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0586U -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0586U
CN220090586U CN202321713463.3U CN202321713463U CN220090586U CN 220090586 U CN220090586 U CN 220090586U CN 202321713463 U CN202321713463 U CN 202321713463U CN 220090586 U CN220090586 U CN 220090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pipe
sedimentation
sewage treatment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34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7134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0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0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0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涉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底部均设置有锥形沉泥斗,所述第一沉淀池一侧上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第一沉淀池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L型管,所述第一沉淀池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一斜管,所述第二沉淀池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二L型管,所述第二沉淀池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二斜管,所述第三沉淀池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三L型管,所述第三沉淀池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三斜管,所述第三沉淀池一侧上端设置有出水口,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单个沉淀池的设置在处理污水时通常需要长时间静置才能将污水中固体物质与水进行分离,处理时间较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将废水中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与水分离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在各种废水处理系统中,沉淀池是必不可少的处理设施。沉淀池按在废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不同,通常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斜板(管)沉淀池四种形式。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均是采用单个形式的沉淀池进行污水沉淀处理,单个沉淀池的设置在处理污水时通常需要长时间静置才能将污水中固体物质与水进行分离,处理时间较长;因此急需研制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单个沉淀池的设置在处理污水时通常需要长时间静置才能将污水中固体物质与水进行分离,处理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一侧设置有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底部均设置有锥形沉泥斗,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内部的前端均设置有污泥管,所述第一沉淀池一侧上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第一沉淀池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L型管,所述第一沉淀池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一斜管,所述第二沉淀池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二L型管,所述第二沉淀池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二斜管,所述第三沉淀池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三L型管,所述第三沉淀池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三斜管,所述第三沉淀池一侧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上端共同设置有顶盖。
优选的,所述第一L型管上端与入水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一L型管下端延伸至第一沉淀池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的上端,污水通过第一L型管灌入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固定设置并在连接位置上端共同设置有第一导流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L型管上端与第一导流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二L型管下端延伸直至第二沉淀池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的上端,污水通过第二L型管灌入第二沉淀池内,所述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之间固定设置并在连接位置上端共同设置有第二导流口。
优选的,所述第三L型管上端与第二导流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三L型管下端延伸至第三沉淀池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的上端,污水通过第三L型管灌入第三沉淀池内,所述第三沉淀池出水口外侧连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中部设置有矩形观水槽。
优选的,所述入水口、第一导流口、第二导流口、出水口高度依次降低,防止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生回流,所述第一L型管、第二L型管和第三L型管下端均设置有伞状挡板,防止污水将锥形沉泥斗聚集的污泥冲起。
优选的,每个所述污泥管上端口分别水平延伸至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前端面外,每个所述污泥管上端均设置有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上端延伸至顶盖上端并设置有排泥阀,所述每个所述污泥管的下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内部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的设置,污水灌入第一沉淀池后缓慢上升,利用水和固体物质质量不同将水和固体物质分离,上层污水上升至第一导流口后流入第二沉淀至,再次分离,再次分离的污水上升至第二导流口后流入第三沉淀池进行进一步分离,然后上升至出水口流出,使污水处理不需要长时间静置,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2、该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L型管、第二L型管和第三L型管的设置,各斜管相当于将沉淀池分离成各个浅层沉淀层,污水和固体物质在各浅层沉淀层上升过程中相互运动并分离并沉降,使沉降效率大幅提高。
3、该实用新型中,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内部均设置有污泥管,运用水压原理通过排泥阀控制可分别每个将锥形沉泥斗内聚集的污泥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剖视图。
图中:1、第一沉淀池;101、第一L型管;102、第一斜管;2、第二沉淀池;201、第二L型管;202、第二斜管;3、第三沉淀池;301、第三L型管;302、第三斜管;4、锥形沉泥斗;5、入水口;6、第一导流口;7、第二导流口;8、出水口;9、出水管;10、矩形观水槽;11、伞状挡板;12、连接管;13、污泥管;14、排泥阀;15、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包括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第一沉淀池1一侧设置有第二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2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沉淀池3,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底部均设置有锥形沉泥斗4,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内部的前端均设置有污泥管13,第一沉淀池1一侧上端设置有入水口5,第一沉淀池1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L型管101,第一沉淀池1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一斜管102,第二沉淀池2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二L型管201,第二沉淀池2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二斜管202,第三沉淀池3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三L型管301,第三沉淀池3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三斜管302,第三沉淀池3一侧上端设置有出水口8,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上端共同设置有顶盖15。
进一步,第一L型管101上端与入水口5连通设置,第一L型管101下端延伸至第一沉淀池1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4的上端,第一沉淀池1和第二沉淀池2之间固定设置并在连接位置上端共同设置有第一导流口6。
进一步,第二L型管201上端与第一导流口6连通设置,第二L型管201下端延伸直至第二沉淀池2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4的上端,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之间固定设置并在连接位置上端共同设置有第二导流口7。
进一步,第三L型管301上端与第二导流口7连通设置,第三L型管301下端延伸至第三沉淀池3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4的上端,第三沉淀池3出水口外侧连通设置有出水管9,出水管9中部设置有矩形观水槽10。
进一步,入水口5、第一导流口6、第二导流口7、出水口8高度依次降低,第一L型管101、第二L型管201和第三L型管301下端均设置有伞状挡板11。
进一步,每个污泥管13上端口分别水平延伸至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前端面外,每个污泥管13上端均设置有连接管12,每个连接管12上端延伸至顶盖15上端并设置有排泥阀14,每个污泥管13的下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4内部下端。
工作原理:使用时,污水通过入水口5连通的第一L型管101灌入第一沉淀池1,通过第一L型管101下端设置的伞状挡板11将污水进行均匀分散防止将底部锥形沉泥斗4中淤泥冲起,污水缓慢上升经过第一沉淀池1中部阵列设置的第一斜管102,各第一斜管102相当于将第一沉淀池1分离成各个浅层沉淀层,污水和固体物质在各浅层沉淀层上升过程中相互运动并分离并固体物质沉降至底部设置的锥形沉泥斗4内,上层污水上升至第一导流口6后经过连通的第二L型管201流入第二沉淀池2,再次经过第二沉淀池2内部阵列设置的第二斜管202进行分离并上升至第二导流口7,通过连通的第三L型管301流入第三沉淀池3内,并通过第三沉淀池3内阵列设置的第三斜管302进一步分离,上升到达出水口8后通过连通的出水管9流出,出水管9中部设置有矩形观水槽10便于观察处理后的水质量,在锥形沉泥斗4内聚集淤泥过多时,排泥阀14通过连接管12打开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内部设置的污泥管13利用上层污水重力下压聚集的污泥(水压原理)可将锥形沉泥斗4内聚集的污泥经过污泥管13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包括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一侧设置有第二沉淀池(2),所述第二沉淀池(2)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沉淀池(3),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底部均设置有锥形沉泥斗(4),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内部的前端均设置有污泥管(13),所述第一沉淀池(1)一侧上端设置有入水口(5),所述第一沉淀池(1)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L型管(101),所述第一沉淀池(1)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一斜管(102),所述第二沉淀池(2)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二L型管(201),所述第二沉淀池(2)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二斜管(202),所述第三沉淀池(3)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三L型管(301),所述第三沉淀池(3)内部阵列设置有第三斜管(302),所述第三沉淀池(3)一侧上端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上端共同设置有顶盖(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管(101)上端与入水口(5)连通设置,所述第一L型管(101)下端延伸至第一沉淀池(1)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4)的上端,所述第一沉淀池(1)和第二沉淀池(2)之间固定设置并在连接位置上端共同设置有第一导流口(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L型管(201)上端与第一导流口(6)连通设置,所述第二L型管(201)下端延伸直至第二沉淀池(2)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4)的上端,所述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之间固定设置并在连接位置上端共同设置有第二导流口(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L型管(301)上端与第二导流口(7)连通设置,所述第三L型管(301)下端延伸至第三沉淀池(3)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4)的上端,所述第三沉淀池(3)出水口外侧连通设置有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中部设置有矩形观水槽(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5)、第一导流口(6)、第二导流口(7)、出水口(8)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一L型管(101)、第二L型管(201)和第三L型管(301)下端均设置有伞状挡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污泥管(13)上端口分别水平延伸至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前端面外,每个所述污泥管(13)上端均设置有连接管(12),每个所述连接管(12)上端延伸至顶盖(15)上端并设置有排泥阀(14),所述每个所述污泥管(13)的下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下端设置的锥形沉泥斗(4)内部下端。
CN202321713463.3U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Active CN220090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3463.3U CN220090586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3463.3U CN220090586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0586U true CN220090586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3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3463.3U Active CN220090586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0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9188B (zh) 多层导流挡板定向沉沙排沙过滤装置及其方法
CN213296614U (zh)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N106039776A (zh)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CN205347020U (zh) 一种沉淀过滤一体化反应器
CN101906798A (zh) 一种新型浮球控制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220090586U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设备
CN211521810U (zh) 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
CN21075143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CN217312101U (zh) 一种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
CN206337062U (zh) 一体化电絮凝全自动净水器
CN109331506A (zh) 竖流沉淀池
CN216725895U (zh) 一种高效波纹斜板整流式竖流复合沉淀池
CN215691865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
CN110156123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罐
CN216023626U (zh) 一种高效竖流式新型沉淀池
CN214634230U (zh) 一种高效组合式沉淀装置
CN201889100U (zh) 一种竖流式污水沉淀池
CN209679570U (zh) 一种竖流沉淀池
CN210193621U (zh) 一种mbr一体化污水回用设备
CN114133053A (zh) 一种好氧污泥强化筛选装置
CN109126281B (zh) 建筑施工废水处理装置
CN110217883A (zh) 一种流态改良型的高效化粪池及其工作方法
CN201020302Y (zh) 水处理设备
CN205903667U (zh) 一种新型复合式沉淀池
CN220633142U (zh) 一种污水沉降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