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1189U - 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 - Google Patents

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1189U
CN220121189U CN202321747913.0U CN202321747913U CN220121189U CN 220121189 U CN220121189 U CN 220121189U CN 202321747913 U CN202321747913 U CN 202321747913U CN 220121189 U CN220121189 U CN 220121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controller
building
component
sunshade
environ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79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nshe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nshe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nshe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nshe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479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1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1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1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光环境系统应用于建筑体,光环境系统包括主控制器、遮阳组件、照明组件和感测元器件,主控制器设于建筑体内;所述遮阳组件安装于所述建筑体的一侧面;所述照明组件设置于所述建筑体内;所述感测元器件用于感应所述建筑体内的环境信息;其中,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感测元器件、所述遮阳组件和所述照明组件,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感测元器件调整所述照明组件的光亮度以及控制所述遮阳组件的启闭或开启角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感测元器件感应建筑体内的环境信息,并且主控制器通过感测元器件调整照明组件的光亮度以及控制遮阳组件的启闭或开启角度,且更加节能,以减少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双碳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
背景技术
绿色双碳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节能、环保、高效的使用空间,其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建筑能耗。
为了防止阳光的过度暴晒,绿色双碳建筑通常采用抗风遮阳帘,然而现有的遮阳帘无法根据室外光线和温湿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打开的角度和开闭。并且室内的照明灯的亮度在通电后是处于单一的常亮状态,无法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而变化,进而造成电能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旨在通过感测元器件感应建筑体内的环境信息,并且主控制器通过感测元器件调整照明组件的光亮度以及控制遮阳组件的启闭或开启角度,且更加节能,以减少能源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环境系统,应用于建筑体,包括:
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设于所述建筑体内;
遮阳组件,所述遮阳组件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体的一侧面;
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建筑体内;
感测元器件,所述感测元器件用于感应所述建筑体内的环境信息;
其中,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感测元器件、所述遮阳组件和所述照明组件,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感测元器件调整所述照明组件的光亮度以及控制所述遮阳组件的启闭或开启角度。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测元器件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建筑体内的光照参数,并将所述光照参数反馈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光照参数,控制所述照明组件的照射亮度以及控制所述遮阳组件开闭或角度调整。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测元器件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建筑体内的温湿度参数,并将所述温湿度参数反馈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温湿度参数,控制所述遮阳组件开闭或角度调整。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遮阳组件包括框体、遮阳件和驱动件,所述框体安装在所述建筑体的一侧面,所述遮阳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框体内,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框体的一侧,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遮阳件转动,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用以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驱动所述遮阳件转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遮阳件包括多个百叶片,多个所述百叶片沿所述框体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遮阳组件还包括同步传动件,所述同步传动件安装于所述框体的一侧,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于所述同步传动件,每一所述百叶片的一端穿过于所述框体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同步传动件,每一所述百叶片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另一侧,以通过所述驱动件同步驱动每一所述百叶片转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同步传动件包括连杆结构和传动杆,所述连杆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每一所述百叶片,所述连杆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杆,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杆,以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杆结构转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组件包括LED灯和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电连接于所述LED灯,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源,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电源调整所述LED灯输出光的亮度。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环境系统还包括人体感应器,所述人体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建筑体内,所述人体感应器电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绿色双碳建筑,所述绿色双碳建筑包括建筑体和如上任一所述的光环境系统。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绿色双碳建筑还包括光能利用组件,所述光能利用组件安装于所述建筑体的外侧,所述光能利用组件电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所述光能利用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以给建筑体供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光环境系统包括主控制器、遮阳组件、照明组件和感测元器件,主控制器设于建筑体内,遮阳组件安装于建筑体的一侧面,照明组件设置于建筑体内,感测元器件用于感应建筑体内的环境信息,其中,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感测元器件、遮阳组件和照明组件,主控制器通过感测元器件调整照明组件的光亮度以及控制遮阳组件的启闭或开启角度,以达到自动调节室内的光线强度和温湿度的目的,且更加节能,以减少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环境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光环境系统中的遮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遮阳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遮阳组件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光环境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环境系统,旨在通过感测元器件感应建筑体内的环境信息,并且主控制器通过感测元器件调整照明组件的光亮度以及控制遮阳组件的启闭或开启角度,且更加节能,以减少能源浪费。
请参照图1至图5,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环境系统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光环境系统10应用于建筑体20,包括:
主控制器1,所述主控制器1用于设于所述建筑体20内;
遮阳组件2,所述遮阳组件2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体20的一侧面;
照明组件3,所述照明组件3用于设置于所述建筑体20内;
感测元器件4,所述感测元器件4用于感应所述建筑体20内的环境信息;
其中,所述主控制器1电连接于所述感测元器件4、所述遮阳组件2和所述照明组件3,所述主控制器1通过所述感测元器件4调整所述照明组件3的光亮度以及控制所述遮阳组件2的启闭或开启角度。
可知的,绿色双碳建筑为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其中绿色双碳建筑包括低碳建筑和零碳建筑,低碳建筑为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为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产能建筑。而光环境系统10安装在绿色双碳建筑内,以用于调整绿色双碳建筑内的光照强度,以便于及时调整室内的光照强度。
本实施例中,光环境系统10包括主控制器1、遮阳组件2和照明组件3,其中,遮阳组件2安装于建筑体20的一侧面,用于连通建筑体20和外界环境。而照明组件3设于建筑体20内,用于给建筑体20内提供照明。同时,主控制器1分别电连接于遮阳组件2和照明组件3,以控制遮阳组件2的启闭和打开的角度,进而可以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和通风换气效果,并且还可以控制照明组件3的光线强度,以达到更好的室内的光亮度,便于人们查看室内的环境。
具体的,为了便于主控制器1根据环境的变化控制遮阳组件2和照明组件3的启闭,还包括感测元器件4,其中,主控制器1电连接于感测元器件4,感测元器件4用于检测建筑体20内的环境信息,并将该环境信息传输至主控制器1,并通过主控制器1调整照明组件3的光亮度以及控制遮阳组件2的启闭或开启角度,以便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通风换气效果和光亮度效果。
请参照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测元器件4包括环境光传感器41,所述主控制器1电连接于所述环境光传感器41,所述环境光传感器41用于感知所述建筑体20内的光照参数,并将所述光照参数反馈至所述主控制器1,所述主控制器1根据所述光照参数,控制所述照明组件3的照射亮度以及控制所述遮阳组件2开闭或角度调整。
本实施例中,感测元器件4包括环境光传感器41,并且主控制器1电连接于环境光感器,而环境光传感器41用于感知建筑体20内的光照参数,并且光照参数反馈至主控制器1上,以通过主控制器1根据光照参数来控制照明组件3的照射亮度,以使室内的光线强度维持舒适的亮度,以及控制遮阳组件2的开闭和角度调整,进而在控制室内的亮度的同时,也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和通风换气效果。
具体的,当建筑体20内的光照强度低时,此时的环境光传感器41将感应到的光照参数反馈至主控制器1上,此时的主控制器1控制照明组件3提高亮度,并且主控制器1还控制遮阳组件2的打开,并控制遮阳组件2打开一定的角度,进一步提高室内的光亮度,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当然,当建筑体20内的光照强度低时,主控制器1通过环境光传感器41反馈的信息及时控制照明组件3和遮阳组件2的变化,以改变建筑体20内的光线强度。
请参照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测元器件4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42,所述主控制器1电连接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42,所述温湿度传感器42用于感知所述建筑体20内的温湿度参数,并将所述温湿度参数反馈至所述主控制器1,所述主控制器1根据所述温湿度参数,控制所述遮阳组件2开闭或角度调整,以使室内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和通风换气效果。
本实施例中,感测元器件4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42,并且主控制器1电连接于温湿度传感器42,而温湿度传感器42用于感知建筑体20内的温湿度差数,并将温湿度参数反馈至主控制器1,主控制器1根据温湿度参数,控制遮阳组件2开闭或角度调整。具体的,当建筑体20内的温湿度变高时,主控制器1通过温湿度传感器42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遮阳组件2的打开角度,以使建筑体20内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和换气效果。
请参照图2和图3,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遮阳组件2包括框体21、遮阳件22和驱动件23,框体21安装在建筑体20的一侧面,所述遮阳件22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框体21内,所述驱动件23安装于所述框体21的一侧,所述驱动件23用于驱动所述遮阳件22转动,所述主控制器1电连接于所述驱动件23,用以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驱动所述遮阳件22转动。
本实施例中,遮阳组件2包括框体21、遮阳件22和驱动件23,框体21安装在建筑体20的一侧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建筑体20上开设有连通室内外的凹槽,框体21安装在凹槽内,并且遮阳件22可转动的安装在框体21内,同时驱动件23安装在框体21的一侧,并且驱动件23的输出轴驱动连接于遮阳件22转动,进而以使遮阳件22相对于框体21转动,以调整遮阳件22在框体21内的打开角度,从而有效的控制光的照射效果和通换气效果。
请参照图3,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遮阳件22包括多个百叶片221,多个所述百叶片221沿所述框体21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遮阳组件2还包括同步传动件24,所述同步传动件24安装于所述框体21的一侧,所述驱动件23驱动连接于所述同步传动件24,每一所述百叶片221的一端穿过于所述框体21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同步传动件24,每一所述百叶片221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框体21的另一侧,以通过所述驱动件23同步驱动每一所述百叶片221转动,进而实现每一百叶片221的打开角度,以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和通换气效果。
本实施例中,遮阳件22包括多个百叶片221,例如,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多个百叶片221沿框体21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同时遮阳组件2还包括同步传动件24,同步传动件24安装于框体21的一侧,并与驱动件23间隔设置,当然,驱动件23驱动连接于同步传动件24。同时每一百叶片221的一端穿过框体21的一侧连接于同步传动件24,而每一百叶片221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框体21的另一侧,进而通过驱动件23带动同步传动件24,进而通过同步传动件24带动每一百叶片221同时转动,进而实现每一百叶片221的的打开角度相同,进而有效的提高遮阳简单通换气效果。
请参照图3和图4,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同步传动件24包括连杆结构241和传动杆242,所述连杆结构241的一端连接于每一所述百叶片221,所述连杆结构24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杆242,所述驱动件23驱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杆242,以通过所述驱动件23驱动所述连杆结构241转动,进而带动每一百叶片221转动。
本实施例中,同步传动件24包括连杆结构241和传动杆242,并且连杆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每一百叶片221,而连杆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传动杆242,并且驱动件23驱动连接于传动杆242,进而实现通过同步传动件24带动每一百叶片221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连杆结构241包括第一连杆2411和多个第二连杆2412,每一第二连杆2412的一端连接于每一百叶片221,每一第二连杆241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杆2411,驱动件23驱动连接于传动件,传动杆242连接于第一连杆2411,进而通过驱动件23同步驱动每一百叶片221转动。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23包括驱动电机231、传动螺杆232和传动块233,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驱动连接于传动螺杆232,传动块233螺纹连接于传动螺杆232上,并且传动杆242远离第一连杆2411的一端连接于传动块233,进而通过驱动电机231带动传动螺杆232转动,以带动传动块233沿框体21的上下方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传动杆242移动,并通过传动杆242带动第一连杆2411和第二连杆2412移动,进而实现百叶片221的转动。
请参照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组件3包括LED灯31和驱动电源32,所述驱动电源32电连接于所述LED灯31,所述主控制器1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源32,所述主控制器1通过所述驱动电源32调整所述LED灯31输出光的亮度。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照明组件3的亮度变化,照明组件3包括LED灯31和驱动电源32,驱动电源32电连接于LED灯31,并且主控制器1电连接于驱动电源32,进而主控制器1根据室内的具体环境信息通过驱动电源32调整LED灯31的输出光的亮度。当建筑体20内的光照强度低时,此时的环境光传感器41将感应到的光照参数反馈至主控制器1上,此时的主控制器1控制驱动电源32开启或调高挡位,进而提高的LED灯31的照射亮度。相反的,则通过主控制器1控制驱动电源32关闭或调低挡位,以降低LED灯31的照射亮度。
可选的实施例中,光环境系统10还包括人体感应器5,人体感应器5安装于建筑体20内,人体感应器5电连接于主控制器1,其中,当人体感应器5感应到建筑体20内的有人员进入时,将感应信号传递给主控制器1,并通过主控制器1控制照明组件3打开进行照明,当人体感应器5感应到建筑体20内无人员活动时,主控制器1控制照明组件3关闭。需要说明的是,人体感应器为热红外人体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绿色双碳建筑,所述绿色双碳建筑包括建筑体20和如上任一所述的光环境系统10。由于本绿色双碳建筑中的光环境系统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绿色双碳建筑还包括光能利用组件,所述光能利用组件安装于所述建筑体20的外侧,所述光能利用组件电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1,所述光能利用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以给建筑体20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环境系统,应用于建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环境系统包括:
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设于所述建筑体内;
遮阳组件,所述遮阳组件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体的一侧面;
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建筑体内;以及
感测元器件,所述感测元器件用于感应所述建筑体内的环境信息;
其中,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感测元器件、所述遮阳组件和所述照明组件,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感测元器件调整所述照明组件的光亮度以及控制所述遮阳组件的启闭或开启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元器件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建筑体内的光照参数,并将所述光照参数反馈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光照参数,控制所述照明组件的照射亮度以及控制所述遮阳组件开闭或角度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元器件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建筑体内的温湿度参数,并将所述温湿度参数反馈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温湿度参数,控制所述遮阳组件开闭或角度调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组件包括框体、遮阳件和驱动件,所述框体安装在所述建筑体的一侧面,所述遮阳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框体内,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框体的一侧,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遮阳件转动,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用以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驱动所述遮阳件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件包括多个百叶片,多个所述百叶片沿所述框体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遮阳组件还包括同步传动件,所述同步传动件安装于所述框体的一侧,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于所述同步传动件,每一所述百叶片的一端穿过于所述框体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同步传动件,每一所述百叶片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另一侧,以通过所述驱动件同步驱动每一所述百叶片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动件包括连杆结构和传动杆,所述连杆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每一所述百叶片,所述连杆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杆,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杆,以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杆结构转动。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包括LED灯和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电连接于所述LED灯,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源,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电源调整所述LED灯输出光的亮度。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环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环境系统还包括人体感应器,所述人体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建筑体内,所述人体感应器电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
9.一种绿色双碳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双碳建筑包括建筑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的光环境系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绿色双碳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双碳建筑还包括光能利用组件,所述光能利用组件安装于所述建筑体的外侧,所述光能利用组件电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所述光能利用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以给建筑体供电。
CN202321747913.0U 2023-07-04 2023-07-04 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 Active CN220121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7913.0U CN220121189U (zh) 2023-07-04 2023-07-04 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7913.0U CN220121189U (zh) 2023-07-04 2023-07-04 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1189U true CN220121189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7913.0U Active CN220121189U (zh) 2023-07-04 2023-07-04 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11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1403U (zh) 一种天然采光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CN205100844U (zh) 一种膜片式太阳能电池百叶窗
CN109339350B (zh) 一种节能建筑导向型自然采光系统及调节方法
CN220121189U (zh) 光环境系统和绿色双碳建筑
CN204560420U (zh) 光线可调节节能温室
CN212176991U (zh) 一种室内光线自动调节设备
CN104278941B (zh) 一种可遥控的百叶窗
ES2017273A6 (es) Mosquitero-persiana.
CN219016757U (zh) 一种自供电可调光可调温的电致变色智能窗系统
EP3749824B1 (en) A set with a roof window,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lements and an exterior shading system
CN109347427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遮阳一体化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03431740A (zh) 自动调光线与调温的窗帘
CN109373280B (zh) 一种节能建筑自然采光与装饰控制系统及调节方法
KR101330134B1 (ko) 차양겸용 셔터를 가지는 통합창호
CN207160908U (zh) 可发电调光隔热通风遮阳的装置
CN212359469U (zh) 一种智能安全调节发电窗及其调节系统
CN208416406U (zh) 中空百叶窗
CN207555455U (zh) 一种太阳能百叶窗一体式灯具
CN220225842U (zh)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幕墙采光结构
CN205477227U (zh) 一种通风可控节能窗
CN215565608U (zh) 节能遮阳绿色门窗结构
KR102527234B1 (ko) 부착형 온도조절모듈을 포함하는 스마트 창호 시스템
CN208473668U (zh) 一种天篷蜂巢帘驱动机构
CN215056879U (zh) 一种智能百叶窗
CN214424392U (zh) 一种新型被动式门窗智能内遮阳与新风一体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