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7138U -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7138U
CN220107138U CN202321117619.1U CN202321117619U CN220107138U CN 220107138 U CN220107138 U CN 220107138U CN 202321117619 U CN202321117619 U CN 202321117619U CN 220107138 U CN220107138 U CN 220107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end
active
power
power lin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176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淀
李艺
周新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176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7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7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7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有源线缆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辅助线缆接头以及连接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的信号线和电源线;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中分别包括有源模组;电源线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第一电源线给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供电;第二电源线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彼此隔离,辅助线缆接头通过第一电源线独立给有源模组供电,有源线缆内部有源模组不再消耗采集卡输出的电力,使得有源线缆能够工作在PoCL模式下,实现在PoCL模式下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兼容PoCL和Non‑PoCL传输,减少CameraLink系统的布线成本和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源线缆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该有源线缆能够同时兼容PoCL和Non-PoCL传输,简化基于CameraLink传输的有源线缆的系统布线。
背景技术
CameraLink是一种通信链路,使用专用电缆连接和硬件规范来标准化数字相机和图像采集卡之间的连接。CameraLink定义了完整的接口,包括数据传输、相机定时、串行通信和相机的实时信号,能够高速快速传输大文件而没有延迟问题。用户可以通过从图像采集卡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来完成数字相机的硬件参数设置和更改,方便用户以直接编程的方式控制相机。
PoCL指的是具有相机链路电源功能(Power over Camera Link,PoCL),当由相机、采集卡及线缆为PoCL模式时,相机通过采集卡的电源接口,例如Pin1和Pin26给相机供电,因此节省了安装空间、时间和成本。
Non-PoCL指的是不具有相机链路电源功能(Non Power over Camera Link,Non-PoCL),当由相机、采集卡及线缆为Non-PoCL模式时,相机端Pin1、Pin26处于接地状态,此时相机无法通过采集卡进行供电,而由相机自身所具有的相机辅助电源接口进行供电。
CaremaLink线缆一般采用铜线作为传输介质,信号在线缆中衰减大,无法实现远距离传输。现有技术CN211126388U采用光纤进行视频数据远距离传输。由于相机的功耗一般为4W,采集卡的供电能力较低,当相机端与采集卡传输距离较远时,需要增加其他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功耗高,这导致采用PoCL协议通信的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最终导致通信失败。
具体参见图1,支持PoCL的相机供电方式有两种,方式一:利用相机的辅助电源接头21供电;方式二:利用图像采集卡通过CN1或者CN2接口中的相关针脚,例如通过Pin1/Pin26(电源正)和Pin13/Pin14(GND)经由连接线缆进行供电。而不支持PoCL的相机供电方式唯一,只能通过相机辅助电源接口供电。
如上所述,对于功耗较高的有源线缆,对于图像采集卡利用基于CameraLink进行供电,无法应用在PoCL模式。
因此,如何解决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的有源线缆在CameraLink中的应用,减少CameraLink系统相机端的布线难度,开发一款兼容PoCL和Non-PoCL传输的有源线缆成为现有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满足PoCL和Non-PoCL系统应用,减少系统线缆铺设复杂程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辅助线缆接头以及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信号线和电源线。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分别包括有源模组。
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彼此隔离。
所述第一电源线,分别与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第一连接端的有源模组和第二连接端的有源模组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给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供电。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有源模组通过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
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给所述有源模组供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连接相机。
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连接采集卡。
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别与第一连接端的第一指定针脚和第二连接端的第二指定针脚连接。
可选的,包括连接第一连接端的和第二连接端的地线。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连接所述地线。
所述地线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各自的第三指定针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1号和/或26号针脚。
所述第二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1号和/或26号针脚;以及
所述第三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13号和/或14号针脚。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者或二者各自包括电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给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第二连接端的电源模块供电。
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将来自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的电力提供给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有源模组与第一端的第四指定针脚连接,用于传输时钟信号,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有源模组与第二端的第五指定针脚连接,用于传输时钟信号。
所述第四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5号和/或18号针脚。
所述第五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9号和/或22号针脚。
可选的,所述辅助线缆接头位于第二连接端或者第一连接端。
可选的,所述辅助线缆接头为2芯电源插头、3芯电源插头、多芯电源插头、USB和航空插头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有源线缆包括过流保护装置,所述过流保护装置耦合所述第二电源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以可插拔的方式分别用于与相机和采集卡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为铜线、所述信号线为铜线或者光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有源线缆,包括:
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第四连接端、辅助线缆接头、信号线和电源线;
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分别包括有源模组;
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第三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第三电源线彼此隔离;
所述第一电源线,分别与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第一连接端的有源模组、第二连接端的有源模组、第三连接端的有源模组和第四连接端的有源模组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给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供电;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通过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通过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
所述第三电源线,分别与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一根或多根如上述有源线缆,所述有源线缆连接相机卡与采集卡。
可选的,响应于所述通信系统为Base模式,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一根所述有源线缆;
响应于所述通信系统为Full模式,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多根所述有源线缆。
可选的,响应于所述通信系统为Full模式,通过一根或多根所述有源线缆中的任一根或任意多根为所述相机供电。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单独设置第一电源线,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彼此隔离,辅助线缆接头通过第一电源线独立给有源模组供电,采集卡通过第二电源线独立给相机供电,有源线缆内部有源模组不再消耗采集卡输出的电力,使得高功耗的有源线缆能够工作在PoCL模式下,实现在PoCL模式下信号的长距离传输。
2、有源线缆兼容PoCL和Non-PoCL工作模式,扩展了用于CameraLink线缆的适用范围,降低了CameraLink系统的布线成本。
3、辅助线缆接头的位置能够根据CameraLink应用场景和易于取电等方式确定,位于第一连接端或者第二连接端,减少CameraLink系统的布线难度。
4、在相机连接端和采集卡连接端具有电源模块,从而满足不同的电压需求。
5、有源线缆兼容PoCL和Non-PoCL工作模式,当通信系统处于Full模式时,通过增加有源线缆即可实现,降低了由于通信系统变为Full模式时,线缆不兼容造成的通信失败的问题,降低了通信系统布线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支持CameraLink的相机的接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于CameraLink传输的有源线缆的系统原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基于CameraLink传输的有源线缆的系统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相机工作在Non-PoCL模式下的逻辑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分别指代的技术特征为:
11、相机;12、采集卡;13、第一连接端;14、第二连接端;15、第二电源线;16、地线;17、第一电源线;18、有源模组;19、电源模组;20、辅助线缆接头;21、相机电源接口;200、有源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在有源线缆中设置为有源线缆的有源模组供电的第一电源线,将用于相机供电的第二电源线与用于有源模组供电的第二电源线分开独立布线,彼此隔离,为有源模组供电的辅助线缆接头与第一电源线连接,从而提供单独的模组供电回路,避免对第二电源线产生负载影响,使得有源线缆应用在CameraLink系统中时,用于相机供电的电源线单独给相机供电,无须分担负载,从而使得CameraLink系统的传输距离不受线缆功耗的影响,实现在PoCL模式下信号的长距离传输。有源线缆兼容PoCL和Non-PoCL工作模式,扩展了用于CameraLink线缆的适用范围,降低了CameraLink系统的布线成本。
具体的来说,支持PoCL的图像采集卡和相机,采集卡给相机供电,通常对于PoCL的系统中,采集卡同时给有源线缆和相机供电,由于线损及有源线缆电量损耗,导致相机端供电不足,进而造成通讯失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独立的第一电源线为有源线缆供电,对于整个系统而言,不增加电力需求,保证了系统正常通讯。
具体的,参见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于CameraLink传输的有源线缆200的系统原理图,包括:
该有源线缆,包括:
第一连接端13、第二连接端14,辅助线缆接头20以及连接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的信号线和电源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3用于连接相机;所述第二连接端14用于连接采集卡(frame grabber)。
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中分别包括有源模组18。
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电源线17和第二电源线15,所述第一电源线17与第二电源线15彼此隔离。
所述第一电源线17,分别与所述辅助线缆接头20、第一连接端13的有源模组18和第二连接端14的有源模组18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17给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各自的有源模组18供电,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连接可以是第一电源线17直接和有源模组18连接,也可以是第一电源线17和有源模组18间接连接,例如第一电源线17连接到具有供电功能的模组后,由具有供电的模组与有源模组18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各自的有源模组18通过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线15,分别与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单独设置第一电源线17,辅助线缆接头20与所述第一电源线17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17独立给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的有源模组18,即独立给整个有源线缆200供电。第一电源线17与第二电源线15相隔离,有源模组18由第一电源线17独立供电,有源线缆200内部有源模组18不再消耗采集卡输出的电力,避免采集卡供电能力弱直接将采集卡烧坏,使得有源线缆能够工作在PoCL模式下,降低了有源线缆对系统电力的需求,确保了系统通信的有效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为光纤传输线(图中未示出),有源模组18内部集成高速信号处理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数据信电号转换为光信号,或者接收光信号转换为数据电信号。
但本实用新型也不以此为限,任何能够进行信号传输的信号线以及与之相应的有源模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第二电源线15,分别与第一连接端13的第一指定针脚和第二连接端14的第二指定针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指定针脚用于向所连接的相机11供电或提供接地;所述第二指定针脚用于从所连接的采集卡12接收电力或提供接地。
第一连接端13的有源模组18还与第一端,即相机11的第四指定针脚连接,用于传输时钟信号,第二连接端14的有源模组18与第二端,即采集卡12的第五指定针脚连接,用于传输时钟信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采集卡12的电源正极为1号针脚和26号针脚,接地端为13号针脚和14号针脚。当PoCL的相机和PoCL的采集卡接入有源线缆,采集卡会输出一个52uA左右的感应电流流过相机端Rs内阻(相机内阻Rs跨接在1号针脚和26号针脚之间),当感应电流流过相机端的Rs内阻产生一个感应电压在0.44V-0.6V时,有源线缆200工作于PoCL模式,采集卡端通过1号针脚和26号针脚(电源正)和13号针脚和14号针脚(GND),经过第二电源线15对相机供电,整条有源线缆通过辅助线缆接头进行供电。相机供电后,相机端会输出CameraLink数据和时钟信号,信号经有源模块18进行信号转换,采集卡接收到有效的时钟信号后,CameraLink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此时的系统相机端无需外接辅助电源供电。
参见图4,当Non-PoCL的相机接入有源线缆,与PoCL模式的采集卡的连接,采集卡会输出52uA左右的感应电流去检测相机端Rs内阻,Non-PoCL的相机1号针脚和26号针脚处于接地状态,1号针脚和26号针脚的内阻接近于0Ω;52uA左右的感应电流流过1号针脚和26号针脚产生的感应电压接近0V,采集卡不会打开PoCL功能,并会将采集卡1号针脚和26号针脚做拉地处理,此时有源线缆第二电源线15被拉至GND;此时有源线缆200工作于Non-PoCL模式,相机端通过相机电源接口21外接电源,有源线缆200通过辅助线缆接头20供电,相机端会输出CameraLink数据和时钟信号,信号经有源模块18进行信号转换,采集卡检测到相机端输出的时钟信号,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当No-PoCL的采集卡接入有源线缆,与PoCL或No-PoCL相机相连时,由于No-PoCL采集卡的1号针脚和26号针脚接地,与其相连的相机也处于接地状态,有源线缆200工作于Non-PoCL模式,相机端通过相机电源接口外接电源,有源线缆200通过辅助线缆接头20供电,相机端会输出CameraLink数据和时钟信号,信号经有源模块18进行信号转换,采集卡检测到相机端输出的时钟信号,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有源线缆兼容PoCL和non-PoCL传输,当通信系统处于Full模式时,通过增加有源线缆即可实现,降低了由于通信系统变为Full模式时,线缆不兼容造成的通信失败的问题,降低了通信系统布线的难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系统在CameraLink协议规定Base模式工作时,相机与采集卡间采用一根线缆连接。
当系统在CameraLink协议规定Full模式工作时,相机与采集卡间采用两根线缆连接,两根线缆可以都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相机及采集卡均具有两个线缆连接口。作为举例,可以分别记为相机线缆连接口A、相机线缆连接口B,示例性的,可以参见图1中的CN1和CN2,采集卡线缆连接口A与采集卡线缆连接口B。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通过一根线缆连接相机线缆连接口A与采集卡线缆连接口A,而通过另一根线缆连接相机线缆连接口B与采集卡线缆连接口B。
Full模式下,相机可从其两个线缆连接口的任何一个或二者接收电力,而采集卡可通过其两个线缆连接口的任何一个或二者提供电力。因此当PoCL的相机和PoCL的采集卡接入通信系统,采集卡端通过1号针脚和26号针脚(电源正)和13号针脚和14号针脚(GND),经过任一有源线缆或两根有源线缆的第二电源线15对相机供电,每条有源线缆通过其自身的辅助线缆接头进行供电。相机供电后,相机端会输出CameraLink数据和时钟信号,信号经有源模块18进行信号转换,采集卡接收到有效的时钟信号后,CameraLink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即Full模式下,通过一根或多根的有源线缆中的任一根或任意多根为相机供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能够知道,相机及采集卡能够均具有多个线缆连接口,该通信系统能够在多个接口之间通过多根线缆进行连接。在Full模式下,相机可从其多个线缆连接口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接收电力,而采集卡可通过其多个线缆连接口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提供电力。
作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的有源线缆,通过单一有源线缆连接Full模式的CameraLink系统。该实施例中,有源线缆的两端各包括两个连接端(记为A1、A2、B1与B2),其中连接端A1与B1位于有源线缆的一端,连接端A2与B2位于有源线缆的另一端。作为举例,连接端A1用于连接相机的连接口A,连接端B1用于连接相机的连接口B;连接端A2用于连接采集卡的连接口A,连接端B2用于连接采集卡的连接口B。该实施例中,有源线缆包括1个或2个辅助线缆接头。该实施例中,包括例如彼此隔离的三根电源线,其中第一电源线用来连接辅助线缆接头,第二电源线用来连接连接端A1与连接端A2,第三电源线用来连接连接端B1与连接端B2,辅助线缆接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连接端A1、A2、B1与B2各自包括有源模组。连接端A1与连接端A2的有源模组通过信号线连接,连接端B1与连接端B2的有源模组通过信号线连接。
具体的,第一电源线,分别与辅助线缆接头、连接端A1、A2、B1与B2的有源模组连接,以通过该第一电源线给连接端A1、A2、B1与B2各自的有源模组供电。
第二电源线分别与连接端A1、A2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例如连接端A1的第一指定针脚和连接端A2的第二指定针脚。
第三电源线分别与连接端B1、B2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例如连接端B1的第一指定针脚和连接端B2的第二指定针脚。
因此,当所述有源线缆200工作于PoCL模式时,所述第一指定针脚用于向所连接的相机11供电,所述第二指定针脚用于从所连接的采集卡12接收电力。
当所述有源线缆200工作于Non-PoCL模式时,所述第一指定针脚用于向所连接的相机11提供接地,所述第二指定针脚用于向所连接的采集卡12提供接地。
在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中,第一指定针脚、第二指定针脚为1号和/或26号针脚,第四指定针脚为5号和/或18号针脚,第五指定针脚为9号和/或22号针脚。
进一步的,有源线缆200还包括过流保护装置,过流保护装置耦合所述第二电源线15,在第二电源线15过流时提供保护功能。例如,当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源线缆接入Non-PoCL模式的相机与PoCL模式的采集卡,在启动瞬间,第二电源线上可能产生过大的电流,过流保护装置相应地工作来切断第二电源线,从而保护相机与采集卡。
进一步的,有源线缆200包括连接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的地线16。
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各自的有源模组18连接地线16。
地线16分别与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的各自的第三指定针脚连接。
在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中,第三指定针脚是13号和/或14号针脚。
进一步的,参见图2-图4,第一连接端13与第二连接端14的一个或二者各自包括电源模块19,用于通过辅助线缆接头20给第一连接端13和/或第二连接端14的电源模块19供电。
电源模块19连接第一电源线17,将来自辅助线缆接头20的电力提供给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各自的有源模组18。
因此,通过电源模块19能够适应不同有源模组18对于供电电压要求的不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线缆接头20为Y线缆接头(Y-cable),使用USB接头供电。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任何能够进行外界的电插头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能够根据CameraLink应用场景和易于取电进行更改设计。
参见图2,所述辅助线缆接头20能够位于第二连接端14,也能够如图3,所述辅助线缆接头20位于第一连接端13。根据CameraLink应用场景和易于取电确定辅助线缆接头20所在位置。
辅助线缆插头包括但不限于2芯电源插头、3芯电源插头、多芯电源插头、USB接头和航空插头。
在本实用新型中辅助线缆插头20从外接电源取电。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辅助线缆插头20也可以从采集卡12或相机11端取电。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可以为电插座的形式,也可以为其它的形式,只要能够以可插拔的方式分别用于与相机端11和采集卡端12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单独设置第一电源线,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彼此隔离,辅助线缆接头通过第一电源线独立给有源模组供电,采集卡通过第二电源线独立给相机供电,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源线缆内部有源模组不再消耗采集卡输出的电力,使得高功耗的有源线缆能够工作在PoCL模式下,实现在PoCL模式下信号的长距离传输。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源线缆兼容PoCL和Non-PoCL工作模式,扩展了用于CameraLink线缆的适用范围,降低了CameraLink系统的布线成本。
3、辅助线缆接头的位置能够根据CameraLink应用场景和易于取电等方式确定,位于第一连接端或者第二连接端,减少CameraLink系统的布线难度。
4、在相机连接端和采集卡连接端具有电源模块,从而满足不同的电压需求。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源线缆兼容PoCL和Non-PoCL工作模式,当通信系统处于Full模式时,通过增加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源线缆即可实现,降低了由于通信系统变为Full模式时,线缆不兼容造成的通信失败的问题,降低了通信系统布线的难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辅助线缆接头以及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信号线和电源线;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分别包括有源模组;
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彼此隔离;
所述第一电源线,分别与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第一连接端的有源模组和第二连接端的有源模组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给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供电;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有源模组通过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
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给所述有源模组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连接相机;
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连接采集卡;
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别与第一连接端的第一指定针脚和第二连接端的第二指定针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第一连接端的和第二连接端的地线;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连接所述地线;
所述地线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各自的第三指定针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1号和/或26号针脚;
所述第二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1号和/或26号针脚;以及
所述第三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13号和/或14号针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者或二者各自包括电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给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第二连接端的电源模块供电;
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将来自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的电力提供给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有源模组与第一端的第四指定针脚连接,用于传输时钟信号,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有源模组与第二端的第五指定针脚连接,用于传输时钟信号;
所述第四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5号和/或18号针脚;
所述第五指定针脚是根据CameraLink协议的连接器的9号和/或22号针脚。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线缆接头位于第二连接端或者第一连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线缆接头为2芯电源插头、3芯电源插头、多芯电源插头、USB和航空插头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源线缆包括过流保护装置,所述过流保护装置耦合所述第二电源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以可插拔的方式分别用于与相机和采集卡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为铜线、所述信号线为铜线或者光纤。
11.一种有源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第四连接端、辅助线缆接头、信号线和电源线;
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分别包括有源模组;
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第三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第三电源线彼此隔离;
所述第一电源线,分别与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第一连接端的有源模组、第二连接端的有源模组、第三连接端的有源模组和第四连接端的有源模组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给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供电;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通过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各自的有源模组通过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辅助线缆接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
所述第三电源线,分别与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的各自的指定针脚连接。
1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根或多根如权利要求1-11的任一所述有源线缆,所述有源线缆连接相机与采集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响应于所述通信系统为Base模式,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一根所述有源线缆;
响应于所述通信系统为Full模式,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多根所述有源线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响应于所述通信系统为Full模式,通过一根或多根所述有源线缆中的任一根或任意多根为所述相机供电。
CN202321117619.1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 Active CN220107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7619.1U CN220107138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7619.1U CN220107138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7138U true CN220107138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81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17619.1U Active CN220107138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7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1422A (zh) 一种级联的以太网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以太网供电方法
US10247893B1 (en)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optical cable assemblies with supplemental input voltage
JP2009535877A (ja) パワー−オーバー−イーサネットコネクションを可能にするアセンブリー
CN107437714B (zh) 一种混合信号传输线缆
CN201499213U (zh) 摄像机转接模块
CN220107138U (zh)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
CN105490124B (zh) 多头数据线
CN116544736A (zh) 一种有源线缆及其通信系统
CN211378339U (zh) 一种基于poe的光源控制器
CN211403415U (zh) 一种Type-C接口功能测试装置
CN201075214Y (zh) 一种usb通用数据线
CN203521834U (zh) 信号转接线
CN111092661A (zh) 一种光电隔离双向中继器电路及防水中继器
CN201117986Y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插座
CN213279166U (zh) 一种控制器供电电路及电器
CN221353360U (zh) 一种多模块并联连接装置以及单晶电源信号并联设备
CN221615089U (zh) 一种便携式千兆多功能测试装置
CN111798790B (zh) 显示控制卡和显示系统
CN111404699A (zh) 一种poe技术的以太网供电信号放大和信号延长器
CN218217381U (zh) 一种具有多个独立网口可poe供电的嵌入式主板
CN219285724U (zh) 用于实现dmx控制功能的电路及设备
CN218071516U (zh) 有源以太网卡
CN221354000U (zh) 逆变器并机电路及逆变器
CN211018834U (zh) 一种光电隔离双向中继器电路及防水中继器
CN109117192A (zh) 可唤醒待机机台的切换装置及唤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