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7912U - 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7912U
CN220107912U CN202321475217.9U CN202321475217U CN220107912U CN 220107912 U CN220107912 U CN 220107912U CN 202321475217 U CN202321475217 U CN 202321475217U CN 220107912 U CN220107912 U CN 220107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uide
guide plate
connecting portio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52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中东
武谦
余永林
冯春暖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52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7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7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79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用于在装配过程中,使角码的连接部与边框对位更容易,提高装配效率。其中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其中一个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另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部的顶板相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连接部的底板相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导向板,连接部第二端的顶板和底板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第二侧边与连接部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沿着远离连接部的方向相互靠近形成导向边,且导向板向顶板和底板之间弯折形成导向面。边框组件,包括至少2个依次首尾相接的边框,相邻的两边框之间通过如上述角码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组件相邻的边框之间通过角码连接。具体地,角码具有呈直角夹角设置的两个连接部,角码的两个连接部分别插入两个边框的腔体内,以将两个边框连接固定。然而,角码的连接部插入边框的腔体的过程中,连接部与边框的腔体对位困难,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以在装配过程中,使角码的连接部与边框对位更容易,提高装配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角码,包括:
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连接部,其中一个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另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部的顶板相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连接部的底板相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内;
导向板,连接部第二端的顶板和底板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第二侧边与连接部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分别与第二侧边的两端连接,且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沿着远离连接部的方向相互靠近形成导向边,且导向板向顶板和底板之间弯折形成导向面。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码时,需将角码的一个连接部插入一个边框的腔体内,将角码的另一个连接部插入另一个边框的腔体内。由于连接部的第二端的顶板和底板均连接有导向板。导向部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沿着远离连接部的方向相互靠近形成导向边,导向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在水平方向上内缩,使得导向边可以在水平方向提供导向作用。导向板向顶板和底板之间弯折形成导向面,导向板的导向面在竖直方向上内缩,使得导向面在竖直方向提供导向作用。如此连接部与边框的腔体对位时,只需将导向板背离连接部的一端伸入边框的腔体,然后导向边与边框腔体内侧壁接触,同时导向面与边框腔体内顶壁或内底壁接触,进而边框和角码相对移动的过程中,边框在水平方向上沿着导向边移动,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沿着导向面移动,从而实现了连接部与边框插接对位过程中,导向板同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给边框腔体提供导向作用,降低了连接部与边框的对位难度,且对位精度高,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顶板和与其连接的导向板为一体结构;和/或,底板和与其连接的导向板为一体结构;如此,简化了加工工艺,且使顶板与导向板之间更加牢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导向板的长度为5nm-20nm。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弹板具有相对的固定侧和自由侧,固定侧与导向板或连接部固定,弹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自由侧翘起并凸出于顶板或底板的外表面。如此增加了连接部与边框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以防止连接部脱离边框,提高了边框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弹板与导向板为一体结构,弹板的固定侧与导向板的第二侧边连接,如此设置,弹板与导向板可以一起切割或冲压成型,与单独加工弹板和导向板相比,简化了加工步骤。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弹板的长度可以为2nm-10nm。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顶板或底板开设有避让孔,弹板嵌于避让孔内,简化了弹板和导向板的加工工艺,且不会因为弹板的设置导致连接部体积增加。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导向板与弹板之间的夹角为0°-2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导向板的第二侧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与弹板的固定侧连接,第一段和第三段与底板或顶板连接。如此设置,使得导向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的承载力相当,无论边框沿着第一侧边移动还是沿着第三侧边移动,均不易导致导向板变形。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导向板为三角形板或梯形板;和/或,弹板为方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与连接部第二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边与连接部的侧板固定连接且支撑板沿着远离连接部方向逐渐向导向板第二侧边的中部倾斜,与顶板连接的导向板和底板连接的导向板分别与支撑板的上端和下端相接触。如此支撑板可以同时支撑与顶板连接的导向板和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从而防止导向板由于竖直方向压力作用发生变形,提高了角码的整体强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部包括相对的两侧板,且两侧板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与侧板为一体结构。如此更便于加工制作,且保证了支撑板与连接部的侧板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板与连接部的侧板之间的夹角为α,且10°≤α≤45°;导向板的导向边与连接部的侧板之间的夹角为θ,0°<θ<45°,且α>θ;如此才可以保证支撑板在与顶板连接的导向板和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之间,以使支撑板与导向板连接并起到支撑的作用;和/或,
导向板的导向面与顶板或底板之间的夹角为10°-2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角码为钢角码。钢板价格较低,与铝角码相比,降低了角码的成本,且钢角码强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加优良。
一种边框组件,包括至少2个依次首尾相接的边框,相邻的两边框之间通过如上述中任一项角码连接,边框具有用于与角码的连接部插接配合的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框组件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角码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意图导向板和弹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连接部、1a-顶板、2-弹板、3-导向板、3a-第一侧边、3b-第二侧边、3c-第三侧边、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1以及多个导向板3。其中,两个连接部1分别用于与相邻的两个边框插接配合。两个连接部1相互垂直,且两个连接部1沿45°方向对称设置,一个连接部1的第一端与另一连接部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部1分别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呈直角垂直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后整体呈直角L型。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通过卡接、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当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两个连接部1的顶板1a相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连接部1的底板相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即两个连接部1固定连接后,两个连接部1的顶板1a相互平齐,且两个连接部1的底板相互平齐。连接部1包括一个或两个侧板,侧板的顶部与顶板1a固定,侧板的底部与底板固定,以通过侧板将顶板1a和底板固定连接。当连接部1包括两个侧板时,顶板1a、底板和两个侧板可以共同围成方体状的连接部1。当连接部1包括一个侧板时,顶板1a、底板和一个侧板可以共同围成C型或工字型的连接部1。
连接部1第二端的顶板1a和底板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3。即第一连接部的顶板1a背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板3,且第一连接部的底板背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板3。同样的,第二连接部的顶板1a背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板3,且第二连接部的底板背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板3。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中,与顶板1a连接的导向板3和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3相对设置。
具体地,导向板3具有第一侧边3a、第二侧边3b和第三侧边3c。第一侧边3a、第二侧边3b和第三侧边3c可以依次连接,即第一侧边3a和第三侧边3c分别与第二侧边3b的两端连接。第一侧边3a、第二侧边3b和第三侧边3c也可以不直接连接。导向板3的第二侧边3b与连接部1固定连接,即导向板3的第二侧边3b与连接部1的顶板1a或底板固定连接。第一侧边3a和第三侧边3c沿着远离连接部1的方向相互靠近形成导向边,若第一侧边3a至第三侧边3c的距离为导向板3的宽度,则导向板3的宽度沿着远离连接部1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沿着远离连接部1的方向,导向板3逐渐向顶板1a和底板之间弯折形成导向面。即与顶板1a连接的导向板3,沿着远离连接部1的方向逐渐向靠近底板的方向倾斜;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3,沿着远离连接部1的方向逐渐向靠近顶板1a的方向倾斜。与顶板1a连接的导向板3的上表面为其导向面,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3的下表面为其导向面。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码时,需将角码的一个连接部1插入一个边框的腔体内,将角码的另一个连接部1插入另一个边框的腔体内。连接部1与边框插接过程中,连接部1的第二端首先插入边框的腔体内,由于连接部1的第二端的顶板1a和底板均连接有导向板3,当角码如图1方位放置时,导向板3的第一侧边3a和第三侧边3c沿着远离连接部1的方向相互靠近形成导向边,导向板的第一侧边3a和第三侧边3c在水平方向上内缩,使得导向边可以在水平方向提供导向作用。导向板3向顶板1a和底板之间弯折形成导向面,导向板3的导向面在竖直方向上内缩,使得导向面在竖直方向提供导向作用。如此连接部1与边框的腔体对位时,只需将导向板3背离连接部1的一端伸入边框的腔体,然后导向边与边框腔体内侧壁接触,同时导向面与边框腔体内顶壁或内底壁接触,进而边框和角码相对移动的过程中,边框在水平方向上沿着导向边移动,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沿着导向面移动,从而实现了连接部1与边框插接对位过程中,导向板3同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给边框腔体提供导向作用,降低了连接部1与边框的对位难度,且对位精度高,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角码的连接部1的长度可以为30nm-100nm,即从连接部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长度为30nm-100nm,示例性的连接部1的长度可以为30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等。该处需要说明的是,角码的宽度以及高度应该适当小于边框腔体的宽度和高度,以便于角码的连接部1能够插入边框腔体内。导向板3的长度为由第二侧边3b沿着远离连接部1的方向的延伸距离,导向板3的长度为5nm-20nm,例如导向板3的长度为5nm、10nm、15nm、18nm等。
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顶板1a和与其连接的导向板3为一体结构,如此导向板3的形状可以通过切割、冲压等方式形成,然后再将导向板3相对于顶板1a向靠近底板的方向弯折,以使导向板3相对于顶板1a向下弯折倾斜。如此,简化了加工工艺,且使顶板1a与导向板3之间更加牢固。当然,顶板1a与导向板3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同样地,底板和与其连接的导向板3为一体结构,即切割或冲压出导向板3的形状后,再将导向板3相对于底板向靠近顶板1a的方向弯折,以使导向板3相对于底板向上弯折倾斜。如此,简化了加工工艺,且使底板与导向板3之间更加牢固。此外,底板与导向板3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导向板3形状的切割方式可以为线切割或激光切割等任意切割方式。
另一实施例中,角码还可以包括弹板2,弹板2具有相对的固定侧和自由侧,弹板2的固定侧与导向板3或者连接部1固定,即弹板2的固定侧与导向板3固定连接,或者弹板2的固定侧也可以与连接部1固定连接。当弹板2的固定侧与连接部1固定连接时,弹板2的固定侧可以与连接部1的顶板1a或底板固定连接。并且,弹板2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弹板2的自由侧翘起并凸出于顶板1a或底板的外表面,即弹板2的自由侧可以由外力作用微移。连接部1与边框腔体插接过程中,边框腔体的内壁与弹板2的自由侧相抵,并逐渐压紧弹板2的自由侧,连接部1与边框插接完成后,弹板2的自由侧由于弹力作用始终与边框的腔体内壁紧密相抵,如此增加了连接部1与边框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以防止连接部1脱离边框,提高了边框组件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部1的顶板1a和底板可以均连接有弹板2,如此与顶板1a连接的弹板2与边框的腔体内顶壁紧密相抵,与底板连接的弹板2与边框的腔体内底壁紧密相抵,从而使连接部1的顶部和底部与边框的摩擦力均较大,进一步提高了边框组件的可靠性。具体地,与顶板1a连接的弹板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更个,与底板连接的弹板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更个。此外,连接部1的侧板也可以连接有弹板2,即一个或多个弹板2的固定侧与连接部1的侧板固定连接,从而增加了连接部1的侧板与边框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弹板2与导向板3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弹板2的固定侧与导向板3的第二侧边3b连接。具体地,导向板3的第二侧边3b一部分与顶板1a或底板连接,且导向板3的第二侧边3b另一部分与弹板2的固定侧连接,从而实现导向板3既与弹板2连接,又与顶板1a或底板连接。如此设置,弹板2与导向板3可以一起切割或冲压成型,与单独加工弹板2和导向板3相比,简化了加工步骤。当然,弹板2与导向板3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顶板1a或底板开设有避让孔,弹板2嵌于避让孔内。即在顶板1a或底板上进行切割或冲压以形成避让孔,顶板1a或底板原位于避让孔内的部分形成弹板2,从而实现弹板2嵌于避让孔内。并且,切割或冲压后形成的弹板2可以相对于顶板1a或底板弯折,以使弹板2的自由侧翘起并凸出于顶板1a或底板的外表面。该实施例中,弹板2和导向板3可以一起弯折,从而同时实现弹板2自由侧的翘起以及导向板3向顶板1a和底板之间倾斜,简化了弹板2和导向板3的加工工艺,且不会因为弹板2的设置导致连接部1体积增加。
当弹板2为方板时,弹板2的一个侧边与导向板3连接,弹板2的其他三个侧边通过在底板或顶板1a上切割或冲压形成,切割或冲压完后,同时形成方形的弹板2和方形的避让孔。应理解,弹板2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板,例如三角板、菱形板等。
弹板2的长度方向沿着连接部1的长度方向设置,弹板2的长度可以为2nm-10nm,具体地,可以为2nm、5nm、6nm、8nm、10nm。当然,弹板2的尺寸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导向板3可以为三角形板或梯形板,如此第一侧边3a和第三侧边3c可以为三角形的两个边或梯形的两个腰,以使第一侧边3a和第三侧边3c沿着远离连接部1的方向逐渐靠近。当然,导向板3还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2所示,导向板3的第二侧边3b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与弹板2的固定侧连接,第一段和第三段与底板或顶板1a连接。即导向板3的肩部与连接部1连接,导向板3的中部与弹板2连接,如此设置,使得导向板3的第一侧边3a和第三侧边3c的承载力相当,无论边框沿着第一侧边3a移动还是沿着第三侧边3c移动,均不易导致导向板3变形。第二侧边3b的长度与边框腔体的宽度方向可以相同,以保证导向板3与弹板2、顶板1a或底板的连接的可靠性。
当然,导向板3的第二侧边3b也可以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与弹板2的固定侧连接,第二段与底板或顶板1a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导向板3与弹板2可以平齐设置,即导向板3与弹板2在同一平面上。具体地,导向板3与弹板2之间的夹角为0°-20°,即导向板3所在的平面与弹板2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在0°-20°范围内,示例性的,导向板3与弹板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5°、10°、15°、20°等。考虑到,导向板3和弹板2均有一定厚度,因此可以是导向板3的上表面与弹板2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0°-20°范围内。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导向板3与弹板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稍大于20°,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角码还可以包括与连接部1第二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一侧边与连接部1的侧板连接。并且,支撑板4沿着远离连接部1方向逐渐向导向板3第二侧边3b的中部倾斜,如此支撑板4可以倾斜至位于与顶板1a连接的导向板3和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3之间的位置,并且支撑板4的上端和与顶板1a连接的导向板3相接触,优选的,支撑板4的上端和与顶板1a连接的导向板3固定连接。支撑板4的下端和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3相接触,优选地,支撑板4的下端和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3固定连接。如此设置,支撑板4可以同时支撑与顶板1a连接的导向板3和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3,从而防止导向板3由于竖直方向压力作用发生变形,提高了角码的整体强度。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板4与连接部1的侧板可以为一体结构,如此直接将支撑板4相对于侧板弯折即可,更便于加工制作,且保证了支撑板4与连接部1的侧板的连接可靠性。当然,支撑板4与连接部1的侧板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此外,支撑板4与导向板3之间可以焊接、卡接等。
另外,连接部1包括相对的两侧板,连接部1的两侧板、顶板1a和底板共同形成方体状的连接部1。连接部1的两侧板可以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如此两个支撑板4同时支撑与顶板1a连接的导向板3和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3,进一步高了角码的整体强度。当然,也可以仅连接部1的一个侧板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4与连接部1的侧板之间的夹角为α,并且10°≤α≤45°,即支撑板4所在平面与侧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45°,或者说支撑板4的板面与侧板的板面之间的夹角为10°-45°。优选地,支撑板4与连接部1的侧板之间的夹角在10°-20°之间。示例性的,α为10°、12°、14°、15°、16°、18°、20°、25°、30°、35°、40°、45°等。
导向板3的导向边与连接部1的侧板之间的夹角为θ,0°<θ<45°。即导向板3的导向边与侧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45°。进一步的,导向板3的导向边与连接部1的侧板之间的夹角在10°-20°之间。示例性的,θ为10°、12°、14°、15°、16°、18°、20°、25°、30°、35°、40°、45°等。
值得说明的是,支撑板4与连接部1的侧板之间的夹角α应该大于导向板3的导向边与连接部1的侧板之间的夹角θ,即α>θ,如此才可以保证支撑板4在与顶板1a连接的导向板3和与底板连接的导向板3之间,以使支撑板4与导向板3连接并起到支撑的作用。
此外,导向板3的导向面与顶板1a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45°,即导向板3的导向面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0°-45°。进一步地,为了使边框沿着导向面移动时,速度更加平缓,导向板3的导向面与顶板1a之间的夹角可以在10°-20°之间。示例性的,导向板3的导向面与顶板1a之间的夹角为10°、12°、14°、15°、16°、18°、20°、25°、30°、35°、40°、45°。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角码可以为钢角码,即角码采用钢板加工形成。钢板价格较低,与铝角码相比,降低了角码的成本,且钢角码强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加优良。钢板的厚度可以为0.5mm-2mm。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角码还可以为其他材质,在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边框组件,该边框组件包括角码和至少2个边框,边框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或4个。多个边框依次首尾相接,相邻的两边框之间通过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角码连接,并且边框具有用于与角码的连接部1插接配合的腔体。由于连接部1的第二端的顶板1a和底板均连接有导向板3,连接部1与边框的腔体对位时,只需将导向板3背离连接部1的一端伸入边框的腔体,进而边框和角码相对移动的过程中,边框在水平方向上沿着导向边移动,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沿着导向面移动,从而实现了连接部1与边框插接对位过程中,导向板3同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给边框腔体提供导向作用,降低了连接部1与边框的对位难度,且对位精度高,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角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连接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另一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的顶板相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所述连接部的底板相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内;
导向板,所述连接部第二端的顶板和底板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边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沿着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相互靠近形成导向边,且所述导向板向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弯折形成导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导向板为一体结构;
和/或,所述底板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导向板为一体结构;
和/或,导向板的长度为5nm-2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板,所述弹板具有相对的固定侧和自由侧,所述固定侧与所述导向板或连接部固定,所述弹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自由侧翘起并凸出于所述顶板或底板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板与所述导向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弹板的固定侧与所述导向板的第二侧边连接;
和/或,弹板的长度为2nm-10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或底板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弹板嵌于所述避让孔内;和/或,
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弹板之间的夹角为0°-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的第二侧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弹板的固定侧连接,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与所述底板或顶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为三角形板或梯形板;和/或,所述弹板为方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第二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边与所述连接部的侧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沿着远离所述连接部方向逐渐向所述导向板第二侧边的中部倾斜,与所述顶板连接的导向板和所述底板连接的导向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和下端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的两侧板,且所述两侧板均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侧板为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部的侧板之间的夹角为α,且10°≤α≤45°;所述导向板的导向边与所述连接部的侧板之间的夹角为θ,0°<θ<45°,且α>θ;和/或,
所述导向板的导向面与所述顶板或底板之间的夹角为10°-20°。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为钢角码。
12.一种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个依次首尾相接的边框,相邻的两边框之间通过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角码连接,所述边框具有用于与所述角码的连接部插接配合的腔体。
CN202321475217.9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 Active CN220107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5217.9U CN220107912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5217.9U CN220107912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7912U true CN220107912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9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5217.9U Active CN220107912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79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729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ically-conductive touch method
CN113745566A (zh) 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巡检辅助结构及燃料电池
CN107809167A (zh) 带半导体模块和被加压构件加压的电子部件的电力转换装置
EP3806178B1 (en) Battery module
CN220107912U (zh) 一种角码及边框组件
CN218888446U (zh) 一种安装组件及光伏系统
WO2023124652A1 (zh) 电压采集结构和具有该电压采集结构的电池模组
CN201185294Y (zh) 电池连接器
WO2022183557A1 (zh) 一种牢固插接力的插座端子
CN213692499U (zh) 一种小体积大电流电性连接弹片
CN212783908U (zh) 一种带有卡勾的电连接器
AU2021232676A1 (en) Equipment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N219107370U (zh) 一种边框和光伏组件
CN201285841Y (zh) 电连接器
CN201178235Y (zh) 电连接器
CN220107908U (zh) 边框组件、光伏组件以及光伏系统
CN213184676U (zh) 一种充电连接器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5489603U (zh) 弹性限位件以及盒状电源固定结构
CN214336967U (zh) 一种弹簧式端子
CN217114701U (zh) 一种防护结构及电池包
CN213522783U (zh) 一种前面板支架
CN213753118U (zh) 一种直立式连接器
CN217848364U (zh) 电子设备用板连接器
CN219553965U (zh) 一种超薄侧接弹片
CN219329747U (zh) 一种防掉卡型叠层卡托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