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1209U - 一种自通风防盗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通风防盗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1209U
CN220151209U CN202321387488.9U CN202321387488U CN220151209U CN 220151209 U CN220151209 U CN 220151209U CN 202321387488 U CN202321387488 U CN 202321387488U CN 220151209 U CN220151209 U CN 220151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inlet
burglary
main bod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74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nus Door Industr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nus Door Industr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nus Door Industr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nus Door Industr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74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1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1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1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通风防盗门,包括防盗门主体,防盗门主体的顶部加工有第一过渡腔,防盗门主体的底部加工有第二过渡腔,防盗门主体顶部的一侧加工有第一出风腔,防盗门主体顶部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一进风腔,防盗门主体底部的一侧加工有第二进风腔,防盗门主体底部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二出风腔,第一出风腔、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第二出风腔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其技术要点为:通过使第二出风腔、第二过渡腔和第二进风腔以及第一出风腔、第一过渡腔和第一进风腔的内部连通后,在第一出风腔、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第二出风腔的内部设置挡板,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防盗门主体内部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大小,保证室内外空气自流通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自通风防盗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通风防盗门。
背景技术
防盗门配有防盗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抵抗一定条件下非正常开启,具有一定安全防护性能,并可以达到相应防盗安全级别。一般合格的防盗门在15分钟内利用凿子、螺丝刀、撬棍等普通手工具和手电钻等便携式电动工具无法撬开,且无法在门扇上开起一个615平方厘米的开口,或在锁定点150平方毫米的半圆内打开一个38平方毫米的开口。防盗门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防盗门亦趋向于智能化发展,防盗门的智能化主要包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的各类电子防盗锁,如指纹、密码、IC卡锁等。
现有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09586133U的一种自动通风的防盗门根据防盗门本体两侧的气压压差的大小来调整阻气阀提升的高矮,即通风道通风量的快慢,这种方式避免了合页窗开启状态下开关门不便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不法分子利用合页窗打开防盗门的情况,降低了通风时的安全隐患。
但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自动通风的防盗门通过内部的气压判断腔来使门两侧的气体流通,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防盗门除了具有防盗性能,还需要保证良好的外观,而气压判断腔横贯防盗门的内部,容易影响防盗门的美观性,且气压判断腔的设置为了不影响防盗门整体的结构强度,气体通过量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通风防盗门,通过在防盗门主体一侧的对角处分别加工第一进风腔和第二进风腔,在另一侧对角处加工第一出风腔和第二出风腔,并在防盗门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加工相互交叉的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在使第二出风腔、第二过渡腔和第二进风腔以及第一出风腔、第一过渡腔和第一进风腔的内部连通后,在第一出风腔、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第二出风腔的内部设置挡板,可以增加防盗门主体内部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大小,解决了现有自动通风的防盗门的气压判断腔横贯防盗门的内部,容易影响防盗门的美观性,且气压判断腔的设置为了不影响防盗门整体的结构强度,气体通过量有限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通风防盗门,包括防盗门主体,所述防盗门主体的顶部加工有第一过渡腔,所述防盗门主体的底部加工有第二过渡腔,所述防盗门主体顶部的一侧加工有第一出风腔,所述防盗门主体顶部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一进风腔,所述防盗门主体底部的一侧加工有第二进风腔,所述防盗门主体底部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一出风腔、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第二出风腔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腔、第一过渡腔和第一进风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腔、第二进风腔和第二过渡腔的内部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出风腔、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第二出风腔的一侧内壁均固定式连接有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挡板通过铆钉与支撑柱固定式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出风腔和第一进风腔以及第二出风腔和第二进风腔分别位于防盗门主体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盗门主体的内部加工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内部与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的内部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集槽的底部扣接式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外壁与收集槽的底部内壁过盈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出风腔、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第二出风腔一侧的内壁均固定式连接有分流角片,所述分流角片的一侧与挡板的一侧相贴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防盗门主体一侧的对角处分别加工第一进风腔和第二进风腔,在另一侧对角处加工第一出风腔和第二出风腔,并在防盗门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加工相互交叉的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在使第二出风腔、第二过渡腔和第二进风腔以及第一出风腔、第一过渡腔和第一进风腔的内部连通后,在第一出风腔、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第二出风腔的内部设置挡板,有利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防盗门主体内部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大小;
2.通过在第一出风腔、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腔和第二出风腔的内部设置挡板,使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防盗门主体的两侧,当在防盗门主体的表面粘贴装饰面板后,可以保证防盗门主体的表面美观,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门主体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门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门主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门主体的横向剖视图。
附图说明:1、装饰面板;2、第一出风腔;3、第二出风腔;4、防盗门主体;5、挡板;6、分流角片;7、支撑柱;8、第一进风腔;9、橡胶塞;10、收集槽;11、第一过渡腔;12、第二过渡腔;13、第二进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自通风防盗门的具体结构,具体参照图1-图6所示,包括防盗门主体4,防盗门主体4的顶部加工有第一过渡腔11,防盗门主体4的底部加工有第二过渡腔12,防盗门主体4顶部的一侧加工有第一出风腔2,防盗门主体4顶部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一进风腔8,防盗门主体4底部的一侧加工有第二进风腔13,防盗门主体4底部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二出风腔3,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5;
其中,第一出风腔2、第一过渡腔11和第一进风腔8的内部相连通,第二出风腔3、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过渡腔12的内部相连通,通过将第一过渡腔11和第二过渡腔12交叉设置,第一出风腔2和第一进风腔8以及第二出风腔3和第二进风腔13分别位于防盗门主体4的两侧,当防盗门主体4安装在门框上时,室外的风可以从两侧吹过,由第一进风腔8、第一过渡腔11和第一出风腔2进入室内,使室内的风从第二出风腔3、第二过渡腔12和第二进风腔13内部流出,或从第二进风腔13、第二过渡腔12和第二出风腔3进入室内,使室内的风从第一出风腔2、第一过渡腔11和第一进风腔8内部流出;
其次,为了保证防盗门主体4的整体结构强度,在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的一侧内壁固定多个支撑柱7,在将多个挡板5通过铆钉与支撑柱7固定式连接后,可以将挡板5固定在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
同时,单独的防盗门主体4从整体上看,仅仅呈一块板,在正面和背面分别加工两个交叉的槽口,可以保证防盗门主体4具备防盗门基本的特性;
再而,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一侧的内壁均固定式连接有分流角片6,在使分流角片6的一侧与挡板5的一侧相贴合后,可以减小风口的大小,使风口位于防盗门主体4的两侧,有利于保证防盗门主体4外观美观;
在一些示例中,防盗门主体4的内部加工有收集槽10;
其中,收集槽10的内部与第一过渡腔11和第二过渡腔12的内部相连通,从第一出风腔2、第一过渡腔11和第一进风腔8以及第二出风腔3、第二过渡腔12和第二进风腔13内部流过的风所携带的灰尘可以从收集槽10的内部排出,便于清理;
其次,为了减少防盗门主体4底部地面的清扫频次,在收集槽10的底部扣接橡胶塞9,使橡胶塞9的外壁与收集槽10的底部内壁过盈配合,讲橡胶塞9固定在防盗门主体4的内部将收集槽10的底部封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上述设计通过在防盗门主体4一侧的对角处分别加工第一进风腔8和第二进风腔13,在另一侧对角处加工第一出风腔2和第二出风腔3,并在防盗门主体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加工相互交叉的第一过渡腔11和第二过渡腔12,在使第二出风腔3、第二过渡腔12和第二进风腔13以及第一出风腔2、第一过渡腔11和第一进风腔8的内部连通后,在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的内部设置挡板5,保证防盗门主体4内部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大小;
同时,在使分流角片6的一侧与挡板5的一侧贴合后,可以减小风口的大小,而因风口位于防盗门主体4的两侧,有利于保证防盗门主体4外观美观,不影响防盗门主体4内部的气体流通,且不影响门把手和铰链的拆卸和安装。
实施例2:
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介绍了防盗门主体4的具体结构,防盗门主体4两侧的表面均粘贴有装饰面板1;
其中,防盗门主体4的表面与挡板5的表面齐平,当在防盗门主体4的表面粘贴装饰面板1后,可以使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的内部与挡板5之间的风口裸露在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上述设计通过在防盗门主体4的正面和背面分别粘贴两个装饰面板1,使使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的内部与挡板5之间的风口裸露在外部,在保证防盗门主体4内部可通风的前提下,可以保证防盗门主体4整体的美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自通风防盗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盗门主体(4),所述防盗门主体(4)的顶部加工有第一过渡腔(11),所述防盗门主体(4)的底部加工有第二过渡腔(12),所述防盗门主体(4)顶部的一侧加工有第一出风腔(2),所述防盗门主体(4)顶部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一进风腔(8),所述防盗门主体(4)底部的一侧加工有第二进风腔(13),所述防盗门主体(4)底部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二出风腔(3),所述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5);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腔(2)、第一过渡腔(11)和第一进风腔(8)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腔(3)、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过渡腔(12)的内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通风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的一侧内壁均固定式连接有多个支撑柱(7),多个所述挡板(5)通过铆钉与支撑柱(7)固定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通风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腔(11)和第二过渡腔(12)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出风腔(2)和第一进风腔(8)以及第二出风腔(3)和第二进风腔(13)分别位于防盗门主体(4)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通风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门主体(4)的内部加工有收集槽(10),所述收集槽(10)的内部与第一过渡腔(11)和第二过渡腔(12)的内部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通风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10)的底部扣接式连接有橡胶塞(9),所述橡胶塞(9)的外壁与收集槽(10)的底部内壁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通风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腔(2)、第一进风腔(8)、第二进风腔(13)和第二出风腔(3)一侧的内壁均固定式连接有分流角片(6),所述分流角片(6)的一侧与挡板(5)的一侧相贴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通风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门主体(4)的表面与挡板(5)的表面齐平,所述防盗门主体(4)两侧的表面均粘贴有装饰面板(1)。
CN202321387488.9U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自通风防盗门 Active CN220151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7488.9U CN220151209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自通风防盗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7488.9U CN220151209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自通风防盗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1209U true CN220151209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7488.9U Active CN220151209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自通风防盗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1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6917A (zh) 一种采光、通风、隔音的门窗
CN220151209U (zh) 一种自通风防盗门
CN202300072U (zh) 一种采光、通风、隔音的门窗
CN218062028U (zh) 隐藏式排水门窗
CN109944527A (zh) 一种内置遮光结构的可翻转式窗
CN211623836U (zh) 一种减震型风机降噪室
CN208168684U (zh) 一种环保降噪的玻璃窗结构
CN209924835U (zh) 一种具有通风窗的防盗门
CN20843094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铝合金门
CN201933961U (zh) 一种隐藏纱窗式两侧平移太阳能光热窗结构
CN206220778U (zh) 一种带通风换气窗的推拉折叠门
CN217975997U (zh) 一种带有新风系统的智能门窗
CN205823045U (zh) 塑料外平开窗系统五金节能安装结构
CN209670814U (zh) 一种隔音效果好的室内生态门
CN207177630U (zh) 一种隔音铝合金平开窗
CN217429564U (zh) 一种家具柜及其柜体结构
CN209443634U (zh) 一种防尘的钢铝结构幕墙
CN219176164U (zh) 多种开合形式的组合套装门
CN209539067U (zh) 一种窗户
CN216441269U (zh) 一种多级过滤风淋室
CN201650081U (zh) 一种复合门
CN2443132Y (zh) 两用防盗门
CN220247952U (zh) 一种卫生间用具有换气功能的铝合金窗
CN220849387U (zh) 推拉窗
CN209494466U (zh) 一种复合材料节能耐火高隔音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