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8200U - 继电器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8200U
CN220138200U CN202321774406.6U CN202321774406U CN220138200U CN 220138200 U CN220138200 U CN 220138200U CN 202321774406 U CN202321774406 U CN 202321774406U CN 220138200 U CN220138200 U CN 220138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switching device
coupler
grounded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744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培胜
施璐
李番军
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744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8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8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8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中,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继电器的状态输出端连接,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预设电源连接,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分别和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和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第一控制端连接。满足体积大、掉电复位需要能量大的继电器的掉电复位。

Description

继电器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继电器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目前,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异常关机后,通常是采用电容放电来直接控制继电器复位,但这种设计是针对超小型继电器,掉电复位需要的能力极小,不能满足体积大、掉电复位需要能量大的继电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以满足体积大、掉电复位需要能量大的继电器,在异常情况下的掉电复位。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耦合器、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继电器驱动器以及继电器;
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状态输出端连接,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预设电源连接,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分别和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还连接处理器的第一输出控制端。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
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预设电源。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参考电压端。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还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状态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状态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分压点和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另一端还接地。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器件以及第二单向导通器件;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处理器的第二输出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器件还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处理器的第三输出控制端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还和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电源端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分压点和继电器驱动器的参考电压端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均和所述第一预设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耦合器、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继电器驱动器以及继电器,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继电器的状态输出端连接,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预设电源连接,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分别和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和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能够满足体积大、掉电复位需要能量大的继电器在异常情况下的掉电复位。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
10-耦合器;11-第一开关器件;12-第二开关器件;13-继电器驱动器;14-继电器;15-第一电容;16-第三开关器件;17-第四开关器件;18-第二电容;19-供电单元;20-第一分压单元;21-第一单向导通器件;22-第二单向导通器件;23-第二分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电池管理系统异常关机掉电后,依靠电容放电以复位继电器,但这种设计是针对超小型继电器,掉电复位需要能力极小,不能满足体积大、掉电复位需要能量大的继电器,并且没有继电器断开、闭合状态检测,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不仅能够实现体积大、掉电复位需要能量大的继电器的掉电复位,而且能够实现继电器断开、闭合状态的检测。
下面结合几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耦合器10、第一开关器件11、第二开关器件12、继电器驱动器13以及继电器14。
耦合器10的第一输入端和继电器14的状态输出端连接,耦合器10的第二输入端接地,耦合器1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预设电源连接,耦合器10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一开关器件11的控制端和耦合器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一端接地,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容15接地,其中,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15。
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分别和第二开关器件12的控制端、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12的第一端接地,第二开关器件12的第二端和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出端和继电器14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出端和继电器14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耦合器10可以为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其中,发光源例如可以为发光二极管。
处理器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第一预设电源异常掉电导致电池管理系统异常关机,处理器因断电停止工作,第一预设电源可以为3.3V。
耦合器10的第一输入端和继电器14的状态输出端连接,耦合器10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继电器14闭合时,继电器14的状态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其中,状态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用于指示继电器14处于闭合状态,耦合器1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二极管发光,耦合器1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导通,若第一预设电源异常掉电导致电池管理系统异常关机,处理器因断电停止工作,第一预设电源掉电导致耦合器1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为低电平。
第一开关器件11的控制端和耦合器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则第一开关器件11不导通,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一端接地,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容15,第一电容15可以为储能电容,在继电器14闭合时,给第一电容15持续充电,因此在第一预设电源掉电后,在第一电容15的作用下可使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的信号变成高电平,其中,第二端的信号可以为标记为Relay_CHK_Release(RCR)。
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器件12的控制端连接,由于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输出高电平,因此,第二开关器件12导通,第二开关器件12的第一端接地,第二开关器件12的第二端和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因此,第二开关器件12的第二端为低电平,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的信号为低电平,其中,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的信号可以标记为Relay_Operate(RO),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可以标记为IN1、管脚3。
其中,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和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则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的信号为高电平,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的信号可以标记为Relay_Release(RR),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可以标记为IN2、管脚2。
也就是说,Relay_Operate和Relay_Release分别给继电器驱动器13的IN1和IN2,进而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其中,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出端可以标记为OUT1、管脚6,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出端可以标记为OUT2、管脚7。
其中,继电器驱动器13可以标记为U1,继电器14可以标记为J1,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和继电器14的第二控制端和第一控制端连接,继电器14的第一控制端可以标记为管脚1,第二控制端可以标记为管脚2,则第一控制端1为高电平,第二控制端2为低电平,进而控制继电器的管脚3-4、7-8断开,从而实现继电器的复位,其中,管脚3-4、7-8对应单刀双掷开关,管脚3和7可连接设备1(PACK-F1),管脚4和8可连接设备2(PACK-F2)。
值得说明的是,耦合器10可以标记为U2,耦合器10的第一输入端可以标记为管脚1、第二输入端可以标记为管脚2、第一输出端可以标记为管脚4、第二输出端标记为管脚3;继电器14可以标记为J1,继电器14的状态输出端可以标记为管脚6、第二控制端可以标记为管脚2,第一控制端可以标记为1管脚,第一电容标记为C4,C4的规格可以为10uF、16.0175V。
另外,第一开关器件11和第二开关器件12可以为NMOS,可以分别标记为Q1、Q2,第一开关器件11和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可以为栅极(G)、标记为引脚1,第一开关器件11和第二开关器件12的第一端可以为源极(S)、标记为引脚2,第一开关器件11和第二开关器件12的第二端可以为漏极(D)、标记为引脚3,其中,第一开关器件11和第二开关器件1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可以分别连接有寄生二极管。
在本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预设电源连接,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分别和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和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第一控制端连接。满足体积大、掉电复位需要能量大的继电器的掉电复位。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器件11的控制端还连接处理器的第一输出控制端,处理器的第一输出控制端的信号可以标记为MCU_POWER_ON(MPO)。
其中,处理器的第一输出控制端还可以依次通过电阻R13和单向导通器件D4连接第一开关器件11的控制端,其中,单向导通器件D4可以为二极管,电阻R13的一端连接处理器的第一输出控制端,单向导通器件D4的第一端和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单向导通器件D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11的控制端,其中,单向导通器件D4的第一端标记为引脚1、第二端标记为引脚2。
其中,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器件16、第四开关器件17,耦合器1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18接地,第二电容18的一端和第三开关器件16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电容18的另一端和第三开关器件1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16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器件17的控制端连接,第四开关器件1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预设电源。
值得说明的是,第三开关器件16可以为NMOS,标记为Q4,第三开关器件的16的控制端可以为栅极(G)、标记为引脚1,第一端为源极(S)、标记为引脚2,第二端为漏极(D)、标记为引脚3,第四开关器件17可以为PMOS,标记为Q3,第一端为漏极(D)、标记为引脚2,第二端为源极(S)、标记为引脚3。其中,第三开关器件16和第四开关器件17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可以分别连接有寄生二极管,第二预设电源可以为12V。
另外,第二电容18可以标记为C8,规格可以为10uF、16.0175V,在一些实施例中,耦合器10的第二输出端依次通过单向导通器件D5、电阻R14和第二电容18连接,单向导通器件D5可以为二极管,单向导通器件D5的第一端连接耦合器10的第二端,单向导通器件D5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14连接第二电容18,耦合器10的第二输出端的信号可以标记为Relay_CHK(RCHK),电阻R14规格可以为1K,单向导通器件D5的第一端标记为引脚1、第二端标记为引脚2。
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滤波电路,如RC并联滤波电路,RC并联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16的控制端,RC并联滤波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器件16的第一端,RC并联滤波电路中的电阻R16的规格可以为100K,电容C9的规格可以为0.1uF、25V。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开关器件17的控制端和第一端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10,R10的规格可以为100K,R10可以为第四开关器件17提供一个供电,经过电阻分压从而得到分压值,即偏置电压,并且还起到防ESD静电的作用。
第三开关器件16的第二端还可以通过电阻R11和第四开关器件17的控制端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供电单元19,第四开关器件17的第二端和供电单元19的输入端连接,供电单元19的第一输出端和继电器驱动器13的电源端连接,供电单元19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参考电压端。
继电器驱动器13可以通过继电器H桥芯片实现,供电单元用于给继电器驱动器13进行供电,在电池管理系统开机激活时,第一预设电源正常工作,处理器的输出控制端输出MCU_POWER_ON高电平,通过电阻R14给第二电容18充电到0.5V后第三开关器件16导通,进而第四开关器件17导通,第二预设电源通过第四开关器件17输出12V给供电单元19供电,供电单元19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电源端,所以可为继电器驱动器13进行供电,并且,供电单元19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参考电压端,因此,还可为继电器驱动器13提供参考电压。
值得说明的是,继电器驱动器13的参考电压端可以标记为VREF、管脚4,继电器驱动器13的电源端可以标记为VM、管脚8。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还通过电容C1接地,电容C1的规格可以为1nF、50V,继电器驱动器13的配置端口通过电阻R2接地,该配置端口标记为IPROPI、管脚1,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2,电容C2的规格可以为0.1uF、50V,继电器驱动器13的接地端接地,接地端标记为GND、管脚5,继电器驱动器13的扩展接口接地,扩展接口标记为EXP、管脚9,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6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器件1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还连接电阻R9,电阻R9的规格可以为100K。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单元20,供电单元19的第一输出端还连接继电器14的状态输入端,继电器14的状态输出端和第一分压单元20的一端连接,第一分压单元20的分压点和耦合器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分压单元20的另一端和耦合器1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分压单元20的另一端还接地。
其中,第一分压单元20可以包括电阻R12和电阻R15,电阻R12和电阻R15串联连接,供电单元19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继电器14的状态输入端,则在第二预设电源正常时,继电器14的状态输入端和状态输出端闭合,即继电器14闭合,将12V电压通过电阻R12和电阻R15以分压方式送给耦合器10,使得耦合器10导通,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3.3V,使得Relay_CHK持续为高电平,并通过电阻R14持续给第二电容18充电,以使第二电容18进行储能。
值得说明的是,继电器14的状态输入端标记为管脚5、状态输出端标记为管脚6,第一分压单元20的分压点可以为电阻R12和电阻R15之间的交点2,电阻R15和继电器14的第二输入端的交于交点1,电阻R12和电阻R15的规格可以为10K。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器件21以及第二单向导通器件22,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器件21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处理器的第二输出控制端通过第二单向导通器件22还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
其中,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的信号为Relay_CHK_Release(RCR),处理器的第二输出控制端的信号为MCU_Relay_Release(MRR),在处理器的第二输出控制端和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至少一个为高电平信号时,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为高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电阻R1、第一单向导通器件21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处理器的第二输出控制端依次通过电阻R3、第二单向导通器件22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也就是说,电阻R1和电阻R3并联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单向导通器件21和第二单向导通器件22可以为二极管,电阻R1和第一单向导通器件21的引脚1连接,第一单向导通器件21的引脚2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电阻R3和第二单向导通器件22的引脚1连接,第二单向导通器件22的引脚2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电阻R1和电阻R3的规格可以为1K。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和处理器的第三输出控制端连接。
处理器的第三输出控制端的信号为MCU_Relay_Operate(MRO),处理器的第三输出控制端可以通过RC滤波电路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RC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5和电容C3,处理器的第三输出控制端依次通过电阻R5、电容C3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电容C3接地,其中,电阻R5的规格可以为1K,电容C3的规格可以为1nF、50V。
在本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供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状态输入端,继电器的状态输出端连接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这样可通过耦合器来对继电器的断开、闭合状态进行检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四,如图4所示,供电单元19还包括:第三电容C7,第四开关器件17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容C7的一端还和继电器驱动器13的电源端连接。
第三电容C7可以为电解电容,第三电容C7的一端为第三电容的正极,另一端为负极。其中,第三电容C7还连接有LC滤波电路,LC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1和电容C6,第三电容C7的规格可以为100uF/25V,电容C6的规格可以为0.1uF、25V。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供电单元19包括:第二分压单元23,第四开关器件17的第二端和第二分压单元的一端连接,第二分压单元23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分压单元23的分压点和继电器驱动器13的参考电压端连接。
其中,第二分压单元23包括电阻R7和电阻R8,第四开关器件17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电阻R7和电阻R8接地,第二分压单元23的分压点为电阻R7和电阻R8之间的点,分压点连接继电器驱动器13的参考电压端,以将第二预设电源的电压经电阻R7和电阻R8分压后送至参考电压端,参考电压端的电压为电阻R8的两端电压,电阻R7和电阻R8的规格可以为200K。
其中,继电器驱动器13的参考电压端还可以通过电容C5接地,以对送至继电器驱动器13的参考电压进行滤波,该参考电压例如可以为3.38V,电容C5的规格可以为0.1uF、25V。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器件12的第二端均和第一预设电源连接。
第一预设电源例如可以为3.3V。
基于上述电路结构,下面对电路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场景一:正常开关继电器
以第一预设电源为12V、第二预设电源为3.3V、处理器为MCU为例,电池管理系统开机激活时,辅助电源12V、3.3V正常工作,MCU输出MCU_POWER_ON(MPO)高电平,通过电阻R14给第二电容18充电到0.5V后第三开关器件16导通,进而第四开关器件17导通,12V电源通过第四开关器件17输出12V给继电器驱动器供电。
MCU输出MCU_POWER_ON(MPO)高电平的同时,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出端信号Relay_CHK_Release(RCR)变为高电平,第一开关器件11导通,进而第一开关器件11的第二端初始化为无效的低电平,MCU输出MCU_Relay_Operate(MRO)高电平信号以及MCU_Relay_Relaese(MRR)低电平信号分别给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MCU_Relay_Operate(MRO)信号的脉冲宽度可以为200±50ms,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第二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此时,继电器14的第二控制端为高电平,第一控制端为低电平,该种控制信号使继电器14的管脚3-4以及7-8闭合,同时辅助状态管脚5-6也闭合。
继电器14闭合后,经过管脚5-6将12V电压经过电阻R12和电阻R15以分压方式送给耦合器10,以使耦合器10导通,耦合器10的第一输出端接3.3V,则耦合器10的第二输出端输出3.3V,使Relay_CHK信号持续为高电平,并通过电阻R14持续给第二电容18储能电容进行充电。
相应地,在MCU输出MCU_Relay_Operate(MRO)低电平信号以及MCU_Relay_Relaese(MRR)高电平信号分别给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此时,继电器14的第二控制端为低电平,第一控制端为高电平,该控制脉冲可以使继电器14的管脚3-4、7-8断开,同时辅助状态管脚5-6也断开。
场景二:电池管理系统正常关机
电池管理系统主动断开继电器(处于常开状态),可参见场景一中继电器常开的控制过程。
MCU输出MCU_POWER_ON(MPO)低电平信号,第二电容18通过电阻R16放电完毕后,第三开关器件16不导通,进而第四开关器件17不导通,继电器驱动器13掉电,另外,MCU可以通过检测Relay_CHK信号是否为低电平来确定继电器14开闭状态。
场景三:电池管理系统异常关机,辅助电源设计为继电器14断开后延时掉电
3.3V电源异常掉电导致电池管理系统异常关机,MCU因断电停止工作,耦合器1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导通、3.3V掉电通过下拉电阻R6使Relay_CHK为低电平,第一开关器件11不导通,进而使Relay_CHK_Relaese信号变为高电平,第二开关器件12导通,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入端变为低电平,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器件D1变为高电平,进而,继电器驱动器13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此时,继电器14的第一控制端为高电平,第二控制端为低电平,该控制脉冲可以使继电器14的管脚3-4、7-8断开,同时辅助状态管脚5-6也断开。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器、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继电器驱动器以及继电器;
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状态输出端连接,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预设电源连接,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分别和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还连接处理器的第一输出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
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预设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参考电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还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状态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状态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分压点和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另一端还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器件以及第二单向导通器件;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器件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处理器的第二输出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器件还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处理器的第三输出控制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还和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电源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分压点和继电器驱动器的参考电压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均和所述第一预设电源连接。
CN202321774406.6U 2023-07-06 2023-07-06 继电器控制电路 Active CN220138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4406.6U CN220138200U (zh) 2023-07-06 2023-07-06 继电器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4406.6U CN220138200U (zh) 2023-07-06 2023-07-06 继电器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8200U true CN220138200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47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74406.6U Active CN220138200U (zh) 2023-07-06 2023-07-06 继电器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8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9829A (zh) 负载保护电路
CN207782762U (zh) 一种自动复位电路及电子产品
JP2003258615A (ja) 電気組立体、電気システム、ソリッドステート継電器、及びソリッドステート形a継電器
CN103490374A (zh) 一种量产测试设备及其短路过流保护电路
CN103683178A (zh) 一种数据中心设备及其过流欠压保护电路
CN108683217B (zh) 可关断的电源电压监视电路
CN220138200U (zh) 继电器控制电路
CN113113894A (zh) 一种电源故障检测及供电保护电路
CN104714618A (zh) 复位电路
CN212162913U (zh) 交互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不间断直流稳压电源及车辆
CN117293972A (zh) 一种用于防止电池设备过放的保护电路
CN109212297B (zh) 一种掉电报警电路
CN203674080U (zh) 继电器驱动电路
CN205670240U (zh) 一种开关机电路及家用电器
CN112653115B (zh) 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
CN113765356A (zh) 电源重启电路
CN212410835U (zh) 交流输入线的检测电路及具有其的插座
CN111124029B (zh) 一种外置开关通断电控制电路及其方法
CN113702735A (zh) 一种应用于多路离散量采集通道的bit自检测电路
CN111900792A (zh) 一种替代物理按键的智能锁复位电路及方法
CN213341725U (zh) 一种采集设备延时供电电路及系统
CN210245418U (zh) 具有电压监控功能的工业继电器
CN116794504B (zh) 干接点输出的检测电路、方法和储能系统、存储介质
CN210895349U (zh) 一种电源分配器
CN220775388U (zh) 一种具备断电保护功能的控制电路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