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8384U -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8384U
CN220118384U CN202320959949.9U CN202320959949U CN220118384U CN 220118384 U CN220118384 U CN 220118384U CN 202320959949 U CN202320959949 U CN 202320959949U CN 220118384 U CN220118384 U CN 220118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upport post
support
oil
gas turb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599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东坡
邵志伟
刘佳琦
王泽众
张华杰
葛春醒
周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Turbine Co Ltd
Hadian Power Equipment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Turbine Co Ltd
Hadian Power Equipment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Turbine Co Ltd, Hadian Power Equipment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Turb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599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8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8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8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重型燃气轮机的支撑系统、前壳体和供油供气系统过多占用安装空间的问题。包括前壳体装置,前壳体装置包括通过六个支柱套接相连外壁和内壁,六个支柱中有至少三个设有内孔,其中一个用于向前壳体装置的油腔内输入机油,一个用于将油腔内的机油排掉,另一个用于给油腔通气,传动装置和转子的前支座轴承均设置在油腔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将低压压气机进气结构、支撑系统、压气机转子和供油供气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节省了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现代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是要求滑油流量低、寿命长、启动可靠,全寿命周期内维修和维护工作量小、工作过程全部自动化、控制简单。
重型燃气轮机一般包括进气结构、前壳体、支撑系统、低压压气机和供油供气系统,进气结构、支撑系统、前壳体和供油供气系统均设于低压压气机之前,过多占用安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以解决重型燃气轮机的进气结构、支撑系统、前壳体和供油供气系统均设于低压压气机机匣之前,过多占用安装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包括进气口组件和前壳体装置;
所述进气口组件包括同轴套接的外导流罩和内导流罩,外导流罩沿气流流向单调收敛,内导流罩沿气流流向单调扩大;
前壳体装置包括外壁和内壁,外壁和内壁通过六个支柱套接相连,将所述六个支柱依次定义为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第五支柱和第六支柱,第一支柱由内壁的下侧竖直向下连接外壁,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第五支柱和第六支柱以气流的流向为正向、以第一支柱为起点、依次顺时针均匀设置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第一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和第五支柱上均设有内孔,以使内壁的内腔和外壁的外部连通,第三支柱内穿入有机油管,机油管的内端延伸至传动装置的顶部,机油管上设有机油滤清器,第五支柱的内孔外端设有第一管接头,第五支柱上设有油腔压力测量孔道,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的内端与第五支柱的内孔连通,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的外端与外壁的外部连通,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的外端设有第二管接头,第二管接头通过第二堵头封闭或开通,第四支柱的内孔外端通过第一堵头封闭或开通,外壁上设置有第三管接头和若干冲洗喷射器,第三管接头通过第三堵头封闭或开通;
外导流罩的末端与外壁的前端可拆卸连接,外壁的末端与压气机的机匣前端可拆卸连接,内导流罩的末端依次与锥形壁的末端和内壁的前端可拆卸连接,内壁的末端与支座壳体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支座壳体与套接在转子上的前支座轴承的外环相连,迷宫套筒套接在支座壳体上,迷宫套筒的一端与支座壳体的前端配合连接,迷宫套筒的另一端与转子通过梳齿密封结构转动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支座壳体是弹性金属壳体。
进一步的,支座壳体的外周和迷宫套筒的内周之间设有阻尼油间隙。
进一步的,冲洗喷射器为六个。
进一步的,所述六个支柱的外轮廓呈树叶型,所述六个支柱的叶根端迎气流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将低压压气机进气结构、支撑系统、压气机转子和供油供气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节省了安装空间。
2、支座壳体是弹性金属壳体。当转子通过前支座轴承对支座壳体施加径向应力时,支座壳体能够实现一定的径向弹性形变,并可恢复。支座壳体的外周和迷宫套筒的内周之间设有阻尼油间隙。机油流入所述阻尼油间隙,可作为阻尼器,吸收支座壳体弹性形变带来的振动。机油管用于将机油送至前壳体装置的油腔,即内壁之中,使传动装置和前支座轴承得到润滑及冷却,通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和捕集机油中的机械杂质。
3、通过支撑系统中的所述六个支柱有效的将润滑油和空气进行了合理的组织,而且高效的布置了压力测量装置,满足支撑系统中的压力监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壳体装置与压气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前壳体装置的截面剖视图;
图4是支座壳体和前支座轴承部分的局部装配图。
图中:1-外导流罩、2-支座壳体、3-锥形壁、4-传动装置、5-内导流罩、6-前支座轴承、7-前壳体装置、8-迷宫套筒、9-前支座轴承、10-转子、11-机匣、12-第一管接头、13-第五支柱、14-冲洗喷射器、15-外壁、16-内壁、17-第一支柱、18-机油滤清器、19-机油管、20-第三支柱、21-第三堵头、22-第三管接头、23-第四支柱、24-第二堵头、25-第二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可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螺栓连接。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包括进气口组件和前壳体装置7;
所述进气口组件包括同轴套接的外导流罩1和内导流罩5,外导流罩1沿气流流向单调收敛,内导流罩5沿气流流向单调扩大;外导流罩1和内导流罩5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是发动机流通部分的起点。
前壳体装置7包括外壁15和内壁16,外壁15和内壁16通过六个支柱套接相连,将所述六个支柱依次定义为第一支柱17、第二支柱、第三支柱20、第四支柱23、第五支柱13和第六支柱,第一支柱17由内壁16的下侧竖直向下连接外壁15,第二支柱、第三支柱20、第四支柱23、第五支柱13和第六支柱以气流的流向为正向、以第一支柱17为起点、依次顺时针均匀设置在内壁16和外壁15之间,第一支柱17、第三支柱20、第四支柱23和第五支柱13上均设有内孔,以使内壁16的内腔和外壁15的外部连通,第三支柱20内穿入有机油管19,机油管19的内端延伸至传动装置4的顶部,机油管19上设有机油滤清器18,第五支柱13的内孔外端设有第一管接头12,第五支柱13上设有油腔压力测量孔道,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的内端与第五支柱13的内孔连通,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的外端与外壁15的外部连通,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的外端设有第二管接头25,第二管接头25通过第二堵头24封闭或开通,第四支柱23的内孔外端通过第一堵头封闭或开通,外壁15上设置有第三管接头22和若干冲洗喷射器14,第三管接头22通过第三堵头21封闭或开通;
外导流罩1的末端与外壁15的前端可拆卸连接,外壁15的末端与压气机的机匣11前端可拆卸连接,内导流罩5的末端依次与锥形壁3的末端和内壁16的前端可拆卸连接,锥形壁3是呈圆锥形的壁体,锥形壁3的尖端迎气流朝前设置,锥形壁3的末端与内壁16的前端相连,锥形壁3用于固定内导流罩5,内壁16的末端与支座壳体2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支座壳体2与套接在转子10上的前支座轴承6的外环相连,迷宫套筒8套接在支座壳体2上,迷宫套筒8的一端与支座壳体2的前端配合连接,迷宫套筒8的另一端与转子10通过梳齿密封结构转动密封配合。
低压压气机用于压缩大气,并将其送至高压压气机。低压压气机由前壳体装置7、机匣11、安装在前支座轴承6内环和后支座轴承9内环上的转子10组成。前壳体装置7的内腔中设置有传动装置4,传动装置4用于整个燃气轮机机组的供油,内壁16的前端设有前法兰,内壁16的后端设有后法兰,传动装置4固定到内壁16的前法兰上、前支座轴承6和支座客体固定到内壁16的后法兰上。
内壁16之中完成润滑和冷却的机油通过第一支柱17排出前壳体装置7,第五支柱13的内孔用于实现前壳体装置7油腔的通气,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用于测量前壳体装置7油腔的压力,第三管接头22用于测量前壳体装置7通流部分的压力,即外壁15和内壁16之间流道的压力,冲洗喷射器14用于对前壳体装置7的通流部分进行冲洗,外壁15上还布置有进口导叶旋转机构和下部传动机匣。第四支柱23属于冗余设计,平时通过第一堵头封闭,需要通机油或通气时,可以实现第三支柱20或第五支柱13的功能。
支座壳体2是弹性金属壳体。
支座壳体2的外周和迷宫套筒8的内周之间设有阻尼油间隙。
冲洗喷射器14为六个。
所述六个支柱的外轮廓呈树叶型,所述六个支柱的叶根端迎气流设置。可有效导流。
本实用新型能够将低压压气机进气结构、支撑系统、压气机转子和供油供气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节省了安装空间。
支座壳体2是弹性金属壳体。当转子10通过前支座轴承6对支座壳体2施加径向应力时,支座壳体2能够实现一定的径向弹性形变,并可恢复。支座壳体2的外周和迷宫套筒8的内周之间设有阻尼油间隙。机油流入所述阻尼油间隙,可作为阻尼器,吸收支座壳体2弹性形变带来的振动。机油管19用于将机油送至前壳体装置7的油腔,即内壁16之中,使传动装置4和前支座轴承6得到润滑及冷却,通过机油滤清器18过滤和捕集机油中的机械杂质。
通过支撑系统中的所述六个支柱有效的将润滑油和空气进行了合理的组织,而且高效的布置了压力测量装置,满足支撑系统中的压力监测。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口组件和前壳体装置(7);
所述进气口组件包括同轴套接的外导流罩(1)和内导流罩(5),外导流罩(1)沿气流流向单调收敛,内导流罩(5)沿气流流向单调扩大;
前壳体装置(7)包括外壁(15)和内壁(16),外壁(15)和内壁(16)通过六个支柱套接相连,将所述六个支柱依次定义为第一支柱(17)、第二支柱、第三支柱(20)、第四支柱(23)、第五支柱(13)和第六支柱,第一支柱(17)由内壁(16)的下侧竖直向下连接外壁(15),第二支柱、第三支柱(20)、第四支柱(23)、第五支柱(13)和第六支柱以气流的流向为正向、以第一支柱(17)为起点、依次顺时针均匀设置在内壁(16)和外壁(15)之间,第一支柱(17)、第三支柱(20)、第四支柱(23)和第五支柱(13)上均设有内孔,以使内壁(16)的内腔和外壁(15)的外部连通,第三支柱(20)内穿入有机油管(19),机油管(19)的内端延伸至传动装置(4)的顶部,机油管(19)上设有机油滤清器(18),第五支柱(13)的内孔外端设有第一管接头(12),第五支柱(13)上设有油腔压力测量孔道,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的内端与第五支柱(13)的内孔连通,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的外端与外壁(15)的外部连通,所述油腔压力测量孔道的外端设有第二管接头(25),第二管接头(25)通过第二堵头(24)封闭或开通,第四支柱(23)的内孔外端通过第一堵头封闭或开通,外壁(15)上设置有第三管接头(22)和若干冲洗喷射器(14),第三管接头(22)通过第三堵头(21)封闭或开通;
外导流罩(1)的末端与外壁(15)的前端可拆卸连接,外壁(15)的末端与压气机的机匣(11)前端可拆卸连接,内导流罩(5)的末端依次与锥形壁(3)的末端和内壁(16)的前端可拆卸连接,内壁(16)的末端与支座壳体(2)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支座壳体(2)与套接在转子(10)上的前支座轴承(6)的外环相连,迷宫套筒(8)套接在支座壳体(2)上,迷宫套筒(8)的一端与支座壳体(2)的前端配合连接,迷宫套筒(8)的另一端与转子(10)通过梳齿密封结构转动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支座壳体(2)是弹性金属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支座壳体(2)的外周和迷宫套筒(8)的内周之间设有阻尼油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冲洗喷射器(14)为六个。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个支柱的外轮廓呈树叶型,所述六个支柱的叶根端迎气流设置。
CN202320959949.9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 Active CN220118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9949.9U CN220118384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9949.9U CN220118384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8384U true CN220118384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9949.9U Active CN220118384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8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11831A (zh) 空气悬浮高速离心压缩机
CN220118384U (zh) 一种燃气轮机前壳体组件结构
CN210799056U (zh) 超高温、超高压背压式汽轮机
CN210003336U (zh) 一种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向心透平密封结构
CN113006940A (zh) 一种无需外部减速器的微小型涡桨发动机
CN111963484A (zh) 一种用于小型涡轮发动机的高集成度扩压器结构
CN218206861U (zh) 一种转子系统及燃气轮机
CN217783581U (zh) 一种适应600℃进气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向心透平结构
CN217055298U (zh) 涡轮增压器轴端密封结构
CN113323876B (zh) 一种压缩机的吸气增压结构和压缩机
CN210919164U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膨胀机多段碳环迷宫密封结构
CN114087040A (zh) 一种高温高压高转速凝汽式汽轮机
CN111396197A (zh) 一种燃气轮机空气分离器
CN217681878U (zh) 一种悬臂式多用途工业膨胀透平机
CN219865175U (zh) 一种燃气轮机后壳体结构
CN214145679U (zh) 燃气轮机压气机高温排气的冷却装置
CN215408867U (zh) 一种由电机带转压气机、不含燃气涡轮的多转子发动机构型
CN212003353U (zh) 一种燃气轮机空气分离器
CN218991904U (zh) 一种兆瓦级齿箱式低温空气离心压缩机
CN218093166U (zh) 一种带有废气自循环冷却结构的涡轮壳
CN220081750U (zh) 一种适用于18mw等级的低压压气机结构
CN112780400B (zh) 航空活塞发动机高空功率恢复专用增压器
CN210113387U (zh) 一种具有压力自补偿的分体式动力涡轮结构
CN218912969U (zh) 一种低温高转速兆瓦级轴流背压式空气透平
CN214836572U (zh) 一种涡喷发动机的进口引气冷却转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