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0238U - 一种轮足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足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0238U
CN220130238U CN202321620744.4U CN202321620744U CN220130238U CN 220130238 U CN220130238 U CN 220130238U CN 202321620744 U CN202321620744 U CN 202321620744U CN 220130238 U CN220130238 U CN 220130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tating frame
ostrich
wheel foo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07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骏玮
闵宇恒
傅佳键
刘震宇
赵明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6207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0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0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0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足机器人,涉及仿生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直角安装板,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所述第一舵机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二转动架的顶端活动安装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转动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轮足;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连杆和转动架来模拟鸵鸟的腿部骨骼、肌腱和韧带,以模仿鸵鸟的腿部运动机构,结构紧凑、控制简单、低能耗、能够高速跑跳,通过增加镂空槽减轻装置重量,便于移动,且能保证该机构的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轮足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生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足机器人。
背景技术
仿生双足机器人最多的是仿人双足机器人,可以直立行走,其有着良好的自由度、动作灵活、自如、稳定。双足机器人是一种仿生类型的机器人,能够实现机器人的双足行走和相关动作。作为由机械控制的动态系统,双足机器人包含了丰富的动力学特性。而鸵鸟是现有生物中,运动效率最高且耐力最强的一种大型两足动物。鸵鸟腿部具有强壮而有力的肌肉,且在腿部骨骼-肌肉-肌腱的相互作用下,使其具有运行速度快、避障能力强且运动稳健、持久的特点。鸵鸟在奔跑中每一步的步长可以达到3.5-7m,且能够以50-60km/h的速度持续奔跑30min以上,最快奔跑速度可以达到70km/h。与人类相比,鸵鸟的最快奔跑速度是人类的2倍,且在运动速度超过2km/h时,鸵鸟的能量利用效率约为人类的1.5倍。因此,鸵鸟在研究和仿生设计具有高能效、高速度的仿生双足机器人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公告号CN219172551U提出的“一种仿生机器人腿部结构”,通过卡槽卡入指定区域后,通过紧固件贯穿固定孔将固定座固定住,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通过齿槽带动转杆转动调节,转杆带动第一肢体转动调节,第一肢体通过转轴带动第二肢体转动调节,第二肢体带动第二肢体转动调节,达到了自动化程度高的目的。虽然实现了机器人腿部的自动化,但是由于腿部结构设计不足,导致其运动能力不强,无法满足救援抢险等应用场景。
本文申请将以鸵鸟为仿生原型,尤其是其能够实现高速、高效奔跑的腿部,根据鸵鸟的实际结构尺寸(或成比例缩放)以及鸵鸟腿部骨骼和生物运动机理,采用相似原理和工程仿生技术,设计并优化一种结构紧凑、控制简单、低能耗、能够高速跑跳的轮腿式仿鸵鸟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足机器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足机器人,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直角安装板,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所述第一舵机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二转动架的顶端活动安装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转动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轮足。
优选的,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与第三连杆的顶端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直角安装板的侧面与第一转动架的顶端通过转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为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中间供第三连杆穿过。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架为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底部通过连接板一体形成,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中间供第三连杆活动。
优选的,转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直角安装板的一侧,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直角安装板、第一连杆、第一转动架、第三连杆、第二转动架和轮足表面均开设有镂空槽。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足机器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轮足机器人,通过多个连杆和转动架来模拟鸵鸟的腿部骨骼、肌腱和韧带,以模仿鸵鸟的腿部运动机构,结构紧凑、控制简单、低能耗、能够高速跑跳。
本实用新型提供轮足机器人,通过增加镂空槽减轻装置重量,便于移动,且能保证该机构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上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座;2、直角安装板;3、第一舵机;4、第二舵机;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一转动架;8、第三连杆;9、第二转动架;10、轮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直角安装板2,安装座1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舵机3和第二舵机4,第一舵机3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5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架7,第一转动架7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架9,第二转动架9的顶端活动安装有第三连杆8,第二转动架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轮足10,第二舵机4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与第三连杆8的顶端偏心转动连接,直角安装板2的侧面与第一转动架7的顶端通过转杆活动连接,第二连杆6为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安装板,两个第一安装板中间供第三连杆8穿过,第一转动架7为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安装板,两个第二安装板底部通过连接板一体形成,两个第二安装板中间供第三连杆8活动,转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直角安装板2的一侧,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8不接触,安装座1、直角安装板2、第一连杆5、第一转动架7、第三连杆8、第二转动架9和轮足10表面均开设有镂空槽。
本实施例中,由第一舵机3驱动第一连杆5转动,以带动第一转动架7绕着与直角安装板的连接点转动,第二舵机4通过偏心安装驱动第三连杆运动,并与第一转动架7配合,实现第二转动架9角度的变化,综合运动实现行走或奔跑。
本实施例中,根据John R.Hutchinson等人建立的鸵鸟的腿部骨骼肌模型,鸵鸟的腿部骨骼包括股骨、胫骨、跗跖骨、三节趾骨和趾甲,主要关节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鸵鸟腿部拥有许多连接膝盖、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和脚趾的双关节或三关节肌肉,可以对鸵鸟的远端肢体产生高度刚柔耦合的作用,从而协调鸵鸟完成远端肢体运动。与之相反,鸵鸟腿部髋关节处肌肉发达,在鸵鸟运动过程中主要提供稳定作用,而直接用于调整鸵鸟肢体姿态的关节是鸵鸟的膝关节。鸵鸟膝关节与人类的髋关节功能相似,可以在较大活动范围内调整鸵鸟的运动。
由此,鸵鸟的腿部肌肉主要集中在鸵鸟的髋关节附近,而其胫骨和跗跖骨质量相对较轻,主要通过肌腱或韧带带动产生运动,从而降低了鸵鸟腿部远端的质量,降低转动惯量。这有利于鸵鸟高效节能的运动。
为了使鸵鸟髋关节处肌肉对腿部远端作用的输出力量增强,鸵鸟的刚柔耦合腿部结合了杠杆原理,使肌肉和肌腱与鸵鸟膝关节处胫骨的突出部分以及踝关节处跗跖骨的突出部分相连,从而通过改变其有效肢体长度来增强作用力矩,驱动鸵鸟腿部实现摆动。此外,在肌肉快速且有力地作用时,肌腱可以起到缓冲延时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肌肉免受损伤。鸵鸟的腿部结构中具有发达的肌腱组织,通过肌腱-骨骼的刚柔耦合特性,使鸵鸟的足趾在触地前期,将地面对其腿部产生的巨大反作用力,部分转化为对骨骼的压力,另一部分则通过转化为肌腱的拉力而将冲击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储存起来,并在触地后期释放这些能量,进而提高鸵鸟的运动效率。鸵鸟跗跖骨与胫骨间关节踝关节存在被动回弹现象,可以将该现象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固定胫骨,然后通过人工操纵跗跖骨,改变胫骨与跗跖骨之间的关节夹角;当两骨间关节角度大于125°时,跗跖骨将被动运动到关节角度最大处;当两骨间关节角度小于105°时,跗跖骨将被动运动到关节角度最小处;当两骨间关节角度处105°-125°过渡阶段时,该关节的被动回弹效果不明显,而当两骨间关节角为115°时,被动回弹现象消失,其腿部整体处于平衡状态。这种被动回弹现象,能够帮助鸵鸟节约运动中的能量消耗。
在鸵鸟的运动过程中,其脚趾在触地即将结束时,在肌腱的作用下,足趾甲处的力会发生突变,使其与地面之间的反作用力突然增大,产生一个“蹬地力”,帮助鸵鸟提高运动速度。另外,鸵鸟的跖趾关节是一直离地的,且跖趾关节中存在肌腱和韧带,通过储存和释放能量,可以缓冲鸵鸟高速运动时地面对它的冲击,也可以节约能耗。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架9相当于鸵鸟的跗跖骨,第二舵机4拉动第一转动架7相当于鸵鸟的胫骨,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8相当于鸵鸟的腿部肌腱和韧带,控制鸵鸟的腿部运动;该机构具有结构紧凑、刚度高、承载能力强等特点,使得机器人可以更加灵活地克服障碍,且运动得更快。
安装座1、直角安装板2、第一连杆5、第一转动架7、第三连杆8、第二转动架9和轮足10表面均开设有镂空槽。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镂空槽减轻装置重量,便于移动,且能保证该机构的承载能力。
工作原理:由第一舵机3驱动第一连杆5转动,以带动第一转动架7绕着与直角安装板的连接点转动,第二舵机4通过偏心安装驱动第三连杆运动,并与第一转动架7配合,实现第二转动架9角度的变化,综合运动实现行走或奔跑。

Claims (6)

1.一种轮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直角安装板(2),所述安装座(1)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舵机(3)和第二舵机(4),所述第一舵机(3)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5)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架(7),所述第一转动架(7)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架(9),所述第二转动架(9)的顶端活动安装有第三连杆(8),所述第二转动架(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轮足(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舵机(4)的输出端通过法兰盘与第三连杆(8)的顶端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直角安装板(2)的侧面与第一转动架(7)的顶端通过转杆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6)为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中间供第三连杆(8)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7)为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底部通过连接板一体形成,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中间供第三连杆(8)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转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直角安装板(2)的一侧,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8)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直角安装板(2)、第一连杆(5)、第一转动架(7)、第三连杆(8)、第二转动架(9)和轮足(10)表面均开设有镂空槽。
CN202321620744.4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轮足机器人 Active CN220130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0744.4U CN220130238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轮足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0744.4U CN220130238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轮足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0238U true CN220130238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0744.4U Active CN220130238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轮足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0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bbelen et al. System overview of bipedal robots flame and tulip: Tailor-made for limit cycle walking
Nakanishi et al. Design concept of detail musculoskeletal humanoid “Kenshiro”-toward a real human body musculoskeletal simulator
Radkhah et al. Concept and design of the biobiped1 robot for human-like walking and running
Junius et al. Biarticular elements as a contributor to energy efficiency: biomechanical review and application in bio-inspired robotics
CN108556956B (zh) 一种仿猫跳跃机器人
CN106184461B (zh) 一种仿鸵鸟后肢机械腿
CN101391417B (zh) 一种基于被动运动方式的双足类人机器人
CN111846008A (zh) 一种具有变刚度踝关节的双足机器人
CN112937717B (zh) 一种仿生机械腿及仿生机器人
CN103448828A (zh) 一种四足仿生机器人腿机构
CN112896361A (zh) 一种具有重载缓振平稳功能的仿生双足行走机器人
CN112137842B (zh) 一种并联三自由度踝关节康复机器人
Liu et al. When joggers meet robots: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research on humanoid robots
CN109848966B (zh) 单驱仿生机械腿
CN220130238U (zh) 一种轮足机器人
Matsushita et al. Locomoting with less computation but more morphology
CN116573077A (zh) 一种具有被动柔顺小腿的双足机器人下肢结构
Radkhah et al. On the influence of elastic actuation and monoarticular structures in biologically inspired bipedal robots
Otani et al. Jumping motion generation of a humanoid robot utilizing human-like joint elasticity
Babič et al. Optimization of biarticular gastrocnemius muscle in humanoid jumping robot simulation
CN214524138U (zh) 一种具有重载缓振平稳功能的仿生双足行走机器人
Dong et al. Hardware design and gait generation of humanoid soccer robot Stepper-3D
Liu et al. A bio-inspired knee joint for biped robots
Versluys et al. Powered ankle-foot system that mimics intact human ankle behavior: Proposal of a new concept
Chen et al. A Bio-inspired Ostrich-like Biped Robo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