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9517U - 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 Google Patents

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9517U
CN220139517U CN202321622061.2U CN202321622061U CN220139517U CN 220139517 U CN220139517 U CN 220139517U CN 202321622061 U CN202321622061 U CN 202321622061U CN 220139517 U CN220139517 U CN 220139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pv
junction box
casing
subassembly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20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锋
刘秀梅
徐�明
张苑
赵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40t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40t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40t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40t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6220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9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9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9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包括若干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固定在BIPV组件的侧壁上,所述接线盒包括上盖、壳体和压块,壳体内设有空腔,壳体上端面设有开口,上盖的外轮廓契合壳体的开口形状一致,壳体内壁面上设有若干与上盖配合的第一扣位,壳体后侧壁上开有供BIPV组件的汇流带引入的走线孔,BIPV组件的连接线束伸入壳体空腔且与BIPV组件连接。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主要用于BIPV组件,安装在BIPV组件的侧面,便于BIPV组件的安装和检修。相比现有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一般安装在其背面,导致BIPV组件的安装和检修较为繁琐,由其是在检修时,必须将BIPV组件拆下后才能进行,因此如果有安装在其侧面的光伏接线盒,检修时无需将BIPV组件拆下。

Description

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既能节约能源,缓解供电紧张问题,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是由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诸如硅、砷化镓、硒铟铜或其他材料制成,从而利用光伏效应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目前由多片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合而成的光伏组件被大量投入使用,例如,光伏组件被应用于构建发电系统,或用于作为建筑物的幕墙或安装于建筑物的屋顶上等。
随着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BIPV光伏幕墙组件相对常规组件来说,除具备常规组件的可靠性能之外,还要求其使用寿命更长,美学、力学、电学性能都要与建筑物能够完美的匹配。目前BIPV光伏幕墙组件(以下简称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一般安装在其背面,导致BIPV组件的安装和检修较为繁琐。
申请号为CN202222578999.0的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安装区域;盒盖,用于密封所述盒体;所述盒体或/和所述盒盖上设有阻隔部件,当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盖合时,所述阻隔部件位于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区域外围,在所述盒体与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区域之间形成阻隔;在内隔板内部灌胶将盒体内的电器元件全部密封在电子元件安装区域内部,同时在内隔板与外隔板之间的密封腔内灌胶,结合盒盖上与密封腔相匹配的插接板,使其在密封盒体时,插入密封腔内部,利用密封胶表面的表面张力,对电子元件安装区域内部的电器元件及其密封胶层进行保护,保证盒体内电器元件的可靠密封。
但是上述专利技术中光伏组件接线盒不能适用于BIPV组件,也不能改善BIPV组件目前面临的安装和检修繁琐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1)如何通过结构改进,实现接线盒安装在BIPV组件的侧面,便于BIPV组件的安装和检修。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包括若干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固定在BIPV组件的侧壁上,所述接线盒包括上盖、壳体和压块,壳体内设有空腔,壳体上端面设有开口,上盖的外轮廓契合壳体的开口形状一致,壳体内壁面上设有若干与上盖配合的第一扣位,壳体后侧壁上开有供BIPV组件的汇流带引入的走线孔,BIPV组件的连接线束伸入壳体空腔且与BIPV组件连接。
作为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的优选,所述接线盒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延伸有与壳体空腔相通的管体,管体内壁契合BIPV组件的连接线束外轮廓,接线盒底部开有装配槽口,所述装配槽口延伸至管体底部,所述接线盒底部设有契合装配槽口的压块,压块与接线盒底部之间卡合固定。
作为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的优选,若干接线盒至少分为正接线盒和负接线盒,正接线盒处于BIPV组件的正极接口处,正接线盒延伸的管体处于正接线盒的左侧壁上,负接线盒处于BIPV组件的负极接口处,负接线盒延伸的管体处于负接线盒的右侧壁上。
作为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的优选,还包括二极管,二极管布置在壳体的空腔内,二极管两侧引线为压扁状,二极管的引线与BIPV组件引出的汇流带进行焊接。
作为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的优选,壳体内有若干立柱和若干凸台,若干立柱对二极管塑封体端面进行支撑,若干凸台对二极管引线底部进行支撑,便于同BIPV组件引出的汇流带进行焊接,并起到定位二极管的作用。
作为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的优选,壳体空腔内壁还设有若干第二扣位,若干第二扣位对二极管引线上表面进行限位。
作为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的优选,若干接线盒中还包括至少一个中组件接线盒,中组件接线盒的壳体内二极管用于连接BIPV组件的汇流带。
3、有益效果
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主要用于BIPV组件,安装在BIPV组件的侧面,便于BIPV组件的安装和检修。相比现有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一般安装在其背面,导致BIPV组件的安装和检修较为繁琐,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在检修时无需将BIPV组件拆下后才能进行,由于有安装在其侧面的光伏接线盒,检修时无需将BIPV组件拆下;另外在安装时对安装方式无需较高的技术要求。
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可以安装在BIPV组件侧面,便于BIPV组件的安装和检修。
(2)、壳体与BIPV组件侧面连接的壁面上开有走线孔,便于BIPV引出的汇流带与壳体内部的二极管引线进行焊接。
(3)、二极管使用轴向二极管,将轴向二极管引线压扁,压扁后引线宽度为6mm以上,便于同BIPV引出的汇流带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中正接线盒的分解图。
图3是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中壳体的立体图之一。
图4是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中壳体的立体图之二。
图5是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中BIPV组件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正接线盒-1;二极管-11;上盖-12;压块-13;壳体-14;空腔-14a;第一扣位-14b;走线孔-14c;立柱-14d;凸台-14e;第二扣位-14f;装配槽口-14g;管体-14h;正极线束-15;负接线盒-2;负极线束-21;中组件接线盒-3;BIPV组件-4;汇流带-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
本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包括三个接线盒,接线盒固定在BIPV组件4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三个接线盒依次为正接线盒1、中组件接线盒3和负接线盒2,正接线盒1、中组件接线盒3和负接线盒2的结构大体相似,
以下以正接线盒1为例具体介绍接线盒的结构特点:
正接线盒1包括二极管11、上盖12、壳体14和压块13,壳体14内设有空腔14a,壳体14上端面设有开口,上盖12的外轮廓契合壳体14的开口形状一致,壳体14内壁面上设有多个与上盖12配合的第一扣位14b,实现与上盖12的连接,起到固定上盖12的作用,壳体14后侧壁上开有供BIPV组件4的汇流带41引入的走线孔14c,可以便于BIPV组件4的汇流带41引入到壳体14内部,与二极管11的引线进行锡焊,BIPV组件4的正极线束15伸入壳体14空腔14a且与BIPV组件4连接。
正接线盒1的左侧壁延伸有与壳体14空腔14a相通的管体14h,管体14h内壁契合BIPV组件4的连接线束外轮廓,正接线盒1底部开有装配槽口14g,装配槽口14g延伸至管体14h底部,正接线盒1底部设有契合装配槽口14g的压块13,压块13与正接线盒1底部之间卡合固定。
壳体14内有多个立柱14d和多个凸台14e,多个立柱14d对二极管11塑封体端面进行支撑,多个凸台14e对二极管11引线底部进行支撑,便于同BIPV组件4引出的汇流带41进行焊接,并起到定位二极管11的作用。
壳体14空腔14a内壁还设有多个第二扣位14f,多个第二扣位14f对二极管11引线上表面进行限位,起到固定二极管11的作用。
二极管11布置在壳体14的空腔14a内,二极管11两侧引线为压扁状,以便于安装以及二极管11的引线与BIPV组件4引出的汇流带41进行焊接。
正接线盒1处于BIPV组件4的正极接口处,BIPV组件4的正极线束15伸入正接线盒1的管体14h。
负接线盒2与正接线盒1结构上的区别仅在于:负接线盒2处于BIPV组件4的负极接口处,负接线盒2延伸的管体14h处于负接线盒2的右侧壁上,BIPV组件4的负极线束21伸入负接线盒2的管体14h。
中组件接线盒3与正接线盒1结构上的区别仅在于:中组件接线盒3两侧都没有延伸管体,中组件接线盒3壳体14底部也没有装配槽口,中组件接线盒3的壳体14内二极管11用于连接BIPV组件4的汇流带41。
由于正接线盒1与中组件接线盒3和负接线盒2的结构大体相似,在此不对中组件接线盒3和负接线盒2的结构进行赘述。
一般BIPV组件4中正接线盒1和负接线盒2是必须的,中组件接线盒3视BIPV组件4的需求可以去除也可以增加多个。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其特征为:
包括若干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固定在BIPV组件(4)的侧壁上,所述接线盒包括上盖(12)、壳体(14)和压块(13),壳体(14)内设有空腔(14a),壳体(14)上端面设有开口,上盖(12)的外轮廓契合壳体(14)的开口形状一致,壳体(14)内壁面上设有若干与上盖(12)配合的第一扣位(14b),壳体(14)后侧壁上开有供BIPV组件(4)的汇流带(41)引入的走线孔(14c),BIPV组件(4)的连接线束伸入壳体(14)空腔(14a)且与BIPV组件(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接线盒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延伸有与壳体(14)空腔(14a)相通的管体(14h),管体(14h)内壁契合BIPV组件(4)的连接线束外轮廓,接线盒底部开有装配槽口(14g),所述装配槽口(14g)延伸至管体(14h)底部,所述接线盒底部设有契合装配槽口(14g)的压块(13),压块(13)与接线盒底部之间卡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其特征是:
若干接线盒至少分为正接线盒(1)和负接线盒(2),正接线盒(1)处于BIPV组件(4)的正极接口处,正接线盒(1)延伸的管体(14h)处于正接线盒(1)的左侧壁上,负接线盒(2)处于BIPV组件(4)的负极接口处,负接线盒(2)延伸的管体(14h)处于负接线盒(2)的右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其特征是:
还包括二极管(11),二极管(11)布置在壳体(14)的空腔(14a)内,二极管(11)两侧引线为压扁状,二极管(11)的引线与BIPV组件(4)引出的汇流带(41)进行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其特征是:
壳体(14)内有若干立柱(14d)和若干凸台(14e),若干立柱(14d)对二极管(11)塑封体端面进行支撑,若干凸台(14e)对二极管(11)引线底部进行支撑,便于同BIPV组件(4)引出的汇流带(41)进行焊接,并起到定位二极管(11)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其特征是:
壳体(14)空腔(14a)内壁还设有若干第二扣位(14f),若干第二扣位(14f)对二极管(11)引线上表面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其特征是:
若干接线盒中还包括至少一个中组件接线盒(3),中组件接线盒(3)的壳体(14)内二极管(11)用于连接BIPV组件(4)的汇流带(41)。
CN202321622061.2U 2023-06-21 2023-06-21 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Active CN220139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2061.2U CN220139517U (zh) 2023-06-21 2023-06-21 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2061.2U CN220139517U (zh) 2023-06-21 2023-06-21 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9517U true CN220139517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2061.2U Active CN220139517U (zh) 2023-06-21 2023-06-21 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9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14149A1 (en) Junction box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having junction box
CN220139517U (zh) Bipv组件的光伏接线盒机构
CN202167515U (zh) 接线盒
CN216773239U (zh) 轴向二极管光伏接线盒
CN215912072U (zh) 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和微型逆变器的连接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14901606U (zh) 一种可调节式安装光伏优化器
CN201515029U (zh) 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
CN209250573U (zh) 一种太阳能双玻组件用的分体式接线盒
CN211089585U (zh) 分体式轴向二极管接线盒
CN102956731A (zh) 太阳能接线盒
CN20745896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组件
CN20943518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分体式接线盒
CN207099030U (zh) 窄体光伏接线盒
CN201813117U (zh) 接线盒
CN217485641U (zh) 一种储能机的电池包模块
CN201562929U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18385303U (zh) 一种氢燃料系统集成dcdc的铜排直连结构
CN219514040U (zh) 一种能够减少遮挡的光伏接线盒装结构
CN209435189U (zh) 一种太阳能分体式接线盒
CN113452321B (zh) 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和微型逆变器的连接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02758910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接线盒
CN209402475U (zh)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N218570190U (zh) 一种集成有多种固定结构的光伏组件电器盒盒体
CN220914611U (zh) 一种二脚实心插头内架
CN208638328U (zh) 太阳能双玻组件的分体式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