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0185U - 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0185U
CN220090185U CN202321440801.0U CN202321440801U CN220090185U CN 220090185 U CN220090185 U CN 220090185U CN 202321440801 U CN202321440801 U CN 202321440801U CN 220090185 U CN220090185 U CN 220090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g
mist
tracheotomy
post
recovery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08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馨元
陈小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4408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0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0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0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涉及护理用品领域。提供一种能够向气管导管供给湿润气体,并且基本不增加病人呼吸阻力的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该湿化装置包括雾气供给结构、雾气发生器和雾气导管;雾气供给结构包括气管导管套、导管前横管、环形柔性垫和系带,导管前横管沿气管导管套的径向设置并与气管导管套的前端连接,导管前横管的两端延伸至气管导管套外,导管前横管的两端分别为雾气进入端和雾气排出端,导管前横管的后侧具有雾气孔,雾气孔位于气管导管套的中心,环形柔性垫与气管导管套的后端连接,系带与气管导管套的两侧连接;雾气导管的一端与雾气进入端连接,雾气导管的另一端与雾气发生器连接。

Description

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及护理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从颈部切开处将金属气管导管或塑料气管导管置入气道的手术,气管导管的端部露出颈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呼吸,气体从气管导管进入起到,气体没有经鼻腔湿润,容易造成气道干燥、气道分泌物粘稠等问题。
对于非呼吸机通气病人,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采用湿纱布盖在气管导管上。但湿纱布接触病人皮肤,病人并不舒适,并且气温高时,湿纱布会较快地便干,需要随时更换,较为繁琐。也可使用人工鼻,人工鼻是将病人呼出的气体中水汽热量保留,用于温润病人吸入的空气。但人工鼻会增加病人呼吸的阻力。
ZL202122323739.4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的家用气道湿化装置,该装置湿化瓶可产生温湿的空气;设置插管,将插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导管内,插管将温湿空气导入气管导管;病人吸气时即可吸入温湿空气。该气道湿化装置持续将温湿空气输入气管导管,病人吸气时一切正常;但气管导管内孔直径较小,病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与输入的温湿空气流向相反,输入的温湿空气对呼出的气体有阻挡,实际增加了病人呼吸的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向气管导管供给湿润气体,并且基本不增加病人呼吸阻力的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包括雾气供给结构、雾气发生器和雾气导管;雾气供给结构包括气管导管套、导管前横管、环形柔性垫和系带,导管前横管沿气管导管套的径向设置并与气管导管套的前端连接,导管前横管的两端延伸至气管导管套外,导管前横管的两端分别为雾气进入端和雾气排出端,导管前横管的后侧具有雾气孔,雾气孔位于气管导管套的中心,环形柔性垫与气管导管套的后端连接,系带与气管导管套的两侧连接;雾气导管的一端与雾气进入端连接,雾气导管的另一端与雾气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的是:雾气发生器上设置有第一悬挂环。
进一步的是:雾气导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别针孔。
进一步的是: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包括雾气回收器和雾气回收管,雾气回收管的两端分别与雾气排出端和雾气回收器连接。
进一步的是:雾气回收器包括回收杯、回收杯盖、下垫板、上盖板、接头和海绵块;下垫板水平设置在回收杯内并与回收杯底部间有距离,下垫板上具有多个下气孔;接头与回收杯连接,接头位于下垫板下方并靠近下垫板;回收杯盖盖在回收杯上,回收杯盖的顶部具有出气孔;上盖板水平设置在回收杯盖内并与回收杯盖的顶部间有距离,上盖板上具有多个上气孔;海绵块放置在下垫板与上盖板之间。
进一步的是:雾气回收器上设置有第二悬挂环。
进一步的是:雾气回收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别针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气管导管套套在气管导管露出颈部的部分外;系带系在病人颈部,力度较小即可;导管前横管横置在气管导管前方,并靠近气管导管,导管前横管不完全遮挡气管导管。雾气发生器产生水雾,水雾经雾气导管导入导管前横管。
病人吸气时,气导管内有小的负压,而雾气排出端外气压为大气压,因此雾气从雾气孔通过并连同空气一起被吸入气管导管,起到湿润病人气道的作用。
病人呼气时,气管导管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而雾气排出端外气压为大气压,因此雾气从雾气排出端直接排出。病人呼出的气体则从导管前横管两边排出
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向气管导管供给湿润气体,起到湿润病人气道的作用,避免病人气道干燥导致的各种问题。雾气并非持续输入气管导管,病人呼气时雾气从雾气排出端排出,避免与病人呼出气体对流,基本不增加病人呼气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结构图;
图2是雾气供给结构主视图;
图3是雾气供给结构俯视图;
图4是另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结构图;
图5是雾气回收器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雾气供给结构1、气管导管套11、导管前横管12、雾气孔121、雾气进入端122、雾气排出端123、环形柔性垫13、系带14、雾气发生器2、第一悬挂环21、雾气导管3、第一别针孔31、雾气回收器4、第二悬挂环41、回收杯42、回收杯盖43、出气孔431、下垫板44、下气孔441、上盖板45、上气孔451、海绵块46、接头47、雾气回收管5、第二别针孔51、气管导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包括雾气供给结构1、雾气发生器2和雾气导管3;雾气供给结构1包括气管导管套11、导管前横管12、环形柔性垫13和系带14,导管前横管12沿气管导管套11的径向设置并与气管导管套11的前端连接,导管前横管12的两端延伸至气管导管套11外,导管前横管12的两端分别为雾气进入端122和雾气排出端123,导管前横管12的后侧具有雾气孔121,雾气孔121位于气管导管套11的中心,环形柔性垫13与气管导管套11的后端连接,系带14与气管导管套11的两侧连接;雾气导管3的一端与雾气进入端122连接,雾气导管3的另一端与雾气发生器2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气管导管套11套在气管导管6出颈部的部分外;系带14病人颈部,力度较小即可;导管前横管12在气管导管6前方,并靠近气管导管6,导管前横管12不完全遮挡气管导管6。雾气发生器2产生水雾,水雾经雾气导管3导入导管前横管2。
病人吸气时,气导管6内有小的负压,而雾气排出端123外气压为大气压,因此雾气从雾气孔121通过并连同空气一起被吸入气管导管6,起到湿润病人气道的作用。
病人呼气时,气管导管6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而雾气排出端123外气压为大气压,因此雾气从雾气排出端123直接排出。病人呼出的气体则从导管前横管12两边排出,避免与病人呼出气体对流,基本不增加病人呼气阻力。
气管导管套11和导管前横管12可用硬质塑料制成,系带14可以是宽棉带,环形柔性垫13的作用是减压和改善触感,以免气管导管套11直接与病人颈部皮肤接触。雾气发生器2采用现有技术,例如现有的微型空气加湿器,也可以是背景技术所述的ZL202122323739.4公开的结构。雾气导管3采用软管。
雾气发生器2应当竖向设置。病人平躺使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雾气发生器2可竖向置于床上,或悬吊在床旁。病人或活动时,则可悬挂在衣服上。为了便于悬挂雾气发生器2,雾气发生器2上设置有第一悬挂环21。可在衣服上穿上区别针,将雾气发生器2通过第一悬挂环21挂在曲别针上。
应当避免雾气导管3拉拽导管前横管12,尤其是在病人活动时。可在雾气导管3的上部设置第一别针孔31。如此病人活动时将曲别针穿过第一别针孔31并别在衣服上,使第一别针孔31至导管前横管12的一段雾气导管3保持弯曲,如此即可避免拉拽导管前横管12。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使用病人呼气时,雾气从雾气排出端123排出,这实际并无明显不利。但雾气吹到病人脸部颈部可能使病人不舒适;病人若外出,担心他人看到雾气,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也可选择对雾气排出端123排出的雾气进行回收。即如图4所示,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包括雾气回收器4和雾气回收管5,雾气回收管5的两端分别与雾气排出端123和雾气回收器4连接。
雾气回收器4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雾气回收器4包括回收杯42、回收杯盖43、下垫板44、上盖板45、接头47和海绵块46;下垫板44水平设置在回收杯42内并与回收杯42底部间有距离,下垫板44上具有多个下气孔441;接头47与回收杯42连接,接头47位于下垫板44下方并靠近下垫板44;回收杯盖43盖在回收杯42上,回收杯盖43的顶部具有出气孔431;上盖板45水平设置在回收杯盖43内并与回收杯盖43的顶部间有距离,上盖板45上具有多个上气孔451;海绵块46放置在下垫板44与上盖板45之间。
如此雾气排出端123排出的雾气从雾气回收管5进入海绵块46下方,未冷凝的雾气经过海绵块46,水分被海绵块46吸收,因此起到回收雾气的效果。空气则经过海绵块46后从出气孔431排出。干海绵块46透气性好,不明显增加雾气排出端123排出雾气的阻力。海绵块46吸收水分过多后,打开回收杯盖43更换海绵块46。下垫板44和上盖板45用于固定海绵块46。下气孔441和上气孔451用于通过气体。
雾气回收器4也应竖向设置使用。为了便于其悬挂雾气回收器4上设置有第二悬挂环41。为了避免雾气回收管5拉拽导管前横管12,雾气回收管5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别针孔51。与雾气导管3相同的,病人活动时将曲别针穿过第二别针孔51并别在衣服上,使第二别针孔51至导管前横管12的一段雾气回收管5保持弯曲,如此即可避免拉拽导管前横管12。

Claims (7)

1.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气供给结构(1)、雾气发生器(2)和雾气导管(3);雾气供给结构(1)包括气管导管套(11)、导管前横管(12)、环形柔性垫(13)和系带(14),导管前横管(12)沿气管导管套(11)的径向设置并与气管导管套(11)的前端连接,导管前横管(12)的两端延伸至气管导管套(11)外,导管前横管(12)的两端分别为雾气进入端(122)和雾气排出端(123),导管前横管(12)的后侧具有雾气孔(121),雾气孔(121)位于气管导管套(11)的中心,环形柔性垫(13)与气管导管套(11)的后端连接,系带(14)与气管导管套(11)的两侧连接;雾气导管(3)的一端与雾气进入端(122)连接,雾气导管(3)的另一端与雾气发生器(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雾气发生器(2)上设置有第一悬挂环(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雾气导管(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别针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气回收器(4)和雾气回收管(5),雾气回收管(5)的两端分别与雾气排出端(123)和雾气回收器(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雾气回收器(4)包括回收杯(42)、回收杯盖(43)、下垫板(44)、上盖板(45)、接头(47)和海绵块(46);下垫板(44)水平设置在回收杯(42)内并与回收杯(42)底部间有距离,下垫板(44)上具有多个下气孔(441);接头(47)与回收杯(42)连接,接头(47)位于下垫板(44)下方并靠近下垫板(44);回收杯盖(43)盖在回收杯(42)上,回收杯盖(43)的顶部具有出气孔(431);上盖板(45)水平设置在回收杯盖(43)内并与回收杯盖(43)的顶部间有距离,上盖板(45)上具有多个上气孔(451);海绵块(46)放置在下垫板(44)与上盖板(4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雾气回收器(4)上设置有第二悬挂环(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雾气回收管(5)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别针孔(51)。
CN202321440801.0U 2023-06-07 2023-06-07 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Active CN220090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0801.0U CN220090185U (zh) 2023-06-07 2023-06-07 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0801.0U CN220090185U (zh) 2023-06-07 2023-06-07 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0185U true CN220090185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7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0801.0U Active CN220090185U (zh) 2023-06-07 2023-06-07 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0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3344B2 (ja) 換気デバイス及び関係する部品並びに方法
CN111529840A (zh) 新型防护口罩系统
CN212347375U (zh) 新型防护口罩系统
CN207679829U (zh) 呼吸内科输氧呼吸面罩
CN220090185U (zh) 气管切开术后用气道湿化装置
CN208959056U (zh) 一种呼吸治疗面罩
KR101333195B1 (ko) 일정 수준의 호기말 기도 양압이 유지되는 가온 가습 고유량 산소요법 호흡치료기용 비강 인터페이스
CN212282480U (zh) 一种适合经鼻腔手术术后使用的氧气面罩
CN211561486U (zh) 一种张口呼吸湿化器
CN208464900U (zh) 多功能医用给氧面罩
CN210992384U (zh) 一种口含呼吸器
CN213285120U (zh) 雾化面罩
CN215900641U (zh) 一种喉癌气管切开术后插管保护罩
CN209575468U (zh) 一种按摩鼻孔的双孔吸氧鼻导管
CN214435774U (zh) 一种可以定时湿化气道的氧气面罩
CN213466403U (zh) 一种颈部气道口用外科口罩
CN203539824U (zh) 湿化式有创呼吸供氧管
CN215505001U (zh) 一种麻醉科用呼吸面罩
CN215461185U (zh) 一种适用于意识障碍张口呼吸患者的气道湿化器
CN220025802U (zh) 一种气道湿化人工鼻
CN210612663U (zh) 一种用于人工气道的雾化装置
CN219071693U (zh) 一种控制张口呼吸呼气末正压的高流量鼻塞口罩
CN220142378U (zh) 一种防干燥防护罩
US9717880B2 (en) Personal airway humidif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6985971U (zh) 一种防逆流持续气切处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