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8806U - 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8806U
CN220128806U CN202321717285.1U CN202321717285U CN220128806U CN 220128806 U CN220128806 U CN 220128806U CN 202321717285 U CN202321717285 U CN 202321717285U CN 220128806 U CN220128806 U CN 220128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amera module
camera
han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72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凌梓
黄浩晖
杨辰光
戴诗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ewhink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ewhink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ewhink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ewhink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8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8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包括相机模组和传感器模组,所述的相机模组和传感器模组通过USB接口与主端计算机通讯连接;所述的相机模组包括相机支架和设置在相机支架上的单目相机模块;所述的传感器模组包括手持主体,所述的手持主体下端设置有握柄,所述的握柄下端为支脚;且所述的手持主体外侧面上还贴合有视觉标签;所述的手持主体内还设置有惯性测量模块。本实用新型可实时跟踪操作者的手部运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占用空间小,通过将相机模组固定在桌面上即可实施,而且方便携带;本实用新型利用相机、六轴陀螺仪可以准确、快速的捕捉操作者的手部动作,相对于单一的传感器,更加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正逐渐参与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当中。而以机器人单边遥操作技术(Unilateral Robotic Teleoperation)为基础搭建的机器人系统,使得人类操作员能够安全地远程操作机器人完成任务目标,在深海勘测、反恐排爆、零件装配、微创手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运用。
在单边遥操作系统中,操作员通过主端遥操作设备向位于远端的机器人发送期望位姿等控制指令,因此,主端遥操作设备的灵活性、用户友好性和稳定性将对整个系统产生关键影响。
然而,现有的单边遥操作系统往往采用力反馈手控器作为主端设备,虽然这些设备可以为人类操作员提供足够的操作自由度和精度,且可靠性高。但是,力反馈接口在系统中是冗余的,且由于力反馈接口的引入,这些设备往往价格昂贵、后期维护成本高,不利于单边遥操作系统的进一步推广部署。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包括相机模组和传感器模组,所述的相机模组和传感器模组通过USB接口与主端计算机通讯连接;
所述的相机模组包括相机支架和设置在相机支架上的单目相机模块;
所述的传感器模组包括手持主体,所述的手持主体下端设置有握柄,所述的握柄下端为支脚;且所述的手持主体外侧面上还贴合有视觉标签;所述的手持主体内还设置有惯性测量模块。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手持主体方形结构,且所述的手持主体除底部的五个表面上均贴有视觉标签。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相机支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底座为T型结构,且所述的T型结构的底座上端为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片,所述的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单目相机模块通过调节架设置在支板上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架包括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一侧面上设置有连接耳,所述的连接耳通过螺栓与支板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侧面上通过多个连接柱与单目相机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单目相机模块采用型号为RER-USB30W04MT的相机。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惯性测量模块采用型号为LPMS-BE1六轴陀螺仪。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手持主体的每个面具有四个不同ID信息的ArUco视觉标签。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支脚为十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可实时跟踪操作者的手部运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占用空间小,通过将相机模组固定在桌面上即可实施,而且方便携带;
2、本实用新型利用相机、六轴陀螺仪可以准确、快速的捕捉操作者的手部动作,相对于单一的传感器,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相机模组;2-传感器模组;
11-相机支架;12-单目相机模块;13-底座;14-连接片;15-支板;16-调节架;17-连接板,18-连接耳,19-连接柱;
21-手持主体,22-握柄,23-支脚;24-视觉标签;25-单目相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包括相机模组1和传感器模组2,所述的相机模组1和传感器模组2通过USB接口与主端计算机通讯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相机模组1包括相机支架11和设置在相机支架11上的单目相机模块12。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传感器模组2包括手持主体21,所述的手持主体21下端设置有握柄22,所述的握柄22下端为支脚23;且所述的手持主体21外侧面上还贴合有视觉标签24;所述的手持主体21内还设置有惯性测量模块25。
本实施例通过单目相机模块12识别手持主体21外侧面的视觉标签24;以获取各个视觉标签24的角点和对应的标签ID并通过USB接口传输至主端计算机,以确定手持主体21相对于单目相机模块12的位置信息。本实施例通过惯性测量模块25获取姿态和线加速度信息,并通过USB接口传输至主端计算机,以得到手控器主体21当前的位置预测。从而实时捕捉操作员手部的三维位置和姿态,手控器主体21相对于单目相机模块12的位姿估计将通过坐标映射转化为Baxter机器人左臂末端相对于基座的期望位姿,进而实现用手控器操作机器人左臂运动的功能。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手持主体21方形结构,且所述的手持主体21除底部的五个表面上均贴有视觉标签24。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相机支架11包括底座13,以及设置在底座13上的支板15。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底座13为T型结构,且所述的T型结构的底座13上端为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片14,两所述的连接片14之间为插槽,且所述的连接片14上设置有连接孔。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单目相机模块12通过调节架16设置在支板15上端。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架16包括连接板17,所述的连接板17一侧面上设置有连接耳18,所述的连接耳18通过螺栓与支板15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17的另一侧面上通过多个连接柱19与单目相机模块12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单目相机模块12采用型号为RER-USB30W04MT的相机。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惯性测量模块25采用型号为LPMS-BE1六轴陀螺仪。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手持主体21的每个面具有四个不同ID信息的ArUco视觉标签24。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支脚23为十字形结构。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机模组(1)和传感器模组(2),所述的相机模组(1)和传感器模组(2)通过USB接口与主端计算机通讯连接;
所述的相机模组(1)包括相机支架(11)和设置在相机支架(11)上的单目相机模块(12);
所述的传感器模组(2)包括手持主体(21),所述的手持主体(21)下端设置有握柄(22),所述的握柄(22)下端为支脚(23);且所述的手持主体(21)外侧面上还贴合有视觉标签(24);所述的手持主体(21)内还设置有惯性测量模块(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主体(21)方形结构,且所述的手持主体(21)除底部的五个表面上均贴有视觉标签(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机支架(11)包括底座(13),以及设置在底座(13)上的支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3)为T型结构,且所述的T型结构的底座(13)上端为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片(14),两所述的连接片(14)之间为插槽,且所述的连接片(1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目相机模块(12)通过调节架(16)设置在支板(15)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架(16)包括连接板(17),所述的连接板(17)一侧面上设置有连接耳(18),所述的连接耳(18)通过螺栓与支板(15)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17)的另一侧面上通过多个连接柱(19)与单目相机模块(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目相机模块(12)采用型号为RER-USB30W04MT的相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惯性测量模块(25)采用型号为LPMS-BE1六轴陀螺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主体(21)的每个面具有四个不同ID信息的ArUco视觉标签(2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23)为十字形结构。
CN202321717285.1U 2023-03-28 2023-07-03 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 Active CN2201288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7661 2023-03-28
CN202320637661X 2023-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8806U true CN220128806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6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7285.1U Active CN220128806U (zh) 2023-03-28 2023-07-03 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8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1382B1 (en) Support stand to reorient the grasp of an object by a robot
Asfour et al. ARMAR-III: An integrated humanoid platform for sensory-motor control
CN107351084B (zh) 一种面向维修任务的空间机械臂手系统误差修正方法
Stückler et al. Following human guidance to cooperatively carry a large object
CN101817182B (zh) 一种智能移动机械臂控制系统
Balaguer et al. The MATS robot: service climbing robot for personal assistance
CN103192387A (zh) 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48152B (zh) 一种机器人示教方法及系统
CN106995047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水下机器人
CN108297068A (zh) 一种基于力反馈主从控制的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工具更换方法
CN113119077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手持示教装置和示教方法
CN111515928B (zh) 机械臂运动控制系统
US20200276714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ssociated components for robotic manipulation of physical objects
CN220128806U (zh) 一种机器人遥操作手控器
Han et al. Interaction control for manipulator with compliant end-effector based on hybrid position-force control
Zhao et al. An intuitive human robot interface for tele-operation
Li et al. Modular end-effector system for autonomous robotic maintenance & repair
Mortezapoor et al. CoboDeck: A Large-Scale Haptic VR System Using a Collaborative Mobile Robot
Kruse et al. A sensor-based dual-arm tele-robotic manipulation platform
CN116252298A (zh) 基于力反馈技术的机器人遥操作方法及系统
Dhanaraj et al. A human robot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for assembly tasks in high mix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s
JP7475663B2 (ja) モバイルマニピュレ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Suthakorn et al. An enhanced robotic library system for an off-site shelving facility
Weng et al. Applications of light-weight wearable devices to online programming of industrial dual-arm robots
Stanczy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high-performance haptic telemanipulation system with dissimilar kinema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