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9868U - 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9868U
CN220099868U CN202321564902.9U CN202321564902U CN220099868U CN 220099868 U CN220099868 U CN 220099868U CN 202321564902 U CN202321564902 U CN 202321564902U CN 220099868 U CN220099868 U CN 220099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soft soil
soil foundation
drainage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49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明国
许陆军
黄双
郭强
董宴良
马权庄
李权威
朱庆华
黄学知
黄嘉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49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9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9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9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加固单元、排水单元和吸附单元,加固单元包括多个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多个插设于软土地基内的基桩和连接于多个所述基桩顶部的支撑板,所述基桩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排水单元包括多个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连接软管和设于所述连接软管上的输送泵,还包括多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由所述排水口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吸附单元包括多个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限位架和铺设于所述限位架内的吸附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旨在解决采用物理法加固软土地基时,软土地基内的水分长期浸泡基桩容易导致基桩腐蚀,并降低了基桩的稳定性,导致地基容易发生沉降、坍塌的问题。

Description

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支撑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的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隐量大,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会给公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影响。软土地基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其高压缩性和低抗剪强度的不良工程特性使得在其在用于工程之前必须得到处理,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围海造地工程的迅猛发展和各种来源的淤泥的大量堆积更是突出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目前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法包括强夯法、真空预压、堆载预压等,这些方法以力学加固和土体固结为基本机理,但由于软土地基中含水量较大,插入软土地基中的基桩长期浸泡泥浆中容易受到腐蚀,而且过多的含水量还会导致地基软化严重,影响基桩的稳定性;化学法包括水泥搅拌桩法、电渗法、注浆法、微生物注浆法等,这些方法中部分方法虽然加固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土地基加固结构,旨在解决采用物理法加固软土地基时,软土地基内的水分长期浸泡基桩容易导致基桩腐蚀,并降低了基桩的稳定性,导致地基容易发生沉降、坍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包括:
加固单元,包括多个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多个插设于软土地基内的基桩和连接于多个所述基桩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与多个所述基桩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的边缘相互接触,所述基桩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基桩的顶部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排水口,所述基桩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
排水单元,包括多个排水组件,一组所述排水组件对应于一组所述加固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连接软管和设于所述连接软管上的输送泵,还包括多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基桩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排水管由所述排水口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软管的进端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沿所述基桩的轴向设置;以及
吸附单元,包括多个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与所述加固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吸附组件包括限位架和铺设于所述限位架内的吸附模块,所述限位架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吸附模块用于吸收软土地基内的水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附模块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土工布、渣土层、砂石层和防水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架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外缘的边框,所述底板和所述边框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吸附模块的限位空间,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蜂窝状的通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附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水层上方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橡胶轮胎,所述橡胶轮胎平铺于所述防水层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桩包括圆柱状的桩体和设于所述桩体底部的锥体,所述锥体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桩包括支撑杆和多个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外周的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与所述支撑杆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加固杆的自由端位于连接端的下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固杆的自由端位于所述支撑杆底端的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桩的顶部设有法兰,所述法兰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软土地基加固结构还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的锁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水管为刚性管体,所述排水管的外壁通过连接架与所述基桩的内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软土地基加固结构中的基桩插设于软土地基中,软土地基内的水由进水孔进入容纳腔内。一段时间后,软土地基内的水大部分都进入容纳腔内,开启输送泵将容纳腔内的水由排水管和连接软管排出容纳腔。容纳腔内的水排完后,将连接软管与排水管拆分,取出连接软管和输送泵,将支撑板与基桩连接。然后再将限位架放置于支撑板上,在限位架内铺设吸附模块。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可以先将软土地基内的水分排出一部分,在后续的使用中,软土地基内的水分可以逐渐由进水孔流入容纳腔内,避免软土地基含水量过大导致地基坍塌或沉降。另外,吸附模块也可以吸收软土地基内的水分,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采用的加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采用的基桩和排水管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采用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采用的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采用的基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桩;101、进水孔;102、桩体;103锥体;104、容纳腔;105、支撑杆;106、加固杆;
2、支撑板;201、透水孔;
3、排水管;
4、连接架;
5、限位架;501、边框;502、底板;
6、吸附模块;601、土工布;602、渣土层;603、砂石层;604、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余方位词,例如“垂直”、“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进行说明。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加固单元、排水单元和吸附单元,加固单元包括多个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多个插设于软土地基内的基桩1和连接于多个基桩1顶部的支撑板2,支撑板2分别与多个基桩1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支撑板2的边缘相互接触,基桩1内开设有容纳腔104,基桩1的顶部还开设有与容纳腔104连通的排水口,基桩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01;排水单元包括多个排水组件,一组排水组件对应于一组加固组件,排水组件包括连接软管和设于连接软管上的输送泵,还包括多个排水管3,排水管3与基桩1一一对应设置,排水管3由排水口插设于容纳腔104内,连接软管的进端分别连接于多个排水管3,排水管3沿基桩1的轴向设置;吸附单元包括多个吸附组件,吸附组件与加固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吸附组件包括限位架5和铺设于限位架5内的吸附模块,限位架5设于支撑板2上,吸附模块用于吸收软土地基内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软土地基加固结构中的基桩1插设于软土地基中,软土地基内的水由进水孔101进入容纳腔104内。一段时间后,软土地基内的水大部分都进入容纳腔104内,开启输送泵将容纳腔104内的水由排水管3和连接软管排出容纳腔104。容纳腔104内的水排完后,将连接软管与排水管3拆分,取出连接软管和输送泵,将支撑板2与基桩1连接。然后再将限位架5放置于支撑板2上,在限位架5内铺设吸附模块。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可以先将软土地基内的水分排出一部分,在后续的使用中,软土地基内的水分可以逐渐由进水孔101流入容纳腔104内,避免软土地基含水量过大导致地基坍塌或沉降。另外,吸附模块也可以吸收软土地基内的水分,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输送泵将容纳腔104内的水分排出后,向容纳腔104内填充吸水材料,例如石灰粉、水泥等,在软土地基内的水再次进入容纳腔104后可以被吸水材料吸附,避免浸泡基桩1内部。
可选的,基桩1内壁涂有防水层604。
可选的,在输送泵将容纳腔104内的水分排出后,向容纳腔104内浇铸混凝土,使排水管3和基桩1浇铸为一体,提高基桩1的支撑性。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仅填充容纳腔104的下半部分,软土地基内的水可以由上部的进水口进入容纳腔104内,在提高基桩1强度的同时可以使软土地基内的水分进入容纳腔104内,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基桩1插设于软土地基,支撑板2位于软土地基的上方,在软土地基受力后,其中的水分受挤压向外排出,可以被吸附模块吸收,也可以进入容纳腔104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吸附模块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土工布601、渣土层602、砂石层603和防水层604。
土工布601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强度高、耐腐蚀,且透水性好。土工布601可以将软土地基内颗粒物与水分离,水透过土工布601进入渣土层602,被渣土层602吸收,砂石层603可以提高整个吸附模块的强度,防水层604避免水分向上进入地基层,保证地基层不受水分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5连接架,限位架5包括底板502和围设于底板502外缘的边框501,底板502和边框501围合形成用于容纳吸附模块的限位空间,底板502上开设有蜂窝状的通槽。
底板502对吸附模块提供支撑力,同时蜂窝状的通槽可以使软土地基内的水透过,水进入限位孔后被吸附模块吸收,减少软土地基的含水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吸附模块还包括设于防水层604上方的弹性层,弹性层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橡胶轮胎,橡胶轮胎平铺于防水层604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都有很多废旧的轮胎被淘汰,而由于轮胎的体积大、不易降解,挤压导致环境污染。而由于软土地基的支撑性较差,因长期受力容易发生变形,而在防水层604上方铺设废旧的橡胶轮胎,不仅增加了地基的形变量,提高了地基的受力程度,而且可以实现对废旧轮胎的利用,避免污染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支撑板2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201。
软土地基内的水分可以通过透水孔201进入吸附模块内,便于吸附模块吸收水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基桩1包括圆柱状的桩体102和设于桩体102底部的锥体103,锥体103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锥体103便于插入软土地基内,减少插设时受到的阻力,而圆柱状的桩体102外周面受力均匀,不易发生断裂,而且相对于多面体结构在插入软土地基时受到的阻力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基桩1包括支撑杆105和多个连接于支撑105杆外周的加固杆106,加固杆106与支撑杆105呈夹角设置,且加固杆106的自由端位于连接端的下方。
支撑杆105沿上下方向插设于软土地基内,加固杆106不仅对支撑杆105提供支撑力,强化了支撑杆105的支撑性,而且增加了与软土地基的接触面积,使整个基桩1在软土地基内更加牢固稳定,增加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加固杆106的自由端位于支撑杆105底端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在支撑杆105的底端插入软土地基时受到的阻力更小,方便安装基桩1。
可选的,加固杆106可以位于软土地基内,也可以位于软土地基上的硬质地基。当加固杆106位于软土地基内时,先将支撑杆105的底部插入软土地基,随着支撑杆105的伸入,加固杆106逐渐与软土地基接触,直至插入软土地基内,在安装时降低了支撑杆105和加固杆106同时插入软土地基因阻力过大导致整体偏移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基桩1的顶部设有法兰,法兰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支撑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软土地基加固结构还包括插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锁紧件。
通过锁紧件插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将法兰与支撑板2连接固定,方便安装。另外,法兰还增加了与支撑板2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锁紧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插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锁紧螺母与螺栓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排水管3为刚性管体,排水管3的外壁通过连接架4与基桩1的内壁连接。
连接架4增加了排水管3与基桩1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刚性管体在与基桩1连接后与基桩1形成整体,增加了基桩1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固单元,包括多个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多个插设于软土地基内的基桩和连接于多个所述基桩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与多个所述基桩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的边缘相互接触,所述基桩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基桩的顶部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排水口,所述基桩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
排水单元,包括多个排水组件,一组所述排水组件对应于一组所述加固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连接软管和设于所述连接软管上的输送泵,还包括多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基桩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排水管由所述排水口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软管的进端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沿所述基桩的轴向设置;以及
吸附单元,包括多个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与所述加固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吸附组件包括限位架和铺设于所述限位架内的吸附模块,所述限位架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吸附模块用于吸收软土地基内的水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模块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土工布、渣土层、砂石层和防水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外缘的边框,所述底板和所述边框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吸附模块的限位空间,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蜂窝状的通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水层上方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橡胶轮胎,所述橡胶轮胎平铺于所述防水层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包括圆柱状的桩体和设于所述桩体底部的锥体,所述锥体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包括支撑杆和多个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外周的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与所述支撑杆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加固杆的自由端位于连接端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的自由端位于所述支撑杆底端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的顶部设有法兰,所述法兰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软土地基加固结构还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的锁紧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刚性管体,所述排水管的外壁通过连接架与所述基桩的内壁连接。
CN202321564902.9U 2023-06-16 2023-06-16 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Active CN220099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4902.9U CN220099868U (zh) 2023-06-16 2023-06-16 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4902.9U CN220099868U (zh) 2023-06-16 2023-06-16 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9868U true CN220099868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7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4902.9U Active CN220099868U (zh) 2023-06-16 2023-06-16 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98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56170Y (zh) 具有竖向排水作用的轻筒复合桩
CN101144281A (zh) 浮动插板机及大面积超软弱地基快速直接排水固结法
CN220099868U (zh) 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CN212983880U (zh) 一种利于保护周边建筑物的基坑结构
CN106638554B (zh) 软黏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CN205501983U (zh) 减压排水管桩
CN218469857U (zh) 沉降监测装置
CN109024645B (zh) 一体化止水帷幕、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方法
CN210263097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
CN215669618U (zh) 地下连续墙防水结构
CN21362544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耐久防洪堤
CN111608171A (zh) 一种沙洲地下软基管、井降水抗浮管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5262607B (zh) 一种富水区域机场的防沉降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72332A (zh) 一种生态沟渠及其构建方法
CN217174717U (zh)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排水结构
CN218952216U (zh) 一种基坑集水井
CN215052879U (zh) 一种加固软土路基的has粉喷桩排水结构
CN218894101U (zh) 一种降水井结构
CN216715607U (zh) 一种井用水管结构
CN217174719U (zh) 一种用于电化学脱水干化技术的双向排水结构
CN218952153U (zh) 一种内置弹簧的塑料排水板
CN214881044U (zh)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淤泥快速脱水装置
CN213173749U (zh) 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04185781U (zh) 多孔ecc带肋筒及沸石泡沫混凝土填料的导水暗柱
CN216513062U (zh) 一种防渗透型曝气生物滤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