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3717U - 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3717U
CN220123717U CN202321644893.4U CN202321644893U CN220123717U CN 220123717 U CN220123717 U CN 220123717U CN 202321644893 U CN202321644893 U CN 202321644893U CN 220123717 U CN220123717 U CN 220123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block
frame
oyster reef
base
oy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48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玉甫
张海鹏
李怡群
高文斌
王真真
王慎知
宋子谨
刘金珂
杨春晖
孟繁玥
任雪莲
周忻宇
刘彤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cademy Of Marine And Fishery Sciences Hebei Marine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cademy Of Marine And Fishery Sciences Hebei Marine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cademy Of Marine And Fishery Sciences Hebei Marine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filed Critical Hebei Academy Of Marine And Fishery Sciences Hebei Marine 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23216448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3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3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3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包括牡蛎礁主体,牡蛎礁主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座,底座的四个角部安装有垂直向上的立柱,立柱上方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设有混凝土制成的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和右框架均呈直角三角形结构,且左框架的直角边与右框架的直角边贴合;底座的上方还设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左限位块安装在位于左侧的两个立柱顶部,右限位块安装在位于右侧的两个立柱的顶部,且支撑板的边缘分别位于左限位块和立柱的连接处、右限位块和立柱的连接处;左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左框架底角的左通道,右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右框架底角的右通道,左通道的开设方向与右通道的开设方向相对。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人工鱼礁、海洋牧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牡蛎礁礁型设计中,多采用圆形或者四方形,但是该结构下的牡蛎礁往往稳定性不佳,而且容纳碎牡蛎壳的空间不足,不能很好的提高牡蛎礁的养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包括牡蛎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礁主体包括一长方体结构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四个角部安装有垂直向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上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混凝土制成的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呈直角三角形结构,且所述左框架的直角边与所述右框架的直角边贴合排布;
所述底座的上方还设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所述左限位块安装在位于左侧的两个立柱顶部,所述右限位块安装在位于右侧的两个立柱的顶部,且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分别位于左限位块和立柱的连接处、右限位块和立柱的连接处;
所述左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左框架底角的左通道,所述右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右框架底角的右通道,所述左通道的开设方向与所述右通道的开设方向相对,所述左框架的斜面朝向左限位块,所述右框架的斜面朝向右限位块;
所述左框架与所述右框架的连接处固定有两个吊环,所述左限位块的顶部和所述右限位块的顶部也分别固定有两个吊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吊环设置浮球或者标志可以方便观察牡蛎礁所处的位置,也可以通过吊环,串联绳索从而使得牡蛎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摆放,同时也有利于科研人员实时查看鱼礁附着情况。通过斜面大坡面结构,这样方便牡蛎自然繁殖后,牡蛎幼苗可以附着在斜面上,增加了限位块能够在牡蛎数量增多时起到限位效果,可以将牡蛎聚集在限位块处。斜面采取的是空心结构,这样的好处是降低牡蛎礁质量,防止其自然沉降,另外也可以为一部分洞穴性鱼类提供栖息场所。将支撑板固定在连接处可以提高了整体的强度,并且将底角埋设在限位块内部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的结构一致,且所述左框架的斜面倾斜角度与所述右框架的斜面倾斜角度均为45°。
该角度下有利于牡蛎苗的附着。
进一步优选,所述左限位块与所述右限位块结构一致,且所述左限位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左框架高度的二分之一。
从而可以确保了限位效果。
进一步优选,所述左限位块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左导流槽,所述左导流槽与所述左通道导通,所述右限位块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右导流槽,所述右导流槽与所述右通道导通。
增加了导流槽可以方便小型鱼类穿梭。
进一步优选,所述左导流槽和所述右导流槽均为方形的导流槽。
防止大型鱼类进入。
进一步优选,所述底座是由混凝土制成的底座,且所述底座的四个角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立柱的安装孔,所述立柱的高度不小于50cm。
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与立柱之间构成的间隙可以作为鱼类栖息场所,底座可以确保牡蛎礁能够在软泥底质上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左框架;4、右框架;5、左限位块;6、右限位块;7、吊环;8、左通道;9、左导流槽;10、右导流槽;1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包括牡蛎礁主体,牡蛎礁主体包括一长方体结构的底座1,底座的四个角部安装有垂直向上的立柱2,立柱上方设有支撑板11,支撑板的上方设有混凝土制成的左框架3和右框架4,左框架和右框架均呈直角三角形结构,且左框架的直角边与右框架的直角边贴合排布;底座的上方还设有左限位块5和右限位块6,左限位块安装在位于左侧的两个立柱顶部,右限位块安装在位于右侧的两个立柱的顶部,且支撑板的边缘分别位于左限位块和立柱的连接处、右限位块和立柱的连接处;左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左框架底角的左通道8,右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右框架底角的右通道,左通道的开设方向与右通道的开设方向相对,左框架的斜面朝向左限位块,右框架的斜面朝向右限位块;左框架与右框架的连接处固定有两个吊环,左限位块的顶部和右限位块的顶部也分别固定有两个吊环7。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吊环设置浮球或者标志可以方便观察牡蛎礁所处的位置,也可以通过吊环,串联绳索从而使得牡蛎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摆放,同时也有利于科研人员实时查看鱼礁附着情况。通过斜面大坡面结构,这样方便牡蛎自然繁殖后,牡蛎幼苗可以附着在斜面上,增加了限位块能够在牡蛎数量增多时起到限位效果,可以将牡蛎聚集在限位块处。斜面采取的是空心结构,这样的好处是降低牡蛎礁质量,防止其自然沉降,另外也可以为一部分洞穴性鱼类提供栖息场所。将支撑板固定在连接处可以提高了整体的强度,并且将底角埋设在限位块内部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左框架和右框架的结构一致,且左框架的斜面倾斜角度与右框架的斜面倾斜角度均为45°。该角度下有利于牡蛎苗的附着。
进一步优选,左限位块与右限位块结构一致,且左限位块的高度大于左框架高度的二分之一。从而可以确保了限位效果。
进一步优选,左限位块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左导流槽9,左导流槽与左通道导通,右限位块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右导流槽10,右导流槽与右通道导通。增加了导流槽可以方便小型鱼类穿梭。
进一步优选,左导流槽和右导流槽均为方形的导流槽。防止大型鱼类进入。
进一步优选,底座是由混凝土制成的底座,且底座的四个角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立柱的安装孔,立柱的高度不小于50cm。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与立柱之间构成的间隙可以作为鱼类栖息场所,底座可以确保牡蛎礁能够在软泥底质上设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包括牡蛎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礁主体包括一长方体结构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四个角部安装有垂直向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上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混凝土制成的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呈直角三角形结构,且所述左框架的直角边与所述右框架的直角边贴合排布;
所述底座的上方还设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所述左限位块安装在位于左侧的两个立柱顶部,所述右限位块安装在位于右侧的两个立柱的顶部,且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分别位于左限位块和立柱的连接处、右限位块和立柱的连接处;
所述左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左框架底角的左通道,所述右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右框架底角的右通道,所述左通道的开设方向与所述右通道的开设方向相对,所述左框架的斜面朝向左限位块,所述右框架的斜面朝向右限位块;
所述左框架与所述右框架的连接处固定有两个吊环,所述左限位块的顶部和所述右限位块的顶部也分别固定有两个吊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的结构一致,且所述左框架的斜面倾斜角度与所述右框架的斜面倾斜角度均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块与所述右限位块结构一致,且所述左限位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左框架高度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块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左导流槽,所述左导流槽与所述左通道导通,所述右限位块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右导流槽,所述右导流槽与所述右通道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流槽和所述右导流槽均为方形的导流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是由混凝土制成的底座,且所述底座的四个角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立柱的安装孔,所述立柱的高度不小于50cm。
CN202321644893.4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 Active CN220123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4893.4U CN220123717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4893.4U CN220123717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3717U true CN220123717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0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4893.4U Active CN220123717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3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2348B (zh) 一种固定浮球式浮鱼礁
CN102860272A (zh) 敞开式网箱鲍鱼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12753636A (zh) 一种防沉防移多功能生态化鱼礁及制备方法
CN220123717U (zh) 一种带有六吊环双斜面的兼具诱鱼功能平底牡蛎礁
CN212279453U (zh) 复合型人工珊瑚礁及人工珊瑚礁生态系统
CN209950121U (zh) 一种新型离岸养殖的网箱
CN219835058U (zh) 九柱立礁四连式大型牡蛎礁增殖礁
JP2005348659A (ja) 人工漁礁
CN215872800U (zh) 一种水下定植盘
CN203538181U (zh) 水上灭虫器
KR101050994B1 (ko) 다목적용 참나무 어초
CN219593399U (zh) 带有投放式立柱鱼礁的正梯形金属框架
CN220044589U (zh) 填充有竹礁的三层间隔式中空金属架
CN212414372U (zh) 一种可自由生长的办公室用生态环境设备
CN216874535U (zh) 一种促进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梯形人工鱼礁
CN220630258U (zh) 一种不破坏耕地且使用寿命长的育苗池
CN218550987U (zh) 一种组合式四角金字塔型人工鱼礁
CN220044586U (zh) 带有口字型涌升涡流结构的组合式鱼礁
CN211430651U (zh) 一种鱼类栖息地
CN219835062U (zh) 一种穿孔立柱式鱼礁组件
CN219555993U (zh) 一种稻田虾用栖息台
CN217657274U (zh) 一种大棚哈密瓜立体栽培装置
CN219835063U (zh) 一种浅水河湖浮床式人工鱼巢结构
CN219182353U (zh) 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
CN218354088U (zh) 一种生态河蟹养殖用网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