口端可以避免喇叭20在音腔100内振动推动空气的流动从网布固定架10的敞口端流出而影响音质;而喇叭20工作产生的声音从喇叭20的出音口出来,在导音锥40的锥表面的反射作用下散发至各组第一出音孔12流到箱体外,以实现顺利发出声音的作用。由此可知,喇叭20工作产生的声音从喇叭20的出音口出来后在导音锥40的作用下沿着指定的路径散发至各箱体外,以提升音质。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7和图8,导音锥40朝向喇叭20的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喇叭20的安装部401。也即是,通过将喇叭20安装在音腔100内且固定在导音锥40上,如此可有效地避免喇叭20的振动对网布固定架10产生影响,从而有效地避免音腔组件发出的声音有杂音,进一步地提升本实用新型音腔组件的音质。
值得说明的是,喇叭20朝向导音锥40的锥面形状与导音锥40的锥面形状相适配。也即是,喇叭20朝向导音锥40的锥面形状的口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大,导音锥40的锥面形状的口径自小而大逐渐变小,如此可使音腔100内的空气对流效果更好,从而使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流线型更平滑,进而使得音腔组件所发出的声音音效更好。
综上可知,本实施例的导音锥40可以起到导音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音腔组件在组装时,先在两音腔100本体内壁上的空腔11上贴被动盆30,再将两音腔100本体连接形成中空的网布固定架10,接着蒙布网,使得网布固定架10的内腔形成用于安装喇叭20的音腔100,最后,将喇叭20锁紧在导音锥40上并将导音锥40与网布固定架10的底部端口连接固定,使得喇叭20处于音腔100内,如此即可形成音腔组件,达到生产所需的音腔半成品60,组装方式更加便捷、简洁。
请参照图11-图12,本实施例还示出了一种音响,包括顶盖组件70、底盖组件80和上述的音腔组件,顶盖组件70与音腔组件的顶端连接,底盖组件80与音腔组件的底端连接。由于本实施例的音响采用了本实施例的音腔组件,音腔组件在使用时,喇叭20工作发出声音,喇叭20的振膜运动,使音腔100内的空气被压缩和扩展,在气压变化的作用下,喇叭20振膜和被动盆30产生振动,喇叭20振膜的振动通过第一出音部121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声音,而被动盆30的振动通过第二出音部131推动箱体外的空气而发出低音,使得音腔组件能够发出低音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原音腔组件的整体容积的情况下,将网布固定架10与音腔100本体两者合二为一,从而有效地加大了音腔100容积,使得音响的低音效果更加浑厚。
需要说明的是,顶盖组件70和底盖组件80均为现有音响的常规部件,在此处不做展开说明。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网布固定架10与音腔100本体两者合二为一,省略了传统的音腔100本体,从而降低了模具的开发费用,节省物料和人工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音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音腔本体,两所述音腔本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有中空的网布固定架(10),所述网布固定架(10)上的外部蒙有网布(50)以形成箱体,所述网布固定架(10)的内腔为用于安装喇叭(20)的音腔(100),所述网布固定架(10)上设置有第一出音部(121),所述第一出音部(121)用于使所述喇叭(20)的振膜推动所述箱体外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腔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音腔本体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空腔(11),两所述音腔本体的外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空腔(11)连通的第二出音部(131),各所述空腔(11)上背向各所述第二出音部(131)的一侧贴设有被动盆(30),所述被动盆(30)的振动通过所述第二出音部(131)推动所述箱体外的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腔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音腔本体分别为第一音腔本体(101)和第二音腔本体(102),所述第一音腔本体(10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锁紧柱(1011),所述第二音腔本体(10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各所述锁紧柱(1011)一一对应的固定柱(1021),所述锁紧柱(1011)上背向其与所述第一音腔本体(101)的内壁连接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螺丝孔(10110),所述固定柱(1021)上沿自身轴向开设有通孔(10210),所述通孔(10210)贯穿所述固定柱(1021)的相对两端面且贯穿所述第二音腔本体(102)的外壁面,所述第一音腔本体(101)与第二音腔本体(102)之间通过锁紧件穿设于所述通孔(10210)并与所述螺丝孔(10110)螺纹连接而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腔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音腔本体之间的连接形成有底部为敞口的筒状结构的所述网布固定架(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腔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音锥(40),所述导音锥(40)密封设置在网布固定架(10)的敞口端且朝向所述喇叭(20)的出音口隆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锥(40)朝向所述喇叭(20)的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喇叭(20)的安装部(4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20)朝向所述导音锥(40)的锥面形状与所述导音锥(40)的锥面形状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部(121)包括多组沿所述网布固定架(10)的周向设置在所述网布固定架(10)上的第一出音孔(1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腔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出音部(131)包括多排设置在各所述音腔本体外壁上且与各所述空腔(11)连通的第二出音孔(13)。
10.一种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组件(70)、底盖组件(80)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音腔组件,所述顶盖组件(70)与所述音腔组件的顶端连接,所述底盖组件(80)与所述音腔组件的底端连接。
CN202320735118.3U 2023-03-27 2023-03-27 音腔组件及音响 Active CN220156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5118.3U CN220156612U (zh) 2023-03-27 2023-03-27 音腔组件及音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5118.3U CN220156612U (zh) 2023-03-27 2023-03-27 音腔组件及音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6612U true CN220156612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5118.3U Active CN220156612U (zh) 2023-03-27 2023-03-27 音腔组件及音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6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9525B2 (en) 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 and filling method thereof
US10567858B2 (en) Loudspeaker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CN210202000U (zh) 一种扬声器箱
CN108632698B (zh) 扬声装置和带有扬声装置的头戴式耳机及其发声方法
CN111836160B (zh) 发声模组
CN106454627B (zh) 防水型发声装置以及耳机
CN112788459A (zh) 与管道结合成一体的接收器模块
WO2022143209A1 (zh) 发声单体和耳机
CN106162461B (zh) 扬声器模组
KR20210017278A (ko) 사각 형상의 마이크로 스피커
CN105592378A (zh) 一种低音分频耳机
CN213342569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N220156612U (zh) 音腔组件及音响
WO2019062859A1 (zh) 一种受话器
WO2023216634A1 (zh) 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
KR20150016505A (ko) 혼 타입 멀티포인트 여기 스피커 케이스
CN218387772U (zh) 一种音箱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6709096A (zh) 一种入耳式同轴双动圈单元耳机
CN213126464U (zh) 一种发声单体和扬声器箱
CN213906888U (zh) 发声单体和耳机
TWM617940U (zh) 頭戴式耳機模組及頭戴式耳機
CN211406187U (zh) 显示设备
WO2020199675A1 (zh) 喇叭支架、喇叭及直播镜
CN109996141B (zh) 音箱
CN218387877U (zh) 具有发声功能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