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8188U - 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8188U
CN220078188U CN202320761286.XU CN202320761286U CN220078188U CN 220078188 U CN220078188 U CN 220078188U CN 202320761286 U CN202320761286 U CN 202320761286U CN 220078188 U CN220078188 U CN 220078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fiber
optical fiber
tension
tens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12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林志
赖厚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erospac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erospac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erospac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erospac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12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8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8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8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涉及光纤环生产领域。所述光纤导纤组件包括导纤板和导纤轮组件,所述导纤轮组件包括计长轮和张力控制轮,所述计长轮和所述张力控制轮间隔设置于所述导纤板,其中,所述计长轮连接有长度传感器,用以测量光纤的长度,所述张力控制轮与所述导纤板活动设置,用以控制光纤的张紧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纤轮组件,实现了分纤时的长度控制,并提高了分纤时的张力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环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陀螺仪是一种利用Sagnac效应探测环路平面角速度,进而计算出物体运动姿态的角运动检测装置,是一种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方位的仪器,是现代航空,航海,航天和国防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惯性导航仪器。
光纤环是光纤陀螺仪的核心敏感器件,在绕制光纤环之前,需要将几千米乃至数万米的来料光纤导出所需要的长度,将这段光纤分至两个分纤轮,并保持这两个分纤轮中的光纤长度L相等。由于分出来的光纤需要保持连续性,这其中需要进行两次分纤操作,第一次是将来料光纤大盘的光纤分出2L的长度至一个分纤轮上,第二次是将含有2L长度光纤的分纤轮分出一半到另一个分纤轮上,最终实现两个分纤轮上的光纤等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实时对光纤进行长度控制和张力控制,以确保分纤长度和张力符合光纤环绕制的技术指标要求。目前,一些自动光纤绕环机上使用的分纤装置结构简单,存在张力控制精度低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旨在进行分纤操作的过程中,在保证对光纤进行长度控制的同时,提高张力控制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纤导纤组件包括导纤板和导纤轮组件,所述导纤轮组件包括计长轮和张力控制轮,所述计长轮和所述张力控制轮间隔设置于所述导纤板,其中,所述计长轮连接有长度传感器,用以测量光纤的长度,所述张力控制轮与所述导纤板活动设置,用以控制光纤的张紧度。
可选地,所述导纤板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导纤板的背离所述导纤轮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导纤板转动连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悬挑于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张力控制轮连接,所述张力控制轮在所述摆杆的驱动下于所述避让孔中发生位移,以控制所述光纤的张紧度。
可选地,所述导纤轮组件还包括张力测试轮,所述张力测试轮设于所述导纤板,所述张力测试轮连接有张力测试装置,以测试所述光纤的张紧度;所述计长轮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入端,所述张力测试轮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出端,所述张力控制轮设于所述计长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其中,所述计长轮和所述张力控制轮之间形成所述光纤的第一传输路径,所述张力控制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形成所述光纤的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折线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纤轮组件还包括固定轮组,所述固定轮组设于所述张力控制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
可选地,所述固定轮组包括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光纤从所述计长轮输入,并依次经过所述张力控制轮、所述第一固定轮、所述第二固定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其中,所述张力控制轮和所述第一固定轮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三传输路径,所述第一固定轮和所述第二固定轮之间形成光纤的第四传输路径,所述第二固定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五传输路径,所述第三传输路径、第四传输路径和第五传输路径折线设置。
可选地,所述光纤导纤组件还包括离子风棒,所述离子风棒安装于所述导纤板,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
可选地,所述导纤板上还设置有夹纤模块,所述夹纤模块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入端,所述夹纤模块形成有夹纤通道,所述光纤穿设于所述夹纤通道并接入所述计长轮。
可选地,所述夹纤模块包括第一汇聚轮和第二汇聚轮,所述第一汇聚轮和所述第二汇聚轮设于所述夹纤模块朝向光纤输入的一端,所述第一汇聚轮和所述第二汇聚轮的侧周形成有汇聚槽,所述第一汇聚轮和所述第二汇聚轮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汇聚轮的汇聚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汇聚轮的汇聚槽的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夹纤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分纤装置,所述分纤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光纤导纤组件、放纤模块和收纤模块,所述放纤模块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入端,所述放纤模块上设置有放纤轮,所述收纤模块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出端,所述收纤模块上设置有收纤轮。
可选地,所述放纤模块和所述收纤模块均分别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光传感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挡光块,所述挡光块伸至所述光传感器,以对所述光传感器进行遮挡,所述挡光块随所述转盘一同旋转,所述挡光块每旋转一周就会遮挡一次所述挡光块。
本实用新型光纤导纤组件包括导纤板和导纤轮组件,所述导纤轮组件包括计长轮和张力控制轮,所述计长轮和所述张力控制轮间隔设置于所述导纤板,其中,所述计长轮连接有长度传感器,用以测量光纤的长度,所述张力控制轮与所述导纤板活动设置,用以控制光纤的张紧度。计长轮设于导纤板的光纤输入端,从放纤轮引出的光纤依次经过所述计长轮和所述张力控制轮后导出至收纤轮。其中,计长轮连接有长度传感器,以实现实时对光纤进行长度控制,张力控制轮与所述导纤板活动设置,即张力控制轮的位置可调节,使得张力控制轮的光纤进纤端和光纤输出端的位置发生偏移,以此调节光纤的收紧和松弛,以实现实时对光纤进行张力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纤导纤组件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导纤组件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纤导纤组件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光纤导纤组件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纤装置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纤装置一实施例的放纤模块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光纤导纤组件 31 夹纤通道
1 导纤板 32 第一汇聚轮
11 避让孔 33 第二汇聚轮
12 摆杆 500 分纤装置
13 离子风棒安装孔 5 放纤模块
14 夹纤模块安装孔 6 收纤模块
2 导纤轮组件 7 固定板
21 计长轮 71 转盘
22 张力控制轮 711 配合槽位
23 张力测试轮 72 挡光块
24 第一固定轮 73 电机输出端
25 第二固定轮 74 转轴
3 夹纤模块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一些自动光纤绕环机上使用的分纤装置结构简单,存在张力控制精度低的缺陷。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纤导纤组件。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光纤导纤组件100包括导纤板1和导纤轮组件2,导纤轮组件2包括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间隔设置于导纤板1,其中,计长轮21连接有长度传感器,用以测量光纤的长度,张力控制轮22与导纤板1活动设置,用以控制光纤的张紧度。
计长轮21设于导纤板1的光纤输入端,从放纤轮引出的光纤依次经过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后导出至收纤轮。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均分别包括轮盘和固定轴,固定轴穿设于轮盘的中心孔以连接轮盘和导纤板1。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的轮盘的侧壁均形成有绕纤槽,光纤擦接于绕纤槽以进行导纤。绕纤槽限制了光纤的传输路径,防止光纤脱离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的轮盘。其中,计长轮21连接有长度传感器,以实现实时对光纤进行长度控制。长度传感器包括感受元件和转换元件,感受原件设置于绕纤槽的绕纤面,转换元件与感受原件电连接,转换元件用于把感受元件感受的被测长度精确地转换为便于放大和处理的物理量,便于观测光纤的放纤长度。张力控制轮22与导纤板1活动设置,即张力控制轮22的位置可调节,使得张力控制轮22的光纤进纤端和光纤输出端的位置发生偏移,以此调节光纤的收紧和松弛,以实现实时对光纤进行张力控制。
具体的,导纤板1上开设有避让孔11,导纤板1的背离导纤轮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摆杆12,摆杆12的一端与导纤板1转动连接,摆杆12的另一端悬挑于避让孔11并与张力控制轮22连接,张力控制轮22在摆杆12的驱动下于避让孔11中发生位移,以控制光纤的张紧度。
导纤轮组件2还包括张力测试轮23,张力测试轮23设于导纤板1,张力测试轮23连接有张力测试装置,以测试光纤的张紧度;计长轮21设于导纤板1的光纤输入端,张力测试轮23设于导纤板1的光纤输出端,张力控制轮22设于计长轮21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其中,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一传输路径,张力控制轮22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二传输路径,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折线设置。
其中,张力测试轮23连接有张力测试装置,如张力检测器、张力计等,以实时监测光纤的张力值。其中,张力检测器也叫张力传感器,是张力控制过程中,用于测量卷材张力值大小的仪器,包括应变片型和微位移型,应变片型是张力应变片和压缩应变片按照电桥方式连接在一起,当受到外压力时应变片的电阻值也随之改变,改变值的多少将正比于所受张力的大小;微位移型是通过外力施加负载,使板簧产生位移,然后通过差接变压器检测出张力。
一实施例中,当导纤板1处于直立状态时,计长轮21和张力测试轮23位于导纤板1的一水平面上,张力控制轮22位于计长轮21和张力测试轮23的下方。导纤板1位于张力控制轮22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11,避让孔11呈长条形,沿导纤板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导纤板1的背面设置有摆杆12,其中,背面为背离导纤轮组件2的一面。摆杆12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图中未示出),摆杆12以支撑座为支点与导纤板1转动连接,摆杆12外伸出支撑座的端部套接有砝码(图中未示出),摆杆12的另一端悬挑于避让孔11,张力控制轮22的固定轴穿设于避让孔11以与摆杆12固定连接。张力控制轮22的轮盘的侧壁形成有绕纤槽,光纤擦接于绕纤槽以进行导纤。
张力测试轮23和张力控制轮22的工作原理为:预先设定导纤张力,额定张力值通过调整砝码的位置设置,并用标准数显拉力仪标定,当张力测试轮23检测到光纤实时张力大于设定张力时,张力控制轮22向上偏移,以释放部分张力;当张力测试轮23检测到光纤实时张力小于设定张力时,张力控制轮22向下偏移,以收紧光纤。
由此,光纤依次经过计长轮21、张力控制轮22和张力测试轮23,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一传输路径,张力控制轮22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二传输路径,其中,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折线设置。所谓折线设置,是指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之间呈现夹角,且为锐角。需要说明的是,当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之间不存在其他功能轮时,即光纤直线连接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第一传输路径即为两者之间的连线;当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之间存在其他功能轮时,且其他功能轮不位于计长轮21和张力控制轮22的直线上,从计长轮21引出的光纤需要绕至其他功能轮再绕至张力控制轮22,第一传输路径即为计长轮21、其他功能轮和张力控制轮22之间的多段连线。当张力控制轮22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不存在其他功能轮时,即光纤直线连接张力控制轮22和张力测试轮23,第二传输路径即为两者之间的连线;当张力控制轮22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存在其他功能轮时,且其他功能轮不位于张力控制轮22和张力测试轮23的直线上,从张力控制轮22引出的光纤需要绕至其他功能轮再绕至张力测试轮23,第二传输路径即为张力控制轮22、其他功能轮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的多段连线。
为了防止张力控制轮22上的光纤由于张力控制轮22的偏移运动而发生掉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纤轮组件2还包括固定轮组,固定轮组设于张力控制轮22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固定轮组包括第一固定轮24和第二固定轮25,光纤从计长轮21输入,并依次经过张力控制轮22、第一固定轮24、第二固定轮25和张力测试轮23;其中,张力控制轮22和第一固定轮24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三传输路径,第一固定轮24和第二固定轮25之间形成光纤的第四传输路径,第二固定轮25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五传输路径,第三传输路径、第四传输路径和第五传输路径折线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在张力测试轮23和张力控制轮22之间设置第一固定轮24和第二固定轮25,将光纤的第二传输路径分段为第三传输路径、第四传输路径和第五传输路径。进入导纤板1的光纤依次经过计长轮21、张力控制轮22、第一固定轮24、第二固定轮25和张力测试轮23,其中,计长轮21和张力测试轮23对称设置,且位于导纤板1的上部,张力控制轮22和第二控制轮对称设置,且位于导纤板1的下部,张力控制轮22位于导纤板1中部位置,且位于中轴线附近区域。由此,第一传输路径、第三传输路径、第四传输路径和第五传输路径依次折弯设置,呈“W”字型排列。其中,第一固定轮24位于中轴线偏左设置,防止张力控制轮22上的光纤因张力控制轮22的偏移而掉落。本实施例增多了光纤的弯折路径,增大了光纤与导纤轮组件2的绕纤面积,可进一步提高本光纤导纤组件100的张力控制精度。
不难理解的,于光纤的传输路径上每增加一个轮盘,并使光纤的传输路径发生折弯,将进一步增大光纤与导纤轮组件2的绕纤面积可进一步提高光纤张力调节的敏感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轮个数不限于两个,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再次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纤轮组件2所包括的功能轮均分别包括轮盘和固定轴,固定轴穿设于轮盘的中心孔以连接轮盘和导纤板1。其中,轮盘可绕固定轴转动设置,也可与固定轴固定设置。所有轮盘的侧壁均形成有绕纤槽,光纤按照次序擦接于绕纤槽以进行导纤。
一实施例中,光纤导纤组件100还包括离子风棒(图中未示出),离子风棒安装于导纤板1,并位于第二固定轮25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
参照图1至图3,第二固定轮25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的导纤板1的板面上设置有离子风棒安装孔13,可用于安装相应尺寸的离子风棒。该离子风棒呈长条形,与第二固定轮25和张力测试轮23之间的第五传输路径相邻且平行设置。离子风棒是一种固定式静电消除的专用设备,可产生大量的带有正负电荷的气团,可以将经过它离子辐射区内的物体上所带有的电荷中和掉。当物体表面所带为负电荷时,它会吸引辐射区内的正电荷,当物体表面所带为正电荷时,它会吸引辐射区内的负电荷,从而使物体表面上的静电被中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同时吹走因静电吸附在光纤上的灰尘等杂质,避免在源头上将杂质带入光纤环内。
另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导纤板1上还设置有夹纤模块3,夹纤模块3设于导纤板1的光纤输入端,夹纤模块3形成有夹纤通道31,光纤穿设于夹纤通道31并接入计长轮21,以完成光纤的输入。
在将光纤大盘的光纤分至小盘的分纤轮时,为了防止大盘较大的宽度导致光纤在导纤平面上下起伏过大而掉出计长轮2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在计长轮21之前设置有夹纤模块3,夹纤模块3设置于放纤轮和计长轮21之间。导纤板1相应位置设置有夹纤模块安装孔14,用于安装相应尺寸的夹纤模块3。夹纤模块3朝向光纤输入的一端形成有夹纤通道31,夹纤通道31与计长轮21的绕纤槽共面设置,光纤穿设于夹纤通道31并接入计长轮21的绕纤槽。夹纤模块3的安装方向与光纤的输入方向大致垂直,由此,夹纤通道31限制了光纤输入计长轮21的路径,光纤始终从夹纤通道31的输出端接入计长轮21,提高光纤与众导纤轮的共面程度,以防止光纤从计长轮21的绕纤槽中滑出。
参照图3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夹纤模块3包括第一汇聚轮32和第二汇聚轮33,第一汇聚轮32和第二汇聚轮33设于夹纤模块3朝向光纤输入的一端,第一汇聚轮32和第二汇聚轮33的侧周形成有汇聚槽,第一汇聚轮32和第二汇聚轮33相邻设置,第一汇聚轮32的汇聚槽的侧壁与第二汇聚轮33的汇聚槽的侧壁围合形成夹纤通道31。其中,第一汇聚轮32和第一汇聚轮32的结构一致,光纤从第一汇聚轮32和第一汇聚轮32之间的夹纤通道31穿过以接入计长轮21。
参照图5至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分纤装置500,分纤装置500包括以上的光纤导纤组件100、放纤模块5和收纤模块6。该光纤导纤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分纤装置5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放纤模块5设于导纤板1的光纤输入端,放纤模块5上设置有放纤轮;收纤模块6设于导纤板1的光纤输出端,收纤模块6上设置有收纤轮。
在绕制光纤环之前,需要将几千米乃至数万米的来料光纤导出所需要的长度,将这段光纤分至两个分纤轮,并保持这两个分纤轮中的光纤长度L相等。由于分出来的光纤需要保持连续性,这其中需要进行两次分纤操作,第一次是将来料光纤大盘的光纤分出2L的长度至一个分纤轮上,第二次是将含有2L长度光纤的分纤轮分出一半到另一个分纤轮上,最终实现两个分纤轮上的光纤等长。因此,放纤轮包括光纤大盘和分纤轮,在第一次分纤操作时,放纤轮为光纤大盘,在第二次分纤操作时,放纤轮为分纤轮。
放纤模块5和收纤模块6均包括固定板7,固定板7上的固定位置设置有光传感器,固定板7上设置有转盘71,转盘71上设置有挡光块72,挡光块72伸至光传感器,以对光传感器进行遮挡,挡光块72随转盘71一同旋转,挡光块72每旋转一周就会遮挡一次挡光块72。其中,光传感器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光束,接收模块与发送模块正对设置,挡光块72旋转到光传感器所在的位置时,对发送模块进行遮挡,接收模块在该瞬间接收不到光信号,接收模块根据每次被遮挡的时间间隔以计算转盘71的转速。
放纤模块5和收纤模块6的结构一致,以放纤模块5进行说明,放纤模块5还包括电机,固定板7用于将放纤模块5与电机输出端73固定,转盘71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机输出端73上,固定板7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大小与电机输出端73的大小一致,电机输出端73穿过固定孔,电机转轴74套入电机输出端73的中心螺纹孔中,实现旋转动力的传递。挡光块72呈片状,转盘71的外表面设置有配合槽位711,配合槽位711底壁社会中有螺纹孔,挡光块72的一端嵌入配合槽位711,并通过螺丝与转盘71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放纤模块5还包括转换轴(图中未示出),转换轴套设于原转轴74的侧周并与原转轴74为可拆卸连接,转换轴的直径大于原转轴74的直径,以适应光纤大盘的轴心尺寸,使得一套放纤模块5既可大盘分小轮,也可小轮对半分。
不难理解的,当收纤速度大于放纤速度时,光纤张力将会增大,当收纤速度小于放纤速度时,光纤张力将会减小。因此,为了增强对光纤张力的精准控制,保证光纤张力与设定张力维持一致,有必要对放纤轮的转速和收纤轮的转速记性监控。放纤轮的固定板7上设置有第一光传感器,放纤轮的转盘71上设置有第一挡光块72,第一挡光块72伸至第一光传感器,以对第一光传感器进行遮挡,第一挡光块72随转盘71一同旋转,第一挡光块72每旋转一周就会遮挡一次第一挡光块72。第一光传感器根据每次遮挡的间隔时间,实现对放纤轮转速的测量,并为控制电机转速提供依据。同理,收纤轮的固定板7上设置有第二光传感器,收纤轮的转盘71上设置有第二挡光块72,第二挡光块72伸至第二光传感器,以对第二光传感器进行遮挡,第二挡光块72随转盘71一同旋转,第二挡光块72每旋转一周就会遮挡一次第二挡光块72。第二光传感器根据每次遮挡的间隔时间,实现对收纤轮转速的测量,并为控制电机转速提供依据。
本实用新型分纤装置500通过光纤导纤组件100控制光纤在分纤过程的张力,通过设置挡光块72以实时监测放纤轮和收纤轮的转速,进而实时调节光纤的放纤速度和收纤速度,大大提高了光纤盘分纤时的张力控制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纤导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纤板;
导纤轮组件,所述导纤轮组件包括计长轮和张力控制轮,所述计长轮和所述张力控制轮间隔设置于所述导纤板,其中,所述计长轮连接有长度传感器,用以测量光纤的长度,所述张力控制轮与所述导纤板活动设置,用以控制光纤的张紧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导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纤板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导纤板的背离所述导纤轮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导纤板转动连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悬挑于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张力控制轮连接,所述张力控制轮在所述摆杆的驱动下于所述避让孔中发生位移,以控制所述光纤的张紧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导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纤轮组件还包括张力测试轮,所述张力测试轮设于所述导纤板,所述张力测试轮连接有张力测试装置,以测试所述光纤的张紧度;
所述计长轮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入端,所述张力测试轮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出端,所述张力控制轮设于所述计长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其中,所述计长轮和所述张力控制轮之间形成所述光纤的第一传输路径,所述张力控制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形成所述光纤的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折线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导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纤轮组件还包括固定轮组,所述固定轮组设于所述张力控制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导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轮组包括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光纤从所述计长轮输入,并依次经过所述张力控制轮、所述第一固定轮、所述第二固定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
其中,所述张力控制轮和所述第一固定轮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三传输路径,所述第一固定轮和所述第二固定轮之间形成光纤的第四传输路径,所述第二固定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形成光纤的第五传输路径,所述第三传输路径、第四传输路径和第五传输路径折线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导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导纤组件还包括离子风棒,所述离子风棒安装于所述导纤板,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轮和所述张力测试轮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导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纤板上还设置有夹纤模块,所述夹纤模块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入端,所述夹纤模块形成有夹纤通道,所述光纤穿设于所述夹纤通道并接入所述计长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导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纤模块包括第一汇聚轮和第二汇聚轮,所述第一汇聚轮和所述第二汇聚轮设于所述夹纤模块朝向光纤的一端,所述第一汇聚轮和所述第二汇聚轮的侧周均形成有汇聚槽,所述第一汇聚轮和所述第二汇聚轮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汇聚轮的汇聚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汇聚轮的汇聚槽的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夹纤通道。
9.一种分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导纤组件;
放纤模块,所述放纤模块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入端,所述放纤模块上设置有放纤轮;
收纤模块,所述收纤模块设于所述导纤板的光纤输出端,所述收纤模块上设置有收纤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纤模块和所述收纤模块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光传感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挡光块,所述挡光块伸至所述光传感器,以对所述光传感器进行遮挡,所述挡光块随所述转盘一同旋转,所述挡光块每旋转一周就会遮挡一次所述挡光块。
CN202320761286.XU 2023-03-31 2023-03-31 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 Active CN220078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1286.XU CN220078188U (zh) 2023-03-31 2023-03-31 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1286.XU CN220078188U (zh) 2023-03-31 2023-03-31 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8188U true CN220078188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16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1286.XU Active CN220078188U (zh) 2023-03-31 2023-03-31 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8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0778B (zh) 一种应变式线性双向大位移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01943568B (zh) 用于检测大的反复形变的纤维应变传感器以及测量系统
CN105865714B (zh) 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信号的转子不平衡测量装置
CN106124168B (zh) 一种光纤应力应变测试方法
US4233837A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ension in a linear material
CN107036804B (zh) 批量检测弹簧劲度系数的装置
CN104849208B (zh) 一种纤维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US367980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yarn tension
CN220078188U (zh) 光纤导纤组件及分纤装置
US4513512A (en) Angle-measuring instrument having an indicator for the degree of angle
CN115072491A (zh) 一种线缆套管动态张力读取装置及调节装置
Martindale 17—An instrument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forces operating between fibres during drafting
Mack et al. 20—MEASUREMENTS OF THE AIR-DRAG OF TEXTILE THREADS
CN208075789U (zh) 一种布里渊光纤传感系统应变校准装置
CN109693813B (zh) 一种兼容多规格线管的地面模拟放线装置
CN209945304U (zh) 一种束管光纤余长在线测试系统
US2378614A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yarn friction
US4000641A (en) Fric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Slack 29—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HAIRINESS OF YARNS
CN210037866U (zh) 光纤光栅高灵敏度横向加速度测试装置
CN209280103U (zh) 一种简易的微量和超微量样品重量检测装置
CN2489326Y (zh) 在线自动检测装置用的力传感器
CN217359546U (zh) 一种光纤表面摩擦力测试装置
CN104746325A (zh) 一种静电定向伸展式精确测试纱线毛羽的装置
CN110488037A (zh) 一种悬索桥as工法卷扬机的测力测速装置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