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1120U -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1120U
CN220061120U CN202320931312.9U CN202320931312U CN220061120U CN 220061120 U CN220061120 U CN 220061120U CN 202320931312 U CN202320931312 U CN 202320931312U CN 220061120 U CN220061120 U CN 220061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all
supporting leg
supporting
vibration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13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波
艾道华
凌志兴
刘世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13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1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1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1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包括设置于一组支撑腿上方的操作台,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腿的相对应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杆;每个所述支撑腿的一侧均设置有可调式移动部件;每个所述支撑腿的内部均设置有高度调节部,高度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腿底部内壁的中间柱、设置于中间柱内部的液体腔、插设于液体腔内部的活塞柱、以及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由固定连接于活塞柱一侧面的齿条、转动连接于支撑腿一侧内壁且与齿条外壁相啮合的齿轮、转动连接于支撑腿一侧外壁的调节枢纽、设置于支撑腿一侧外壁的滑槽。本实用新型保证操作台使用时的稳定性,操作方便,便于根据不同使用者需求调节操作台的使用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振扶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背景技术
光学平台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精密机械制造、冶金、航天、航空、航海、精密化工和无损检测等领域,以及其他机械行业的精密试验仪器、设备振动隔离的关键装置中。目前,研究与应用实验室里常常需要在无振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或测量,而空调、热泵及公铁路运输系统等振源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很多不可避免的振动噪声,由于组成光学系统的多种元件必须精准严格地单独安装和对准,光学系统特别容易受到震动影响而导致性能衰退,因此一般光学平台都需要进行主动或者被动隔振等措施,以保证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使科学实验正常进行。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120913933.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光学平台隔振结构,包括若干个用于环绕在光学平台边缘外围的横梁、若干个用于配合套接在光学平台减振立柱外壁的紧套部件,所述横梁与所述紧套部件之间固定对接有支撑臂。上述专利中的便于安装的光学平台隔振结构存在以下不足:由于不方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节平台使用高度,故而会给操作场景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包括设置于一组支撑腿上方的操作台,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腿的相对应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杆;每个所述支撑腿的一侧均设置有可调式移动部件;每个所述支撑腿的内部均设置有高度调节部,高度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腿底部内壁的中间柱、设置于中间柱内部的液体腔、插设于液体腔内部的活塞柱、以及驱动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结构由固定连接于活塞柱一侧面的齿条、转动连接于支撑腿一侧内壁且与齿条外壁相啮合的齿轮、转动连接于支撑腿一侧外壁的调节枢纽、设置于支撑腿一侧外壁的滑槽、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的插块构成,调节枢纽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齿轮的一端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减震垫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操作台的底部外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柱和支撑腿之间留设有口形腔,口形腔的内壁呈等距式从下至上依次固定有两个以上锥形隔板;
位于活塞柱下方的所述液体腔内部设置有液体,且液体腔和口形腔通过设置于中间柱外壁的通孔相连通,通孔位于液体腔的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操作台由上下两个结构相同的网孔板、固定连接于上下两个网孔板之间的蜂窝板、固定连接于蜂窝板四周外壁的橡胶垫,以及位于蜂窝板四角位置且固定连接于上下两个网孔板相对应一侧面的支条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调式移动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腿一侧外壁的方板、转动连接于方板顶部面的调节柱、设置于调节柱外壁且与支撑腿一侧面相贴合的限位板、固定连接于限位板底部面的移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两个所述连杆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储物柜;
与支撑腿外壁相接触的所述连杆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同一侧的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腿一侧外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臂,支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杆,两个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隔振扶手结构,通过设置有高度调节部,手动转动调节枢纽带动齿轮旋转,进而经其与齿条的啮合传动使得活塞柱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操作台同步升降,调节结束后向调节枢纽方向推动插块,使其顺延滑槽插入至调节枢纽的外围,以实现对调节枢纽的转动限制,保证操作台使用时的稳定性,操作方便,便于根据不同使用者需求调节操作台的使用高度。
2.该隔振扶手结构,通过设置有可调式移动部件,用手依次转动调节柱经螺纹带动限位板下移,直至移动轮抵接于地面并顶撑支撑腿底端脱离地面,使得移动轮代替支撑腿承托设备,以便能够实现推动设备进行位移,节省人力搬运;活塞柱被动下移时,其会挤压液体腔内的液体从通孔导入至口形腔内,保证活塞柱升降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利用液体对口形腔的填充,对外界传导的震动进行减缓,避免震感传导至活塞柱。
3.该隔振扶手结构,在上下两个网孔板之间填充蜂窝板,能够有效减弱光学平台震感,并且在蜂窝板外侧一周面铺设一层橡胶垫,对操作台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可在受到外部撞击时有效缓释震感,支条起到保证操作台刚强度的效果,避免其在使用期间发生形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的侧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的锥形隔板与支撑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的操作台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台、101网孔板、102橡胶垫、103蜂窝板、104支条、2横梁、201支臂、3储物柜、4调节柱、401限位板、402移动轮、5支撑腿、501连杆、502滑槽、503调节枢纽、504活塞柱、505齿轮、506齿条、6减震垫、7锥形隔板、8中间柱、9液体腔、901口型腔、90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为了保证操作台1使用时的平稳性,如图1-2和图4所示,包括设置于一组支撑腿5上方的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由上下两个结构相同的网孔板101、通过螺栓固定接于上下两个网孔板101之间的蜂窝板103、通过螺栓固定于蜂窝板103四周外壁的橡胶垫102,以及位于蜂窝板103四角位置且通过螺栓固定于上下两个网孔板101相对应一侧面的支条104构成;在上下两个网孔板101之间填充蜂窝板103,能够有效减弱光学平台震感,并且在蜂窝板103外侧一周面铺设一层橡胶垫102,对操作台1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可在受到外部撞击时有效缓释震感,支条104起到保证操作台1刚强度的效果,避免其在使用期间发生形变。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腿5的一侧均设置有可调式移动部件,可调式移动部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腿5一侧外壁的方板、转动连接于方板顶部面的调节柱4、通过螺纹连接于调节柱4外壁且与支撑腿5一侧面相贴合的限位板401、通过螺栓固定于限位板401底部面的移动轮402;用手依次转动调节柱4经螺纹带动限位板401下移,直至移动轮402抵接于地面并顶撑支撑腿5底端脱离地面,使得移动轮402代替支撑腿5承托设备,以便能够实现推动设备进行位移,节省人力搬运。
为了增加设备使用功能性,如图1-2所示,位于同一侧的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腿5一侧外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臂201,支臂20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杆,两个支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横梁2;手持横梁2拉扯支杆与支臂201发生转动配合,使得横梁2贴合于操作台1的顶部边沿,从而可对操作台1一侧进行遮挡。
进一步的,除却横梁2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腿5的相对应一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连杆501,能够提高支撑腿5的稳固性;其中两个连杆501的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能够存储实验所需工具的储物柜3;增加设备的使用功能性。
优选的,与支撑腿5外壁相接触的连杆501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减震片;减少经连杆50传递的震感。
工作原理:使用前,用手依次转动调节柱4经螺纹带动限位板401下移,直至移动轮402抵接于地面并顶撑支撑腿5底端脱离地面,使得移动轮402代替支撑腿5承托设备,以便推动设备至使用地点。手持横梁2拉扯支杆与支臂201发生转动配合,使得横梁2贴合于操作台1的顶部边沿,从而可对操作台1一侧进行遮挡。使用期间,在上下两个网孔板101之间填充蜂窝板103,能够有效减弱光学平台震感,并且在蜂窝板103外侧一周面铺设一层橡胶垫102,对操作台1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可在受到外部撞击时有效缓释震感。
实施例2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如图1-3所示,为了调节操作台1的使用高度;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每个所述支撑腿5的内部均设置有高度调节部,高度调节部包括焊接于支撑腿5底部内壁的中间柱8、开设于中间柱8内部的液体腔9、插设于液体腔9内部的活塞柱504、以及驱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由通过螺栓固定于活塞柱504一侧面的齿条506、转动连接于支撑腿5一侧内壁且与齿条506外壁相啮合的齿轮505、转动连接于支撑腿5一侧外壁的调节枢纽503、开设于支撑腿5一侧外壁的滑槽502、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502内部的插块构成,调节枢纽50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齿轮505的一端相连接;手动转动调节枢纽503带动齿轮505旋转,进而经其与齿条506的啮合传动使得活塞柱50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操作台1同步升降,调节结束后向调节枢纽503方向推动插块,使其顺延滑槽502插入至调节枢纽503的外围,以实现对调节枢纽503的转动限制,保证操作台1使用时的稳定性,操作方便,便于根据不同使用者需求调节操作台1的使用高度。
优选的,支杆可为伸缩式结构,配合操作台1的使用高度进行拉伸。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柱504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减震垫6,减震垫的顶端焊接于操作台1的底部外壁;对支撑腿5和操作台1之间进行震动阻断。
作为补充的,所述中间柱8和支撑腿5之间留设有口形腔901,口形腔901的内壁呈等距式从下至上依次固定有多个锥形隔板7,对支撑腿5内部结构进行重重阻隔;位于活塞柱504下方的所述液体腔9内部填充有液体,且液体腔9和口形腔901通过开设于中间柱8外壁的通孔902相连通,通孔902位于液体腔9的底端;当活塞柱504被动下移时,其会挤压液体腔9内的液体从通孔902导入至口形腔901内,保证活塞柱504升降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利用液体对口形腔901的填充,对外界传导的震动进行减缓,避免震感传导至活塞柱504;反之,当活塞柱504被动上移时,其在液体腔9内抽动使其形成负压,通过通孔902将口形腔901内的液体抽取回收至液体腔9内,以对活塞柱504进行顶撑。
工作原理:手动转动调节枢纽503带动齿轮505旋转,进而经其与齿条506的啮合传动使得活塞柱50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操作台1同步升降,调节结束后向调节枢纽503方向推动插块,使其顺延滑槽502插入至调节枢纽503的外围,以实现对调节枢纽503的转动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包括设置于一组支撑腿(5)上方的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腿(5)的相对应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杆(501);每个所述支撑腿(5)的一侧均设置有可调式移动部件;每个所述支撑腿(5)的内部均设置有高度调节部,高度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腿(5)底部内壁的中间柱(8)、设置于中间柱(8)内部的液体腔(9)、插设于液体腔(9)内部的活塞柱(504)、以及驱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由固定连接于活塞柱(504)一侧面的齿条(506)、转动连接于支撑腿(5)一侧内壁且与齿条(506)外壁相啮合的齿轮(505)、转动连接于支撑腿(5)一侧外壁的调节枢纽(503)、设置于支撑腿(5)一侧外壁的滑槽(502)、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502)内部的插块构成,调节枢纽(50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齿轮(505)的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柱(5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垫(6),减震垫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操作台(1)的底部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柱(8)和支撑腿(5)之间留设有口形腔(901),口形腔(901)的内壁呈等距式从下至上依次固定有两个以上锥形隔板(7);
位于活塞柱(504)下方的所述液体腔(9)内部设置有液体,且液体腔(9)和口形腔(901)通过设置于中间柱(8)外壁的通孔(902)相连通,通孔(902)位于液体腔(9)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由上下两个结构相同的网孔板(101)、固定连接于上下两个网孔板(101)之间的蜂窝板(103)、固定连接于蜂窝板(103)四周外壁的橡胶垫(102),以及位于蜂窝板(103)四角位置且固定连接于上下两个网孔板(101)相对应一侧面的支条(104)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移动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腿(5)一侧外壁的方板、转动连接于方板顶部面的调节柱(4)、设置于调节柱(4)外壁且与支撑腿(5)一侧面相贴合的限位板(401)、固定连接于限位板(401)底部面的移动轮(4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所述连杆(501)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储物柜(3);
与支撑腿(5)外壁相接触的所述连杆(501)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隔振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腿(5)一侧外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臂(201),支臂(20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杆,两个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横梁(2)。
CN202320931312.9U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Active CN220061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1312.9U CN220061120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1312.9U CN220061120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1120U true CN220061120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5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1312.9U Active CN220061120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1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0641B (zh) 一种可伸缩的升降施工平台
CN111764668B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桁架安装系统及安装工艺
CN220061120U (zh) 一种隔振扶手结构
CN113775160A (zh) 一种用于建筑墙施工中的可升降支撑防护平台
CN214456644U (zh) 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装置
CN110560784A (zh) 降噪式建筑施工平台
CN213831799U (zh) 一种机电设备运输用减震装置
CN21473810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用支撑装置
CN212712579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升降设备
CN211067724U (zh) 一种基于移动的卧躺式抢救气柱床
CN217173195U (zh) 便携式登高升降架
CN220447916U (zh) 平车仪器转移架
CN217669299U (zh) 一种消防工程施工装置
CN220505069U (zh) 一种隧道围岩加固结构
CN112045644A (zh) 一种工业设计用多功能工作台
CN212141401U (zh) 一种武术锻炼用综合装置
CN217111859U (zh) 一种液压千斤顶承压检测用可调式增压装置
CN214924009U (zh) 一种具有拆卸机构的内筒拆装车
CN106515545A (zh) 一种双层舞台车
CN220537436U (zh) 一种家用升降平台
CN218291629U (zh) 一种抗压支撑装置
CN213999401U (zh) 一种用于机械维修的工具车
CN21430275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安全施工平台
CN106427745A (zh) 一种带有显示屏的双层舞台车
CN219297067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